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寒冬之下,影视行业谁在艰难生存,谁在安全过冬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寒冬之下,影视行业谁在艰难生存,谁在安全过冬

行业正在重新洗牌。

作者/张翰飞  

编辑/张  潇

审核/刘乐乐

有业内人士对麻辣娱投(ID:malayutou001)记者说到,2018,注定是一个写入中国影视史的年份。因为蒙眼狂奔了十几年的影视产业,仿佛一夜掉进了冰窟。

从5月初到现在,由崔永元个人恩怨引发了一系列“蝴蝶效应”,影视圈的税收大地震,明星片酬问题,相关政策优惠收紧,“避税天堂”霍尔果斯也迎来了影视公司注销潮…

寒冬、凛冬,成了现如今提到影视圈就一定会联想到的词汇。种种迹象也都在表明,影视行业正在迈入资本寒冬。

这一切也似乎都在印证光线总裁王长田曾经说过的话,“虽然票房在增长,行业收入在提高,但是只有行业内的人知道,这个行业在真正地走向水深火热。”他在第二届中国影视领袖峰会上表示,资本目前正在撤离影视市场,目前很多影视项目的融资都出现了问题,他预言在未来一两年来,会有几千家影视公司会倒闭。

可正如巴菲特说的“只有当潮水退去的时候,才知道是谁在裸泳。”影视圈在经历资本大潮退去后,谁在裸游一看便知。

截止10月31日,各大影视公司第三季报财报披露工作正式收官。麻辣娱投(ID:malayutou001)记者整理后发现,在这个寒冬中,虽然亏损状态成大势,但仍有不少惊喜,这个寒冬或许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冷。

1、A股龙头影视忧大过喜

麻辣娱投(ID:malayutou001)记者梳理了16家影视上市公司的Q3财报,发现尽管大部分影视公司都实现了盈利,但头部的电影公司业绩已在下滑,A股龙头影视普遍“有点惨”。

首当其冲就是华谊兄弟和唐德影视。

自从5月底崔永元曝光“阴阳合同”后,再到范冰冰涉税问题的逐渐落幕,华谊兄弟和唐德影视都一直处于风口浪尖,毕竟冯小刚和范冰冰一直深陷舆论漩涡中心。

作为国内最大的民营影视公司,华谊兄弟凭借着当家的一众大牌明星曾在中国娱乐圈拥有着半壁江山。

可如今,昔日风光已不再,曾经的创业板“影视第一股”,股价已经跌到了5块以下,市值只有堪堪140亿,不断创下新低。

根据华谊兄弟公布的Q3财报显示,前三季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28亿元,同比下降45.38%,今年第三季度比上年同期下降70.14%。

遥想起今年年初时,《芳华》和《前任3:再见前任》两部电影为华谊起了个好头,分别获得了14.22亿元和19.41亿元的票房成绩——这原本应该是华谊高调宣布内容回归的一年。

而谁也没想到,在今年五月,崔永元因为“私人恩怨”曝光的娱乐圈演员的“阴阳合同”,以及背后数之不尽的逃税漏税现象,在娱乐圈里引发深深的山崩海啸,更是将华谊推向了风暴中心。

“本命年犯太岁,太岁当头坐,无喜必有祸。”华谊似乎正在印证着这句古老的民谣。

开了个好头后,华谊一直在走下坡路,电影是一部不如一部。“徐老怪”系列片《狄仁杰之四大天王》只获得6亿票房,相比同期电影《西虹市首富》的25亿和《我不是药神》的30亿实在是捉襟见肘;而后的《遇见你真好》和《江湖儿女》票房加起来刚突破一亿大关,《胖子行动队》更是口碑与票房双失。

不过好在,华谊在面对主营业务呈现疲软后,正在积极寻找新的增长点——实景娱乐板块。

今年7月,华谊兄弟苏州电影世界正式开业,这是华谊第一个自主运营、耗时五年、重金打造的电影主题乐园,也是影视公司在呼喊了多年“打造中国迪士尼”之后一个落地性的项目。

华谊兄弟位于苏州和长沙的电影小镇和冯小刚电影公社,三座电影小镇在国庆七天客流量达到30万,似乎给了华谊兄弟一剂“强心剂”。

不过就连主题乐园的鼻祖,拥有众多经典电影人物IP的迪士尼近年来在中国的经营数据也并不乐观。数据显示,2005年香港迪士尼开园后7年才实现盈利,2016年又陷入亏损状态,2017年年度亏损约3亿元。

而就单从电影IP认知度而言,华谊电影IP还没有迪士尼IP的覆盖度。实景娱乐板块能否成为华谊新的增长点还有待后续。

与积极拓展业务的华谊兄弟相比,唐德影视的处境可谓是惨上加惨。

10月26日晚间,浙江唐德影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唐德影视”)发布2018年第三季度报告。公告显示,“唐德影视”前三季度总营业收入为6.14亿元,同比增长16.07%;归属上市股东的净利润为1.00亿元,同比减少17.77%。报告期内,唐德影视营业收入为1.18亿元,同比减少45.3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08.98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83.67%。

对于唐人影视重金打造的《巴清传》而言,今年可谓是流年不利。先是经历了举报事件——秦粉们写了(喜好秦朝历史的粉丝)洋洋洒洒几千大字报送广电总局。而后男主角高云翔在澳洲因为涉嫌性侵被起诉了,虽然在高云翔事件持续发酵时,及时采取换男主“救场”翻拍《巴清传》,本以为这坎终于迈过去了,女主角范冰冰又因为涉及偷税漏税的问题,被崔永元实名举报。至此,这部《巴清传》注定不能如期上映…

作为《巴清传》最大的投资方,唐德影视2017年已确认《巴清传》收入6.17亿元、结转成本2.98亿元。2018年1-6月确认该剧收入7086.65万元、结转成本3557.96万元。截至2018年6月30日,该剧累计实现毛利3.54亿元,尚有4174.83万元存货余额未结转完毕。《巴清传》如若停播解约,唐德影视近7亿元确定的收入和4000多万元存货将成坏账。

从整个三季度来看,最抢眼的业绩单非光线传媒莫属,财报显示,该公司前三季度尽管营收同比下降17%至12.85亿元,净利润却高达22.85亿元,同比猛增263.7%。

光线传媒的业绩到底有多抢眼?有业内人士总结光线传媒的净利润=华谊+华策+慈文+唐德+欢瑞+新文化+横店影视……

可麻辣娱投(ID:malayutou001)记者发现这巨额的投资收益背后是光线传媒电影主业绩的大幅下滑。

其实就从电影票房来看,今年光线传媒除了《一出好戏》和《超时空同居》两部获得较高票房之外,其他主控的电影成绩平平,如《英雄本色2018》、《动物世界》等影片均未达到票房预期,使得单季度利润有所下滑。

而整个三季度之所以还能有263.7%的净利润增长,很大程度是来源于出售新丽传媒的股份。今年3月份,光线以33.17亿元的对价将持有的新丽传媒27.64%的股份出售给了林芝腾讯,直接获利22.41亿元,成为目前A股盈利最高的影视公司。

2、跨界影视公司基本全军覆没

麻辣娱投(ID:malayutou001)记者总结发现,几年前通过并购重组跨界到影视行业来的公司在这个寒冬中的日子都不太好过——业绩都在暴跌或巨亏。比如,印纪传媒、中南文化、当代东方等等。

印纪传媒原本是一家主营广告营销业务的公司,从 2009 年开始进军影视行业,先后投资和参与制作包括《建国大业》、《杜拉拉升职记》、《环形使者》、《北平无战事》、《军师联盟》、《钢铁侠 3》等影视作品。

曾经的印记传媒风光无限。在娱乐影视加上广告整合营销概念的加持下,印纪传媒的市值最高时达到影视股罕见的500亿元。印纪传媒投拍的《杜拉拉升职记》,自称超过20个知名品牌的植入在影片上映之前就回收所有的投资制作成本,成为国产电影娱乐营销的标杆案例。

可如今却有着人去楼空的景象。10月30日,印纪传媒发布的2018年三季报显示,营收为-885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减为-119.84%,净利润-6.6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减为-540.89%,扣非净利润-6.7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减为-370.51%。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印记传媒还公告说自己没钱投资娱乐影视项目的影视上市公司。

和印纪传媒类似,从传统制造业转型影视文化行业的中南文化在今年短短几个月内经历了重组失败、高管离职、业绩下滑、身陷诉讼等。近日公布的三季报就亏损了2300多万,2018年全年净利润亏损1.5亿至亏损0.8亿。

借助于收购的公司,中南文化旗下出了《情满四合院》、《老男孩》等影视作品,它还是电影《我不是药神》、《建军大业》的联合出品方之一。

这些爆款的出炉都曾让中南文化成为并购转型“成功”的典型案例。

可从2018年6月开始,这一切发生了改变。

6月12日午后,中南文化的股价突然跌停,导致控股股东中南重工集团质押的近2亿股公司股票跌破平仓线。次日,中南重工宣布紧急停牌。此后,因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中南文化自6月20日继续停牌。

停牌两个月后,中南文化副总经理、董秘陈光,董事、首席文化官刘春先后离职,随后,中南文化发布公告,自爆公司存在未履行内部审批决策程序开具商业承兑汇票、对外担保、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资金占用等事项。截至6月30日,公司未履行内部审批决策程序开具商业承兑汇票累计金额为1.15亿元;未履行内部审批决策程序对外担保金额为9.8亿元;实控人、董事长陈少忠占用资金结余总额为3.15亿元。

跨界做影视,或者并购影视公司的企业并不少见,可为什么做成功的少之又少?有业内人士对麻辣娱投(ID:malayutou001)记者分析,这是因为前几年影视行业处在高速发展时期,吸引了各类资本的进入,但随着如今政策收紧趋严,影视行业已经进入了调整期。盲目进入只为分一杯羹或者眼光不够精准的跨界企业只会越来越难以生存。

3、寒冬之下,仍有安全过冬和扭亏为盈的影视剧公司

一纸“阴阳合同”让整个行业陷入信任危机,在这场寒冬中,作为电视剧领域的领头羊,华策影视似乎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今年第三季度的业绩稳步发展,可谓是安全过冬。

三季度报告称,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35.81亿元,同比增长43.4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6亿元,同比增长15.49%,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扣非净利润3.04亿元,同比增长24.62%。

与以往集中在电视剧霸屏不同,今年的华策在电影、网络和电视等多个渠道齐头并进,展现出多元的内容生态。第三季度主要利润的来源是全网剧《橙红年代》、《蜜汁炖鱿鱼》,以及电影《反贪风暴3》。《橙红年代》已于9月17日全网播出,《蜜汁炖鱿鱼》据悉是被爱奇艺买下了独播权,《反贪风暴3》票房也达到了4.42亿,是华策投资影片中不错的成绩。接下来,由毕赣执导,汤唯、黄觉主演的《地球最后的夜晚》定档12月31日全国上映。

曾出品IP热剧《花千骨》《老九门》《楚乔传》等电视剧的另一位“老大哥”慈文传媒,第三季度业绩也表现良好,稳中求胜。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3亿元,同比增加136.57%,净利润2.45亿元,同比增加64.19%。

慈文传媒表示,公司围绕 IP 全产业链,主打网台联动头部剧,拓展付费模式网生内容,协同开展游戏业务,深化推进 IP 泛娱乐开发,总体进展情况良好。

欢瑞世纪则是Q3影视公司的逆袭典范,净利润同比增长的数据非常亮眼。第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2.72亿元,同比增长52.77%,净利润为1.23亿元,同比增加541.73%。

此前历经股价腰斩、《天乩之白蛇传说》下架调整、《天下长安》一再延播等一系列“水逆”后,欢瑞世纪在第三季度中业绩上打了一个翻身仗。

然而在第三季度,并没有欢瑞世纪的剧播出,它的盈利来自于哪儿呢?据财报中解释,公司利润主要来自《盗墓笔记(第二季)》的售卖,以及艺人经纪的收入继续大幅增长。另外,由于没有去年同期的“周播剧场”大额成本支出的影响,因此实现大幅盈利,较去年实现扭亏为盈。

这个冬天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冷,仍有不少企业正在安稳过冬。

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行业正在重新洗牌。有人说,这是影视产业走向体系化的秩序和规则重建阶段;也有人说,这是资本热潮褪去之后影视市场正在回归冷静的阵痛;还有人说,这是市场需求至清至明的美好时代,是内容人真正的春天。

(麻辣娱投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中南文化

  • 中南文化(002445.SZ):2025年一季报净利润为4855.94万元,同比扭亏为盈
  • 机构风向标 | 中南文化(002445)2024年四季度已披露前十大机构累计持仓占比41.20%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寒冬之下,影视行业谁在艰难生存,谁在安全过冬

行业正在重新洗牌。

作者/张翰飞  

编辑/张  潇

审核/刘乐乐

有业内人士对麻辣娱投(ID:malayutou001)记者说到,2018,注定是一个写入中国影视史的年份。因为蒙眼狂奔了十几年的影视产业,仿佛一夜掉进了冰窟。

从5月初到现在,由崔永元个人恩怨引发了一系列“蝴蝶效应”,影视圈的税收大地震,明星片酬问题,相关政策优惠收紧,“避税天堂”霍尔果斯也迎来了影视公司注销潮…

寒冬、凛冬,成了现如今提到影视圈就一定会联想到的词汇。种种迹象也都在表明,影视行业正在迈入资本寒冬。

这一切也似乎都在印证光线总裁王长田曾经说过的话,“虽然票房在增长,行业收入在提高,但是只有行业内的人知道,这个行业在真正地走向水深火热。”他在第二届中国影视领袖峰会上表示,资本目前正在撤离影视市场,目前很多影视项目的融资都出现了问题,他预言在未来一两年来,会有几千家影视公司会倒闭。

可正如巴菲特说的“只有当潮水退去的时候,才知道是谁在裸泳。”影视圈在经历资本大潮退去后,谁在裸游一看便知。

截止10月31日,各大影视公司第三季报财报披露工作正式收官。麻辣娱投(ID:malayutou001)记者整理后发现,在这个寒冬中,虽然亏损状态成大势,但仍有不少惊喜,这个寒冬或许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冷。

1、A股龙头影视忧大过喜

麻辣娱投(ID:malayutou001)记者梳理了16家影视上市公司的Q3财报,发现尽管大部分影视公司都实现了盈利,但头部的电影公司业绩已在下滑,A股龙头影视普遍“有点惨”。

首当其冲就是华谊兄弟和唐德影视。

自从5月底崔永元曝光“阴阳合同”后,再到范冰冰涉税问题的逐渐落幕,华谊兄弟和唐德影视都一直处于风口浪尖,毕竟冯小刚和范冰冰一直深陷舆论漩涡中心。

作为国内最大的民营影视公司,华谊兄弟凭借着当家的一众大牌明星曾在中国娱乐圈拥有着半壁江山。

可如今,昔日风光已不再,曾经的创业板“影视第一股”,股价已经跌到了5块以下,市值只有堪堪140亿,不断创下新低。

根据华谊兄弟公布的Q3财报显示,前三季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28亿元,同比下降45.38%,今年第三季度比上年同期下降70.14%。

遥想起今年年初时,《芳华》和《前任3:再见前任》两部电影为华谊起了个好头,分别获得了14.22亿元和19.41亿元的票房成绩——这原本应该是华谊高调宣布内容回归的一年。

而谁也没想到,在今年五月,崔永元因为“私人恩怨”曝光的娱乐圈演员的“阴阳合同”,以及背后数之不尽的逃税漏税现象,在娱乐圈里引发深深的山崩海啸,更是将华谊推向了风暴中心。

“本命年犯太岁,太岁当头坐,无喜必有祸。”华谊似乎正在印证着这句古老的民谣。

开了个好头后,华谊一直在走下坡路,电影是一部不如一部。“徐老怪”系列片《狄仁杰之四大天王》只获得6亿票房,相比同期电影《西虹市首富》的25亿和《我不是药神》的30亿实在是捉襟见肘;而后的《遇见你真好》和《江湖儿女》票房加起来刚突破一亿大关,《胖子行动队》更是口碑与票房双失。

不过好在,华谊在面对主营业务呈现疲软后,正在积极寻找新的增长点——实景娱乐板块。

今年7月,华谊兄弟苏州电影世界正式开业,这是华谊第一个自主运营、耗时五年、重金打造的电影主题乐园,也是影视公司在呼喊了多年“打造中国迪士尼”之后一个落地性的项目。

华谊兄弟位于苏州和长沙的电影小镇和冯小刚电影公社,三座电影小镇在国庆七天客流量达到30万,似乎给了华谊兄弟一剂“强心剂”。

不过就连主题乐园的鼻祖,拥有众多经典电影人物IP的迪士尼近年来在中国的经营数据也并不乐观。数据显示,2005年香港迪士尼开园后7年才实现盈利,2016年又陷入亏损状态,2017年年度亏损约3亿元。

而就单从电影IP认知度而言,华谊电影IP还没有迪士尼IP的覆盖度。实景娱乐板块能否成为华谊新的增长点还有待后续。

与积极拓展业务的华谊兄弟相比,唐德影视的处境可谓是惨上加惨。

10月26日晚间,浙江唐德影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唐德影视”)发布2018年第三季度报告。公告显示,“唐德影视”前三季度总营业收入为6.14亿元,同比增长16.07%;归属上市股东的净利润为1.00亿元,同比减少17.77%。报告期内,唐德影视营业收入为1.18亿元,同比减少45.3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08.98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83.67%。

对于唐人影视重金打造的《巴清传》而言,今年可谓是流年不利。先是经历了举报事件——秦粉们写了(喜好秦朝历史的粉丝)洋洋洒洒几千大字报送广电总局。而后男主角高云翔在澳洲因为涉嫌性侵被起诉了,虽然在高云翔事件持续发酵时,及时采取换男主“救场”翻拍《巴清传》,本以为这坎终于迈过去了,女主角范冰冰又因为涉及偷税漏税的问题,被崔永元实名举报。至此,这部《巴清传》注定不能如期上映…

作为《巴清传》最大的投资方,唐德影视2017年已确认《巴清传》收入6.17亿元、结转成本2.98亿元。2018年1-6月确认该剧收入7086.65万元、结转成本3557.96万元。截至2018年6月30日,该剧累计实现毛利3.54亿元,尚有4174.83万元存货余额未结转完毕。《巴清传》如若停播解约,唐德影视近7亿元确定的收入和4000多万元存货将成坏账。

从整个三季度来看,最抢眼的业绩单非光线传媒莫属,财报显示,该公司前三季度尽管营收同比下降17%至12.85亿元,净利润却高达22.85亿元,同比猛增263.7%。

光线传媒的业绩到底有多抢眼?有业内人士总结光线传媒的净利润=华谊+华策+慈文+唐德+欢瑞+新文化+横店影视……

可麻辣娱投(ID:malayutou001)记者发现这巨额的投资收益背后是光线传媒电影主业绩的大幅下滑。

其实就从电影票房来看,今年光线传媒除了《一出好戏》和《超时空同居》两部获得较高票房之外,其他主控的电影成绩平平,如《英雄本色2018》、《动物世界》等影片均未达到票房预期,使得单季度利润有所下滑。

而整个三季度之所以还能有263.7%的净利润增长,很大程度是来源于出售新丽传媒的股份。今年3月份,光线以33.17亿元的对价将持有的新丽传媒27.64%的股份出售给了林芝腾讯,直接获利22.41亿元,成为目前A股盈利最高的影视公司。

2、跨界影视公司基本全军覆没

麻辣娱投(ID:malayutou001)记者总结发现,几年前通过并购重组跨界到影视行业来的公司在这个寒冬中的日子都不太好过——业绩都在暴跌或巨亏。比如,印纪传媒、中南文化、当代东方等等。

印纪传媒原本是一家主营广告营销业务的公司,从 2009 年开始进军影视行业,先后投资和参与制作包括《建国大业》、《杜拉拉升职记》、《环形使者》、《北平无战事》、《军师联盟》、《钢铁侠 3》等影视作品。

曾经的印记传媒风光无限。在娱乐影视加上广告整合营销概念的加持下,印纪传媒的市值最高时达到影视股罕见的500亿元。印纪传媒投拍的《杜拉拉升职记》,自称超过20个知名品牌的植入在影片上映之前就回收所有的投资制作成本,成为国产电影娱乐营销的标杆案例。

可如今却有着人去楼空的景象。10月30日,印纪传媒发布的2018年三季报显示,营收为-885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减为-119.84%,净利润-6.6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减为-540.89%,扣非净利润-6.7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减为-370.51%。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印记传媒还公告说自己没钱投资娱乐影视项目的影视上市公司。

和印纪传媒类似,从传统制造业转型影视文化行业的中南文化在今年短短几个月内经历了重组失败、高管离职、业绩下滑、身陷诉讼等。近日公布的三季报就亏损了2300多万,2018年全年净利润亏损1.5亿至亏损0.8亿。

借助于收购的公司,中南文化旗下出了《情满四合院》、《老男孩》等影视作品,它还是电影《我不是药神》、《建军大业》的联合出品方之一。

这些爆款的出炉都曾让中南文化成为并购转型“成功”的典型案例。

可从2018年6月开始,这一切发生了改变。

6月12日午后,中南文化的股价突然跌停,导致控股股东中南重工集团质押的近2亿股公司股票跌破平仓线。次日,中南重工宣布紧急停牌。此后,因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中南文化自6月20日继续停牌。

停牌两个月后,中南文化副总经理、董秘陈光,董事、首席文化官刘春先后离职,随后,中南文化发布公告,自爆公司存在未履行内部审批决策程序开具商业承兑汇票、对外担保、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资金占用等事项。截至6月30日,公司未履行内部审批决策程序开具商业承兑汇票累计金额为1.15亿元;未履行内部审批决策程序对外担保金额为9.8亿元;实控人、董事长陈少忠占用资金结余总额为3.15亿元。

跨界做影视,或者并购影视公司的企业并不少见,可为什么做成功的少之又少?有业内人士对麻辣娱投(ID:malayutou001)记者分析,这是因为前几年影视行业处在高速发展时期,吸引了各类资本的进入,但随着如今政策收紧趋严,影视行业已经进入了调整期。盲目进入只为分一杯羹或者眼光不够精准的跨界企业只会越来越难以生存。

3、寒冬之下,仍有安全过冬和扭亏为盈的影视剧公司

一纸“阴阳合同”让整个行业陷入信任危机,在这场寒冬中,作为电视剧领域的领头羊,华策影视似乎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今年第三季度的业绩稳步发展,可谓是安全过冬。

三季度报告称,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35.81亿元,同比增长43.4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6亿元,同比增长15.49%,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扣非净利润3.04亿元,同比增长24.62%。

与以往集中在电视剧霸屏不同,今年的华策在电影、网络和电视等多个渠道齐头并进,展现出多元的内容生态。第三季度主要利润的来源是全网剧《橙红年代》、《蜜汁炖鱿鱼》,以及电影《反贪风暴3》。《橙红年代》已于9月17日全网播出,《蜜汁炖鱿鱼》据悉是被爱奇艺买下了独播权,《反贪风暴3》票房也达到了4.42亿,是华策投资影片中不错的成绩。接下来,由毕赣执导,汤唯、黄觉主演的《地球最后的夜晚》定档12月31日全国上映。

曾出品IP热剧《花千骨》《老九门》《楚乔传》等电视剧的另一位“老大哥”慈文传媒,第三季度业绩也表现良好,稳中求胜。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3亿元,同比增加136.57%,净利润2.45亿元,同比增加64.19%。

慈文传媒表示,公司围绕 IP 全产业链,主打网台联动头部剧,拓展付费模式网生内容,协同开展游戏业务,深化推进 IP 泛娱乐开发,总体进展情况良好。

欢瑞世纪则是Q3影视公司的逆袭典范,净利润同比增长的数据非常亮眼。第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2.72亿元,同比增长52.77%,净利润为1.23亿元,同比增加541.73%。

此前历经股价腰斩、《天乩之白蛇传说》下架调整、《天下长安》一再延播等一系列“水逆”后,欢瑞世纪在第三季度中业绩上打了一个翻身仗。

然而在第三季度,并没有欢瑞世纪的剧播出,它的盈利来自于哪儿呢?据财报中解释,公司利润主要来自《盗墓笔记(第二季)》的售卖,以及艺人经纪的收入继续大幅增长。另外,由于没有去年同期的“周播剧场”大额成本支出的影响,因此实现大幅盈利,较去年实现扭亏为盈。

这个冬天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冷,仍有不少企业正在安稳过冬。

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行业正在重新洗牌。有人说,这是影视产业走向体系化的秩序和规则重建阶段;也有人说,这是资本热潮褪去之后影视市场正在回归冷静的阵痛;还有人说,这是市场需求至清至明的美好时代,是内容人真正的春天。

(麻辣娱投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