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新经纬符永康:媒体变现一定要打开脑洞,只有开放式的才能挣钱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新经纬符永康:媒体变现一定要打开脑洞,只有开放式的才能挣钱

“媒体的变现一定要开动脑筋,打开脑洞,媒体只有是开放式的才可以挣钱。”

创客猫注:本文来源“2018第四范式人工智能+新媒体论坛”上,中国新闻网副总编&中新经纬CEO符永康、豆瓣阅读CEO戴钦、天涯社区副总编韩立勇围绕《新媒体行业变现之路探索》主题进行的圆桌对话。亿欧公司副总裁、亿欧智库研究院院长由天宇担任嘉宾主持。

以下为对话实录:(经创客猫编辑,有所删减)

媒体的变现的基本途径

由天宇:大家能不能先结合自己的经验谈一谈您认为媒体有哪些变现的途径。

戴钦:因为我只能谈我这个行业,文学这个事情是由线上收入和衍生产业收入构成,过去传统网文线上占的比例很大,衍生比如说影视主要是影视和游戏,中间占一定比例,最近或者是以后它的比例慢慢提高。豆瓣阅读因为我们的小说不是超长式的长篇,对改变端更友好,比一般传统网文延伸更高。我们也有线上,也有影视出版,相对来说影视出版占的比例会更高一些。

韩立勇:媒体变现最核心的就是两块,一个就是依托定量,比如说头条,相对来说流量更大的平台主要是靠流量。还有一些媒体是靠定性的流量在做变现,这样一个语境里边大家都比较理解。定性,这个媒体可以站出来说你是对还是错,你是好,还是坏。当它说出来的声量比较大的时候,对企业或者说对某个机构的影响就会比较大。

在中国定性的媒体生态还是非常庞大的,也有非常广阔的市场空间。今天纯互联网人更关注有多少人看,我是深深的感觉到定性的内容在企业做变现的过程中有多么重要,这个重要到现在的生态已经非常丰富了,尤其是自媒体的崛起。最近新华社包括一些其他的主流媒体都谈到黑公关,自媒体在黑的过程中,很多从业者都知道,这其实是有一个传统基因的现象,所以我想最核心的变现方式就两种。

除此之外付费阅读,在这个基础上能延伸的购买新闻类的服务,比如说财经网,在这个基础上还有在做线上依托自己的影响力,依托自己的内容,线上的社群包括线上课的推广都包含在内。

符永康:我从不觉得媒体挣钱是一个很大的任务。比如说内容变现,内容变现大家都比较熟悉,现在中新经纬有60人,60人团队起早贪黑写不出很多的东西,我们靠什么去挣钱?我们创办之初组建了一个专家资源库,签约了国内195个财经学者,他们很多最新的文章、演讲都在这里授权登出来。他为什么给你,我们中国新闻社是比较靠谱、比较权威、前瞻,免费从他那里拿到资源,转手卖给其他的平台,这个内容就可以变现了。

还有很多比如说资源变现,海外华商大家可能不太注意这个群体,这个资源不是我们的,因为技术带给我们的红利太大了,让我们传统的编辑腾出精力来挖掘别的资源,部署中新经纬的资源挖出去之后再把它卖出去就是变现。比如说海外华商大家在中新经纬的客户端能查到全球大概100多个国家将近200个华商主要团体的负责人,包括联系方式,大部分都有微信。他们在国内参展,在当地的接待,这些活动我们都有。并且其中有的华商让我很意外的是主动投我们广告,我跟他说我们的流量真的不够大,因为和头条比起来我们的流量不是一个量级。我问为什么投我,他说我在一个机场看到一个广告和在电梯上看到一个广告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在机场上我更愿意看到茅台的广告。媒体的变现是很有意思的,后面还有品牌变现,什么事情都不做,等着收钱,就是挂着品牌来挣钱,媒体就是很神奇的行业。

豆瓣阅读CEO戴钦

媒体变现深挖掘

由天宇:在现在大家的具体业务中有没有在尝试一些新的手段以及解释这个手段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是看到了用户群体,还是说发明了一种新的模式,能不能谈谈正在做的事情?

戴钦:这个事情我们跟传统的网文有不同的感觉。传统网络小说是按章付费,按章的钱是非常便宜的,会产生小说非常便宜的一种错觉。过去网文很经典的方式是会写很长很长,最后真的买到一本小说,小说会花到九十块或者是一百块,把所有钱算下来是远远高于你心里的预期。

豆瓣阅读面临的一个点,因为我们要做一个类型小说是类型流行市场那种的是既大众又好看,这个小说是一个市民阶层的消费,我们做的流行小说是有类型感的,小说不可能写的特别长。我们碰到一个很尴尬的点,按网文那样的方式定价行不通的,因为这个东西比较短。如果你按章付费后面有一个很高的议价是通过长度完成的,没办法通过长度完成这个事情,现在还是以不高的价格上,还是会想其他的方法来补充这个问题。其他的方法有可能是增加附加值,在某些头部作品上有一个有声小说。有声小说是不是一个大的产品这是打问号的,本身我们的小说和它的长度内容特点跟网文是不同的,这是特有的挑战。

由天宇:有没有变现过程中的困难?

戴钦:因为你的小说是有门槛的,本身不是那么大众的东西,就算写的再好一本也只能卖五块钱。网文一个修仙小说也只能卖这么多钱,一个东西卖了一百块,本质上也是人均消费值的点,这其实是一个点。近两年文学行业在延伸上有一个更强的探索,电影、电视剧会来买小说的改编权,我们能做的尝试在这方面能往后面延伸得到更多的尝试,在一些投资权上或者是后续变成电影电视的策划或者是中间的事情上,在这方面我们能够做的更多。

韩立勇:去年有一个事情对我的触动很深,国内某一家企业他们在某平台是互联网很大的平台,它一年投放了大概一个多亿的广告费,有一些更高的需求,除了广告之外它希望在内容上对它有一些很高的措施。在这个平台上漂了太多丑化他们的谣言信息,他们跟平台沟通的时候非常不理想,平台没有配合把这些谣言全部下线。在这个过程中就开始想更升级的办法,怎么把线上的谣言对冲掉,对冲掉的时候我跟他交流。

这一年在平台或者说媒体关系维护上的投入产出比,他谈的时候,我感觉到他的压力很大,产出比并不是很理想。最少有两家是完全没有配合他整治下线纯网络谣言的,主要因为广告部门管理成本比较高,对方不是不完全处理,是整个生态造成的。后来我们给他出了一套内容的策略,我们怎么样在网上通过传播规律的研判,把更真实,对你来说更有价值的对冲出去。我们在合作的过程中成本是比较低的,我们把这个服务升级。今年为止服务了两家世界五百强企业,目前来看效果比较好,我们可以提供真的能够有效的对冲网上不实信息的策略,包括资源的整合调度。

符永康:变现的同义词无非就是省钱,我想到技术变现,新华网、人民网传统的门户网站大概有多少人才能支撑你这么一个门户,几千人还不行。我记得有一位同行是凤凰网的同事说一个部门从两百人裁到五十人,这中间的技术成本大大降低已经变现了多少钱。在北京如果财经媒体行业50人团队一年的人力资源成本包括社保可以控制在一千两百万之内,如果是二百人,那就乘以四,等于说今天像咱们第四范式发布的“先荐”系统价值多少钱,一年价值一千二百万乘以三,你想想这个技术变现实际上是实现了技术变现。

另外还有一个,媒体的变现一定要开动脑筋,打开脑洞,媒体只有是开放式的才可以挣钱。我们要关注新生的技术,包括人工智能,包括区块链的技术,新技术意味着最聪明的人和最大量的钱向他们集中,跟他们做服务,才能从他们身上服务,这是我临时想的一些比较粗浅的看法。

中国新闻网副总编&中新经纬CEO符永康

技术给媒体变现带来的机会

由天宇:谈谈在你们眼里AI推荐相关的技术在自己做的内容业务上现在还没有用到,有什么样的结合点能够带来变现的机会?

符永康:推荐系统,抓取,这些技术用肯定是用,这个没有什么疑问,用刀还是用枪这个已经过时了,关键是什么时候用,以怎样的成本去用。“先荐”系统这么好,可以普及,这时候我们当然要用了,目前我们也在探索改进我们对算法提出的要求,接下来我们很希望和第四范式的老师们交流具体的沟通。

戴钦:刚才听到大家用了一些场景,那些场景也是典型的产品问题,冷启动分发,推荐效率种种,类似客服,但客服也是有一个解决方案。我们作者会询问大量的问题,编辑的角色不完全是客服,作者在问那些问题的时候是希望得到客服的效率,编辑作为内容判断运营的角色,我们很难让编辑以一个客服的效率回答那些问题。但是事实上这个事情是一个场景,而且这个场景还蛮成熟的。

还有一个场景这个场景也更困难了,最典型就是判断一个小说的好坏,审稿工作,一万部小说,六分以上或者是七分以上小说的概率是20%-30%之间,现在编辑需要挑出那30%。之前我在豆瓣做过很多的产品,当时有一个看法我是很认同的,算法工作或者是人工智能的工作是润滑或者是辅助业务决策和产品,大家之所以提出问题,就是希望用人工智能帮助它改善问题。

韩立勇:对戴文渊总的第四范式感受特别深,个性化确实是一个标配,这个内容需要分发,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我们天涯社区以前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我今天的收获也很大,我们在探索的过程中,我们在分发的过程中也不太理想,当中也做了个性化的探索,在这个场合最大的收获是原来算法工程师这么贵,如果我们自己消费实现这样的效果成本太高,未来考虑和第四范式这样的平台合作是比较现实的路径。

天涯社区副总编韩立勇

媒体与平台在变现上的关系

由天宇:相对单媒体与平台之间的变现关系能不能结合自己的经验简单说一下这个关系,因为平台也变现,这之间有没有什么共赢点或者是矛盾点?

韩立勇:平台遇到最大的麻烦就是水军,虚假账号对内容生态的破坏是很严重的。高质量的写手在这里变现跟平台是共赢的关系,你也好,他也好,你的肢体里面有一个头,两个胳膊就好了,如果有三头六臂就更好了,寄生在你的身体里。过段时间你的身体出问题了,平台危机很重要,现在有大的平台就遇到这样的危机了。

符永康:我有一个不是那么贴切的比喻,我们可能是品牌变了。像头条们或者是腾讯们他们是综合型的商场,这种定位一旦确定了,竞争又合作的关系就自然而然的了。它的商场里面有平台店去入驻,需要有一定的权威性东西区别于自媒体的,权威性的、官方性的、深度的、专业的内容,我们需要它更大的流量。在竞争那一方面我们也没有放弃流量或者是入口。我刚开始做客户端的时候,我一个资深的同事告诉我你不要做了,客户端的东西太难了,如果我们换个思路应该还是可以做的。我在家门口开一个品牌店而已,商场人再多跟我的关系不是特别大,这是我的一点体会,更多的是一种合作。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新经纬符永康:媒体变现一定要打开脑洞,只有开放式的才能挣钱

“媒体的变现一定要开动脑筋,打开脑洞,媒体只有是开放式的才可以挣钱。”

创客猫注:本文来源“2018第四范式人工智能+新媒体论坛”上,中国新闻网副总编&中新经纬CEO符永康、豆瓣阅读CEO戴钦、天涯社区副总编韩立勇围绕《新媒体行业变现之路探索》主题进行的圆桌对话。亿欧公司副总裁、亿欧智库研究院院长由天宇担任嘉宾主持。

以下为对话实录:(经创客猫编辑,有所删减)

媒体的变现的基本途径

由天宇:大家能不能先结合自己的经验谈一谈您认为媒体有哪些变现的途径。

戴钦:因为我只能谈我这个行业,文学这个事情是由线上收入和衍生产业收入构成,过去传统网文线上占的比例很大,衍生比如说影视主要是影视和游戏,中间占一定比例,最近或者是以后它的比例慢慢提高。豆瓣阅读因为我们的小说不是超长式的长篇,对改变端更友好,比一般传统网文延伸更高。我们也有线上,也有影视出版,相对来说影视出版占的比例会更高一些。

韩立勇:媒体变现最核心的就是两块,一个就是依托定量,比如说头条,相对来说流量更大的平台主要是靠流量。还有一些媒体是靠定性的流量在做变现,这样一个语境里边大家都比较理解。定性,这个媒体可以站出来说你是对还是错,你是好,还是坏。当它说出来的声量比较大的时候,对企业或者说对某个机构的影响就会比较大。

在中国定性的媒体生态还是非常庞大的,也有非常广阔的市场空间。今天纯互联网人更关注有多少人看,我是深深的感觉到定性的内容在企业做变现的过程中有多么重要,这个重要到现在的生态已经非常丰富了,尤其是自媒体的崛起。最近新华社包括一些其他的主流媒体都谈到黑公关,自媒体在黑的过程中,很多从业者都知道,这其实是有一个传统基因的现象,所以我想最核心的变现方式就两种。

除此之外付费阅读,在这个基础上能延伸的购买新闻类的服务,比如说财经网,在这个基础上还有在做线上依托自己的影响力,依托自己的内容,线上的社群包括线上课的推广都包含在内。

符永康:我从不觉得媒体挣钱是一个很大的任务。比如说内容变现,内容变现大家都比较熟悉,现在中新经纬有60人,60人团队起早贪黑写不出很多的东西,我们靠什么去挣钱?我们创办之初组建了一个专家资源库,签约了国内195个财经学者,他们很多最新的文章、演讲都在这里授权登出来。他为什么给你,我们中国新闻社是比较靠谱、比较权威、前瞻,免费从他那里拿到资源,转手卖给其他的平台,这个内容就可以变现了。

还有很多比如说资源变现,海外华商大家可能不太注意这个群体,这个资源不是我们的,因为技术带给我们的红利太大了,让我们传统的编辑腾出精力来挖掘别的资源,部署中新经纬的资源挖出去之后再把它卖出去就是变现。比如说海外华商大家在中新经纬的客户端能查到全球大概100多个国家将近200个华商主要团体的负责人,包括联系方式,大部分都有微信。他们在国内参展,在当地的接待,这些活动我们都有。并且其中有的华商让我很意外的是主动投我们广告,我跟他说我们的流量真的不够大,因为和头条比起来我们的流量不是一个量级。我问为什么投我,他说我在一个机场看到一个广告和在电梯上看到一个广告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在机场上我更愿意看到茅台的广告。媒体的变现是很有意思的,后面还有品牌变现,什么事情都不做,等着收钱,就是挂着品牌来挣钱,媒体就是很神奇的行业。

豆瓣阅读CEO戴钦

媒体变现深挖掘

由天宇:在现在大家的具体业务中有没有在尝试一些新的手段以及解释这个手段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是看到了用户群体,还是说发明了一种新的模式,能不能谈谈正在做的事情?

戴钦:这个事情我们跟传统的网文有不同的感觉。传统网络小说是按章付费,按章的钱是非常便宜的,会产生小说非常便宜的一种错觉。过去网文很经典的方式是会写很长很长,最后真的买到一本小说,小说会花到九十块或者是一百块,把所有钱算下来是远远高于你心里的预期。

豆瓣阅读面临的一个点,因为我们要做一个类型小说是类型流行市场那种的是既大众又好看,这个小说是一个市民阶层的消费,我们做的流行小说是有类型感的,小说不可能写的特别长。我们碰到一个很尴尬的点,按网文那样的方式定价行不通的,因为这个东西比较短。如果你按章付费后面有一个很高的议价是通过长度完成的,没办法通过长度完成这个事情,现在还是以不高的价格上,还是会想其他的方法来补充这个问题。其他的方法有可能是增加附加值,在某些头部作品上有一个有声小说。有声小说是不是一个大的产品这是打问号的,本身我们的小说和它的长度内容特点跟网文是不同的,这是特有的挑战。

由天宇:有没有变现过程中的困难?

戴钦:因为你的小说是有门槛的,本身不是那么大众的东西,就算写的再好一本也只能卖五块钱。网文一个修仙小说也只能卖这么多钱,一个东西卖了一百块,本质上也是人均消费值的点,这其实是一个点。近两年文学行业在延伸上有一个更强的探索,电影、电视剧会来买小说的改编权,我们能做的尝试在这方面能往后面延伸得到更多的尝试,在一些投资权上或者是后续变成电影电视的策划或者是中间的事情上,在这方面我们能够做的更多。

韩立勇:去年有一个事情对我的触动很深,国内某一家企业他们在某平台是互联网很大的平台,它一年投放了大概一个多亿的广告费,有一些更高的需求,除了广告之外它希望在内容上对它有一些很高的措施。在这个平台上漂了太多丑化他们的谣言信息,他们跟平台沟通的时候非常不理想,平台没有配合把这些谣言全部下线。在这个过程中就开始想更升级的办法,怎么把线上的谣言对冲掉,对冲掉的时候我跟他交流。

这一年在平台或者说媒体关系维护上的投入产出比,他谈的时候,我感觉到他的压力很大,产出比并不是很理想。最少有两家是完全没有配合他整治下线纯网络谣言的,主要因为广告部门管理成本比较高,对方不是不完全处理,是整个生态造成的。后来我们给他出了一套内容的策略,我们怎么样在网上通过传播规律的研判,把更真实,对你来说更有价值的对冲出去。我们在合作的过程中成本是比较低的,我们把这个服务升级。今年为止服务了两家世界五百强企业,目前来看效果比较好,我们可以提供真的能够有效的对冲网上不实信息的策略,包括资源的整合调度。

符永康:变现的同义词无非就是省钱,我想到技术变现,新华网、人民网传统的门户网站大概有多少人才能支撑你这么一个门户,几千人还不行。我记得有一位同行是凤凰网的同事说一个部门从两百人裁到五十人,这中间的技术成本大大降低已经变现了多少钱。在北京如果财经媒体行业50人团队一年的人力资源成本包括社保可以控制在一千两百万之内,如果是二百人,那就乘以四,等于说今天像咱们第四范式发布的“先荐”系统价值多少钱,一年价值一千二百万乘以三,你想想这个技术变现实际上是实现了技术变现。

另外还有一个,媒体的变现一定要开动脑筋,打开脑洞,媒体只有是开放式的才可以挣钱。我们要关注新生的技术,包括人工智能,包括区块链的技术,新技术意味着最聪明的人和最大量的钱向他们集中,跟他们做服务,才能从他们身上服务,这是我临时想的一些比较粗浅的看法。

中国新闻网副总编&中新经纬CEO符永康

技术给媒体变现带来的机会

由天宇:谈谈在你们眼里AI推荐相关的技术在自己做的内容业务上现在还没有用到,有什么样的结合点能够带来变现的机会?

符永康:推荐系统,抓取,这些技术用肯定是用,这个没有什么疑问,用刀还是用枪这个已经过时了,关键是什么时候用,以怎样的成本去用。“先荐”系统这么好,可以普及,这时候我们当然要用了,目前我们也在探索改进我们对算法提出的要求,接下来我们很希望和第四范式的老师们交流具体的沟通。

戴钦:刚才听到大家用了一些场景,那些场景也是典型的产品问题,冷启动分发,推荐效率种种,类似客服,但客服也是有一个解决方案。我们作者会询问大量的问题,编辑的角色不完全是客服,作者在问那些问题的时候是希望得到客服的效率,编辑作为内容判断运营的角色,我们很难让编辑以一个客服的效率回答那些问题。但是事实上这个事情是一个场景,而且这个场景还蛮成熟的。

还有一个场景这个场景也更困难了,最典型就是判断一个小说的好坏,审稿工作,一万部小说,六分以上或者是七分以上小说的概率是20%-30%之间,现在编辑需要挑出那30%。之前我在豆瓣做过很多的产品,当时有一个看法我是很认同的,算法工作或者是人工智能的工作是润滑或者是辅助业务决策和产品,大家之所以提出问题,就是希望用人工智能帮助它改善问题。

韩立勇:对戴文渊总的第四范式感受特别深,个性化确实是一个标配,这个内容需要分发,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我们天涯社区以前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我今天的收获也很大,我们在探索的过程中,我们在分发的过程中也不太理想,当中也做了个性化的探索,在这个场合最大的收获是原来算法工程师这么贵,如果我们自己消费实现这样的效果成本太高,未来考虑和第四范式这样的平台合作是比较现实的路径。

天涯社区副总编韩立勇

媒体与平台在变现上的关系

由天宇:相对单媒体与平台之间的变现关系能不能结合自己的经验简单说一下这个关系,因为平台也变现,这之间有没有什么共赢点或者是矛盾点?

韩立勇:平台遇到最大的麻烦就是水军,虚假账号对内容生态的破坏是很严重的。高质量的写手在这里变现跟平台是共赢的关系,你也好,他也好,你的肢体里面有一个头,两个胳膊就好了,如果有三头六臂就更好了,寄生在你的身体里。过段时间你的身体出问题了,平台危机很重要,现在有大的平台就遇到这样的危机了。

符永康:我有一个不是那么贴切的比喻,我们可能是品牌变了。像头条们或者是腾讯们他们是综合型的商场,这种定位一旦确定了,竞争又合作的关系就自然而然的了。它的商场里面有平台店去入驻,需要有一定的权威性东西区别于自媒体的,权威性的、官方性的、深度的、专业的内容,我们需要它更大的流量。在竞争那一方面我们也没有放弃流量或者是入口。我刚开始做客户端的时候,我一个资深的同事告诉我你不要做了,客户端的东西太难了,如果我们换个思路应该还是可以做的。我在家门口开一个品牌店而已,商场人再多跟我的关系不是特别大,这是我的一点体会,更多的是一种合作。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