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丝路上 改变人居饮食结构的外域农作物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丝路上 改变人居饮食结构的外域农作物

丝绸之路于我国来说,不仅仅是精神文明生活的重要,也丰富了物种资源,促进了种植业的发展和百姓饮食结构的调整,意义极为深远。

民以食为天,说的一点都没错。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我国现有的农作物中,至少有50多种来自国外。

而它们来到中国的“桥梁”就是丝绸之路。

作为古代中华文明与外部世界联系的一条重要纽带,丝绸之路上有很多的外域作物被带至我国。有研究学者称,名字中带有“西”“胡”“番”的农作物,大多数来自外域。例如胡桃,即核桃,它与扁桃、腰果、榛子一起,并列为世界四大干果。《西京杂记》卷一“上林苑”:“胡桃,出西域,甘美可食。” 胡桃原产于伊朗和阿富汗,后经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有文献记载,汉唐时期,中国引入的农作物大多原产于西亚,也有部分源于地中海沿岸、非洲或者印度,它们大部分是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传入的。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16世纪后期,西班牙人在菲律宾建立殖民地,一些美洲农作物开始传入菲律宾,再由菲律宾传到南洋各地,并进一步传到我国,这时,正是我国的明清时期。美洲作物的引种与传播成为明清时期我国农作物引进的一个显著特点。据记载,当时引入的农作物有玉米、番薯、马铃薯、木薯、花生、向日葵、辣椒、番茄、菠萝、腰果、可可、烟草等近30种。

由此不难看出,汉唐及明朝时期都是域外作物引入我国的高峰时期。其中汉唐时期传入我国的主要是水果和蔬菜,而明朝之后传入的则主要是粮食类作物。随着农作物的传入,顺应着当地需求和口味的变化,以及尊重土壤和气候等自然环境的限制,很多农作物出现了变种和迭代。

例如,胡萝卜原产于亚洲西南部,祖先是阿富汗的紫色胡萝卜,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在这之前,民间有一种说法是,胡萝卜的祖先是一种杂草,也就是野胡萝卜,最早用做一种香辛料。大概公元10世纪,在阿富汗一带,野生胡萝卜被驯化成一种蔬菜胡萝卜。之后,被驯化的胡萝卜开始周游世界,10世纪时从伊朗传入欧洲大陆,由于地域的差异,阿富汗的紫色胡萝卜逐渐演变为短圆锥形的、橘黄色的欧洲胡萝卜。到了中国后又入乡随俗,渐渐变成现在的长根形的中国胡萝卜。

黄瓜原本叫胡瓜,和胡萝卜是本家,因此,顾名思义,它也是从西域进口。这可是张骞从西域带回来的。李时珍说:“张骞使西域得种,故名胡瓜。”但后来因为犯了后赵皇帝石勒的忌讳,只好改姓黄。因为稀少,宋朝陆游曾说:“白苣黄瓜上市稀,盘中顿觉有光辉。”明代《帝京景物略》记载:“元旦进椿芽、黄瓜……一芽一瓜,几半千钱。”

由此不难看出,丝绸之路于我国来说,不仅仅是精神文明生活的重要,也丰富了物种资源,促进了种植业的发展和百姓饮食结构的调整,意义极为深远。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丝路上 改变人居饮食结构的外域农作物

丝绸之路于我国来说,不仅仅是精神文明生活的重要,也丰富了物种资源,促进了种植业的发展和百姓饮食结构的调整,意义极为深远。

民以食为天,说的一点都没错。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我国现有的农作物中,至少有50多种来自国外。

而它们来到中国的“桥梁”就是丝绸之路。

作为古代中华文明与外部世界联系的一条重要纽带,丝绸之路上有很多的外域作物被带至我国。有研究学者称,名字中带有“西”“胡”“番”的农作物,大多数来自外域。例如胡桃,即核桃,它与扁桃、腰果、榛子一起,并列为世界四大干果。《西京杂记》卷一“上林苑”:“胡桃,出西域,甘美可食。” 胡桃原产于伊朗和阿富汗,后经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有文献记载,汉唐时期,中国引入的农作物大多原产于西亚,也有部分源于地中海沿岸、非洲或者印度,它们大部分是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传入的。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16世纪后期,西班牙人在菲律宾建立殖民地,一些美洲农作物开始传入菲律宾,再由菲律宾传到南洋各地,并进一步传到我国,这时,正是我国的明清时期。美洲作物的引种与传播成为明清时期我国农作物引进的一个显著特点。据记载,当时引入的农作物有玉米、番薯、马铃薯、木薯、花生、向日葵、辣椒、番茄、菠萝、腰果、可可、烟草等近30种。

由此不难看出,汉唐及明朝时期都是域外作物引入我国的高峰时期。其中汉唐时期传入我国的主要是水果和蔬菜,而明朝之后传入的则主要是粮食类作物。随着农作物的传入,顺应着当地需求和口味的变化,以及尊重土壤和气候等自然环境的限制,很多农作物出现了变种和迭代。

例如,胡萝卜原产于亚洲西南部,祖先是阿富汗的紫色胡萝卜,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在这之前,民间有一种说法是,胡萝卜的祖先是一种杂草,也就是野胡萝卜,最早用做一种香辛料。大概公元10世纪,在阿富汗一带,野生胡萝卜被驯化成一种蔬菜胡萝卜。之后,被驯化的胡萝卜开始周游世界,10世纪时从伊朗传入欧洲大陆,由于地域的差异,阿富汗的紫色胡萝卜逐渐演变为短圆锥形的、橘黄色的欧洲胡萝卜。到了中国后又入乡随俗,渐渐变成现在的长根形的中国胡萝卜。

黄瓜原本叫胡瓜,和胡萝卜是本家,因此,顾名思义,它也是从西域进口。这可是张骞从西域带回来的。李时珍说:“张骞使西域得种,故名胡瓜。”但后来因为犯了后赵皇帝石勒的忌讳,只好改姓黄。因为稀少,宋朝陆游曾说:“白苣黄瓜上市稀,盘中顿觉有光辉。”明代《帝京景物略》记载:“元旦进椿芽、黄瓜……一芽一瓜,几半千钱。”

由此不难看出,丝绸之路于我国来说,不仅仅是精神文明生活的重要,也丰富了物种资源,促进了种植业的发展和百姓饮食结构的调整,意义极为深远。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