正在阅读:

他和爱迪生共享荣誉,与洛克菲勒齐名,如今却鲜有人闻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他和爱迪生共享荣誉,与洛克菲勒齐名,如今却鲜有人闻

比尔·盖茨曾说,如果王安能完成第二次战略转折,世界上可能不会有微软,他也不会成为科技偶像,而是当一名教师或者律师。

作者:陈光 夏乔

【1】

“IBM是美国最好的企业,这里不适合你,你还是找个汽车修理厂试试吧。”初到美国的王安吃了一次闭门羹。

24岁的他从未受过这样的屈辱。

上海出生的王安,16岁考入交大,20岁研究无线电设备,为抗战做后援。抗战结束后,他被公派美国,在哈佛大学深造。

他的周围充斥着赞誉,直到IBM面试官一棍子砸下。

愤怒的王安毕业后进入霍华德·艾肯的哈佛大学计算机实验室。研发了世界第一台大型计算机Mark Ⅰ的艾肯,当时正困扰于计算机的存储问题。王安在加入实验室不到20天,便解决了这个世界性难题。

他的发明,改变了计算机产业的历史。它大大缩小了电脑的体积,使得计算机从科研迈入商用领域。

1951年,王安租了一个汽车库,成立王安实验室,以单价4美元的价格出售磁芯存储器。

曾经对王安不屑一顾的IBM,随即闻风而至,高薪聘请他为企业顾问。

IBM还提出250万美元的买下他的专利费,又很快改口压到50万。一边用自己的发明赚大钱,一边打压专利费,王安再次被IBM激怒,与之对峙公堂。但最终势单力薄的王安不得不妥协。

1955年,拿到50万的他,创立了王安电脑公司。随后的30年里,王安成了美国计算机领域人人皆知的名词。

【2】

独当一面,王安积蓄已久的创新念头肆意勃发。

他的实验室搬出了一项接一项发明创造,包括自动打字机、纸孔式记录仪、无线电打字印刷机等等。这些发明改变了很多行业。比如,体育赛事中,电子记分板得以取代纸质记分牌。

其中,影响力最大的,是1964年问世的“洛赛”台式电脑。

1967年,王安决定发行250万美元的股票用以偿还债务。他没有料到,这个不得已为之的举措,却受到了华尔街的疯狂追捧。

公司上市时,股票发行价12.5美元,当天收盘,攀至40.5美元,40万股被抢购一空。一夜之间,王安的身家大涨5000万美元,成为超级富豪。

之前,“打倒IBM”只是妄想,现在,王安有了放手一搏的资本。

对于这个极度骄傲的人而言,朝两度惹怒自己的对手脸上来一拳,比什么都重要。

王安正式宣布要对抗IBM,公司股票随即大跌,因为IBM当时市值是王安定位300倍。

1971年11月,王安推出了1200型计算机,它是附带检索和编辑功能的打字机,比原先的IBM产品要好用得多。

据说当时IBM董事长小托马斯·沃特森听到这个消息后,惊慌到昏厥。

1200型计算机令沃特森不安,而王安的下一款作品,则让IBM感到恐慌。在1200型的基础上,王安很快推出了变革性的产品WPS处理机。

后来,从白宫到企业,WPS全面接管IBM的领地,当年,王安公司的营业额突破1亿美元。

雄霸美国办公市场后,王安电脑开始全球战略,进入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

1986年,王安击败IBM,签下美国空军4.8亿美元的超级订单。这是王安一生中最辉煌的一年。

他以发明家的身份入选美国发明家名人堂,与爱迪生共享荣誉;他以资本家的身份登陆富豪榜,和洛克菲勒这样的百年巨头齐名。是年,王安电脑的营收高达30亿美元。

【3】

古往今来,盛极必衰。

王安“登顶之际”,美国的另一个科技英雄也在崛起,后者专攻PC,给公司起了个另类的名字——苹果。

刚开始,他和IBM这些巨头一样,认为搞个人电脑是件荒唐的事情。但是IBM醒悟较早,培养了一批PC兼容设备厂商,这些厂商成了IBM松散而有力的联盟。

出于“打倒IBM”的执念,王安选择不兼容,相当于以一己之力对抗整个潮流,王安电脑因此被排斥于各种网络之外。

后来他先后约见了微软的比尔·盖茨和英特尔的安迪·格鲁夫,希望他们脱离IBM,与自己抱团,但均以失败告终。

后来他错误的坚持家族式经营,让王安电脑这艘巨舰彻底沉没。

1986年王安退休。董事会多次劝说他任命经验丰富的职业经理人,但王安不顾上下反对,让36岁的长子王烈出任公司总裁,又安排幼子出任王安传播公司总裁,这让公司上下大失所望,很多下属选择离开。

王烈掌权的1年多,王安电脑的财务状况急剧恶化,1988年的亏损额高达4.24亿美元,公司股票大跌90%。面对亏损,王烈采用“杀鸡取卵补亏空”的昏招。提高了软件费用,不断在老客户身上捞金。

一系列举措,使得公司失去了合作伙伴的信任,也让管理团队深感疲惫。

1990年,王安病逝,两年后,王安电脑申请破产。

比尔·盖茨曾说,如果王安能完成第二次战略转折,世界上可能不会有微软,他也不会成为科技偶像,而是当一名教师或者律师。

假设终究是假设。一代传奇,就此谢幕。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他和爱迪生共享荣誉,与洛克菲勒齐名,如今却鲜有人闻

比尔·盖茨曾说,如果王安能完成第二次战略转折,世界上可能不会有微软,他也不会成为科技偶像,而是当一名教师或者律师。

作者:陈光 夏乔

【1】

“IBM是美国最好的企业,这里不适合你,你还是找个汽车修理厂试试吧。”初到美国的王安吃了一次闭门羹。

24岁的他从未受过这样的屈辱。

上海出生的王安,16岁考入交大,20岁研究无线电设备,为抗战做后援。抗战结束后,他被公派美国,在哈佛大学深造。

他的周围充斥着赞誉,直到IBM面试官一棍子砸下。

愤怒的王安毕业后进入霍华德·艾肯的哈佛大学计算机实验室。研发了世界第一台大型计算机Mark Ⅰ的艾肯,当时正困扰于计算机的存储问题。王安在加入实验室不到20天,便解决了这个世界性难题。

他的发明,改变了计算机产业的历史。它大大缩小了电脑的体积,使得计算机从科研迈入商用领域。

1951年,王安租了一个汽车库,成立王安实验室,以单价4美元的价格出售磁芯存储器。

曾经对王安不屑一顾的IBM,随即闻风而至,高薪聘请他为企业顾问。

IBM还提出250万美元的买下他的专利费,又很快改口压到50万。一边用自己的发明赚大钱,一边打压专利费,王安再次被IBM激怒,与之对峙公堂。但最终势单力薄的王安不得不妥协。

1955年,拿到50万的他,创立了王安电脑公司。随后的30年里,王安成了美国计算机领域人人皆知的名词。

【2】

独当一面,王安积蓄已久的创新念头肆意勃发。

他的实验室搬出了一项接一项发明创造,包括自动打字机、纸孔式记录仪、无线电打字印刷机等等。这些发明改变了很多行业。比如,体育赛事中,电子记分板得以取代纸质记分牌。

其中,影响力最大的,是1964年问世的“洛赛”台式电脑。

1967年,王安决定发行250万美元的股票用以偿还债务。他没有料到,这个不得已为之的举措,却受到了华尔街的疯狂追捧。

公司上市时,股票发行价12.5美元,当天收盘,攀至40.5美元,40万股被抢购一空。一夜之间,王安的身家大涨5000万美元,成为超级富豪。

之前,“打倒IBM”只是妄想,现在,王安有了放手一搏的资本。

对于这个极度骄傲的人而言,朝两度惹怒自己的对手脸上来一拳,比什么都重要。

王安正式宣布要对抗IBM,公司股票随即大跌,因为IBM当时市值是王安定位300倍。

1971年11月,王安推出了1200型计算机,它是附带检索和编辑功能的打字机,比原先的IBM产品要好用得多。

据说当时IBM董事长小托马斯·沃特森听到这个消息后,惊慌到昏厥。

1200型计算机令沃特森不安,而王安的下一款作品,则让IBM感到恐慌。在1200型的基础上,王安很快推出了变革性的产品WPS处理机。

后来,从白宫到企业,WPS全面接管IBM的领地,当年,王安公司的营业额突破1亿美元。

雄霸美国办公市场后,王安电脑开始全球战略,进入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

1986年,王安击败IBM,签下美国空军4.8亿美元的超级订单。这是王安一生中最辉煌的一年。

他以发明家的身份入选美国发明家名人堂,与爱迪生共享荣誉;他以资本家的身份登陆富豪榜,和洛克菲勒这样的百年巨头齐名。是年,王安电脑的营收高达30亿美元。

【3】

古往今来,盛极必衰。

王安“登顶之际”,美国的另一个科技英雄也在崛起,后者专攻PC,给公司起了个另类的名字——苹果。

刚开始,他和IBM这些巨头一样,认为搞个人电脑是件荒唐的事情。但是IBM醒悟较早,培养了一批PC兼容设备厂商,这些厂商成了IBM松散而有力的联盟。

出于“打倒IBM”的执念,王安选择不兼容,相当于以一己之力对抗整个潮流,王安电脑因此被排斥于各种网络之外。

后来他先后约见了微软的比尔·盖茨和英特尔的安迪·格鲁夫,希望他们脱离IBM,与自己抱团,但均以失败告终。

后来他错误的坚持家族式经营,让王安电脑这艘巨舰彻底沉没。

1986年王安退休。董事会多次劝说他任命经验丰富的职业经理人,但王安不顾上下反对,让36岁的长子王烈出任公司总裁,又安排幼子出任王安传播公司总裁,这让公司上下大失所望,很多下属选择离开。

王烈掌权的1年多,王安电脑的财务状况急剧恶化,1988年的亏损额高达4.24亿美元,公司股票大跌90%。面对亏损,王烈采用“杀鸡取卵补亏空”的昏招。提高了软件费用,不断在老客户身上捞金。

一系列举措,使得公司失去了合作伙伴的信任,也让管理团队深感疲惫。

1990年,王安病逝,两年后,王安电脑申请破产。

比尔·盖茨曾说,如果王安能完成第二次战略转折,世界上可能不会有微软,他也不会成为科技偶像,而是当一名教师或者律师。

假设终究是假设。一代传奇,就此谢幕。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