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垃圾分类要成“新时尚”,上海走在了前面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垃圾分类要成“新时尚”,上海走在了前面

2018年11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虹口区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考察时表示,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让生活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这是总书记对于我国社区生活垃圾分类的新定位、新提法。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018年11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虹口区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考察时表示,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垃圾综合处理需要全民参与,上海要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办好。

让生活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这是总书记对于我国社区生活垃圾分类的新定位、新提法。长期关注我国社区生活垃圾分类事业的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固体废物控制与资源化教研所刘建国教授认为,“新时尚”这是一个很新的定位,一个很高的期许,表明总书记对生活垃圾分类这项事业十分重视。“时尚”一词的含义中,就包含着对文明的追求,“新时尚”也就是对新文明的追求。生态文明就是我们新时代的文明。“新时尚”可以理解为每个人都要为生态文明建设做贡献。

刘建国说:“放在垃圾分类这个事业上来看,就是让每个人以主动参与,以行动者的角色,而不是旁观者的姿态来参与。崇尚绿色生活、绿色消费,努力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这些就是‘新时尚’的题中之义。”

如何让居民主动接受生活垃圾分类这一理念,并把它当做一件“时尚”的生活方式?事实上,上海经过近10年的摸索,已经探索出一条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新模式。

上海奉贤是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区之一,在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的过程中,首先统一分类标准,居民将垃圾按“会烂”和“不会烂”进行一次分类,村级分拣员对农户未分类彻底的垃圾按“会烂”和“不会烂”进一步分拣,并在此基础上对“不会烂”垃圾按“好卖”和“不好卖”进行二次分类。“会烂”垃圾在村里按就近原则,通过农村农业垃圾处置设备处理;“不会烂”垃圾则按照“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区处理”模式进行处置。

目前,上海奉贤已为每户农户统一配置干(不可腐烂)、湿(可腐烂)两分类垃圾桶。在村委会、老年活动室、健身点等公共区域,根据垃圾量大小配置120升或240升“干、湿、可回收、有害”四分类桶。村配置干湿两分类收集车、分拣点、农业垃圾处理站;镇配置分类转运车、生活垃圾移动压缩站、湿垃圾处理站。

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不仅要让居民愿意分,还要让他们学会分。为了增强居民的分类能力和分类准确率,上海长宁区警备区第四干休所小区充分调动社区志愿者,来督促落实定时定点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制度,并为居民分类提供引导。该小区还借用高清探头等科技手段,监督居民的投放行为。

在加大基层宣传教育的同时,上海市注重以一些“时尚”的措施引导公众参与。上海市绿化市容管理局通过“垃圾去哪儿了”和“绿色上海”两个微信公众号,以表情包、漫画等形式普及基层垃圾分类常识,增加居民参与度。

刘建国教授认为,上海在基层社区分类推广宣传教育、组织动员方面,让人印象深刻。他还注意到,上海生活垃圾分类立法工作也在稳步推进,走在了全国前列。此外,生活垃圾分类成为党政机关社区治理的抓手,有相应的监督、考核机制。在分类收运、分类处理设施建设上,上海也做出了好的示范。

上海在城市垃圾分类处理过程中,也鼓励市场力量、民营资本进入垃圾分类和垃圾处理领域,并探索出一些新的模式。界面新闻此前报道,在上海静安区和松江区,一些中小型企业正参与到智能可回收垃圾终端、垃圾转运、垃圾处理等领域中来,这些尝试不但提高了整个产业链条的运转效率,也极大地推动了上海城市垃圾分类工作。

让社区垃圾分类成为全国人民的“新时尚”,上海提供了哪些借鉴呢?

对此,刘建国认为,上海生活垃圾分类的最大启示就是“实事求是,不搞花架子。这就要求我国其他城市在跟进垃圾分类工作时,也应该从自身的自然、经济、社会等方面综合考虑,形成自己的特色,而不是简单的复制。”

“让垃圾分类成为全国的‘时尚’的前提,必须得认识到现阶段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工作仍面临两方面的矛盾,首先是基层社区的参与度、准确度不够;其次是分类处理设施的配套建设跟不上。”刘建国说。

解决这些短板,刘建国认为,首先还是要做足基层动员、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参与意愿。同时也要厘清居民、政府的职责。再就是提高法制化的水平,不仅要立法,而且要让法律、法规落实到实处。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垃圾分类要成“新时尚”,上海走在了前面

2018年11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虹口区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考察时表示,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让生活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这是总书记对于我国社区生活垃圾分类的新定位、新提法。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018年11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虹口区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考察时表示,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垃圾综合处理需要全民参与,上海要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办好。

让生活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这是总书记对于我国社区生活垃圾分类的新定位、新提法。长期关注我国社区生活垃圾分类事业的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固体废物控制与资源化教研所刘建国教授认为,“新时尚”这是一个很新的定位,一个很高的期许,表明总书记对生活垃圾分类这项事业十分重视。“时尚”一词的含义中,就包含着对文明的追求,“新时尚”也就是对新文明的追求。生态文明就是我们新时代的文明。“新时尚”可以理解为每个人都要为生态文明建设做贡献。

刘建国说:“放在垃圾分类这个事业上来看,就是让每个人以主动参与,以行动者的角色,而不是旁观者的姿态来参与。崇尚绿色生活、绿色消费,努力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这些就是‘新时尚’的题中之义。”

如何让居民主动接受生活垃圾分类这一理念,并把它当做一件“时尚”的生活方式?事实上,上海经过近10年的摸索,已经探索出一条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新模式。

上海奉贤是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区之一,在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的过程中,首先统一分类标准,居民将垃圾按“会烂”和“不会烂”进行一次分类,村级分拣员对农户未分类彻底的垃圾按“会烂”和“不会烂”进一步分拣,并在此基础上对“不会烂”垃圾按“好卖”和“不好卖”进行二次分类。“会烂”垃圾在村里按就近原则,通过农村农业垃圾处置设备处理;“不会烂”垃圾则按照“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区处理”模式进行处置。

目前,上海奉贤已为每户农户统一配置干(不可腐烂)、湿(可腐烂)两分类垃圾桶。在村委会、老年活动室、健身点等公共区域,根据垃圾量大小配置120升或240升“干、湿、可回收、有害”四分类桶。村配置干湿两分类收集车、分拣点、农业垃圾处理站;镇配置分类转运车、生活垃圾移动压缩站、湿垃圾处理站。

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不仅要让居民愿意分,还要让他们学会分。为了增强居民的分类能力和分类准确率,上海长宁区警备区第四干休所小区充分调动社区志愿者,来督促落实定时定点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制度,并为居民分类提供引导。该小区还借用高清探头等科技手段,监督居民的投放行为。

在加大基层宣传教育的同时,上海市注重以一些“时尚”的措施引导公众参与。上海市绿化市容管理局通过“垃圾去哪儿了”和“绿色上海”两个微信公众号,以表情包、漫画等形式普及基层垃圾分类常识,增加居民参与度。

刘建国教授认为,上海在基层社区分类推广宣传教育、组织动员方面,让人印象深刻。他还注意到,上海生活垃圾分类立法工作也在稳步推进,走在了全国前列。此外,生活垃圾分类成为党政机关社区治理的抓手,有相应的监督、考核机制。在分类收运、分类处理设施建设上,上海也做出了好的示范。

上海在城市垃圾分类处理过程中,也鼓励市场力量、民营资本进入垃圾分类和垃圾处理领域,并探索出一些新的模式。界面新闻此前报道,在上海静安区和松江区,一些中小型企业正参与到智能可回收垃圾终端、垃圾转运、垃圾处理等领域中来,这些尝试不但提高了整个产业链条的运转效率,也极大地推动了上海城市垃圾分类工作。

让社区垃圾分类成为全国人民的“新时尚”,上海提供了哪些借鉴呢?

对此,刘建国认为,上海生活垃圾分类的最大启示就是“实事求是,不搞花架子。这就要求我国其他城市在跟进垃圾分类工作时,也应该从自身的自然、经济、社会等方面综合考虑,形成自己的特色,而不是简单的复制。”

“让垃圾分类成为全国的‘时尚’的前提,必须得认识到现阶段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工作仍面临两方面的矛盾,首先是基层社区的参与度、准确度不够;其次是分类处理设施的配套建设跟不上。”刘建国说。

解决这些短板,刘建国认为,首先还是要做足基层动员、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参与意愿。同时也要厘清居民、政府的职责。再就是提高法制化的水平,不仅要立法,而且要让法律、法规落实到实处。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