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流花商圈 :从交通枢纽到时尚标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流花商圈 :从交通枢纽到时尚标杆

改革开放的四十年,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四十年,也是中国时尚觉醒的四十年。

文/邓晓

“全国服装看广州,广州服装看流花”。依托广州火车站的交通优势,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流花商圈迅速从昔日的交通枢纽成长为中国服装贸易的时尚标杆,它的发展史也是中国时尚的进化史。

从地铁“广州火车站”出站,有大大小小十来个出口,其中H口是通往流花服装批发市场的出口,也是离站厅最远的一个口。从站厅走到H出口,要经过一条狭长的隧道,这条连接着服装批发市场的隧道,曾经在很多人心中,是一条通往财富和梦想的大道。

在服装批发城经营了一家档口的华姐,每天都要固定往返于这条隧道。“以前这里非常难走,人挤人、货挤货,这几年人少多了,也走得快了。”华姐说,“现在年轻人都从网上下单,仓库直接发货,人都不用过来了。”

流花商圈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末,正式兴起于1995年。到了2015年,流花商圈共有45个服装专业市场,经营面积达到了150万平方米。无数个中国时装品牌从这里起飞,无数个年轻人在这里实现了创业梦想。

历经数十载风云变幻,流花这张名片,逐渐成长为中国时尚的标杆,它的每一步印迹,都记录着中国的成长史和中国人的时尚史。 

从“蓝绿灰”到“五光十色”

走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中国,路上的行人是清一色的军绿和灰蓝,在那个年代,“特立独行”与“美”似乎都成了贬义词。

在商品供应严重匮乏的年代里,买衣服要凭布票。先买布再回家做成衣服,缝纫机咔嚓咔察的响声,承载着属于那个时代的穿衣时尚。

 

1978年,皮尔卡丹第一次来到中国,大街上的中国人不分男女,清一色的灰绿色。

到了1978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暖中国大地,沉寂在中国大地的时尚行业也被慢慢地唤醒,街上开始出现款式不同、色彩各异的衣服,用布票的时代早已成了历史。

从80年代初起,穿西服打领带,着皮鞋成为男人的标配。以往认为了不起的西装革履,已经成了寻常的装束。女装的种类更是众多,各种花裙洋装、长裙短裤使人眼花缭乱。人们穿衣已不仅是为了御寒,更是为了追求衣着的合身和美。

广州作为最早通商的口岸,加上临近港澳台,接收先进信息比较快,一度成为中国时尚的发源地。

从“西湖路夜市”到“流花商圈”

随着中国时尚产业的苏醒,广州服装贸易的生意也逐渐兴起。位于广州市中心的西湖路夜市,逐渐承载不了日益增加的个体户。政府在人民北路的广交会流花展馆旁,建起了康乐服装市场,接收夜市的个体户。

那时候的服装市场更像是一个菜市场,拥挤的道路上,买衣服的和买菜的一起叫卖。直到1993年1月8日,白马服装市场全面开业。

“凭借规范的管理和来自港澳台地区的优质货源,白马得以一炮而红,开业不到半年,全市几百户服装个体户蜂拥跑来抢档口。”广州白马服装商会秘书长陈宝洪说。

1993年,刚开业的白马商贸大厦

从白马起家,将品牌不断做大的凯撒(中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和明说:“那个时候,白马招商本身就是一个不用付费的广告宣传,只要你能进白马就证明你有实力。”

年轻时的郑和明当过卸煤工、伐木工、做过学徒,那时候的他并没有想到,1993年他在白马服装市场经营的那个小档口,在日后一跃腾飞,成为“中国女装第一股”。

前有广州火车站,背靠广交会流花展馆,得天时地利的流花地区,聚集了全国的服装贸易商和采购商。1995年,红棉大酒店和流花宾馆部分场地,也都改为服装市场,流花商圈的核心区逐渐形成。

“全国服装看广州,广州服装看流花”,流花商圈的影响力不仅辐射全国,而且商圈的容量也在扩大。新大地、天马、壹马等市场相继加入,人们笑称:流花商圈仿佛成了“跑马地”。

从“黑胶时代”到“时尚标杆”

1998年,由越秀区牵头、流花商会主办的流花国际服装节开幕,这是国内第一个大规模的时装节,首次向全国客商展示“流花服装商圈”这块招牌。

火车把全国各地的批发商带到广州、带到流花商圈,每天天不亮,就有一大批商户蹲守在批发城门前准备抢货。

曾经在白马的“活跃分子”吴华英亲眼目睹了这一盛况。这个杭州女子当时还只有22岁,喜欢身着黑衣,因为她觉得这样可以显色更加成熟干练,以掩饰自己年龄上的“弱势”。

每天一大早,吴华英简单地梳洗一下就跑步出门,但是不管她到的多早,永远都有人已经在排队了。当年在天桥底下等开门的人,是流花商圈最生动的历史写照。

商场的大门一开,冲挤大战就开始了。吴华英每层楼每个档口都要跑一遍,看到心仪的款式,三言两语搞定以后,就派一个“小弟”守在档口拿货,随后立刻发往杭州销售。

“那时候大家都说,能拿到货就是拿到钱。”吴华英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然记忆犹新:“那时的流花,每天都在上演财富神话。”

 

曾经的白马市场万商云集,货如轮转,黑胶带加手推车是采购商的标配。

“当年白马“放水养鱼”的政策和军事化的管理制度,吸引了大量优质商户入驻。以凯撒、哥弟、歌莉娅,以及铠琪、朵以、等一众品牌,都是在白马吸收养分,成为日后中国时尚的标杆品牌。”

广州白马服装商会秘书长陈宝洪说到:“那天我经过五号停机坪,看到一排五家商铺,全都是从白马走出来的品牌。品牌的飞黄腾达,也是白马的骄傲。”

以‘中国女装第一股’震动业界的‘凯撒’
以"深呼吸’济天下苍生的‘哥弟’

随着绿皮火车逐渐被飞速而来的高铁取代,随着黑胶带加手推车拉货被互联网电商所取代,昔日的流花商圈也在经历着不断地升级改造。商场的硬件装修在升级,购物环境变得更加精美整洁……品牌设计和陈列也在不断地升级,更多原创设计扎根于此,经营自己的未来。

下午七点钟,商场陆陆续续都下班了。华姐清点好一天的账目,再次走进广州火车站的隧道,去乘坐回家的地铁。华姐说:“这条隧道这几年一直没有没有什么变化,但是很多走在这条路上的人,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界面广东内容及商务合作:020-88523547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流花商圈 :从交通枢纽到时尚标杆

改革开放的四十年,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四十年,也是中国时尚觉醒的四十年。

文/邓晓

“全国服装看广州,广州服装看流花”。依托广州火车站的交通优势,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流花商圈迅速从昔日的交通枢纽成长为中国服装贸易的时尚标杆,它的发展史也是中国时尚的进化史。

从地铁“广州火车站”出站,有大大小小十来个出口,其中H口是通往流花服装批发市场的出口,也是离站厅最远的一个口。从站厅走到H出口,要经过一条狭长的隧道,这条连接着服装批发市场的隧道,曾经在很多人心中,是一条通往财富和梦想的大道。

在服装批发城经营了一家档口的华姐,每天都要固定往返于这条隧道。“以前这里非常难走,人挤人、货挤货,这几年人少多了,也走得快了。”华姐说,“现在年轻人都从网上下单,仓库直接发货,人都不用过来了。”

流花商圈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末,正式兴起于1995年。到了2015年,流花商圈共有45个服装专业市场,经营面积达到了150万平方米。无数个中国时装品牌从这里起飞,无数个年轻人在这里实现了创业梦想。

历经数十载风云变幻,流花这张名片,逐渐成长为中国时尚的标杆,它的每一步印迹,都记录着中国的成长史和中国人的时尚史。 

从“蓝绿灰”到“五光十色”

走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中国,路上的行人是清一色的军绿和灰蓝,在那个年代,“特立独行”与“美”似乎都成了贬义词。

在商品供应严重匮乏的年代里,买衣服要凭布票。先买布再回家做成衣服,缝纫机咔嚓咔察的响声,承载着属于那个时代的穿衣时尚。

 

1978年,皮尔卡丹第一次来到中国,大街上的中国人不分男女,清一色的灰绿色。

到了1978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暖中国大地,沉寂在中国大地的时尚行业也被慢慢地唤醒,街上开始出现款式不同、色彩各异的衣服,用布票的时代早已成了历史。

从80年代初起,穿西服打领带,着皮鞋成为男人的标配。以往认为了不起的西装革履,已经成了寻常的装束。女装的种类更是众多,各种花裙洋装、长裙短裤使人眼花缭乱。人们穿衣已不仅是为了御寒,更是为了追求衣着的合身和美。

广州作为最早通商的口岸,加上临近港澳台,接收先进信息比较快,一度成为中国时尚的发源地。

从“西湖路夜市”到“流花商圈”

随着中国时尚产业的苏醒,广州服装贸易的生意也逐渐兴起。位于广州市中心的西湖路夜市,逐渐承载不了日益增加的个体户。政府在人民北路的广交会流花展馆旁,建起了康乐服装市场,接收夜市的个体户。

那时候的服装市场更像是一个菜市场,拥挤的道路上,买衣服的和买菜的一起叫卖。直到1993年1月8日,白马服装市场全面开业。

“凭借规范的管理和来自港澳台地区的优质货源,白马得以一炮而红,开业不到半年,全市几百户服装个体户蜂拥跑来抢档口。”广州白马服装商会秘书长陈宝洪说。

1993年,刚开业的白马商贸大厦

从白马起家,将品牌不断做大的凯撒(中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和明说:“那个时候,白马招商本身就是一个不用付费的广告宣传,只要你能进白马就证明你有实力。”

年轻时的郑和明当过卸煤工、伐木工、做过学徒,那时候的他并没有想到,1993年他在白马服装市场经营的那个小档口,在日后一跃腾飞,成为“中国女装第一股”。

前有广州火车站,背靠广交会流花展馆,得天时地利的流花地区,聚集了全国的服装贸易商和采购商。1995年,红棉大酒店和流花宾馆部分场地,也都改为服装市场,流花商圈的核心区逐渐形成。

“全国服装看广州,广州服装看流花”,流花商圈的影响力不仅辐射全国,而且商圈的容量也在扩大。新大地、天马、壹马等市场相继加入,人们笑称:流花商圈仿佛成了“跑马地”。

从“黑胶时代”到“时尚标杆”

1998年,由越秀区牵头、流花商会主办的流花国际服装节开幕,这是国内第一个大规模的时装节,首次向全国客商展示“流花服装商圈”这块招牌。

火车把全国各地的批发商带到广州、带到流花商圈,每天天不亮,就有一大批商户蹲守在批发城门前准备抢货。

曾经在白马的“活跃分子”吴华英亲眼目睹了这一盛况。这个杭州女子当时还只有22岁,喜欢身着黑衣,因为她觉得这样可以显色更加成熟干练,以掩饰自己年龄上的“弱势”。

每天一大早,吴华英简单地梳洗一下就跑步出门,但是不管她到的多早,永远都有人已经在排队了。当年在天桥底下等开门的人,是流花商圈最生动的历史写照。

商场的大门一开,冲挤大战就开始了。吴华英每层楼每个档口都要跑一遍,看到心仪的款式,三言两语搞定以后,就派一个“小弟”守在档口拿货,随后立刻发往杭州销售。

“那时候大家都说,能拿到货就是拿到钱。”吴华英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然记忆犹新:“那时的流花,每天都在上演财富神话。”

 

曾经的白马市场万商云集,货如轮转,黑胶带加手推车是采购商的标配。

“当年白马“放水养鱼”的政策和军事化的管理制度,吸引了大量优质商户入驻。以凯撒、哥弟、歌莉娅,以及铠琪、朵以、等一众品牌,都是在白马吸收养分,成为日后中国时尚的标杆品牌。”

广州白马服装商会秘书长陈宝洪说到:“那天我经过五号停机坪,看到一排五家商铺,全都是从白马走出来的品牌。品牌的飞黄腾达,也是白马的骄傲。”

以‘中国女装第一股’震动业界的‘凯撒’
以"深呼吸’济天下苍生的‘哥弟’

随着绿皮火车逐渐被飞速而来的高铁取代,随着黑胶带加手推车拉货被互联网电商所取代,昔日的流花商圈也在经历着不断地升级改造。商场的硬件装修在升级,购物环境变得更加精美整洁……品牌设计和陈列也在不断地升级,更多原创设计扎根于此,经营自己的未来。

下午七点钟,商场陆陆续续都下班了。华姐清点好一天的账目,再次走进广州火车站的隧道,去乘坐回家的地铁。华姐说:“这条隧道这几年一直没有没有什么变化,但是很多走在这条路上的人,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界面广东内容及商务合作:020-88523547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