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特写】拆除明星厕所:深圳现代优秀建筑如何保护?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特写】拆除明星厕所:深圳现代优秀建筑如何保护?

从来没有一座厕所的消亡,能像深圳莲花山山顶公厕那样,引发众多建筑师的关注。一篇“悼念“该厕所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背后,是建筑师们对深圳现代优秀建筑保护状况的担忧。

被拆前的深圳莲花山山顶公厕。图片来源:资料图

建筑师“很悲痛、很难受

17年前,深圳建筑师费晓华设计的一座厕所,打破了“厕所难登大雅之堂”的传统观念,获得中外建筑界的好评。让他意想不到的是,这座公厕最终以被拆除重建的方式草草终结。

熟悉费晓华的人,都知道他是莲花山山顶公厕的设计者,久而久之,也就将这座公厕和他联系了起来。今年8月初,一位朋友突然和费晓华说,“莲花山顶没地方上厕所,原来上厕所的地方被围了起来”。

费晓华将信将疑,特意让另一位朋友留意一下莲花山山顶公厕的情况。直到朋友给费晓华发回现场的照片,费晓华才确信莲花山山顶公厕已被拆除。图片上,原公厕所在的位置已被围栏隔离开来。围栏之内,只剩下一片裸露着泥土和石头的荒地,在四周的树林衬托下显得尤其突兀。

“厕所没了,连一点残留物都没留下。”费晓华说到这里,连续用了几个带“很”字眼表达自己刚得知这件事情时的感受:“很突然、很悲痛、很难受”。

从业34年,费晓华设计过不少作品,有大型的建筑,如南山博物馆,也有小型的建筑,如深圳地铁出入口。对他而言,这座厕所的分量并不亚于此前设计过的任何一座大型建筑,甚至是令他满意的数一数二的作品。

1997年,深圳莲花山公园开始对公众开放。这座小山原来是一座立笠形的山,山尖被削平后建成了山顶广场,公厕就选址在山顶广场的东北部,位于小平同志塑像的后侧,作为山顶广场的一个配套设施,投入使用至今已17年。

这座公厕面积只有76平方米,但从获得的评价来看,可以称得上是一座优秀的建筑。在国内建筑界,这座公厕的名气不小,2003年,《建筑学报》、《时代建筑》等期刊相继将这座公厕收录其中。2005年,该公厕还获得广东省第12届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

国外的建筑界也关注到了这座公厕。2004年3月,美国杂志《Architectural Record》刊登文章报道了这座厕所。2004年秋季,西班牙《ViA arquitectura》杂志V14期生态建筑专刊也专题介绍该作品。

2016年,深圳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委员会与《时代建筑》联合编纂的《深圳当现代建筑》,更是将莲花山山顶公厕与平安国际金融中心、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宝安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等45个建筑一起收录其中,成为深圳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之一。

据知情人士透露,在编纂《深圳当现代建筑》的时候,专家组没有任何争议地将莲花山山顶公厕收入其中,成为选中的最小最不起眼却受人尊敬的微型建筑。

莲花山山顶公厕被拆除后的第三个月,费晓华撰文“悼念”这座厕所称,“她不仅在物质上提升了人民的生活质量,更是在精神上,启迪与丰富了人们的思想和智慧,是真正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建筑。”文章很快在建筑界引发关注,很多建筑师都对这座厕所的拆除表示惋惜。

一座公厕的拆除对于一座超大城市而言,或许微乎其微,但若将这座公厕重新放置到17年前和其后的历史中审视,其所体现的价值和意义便更加直观。

17年前的“革命厕所”

2001年,莲花山山顶广场对公众开放已有五个年头,随着游人日益具增,政府提出,要在小平同志塑像后方建造一座公厕。

当时的莲花山还是原生态的环境,又是深圳的标志性景点,建造山顶公厕自然成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如何保护好山体环境,选择在什么地方建,以怎样的形式建,建多大的规模,这些都需要管理者经过深思熟虑才能决定。

“当时我们强调,建造这座公厕不能破坏地形、地貌,还要和自然融合在一起。”深圳市公共艺术中心主任、深圳市城市设计促进中心创建负责人黄伟文对莲花山山顶公厕印象深刻,其时他在深圳市中心区开发建设办公室负责中心区规划设计的管理工作,莲花山山顶公厕正是他经手的项目。

就这样,莲花山山顶公厕按照深圳最好的标准来选择设计方案,参与设计方案比选的都是业内资深的建筑师。费晓华是参与设计方案比选的建筑师之一,其时他刚从美国留学毕业回到深圳工作。

莲花山山顶公厕设计者费晓华。

费晓华的设计思路是将厕所设计成架空起来的钢结构,加工起来对土壤和山体原环境的影响可以降到最少,也保持了动植物的流通,公厕的外立面则采用玻璃结构,让如厕者能体验自然风光和阳光,该有的隐蔽也都具备。

黄伟文在比选设计方案过程中,他也勾画过公厕的设计草图,但当第一次看到费晓华的方案时,还是令他眼前一亮。

“他直接做了一个模型,把地形建立起来,整个建筑架在山坡上,周边的树木也立起来。我们当时看这个小的公共厕所,其实是当成大建筑在做,想在山林里建造一个有品位的建筑,非常用心。”黄伟文回忆说。

最终,费晓华的设计方案被选中,这座公厕将是他回国后设计的第一座建筑。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费晓华花了半年时间详细设计,施工也花了七八个月时间,整个厕所在2002年5月终于建好,效果也令他感到满意。

整体上看,莲花山山顶公厕显得较为简朴,淡蓝色的建筑隐藏在树林之间。内部没有排气设备和降温机械,全靠自然通风,除了夜里灯光照明以外,也没有其他用电器。屋檐下,四周还建了敞开的高侧窗,同时利用公厕离开地面腾空架起的布局,把空气的对流组织起来,味道随之被带走。

谈及这座公厕的具体结构,费晓华的话语明显多了起来,双手比划着,似乎在勾勒建筑的结构。

“我把很多的墙面做成了玻璃,把厕所坑位布置在最里面的部位,人在进去厕所的过程中,就像走了一个较长的流线,进入他需要如厕的位置,这个过程中是越走越私密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风景的过程。”他说,重要的是观景以及和自然互动的过程。

莲花山山顶公厕建成后,真正将这座公厕推向建筑界的是深圳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原院长许安之教授。当时许安之担任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常务理事。许安之觉得莲花山山顶公厕创新、设计理念好,于是推荐费晓华去参加2002年的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并让他在会上介绍这座厕所。

在当年建筑界的氛围中,规模大和投资大是建筑师产生成就感的其中两个重要因素。在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年会上,很多与会的建筑师都在宣讲如酒店、会议中心、博物馆等大型建筑,当费晓华介绍莲花山山顶公厕时,还是令到会场上很多与会者感到惊讶。也是从那时起,建筑界开始关注到这个厕所。

近几年,“厕所革命”逐渐在国内兴起。生态、低碳、环保等理念也比以前更加深入人心。

2015年初,国家旅游局做出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旅游厕所建设管理大行动”的工作部署,将厕所革命列入 “旅游515”工程。2017年,国家旅游局发布《厕所革命推进报告》指出,推进厕所生态化、低碳化、智能化、人性化发展,实现我国厕所全面升级。

“建造莲花山山顶公厕的年代,我国的‘厕所革命’还未开始,但是费晓华把革命的厕所做出来了。”现年78岁的许安之评价说。

明星厕所被拆除

“建筑是石头的史书”,但建筑也在逐渐“老去”。在建成后的17年间,随着到莲花山的游客人数增长,莲花山山顶公厕已经难以满足需求。

两年前,莲花山公园管理中心曾经联系过费晓华,提出想扩大山顶公厕的规模。

费晓华还为此提供了“显扩”和“隐扩”两个改造方案。根据费晓华提供的图纸,两个方案都是在保留原建筑的基础上,扩大使用面积以满足更多人的需求。他解释称,一种是采用类似原设计一样的方式,从现有公厕两边开始扩建,像在原公厕旁边多出几个“弟弟妹妹”一样。

另一种方案,是让扩建的厕所与地形、地貌结合在一起,沿着等高线,一层一层扩建,像一个野战士兵趴在地上一样。

对于这两个方案,莲花山公园管理中心并未置可否。费晓华再次听到莲花山山顶公厕扩大规模的消息,已是原公厕被拆除的时候。

莲花山山顶公厕被拆除事件引发讨论后,深圳市城市管理局就此事对外回复称,莲花山山顶厕所使用至今已超过15年,随着深圳城市的快速发展,公园游客量逐年攀升,公厕门口常常出现大排长龙的现象。原公厕未设置母婴室和第三卫生间,不能满足特殊人群的需求。在深圳潮湿多雨的气候条件下,钢结构外表生锈,天花、底板渗水严重。化粪池设置在厕所正下方,异味较难散去等。

此外,莲花山公园山顶公厕将原址重建,新的公厕设计借鉴了原公厕的设计理念和风格,总面积950平方米,由男女卫生间、无障碍卫生间、母婴室、第三卫生间和多功能休息长廊组成,预计2018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

目前,新的莲花山山顶公厕仍在施工,提及此前的山顶公厕为何被拆,莲花山公园管理中心工作人员也指出其规模小、满足不了民众需求的问题。根据现场的施工示意图显示,此处将建造成一个观景总平台,包括停车场、观景花园、休息广场、公厕等12项配套设施。

莲花山山顶新的公厕仍在施工。

在设计莲花山山顶公厕之初,费晓华按照国家标准50年的使用寿命进行设计,公厕在使用17年后被拆,费晓华认可政府部门的初衷是好的,同时也指出莲花山山顶公厕在拆除前未曾公示,亦不见公开评估、论证,存在程序有瑕疵的问题。

该事件引起众多的建筑师关注,也从侧面反映了建筑师们对深圳现代优秀建筑保护状况的忧虑。“今天拆了这栋建筑,明天就可能拆了那栋建筑。”黄伟文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1980年代以来,深圳很多建筑都是由全国优秀建筑师过来设计,代表了当时中国建筑的最高水平,建筑整体上也体现出重视设计和创新的特点。

随着城市更新的推进,年轻的深圳也在不断拆掉同样年轻的建筑。

缺位的保护

莲花山山顶公厕被拆除重建,只是深圳部分老建筑命运的一个缩影。近20年间,深圳多栋曾经的知名建筑有着相同的遭遇。

2004年,深圳湾大酒店被拆除重建成为深圳华侨城洲际大酒店,仅保留一面朱红色的“1982墙”,墙后面便是更高的标有“2006”的白色新建筑,新旧对比强烈,像两段历史的对话,但不少人仍为被抹去的深圳湾大酒店文化价值感到惋惜。

2007年,老南山文体中心被拆除,距建成不到20年。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饶小军还为此发出“这么随便拆掉了,却足以说明我们缺乏对历史的思考和尊重”的感叹。

今年8月,有着33年历史的深圳市体育馆也被确定要拆除重建,在深圳市文体设施建设的第一个高潮时期,深圳市体育馆是八大文体设施之一,承载着老深圳人的集体记忆。

“没有当代就没有近现代,没有近现代就没有古代。”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王伟强说,我们国家目前的法规体系当中,对于没有保护身份的当代建筑,在拆除程序上并没有明确规定,这一类建筑当中有很多是好作品。

早在10年前,许安之就对深圳现代建筑的保护和创造性有所思考。许安之曾担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在一次常务理事会上,他还提议设一个“25年奖”。“很多建筑建成后就开始获奖,过了几年再看时惨不忍睹,有些是甲方维护不当,还有一些建筑从历史的角度看,价值不高。”他说。 

设立“25年奖”的想法是许安之从美国建筑师协会的做法借鉴得来。美国建筑师协会的“25年奖”授予世界上任何地方由具备美国建筑师资格的设计师打造的“经历了二十五年到三十五年时间考验”的建筑设计,获奖建筑须在形式上有突出性,与普遍类型有区分性,在创造性方面符合今天的标准。

“通过‘25年奖’来证明这个建筑的地位与荣誉是否相称,设立这个奖项对建筑师也好,对甲方也好,对城市也好,都能引导人们站在历史的角度设计建筑和考虑问题。”后来,由于许安之的提议没有人响应,也就没有后文了。

不过,即使设立“25年奖”,莲花山山顶公厕等建筑的年份不到25年,没有评奖资格,依然难逃被拆除的命运。许安之又提出,深圳应该对现代建筑出台保护的具体条件,再根据条件选出一批在城市发展史上有意义的现代建筑进行保护,这个“保护”是可以改变建筑功能的。

2017年1月,深圳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更新实施工作的暂行措施》规定,旧住宅区申请拆除重建城市更新的,建筑物建成时间原则上应不少于20年;旧工业区、旧商业区申请拆除重建城市更新的,建筑物建成时间原则上应不少于15年。

国内部分省市将历史建筑的认定门槛设为50年,而深圳市改革开放后建成的建筑都未超过40年。有建筑师提出,对于近现代建筑尤其是现代建筑的保护,深圳市的重视程度仍不够,这方面也缺乏相关的法律保障。

王伟强建议加快立法,“如果没有立法的保障,好多问题都会处于一个争议的阶段,因为各自的利益诉求不同。”他说,深圳特区具有立法权,可以制定一个新的标准,如把改革开放后30年以上或25年以上的重点建筑纳入到保护的范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特写】拆除明星厕所:深圳现代优秀建筑如何保护?

从来没有一座厕所的消亡,能像深圳莲花山山顶公厕那样,引发众多建筑师的关注。一篇“悼念“该厕所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背后,是建筑师们对深圳现代优秀建筑保护状况的担忧。

被拆前的深圳莲花山山顶公厕。图片来源:资料图

建筑师“很悲痛、很难受

17年前,深圳建筑师费晓华设计的一座厕所,打破了“厕所难登大雅之堂”的传统观念,获得中外建筑界的好评。让他意想不到的是,这座公厕最终以被拆除重建的方式草草终结。

熟悉费晓华的人,都知道他是莲花山山顶公厕的设计者,久而久之,也就将这座公厕和他联系了起来。今年8月初,一位朋友突然和费晓华说,“莲花山顶没地方上厕所,原来上厕所的地方被围了起来”。

费晓华将信将疑,特意让另一位朋友留意一下莲花山山顶公厕的情况。直到朋友给费晓华发回现场的照片,费晓华才确信莲花山山顶公厕已被拆除。图片上,原公厕所在的位置已被围栏隔离开来。围栏之内,只剩下一片裸露着泥土和石头的荒地,在四周的树林衬托下显得尤其突兀。

“厕所没了,连一点残留物都没留下。”费晓华说到这里,连续用了几个带“很”字眼表达自己刚得知这件事情时的感受:“很突然、很悲痛、很难受”。

从业34年,费晓华设计过不少作品,有大型的建筑,如南山博物馆,也有小型的建筑,如深圳地铁出入口。对他而言,这座厕所的分量并不亚于此前设计过的任何一座大型建筑,甚至是令他满意的数一数二的作品。

1997年,深圳莲花山公园开始对公众开放。这座小山原来是一座立笠形的山,山尖被削平后建成了山顶广场,公厕就选址在山顶广场的东北部,位于小平同志塑像的后侧,作为山顶广场的一个配套设施,投入使用至今已17年。

这座公厕面积只有76平方米,但从获得的评价来看,可以称得上是一座优秀的建筑。在国内建筑界,这座公厕的名气不小,2003年,《建筑学报》、《时代建筑》等期刊相继将这座公厕收录其中。2005年,该公厕还获得广东省第12届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

国外的建筑界也关注到了这座公厕。2004年3月,美国杂志《Architectural Record》刊登文章报道了这座厕所。2004年秋季,西班牙《ViA arquitectura》杂志V14期生态建筑专刊也专题介绍该作品。

2016年,深圳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委员会与《时代建筑》联合编纂的《深圳当现代建筑》,更是将莲花山山顶公厕与平安国际金融中心、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宝安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等45个建筑一起收录其中,成为深圳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之一。

据知情人士透露,在编纂《深圳当现代建筑》的时候,专家组没有任何争议地将莲花山山顶公厕收入其中,成为选中的最小最不起眼却受人尊敬的微型建筑。

莲花山山顶公厕被拆除后的第三个月,费晓华撰文“悼念”这座厕所称,“她不仅在物质上提升了人民的生活质量,更是在精神上,启迪与丰富了人们的思想和智慧,是真正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建筑。”文章很快在建筑界引发关注,很多建筑师都对这座厕所的拆除表示惋惜。

一座公厕的拆除对于一座超大城市而言,或许微乎其微,但若将这座公厕重新放置到17年前和其后的历史中审视,其所体现的价值和意义便更加直观。

17年前的“革命厕所”

2001年,莲花山山顶广场对公众开放已有五个年头,随着游人日益具增,政府提出,要在小平同志塑像后方建造一座公厕。

当时的莲花山还是原生态的环境,又是深圳的标志性景点,建造山顶公厕自然成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如何保护好山体环境,选择在什么地方建,以怎样的形式建,建多大的规模,这些都需要管理者经过深思熟虑才能决定。

“当时我们强调,建造这座公厕不能破坏地形、地貌,还要和自然融合在一起。”深圳市公共艺术中心主任、深圳市城市设计促进中心创建负责人黄伟文对莲花山山顶公厕印象深刻,其时他在深圳市中心区开发建设办公室负责中心区规划设计的管理工作,莲花山山顶公厕正是他经手的项目。

就这样,莲花山山顶公厕按照深圳最好的标准来选择设计方案,参与设计方案比选的都是业内资深的建筑师。费晓华是参与设计方案比选的建筑师之一,其时他刚从美国留学毕业回到深圳工作。

莲花山山顶公厕设计者费晓华。

费晓华的设计思路是将厕所设计成架空起来的钢结构,加工起来对土壤和山体原环境的影响可以降到最少,也保持了动植物的流通,公厕的外立面则采用玻璃结构,让如厕者能体验自然风光和阳光,该有的隐蔽也都具备。

黄伟文在比选设计方案过程中,他也勾画过公厕的设计草图,但当第一次看到费晓华的方案时,还是令他眼前一亮。

“他直接做了一个模型,把地形建立起来,整个建筑架在山坡上,周边的树木也立起来。我们当时看这个小的公共厕所,其实是当成大建筑在做,想在山林里建造一个有品位的建筑,非常用心。”黄伟文回忆说。

最终,费晓华的设计方案被选中,这座公厕将是他回国后设计的第一座建筑。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费晓华花了半年时间详细设计,施工也花了七八个月时间,整个厕所在2002年5月终于建好,效果也令他感到满意。

整体上看,莲花山山顶公厕显得较为简朴,淡蓝色的建筑隐藏在树林之间。内部没有排气设备和降温机械,全靠自然通风,除了夜里灯光照明以外,也没有其他用电器。屋檐下,四周还建了敞开的高侧窗,同时利用公厕离开地面腾空架起的布局,把空气的对流组织起来,味道随之被带走。

谈及这座公厕的具体结构,费晓华的话语明显多了起来,双手比划着,似乎在勾勒建筑的结构。

“我把很多的墙面做成了玻璃,把厕所坑位布置在最里面的部位,人在进去厕所的过程中,就像走了一个较长的流线,进入他需要如厕的位置,这个过程中是越走越私密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风景的过程。”他说,重要的是观景以及和自然互动的过程。

莲花山山顶公厕建成后,真正将这座公厕推向建筑界的是深圳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原院长许安之教授。当时许安之担任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常务理事。许安之觉得莲花山山顶公厕创新、设计理念好,于是推荐费晓华去参加2002年的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并让他在会上介绍这座厕所。

在当年建筑界的氛围中,规模大和投资大是建筑师产生成就感的其中两个重要因素。在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年会上,很多与会的建筑师都在宣讲如酒店、会议中心、博物馆等大型建筑,当费晓华介绍莲花山山顶公厕时,还是令到会场上很多与会者感到惊讶。也是从那时起,建筑界开始关注到这个厕所。

近几年,“厕所革命”逐渐在国内兴起。生态、低碳、环保等理念也比以前更加深入人心。

2015年初,国家旅游局做出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旅游厕所建设管理大行动”的工作部署,将厕所革命列入 “旅游515”工程。2017年,国家旅游局发布《厕所革命推进报告》指出,推进厕所生态化、低碳化、智能化、人性化发展,实现我国厕所全面升级。

“建造莲花山山顶公厕的年代,我国的‘厕所革命’还未开始,但是费晓华把革命的厕所做出来了。”现年78岁的许安之评价说。

明星厕所被拆除

“建筑是石头的史书”,但建筑也在逐渐“老去”。在建成后的17年间,随着到莲花山的游客人数增长,莲花山山顶公厕已经难以满足需求。

两年前,莲花山公园管理中心曾经联系过费晓华,提出想扩大山顶公厕的规模。

费晓华还为此提供了“显扩”和“隐扩”两个改造方案。根据费晓华提供的图纸,两个方案都是在保留原建筑的基础上,扩大使用面积以满足更多人的需求。他解释称,一种是采用类似原设计一样的方式,从现有公厕两边开始扩建,像在原公厕旁边多出几个“弟弟妹妹”一样。

另一种方案,是让扩建的厕所与地形、地貌结合在一起,沿着等高线,一层一层扩建,像一个野战士兵趴在地上一样。

对于这两个方案,莲花山公园管理中心并未置可否。费晓华再次听到莲花山山顶公厕扩大规模的消息,已是原公厕被拆除的时候。

莲花山山顶公厕被拆除事件引发讨论后,深圳市城市管理局就此事对外回复称,莲花山山顶厕所使用至今已超过15年,随着深圳城市的快速发展,公园游客量逐年攀升,公厕门口常常出现大排长龙的现象。原公厕未设置母婴室和第三卫生间,不能满足特殊人群的需求。在深圳潮湿多雨的气候条件下,钢结构外表生锈,天花、底板渗水严重。化粪池设置在厕所正下方,异味较难散去等。

此外,莲花山公园山顶公厕将原址重建,新的公厕设计借鉴了原公厕的设计理念和风格,总面积950平方米,由男女卫生间、无障碍卫生间、母婴室、第三卫生间和多功能休息长廊组成,预计2018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

目前,新的莲花山山顶公厕仍在施工,提及此前的山顶公厕为何被拆,莲花山公园管理中心工作人员也指出其规模小、满足不了民众需求的问题。根据现场的施工示意图显示,此处将建造成一个观景总平台,包括停车场、观景花园、休息广场、公厕等12项配套设施。

莲花山山顶新的公厕仍在施工。

在设计莲花山山顶公厕之初,费晓华按照国家标准50年的使用寿命进行设计,公厕在使用17年后被拆,费晓华认可政府部门的初衷是好的,同时也指出莲花山山顶公厕在拆除前未曾公示,亦不见公开评估、论证,存在程序有瑕疵的问题。

该事件引起众多的建筑师关注,也从侧面反映了建筑师们对深圳现代优秀建筑保护状况的忧虑。“今天拆了这栋建筑,明天就可能拆了那栋建筑。”黄伟文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1980年代以来,深圳很多建筑都是由全国优秀建筑师过来设计,代表了当时中国建筑的最高水平,建筑整体上也体现出重视设计和创新的特点。

随着城市更新的推进,年轻的深圳也在不断拆掉同样年轻的建筑。

缺位的保护

莲花山山顶公厕被拆除重建,只是深圳部分老建筑命运的一个缩影。近20年间,深圳多栋曾经的知名建筑有着相同的遭遇。

2004年,深圳湾大酒店被拆除重建成为深圳华侨城洲际大酒店,仅保留一面朱红色的“1982墙”,墙后面便是更高的标有“2006”的白色新建筑,新旧对比强烈,像两段历史的对话,但不少人仍为被抹去的深圳湾大酒店文化价值感到惋惜。

2007年,老南山文体中心被拆除,距建成不到20年。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饶小军还为此发出“这么随便拆掉了,却足以说明我们缺乏对历史的思考和尊重”的感叹。

今年8月,有着33年历史的深圳市体育馆也被确定要拆除重建,在深圳市文体设施建设的第一个高潮时期,深圳市体育馆是八大文体设施之一,承载着老深圳人的集体记忆。

“没有当代就没有近现代,没有近现代就没有古代。”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王伟强说,我们国家目前的法规体系当中,对于没有保护身份的当代建筑,在拆除程序上并没有明确规定,这一类建筑当中有很多是好作品。

早在10年前,许安之就对深圳现代建筑的保护和创造性有所思考。许安之曾担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在一次常务理事会上,他还提议设一个“25年奖”。“很多建筑建成后就开始获奖,过了几年再看时惨不忍睹,有些是甲方维护不当,还有一些建筑从历史的角度看,价值不高。”他说。 

设立“25年奖”的想法是许安之从美国建筑师协会的做法借鉴得来。美国建筑师协会的“25年奖”授予世界上任何地方由具备美国建筑师资格的设计师打造的“经历了二十五年到三十五年时间考验”的建筑设计,获奖建筑须在形式上有突出性,与普遍类型有区分性,在创造性方面符合今天的标准。

“通过‘25年奖’来证明这个建筑的地位与荣誉是否相称,设立这个奖项对建筑师也好,对甲方也好,对城市也好,都能引导人们站在历史的角度设计建筑和考虑问题。”后来,由于许安之的提议没有人响应,也就没有后文了。

不过,即使设立“25年奖”,莲花山山顶公厕等建筑的年份不到25年,没有评奖资格,依然难逃被拆除的命运。许安之又提出,深圳应该对现代建筑出台保护的具体条件,再根据条件选出一批在城市发展史上有意义的现代建筑进行保护,这个“保护”是可以改变建筑功能的。

2017年1月,深圳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更新实施工作的暂行措施》规定,旧住宅区申请拆除重建城市更新的,建筑物建成时间原则上应不少于20年;旧工业区、旧商业区申请拆除重建城市更新的,建筑物建成时间原则上应不少于15年。

国内部分省市将历史建筑的认定门槛设为50年,而深圳市改革开放后建成的建筑都未超过40年。有建筑师提出,对于近现代建筑尤其是现代建筑的保护,深圳市的重视程度仍不够,这方面也缺乏相关的法律保障。

王伟强建议加快立法,“如果没有立法的保障,好多问题都会处于一个争议的阶段,因为各自的利益诉求不同。”他说,深圳特区具有立法权,可以制定一个新的标准,如把改革开放后30年以上或25年以上的重点建筑纳入到保护的范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