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BAT的下半场:产业互联网、商业操作系统,更看好谁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BAT的下半场:产业互联网、商业操作系统,更看好谁

在5G万物智联到来的前夕,马化腾、张勇、李彦宏,带着通过ABC产业(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构建未来商业版图的所有梦想和期待,开启了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下半场”——走向智慧商业的未来。

要么被这个时代抛弃,要么抛弃这个时代。2018年,BAT步调一致地选择了后者!

近期,BAT纷纷开启新十年跨越发展的布局:腾讯第三次组织架构调整吹响产业互联网号角,马云的接班人张勇提出阿里巴巴“商业操作系统”战略,李彦宏在百度世界大会和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继续推进AI战略落地。

在5G万物智联到来的前夕,马化腾、张勇、李彦宏,带着通过ABC产业(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构建未来商业版图的所有梦想和期待,开启了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下半场”——走向智慧商业的未来。

中级互联网:BAT向智慧商业的跃迁

以2018年为界,BAT已经基本走完了互联网的“初级阶段”。简单说,就是他们都“尝到了一点点智慧商业的甜头”,而让他们更感兴奋和甜蜜的日子才刚刚开始,智慧商业的真正面纱还没有揭开之前,眼前所有的快感都只是前戏。

淘宝不会停留在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推荐,微信也不会止步于即插即用的小程序插件,尽管这些尚且处于智慧商业婴儿阶段的连接和数据创新,早已一遍又一遍地被各路媒体所津津乐道,但它们还远没有达到《末端爆发》一书指出的“末端触摸、末端对接和末端爆发”的智慧商业水平。

淘宝在商业末端的触摸能力还仅仅止步于“画像”这种堪称“原始”的操作,它相当于画师可以对曹操的“外形”画影图形想要抓拿归案,但它却无法读懂曹操面部表情之下反映的“心理”动态。如果我们把商业体对商业末端的触摸能力进行分级,初级是可以触摸到人体皮肤的光滑与粗糙,中级是可以触摸到脉搏的强弱、体温的高低,终极是可以触摸到脑电波、心电图的话——淘宝对商业末端的触摸,还仅仅停留在“初级”水平。

一名无论医术多么精湛的医生,只通过触摸人体皮肤都不足以给出合理的用药建议,他需要更多了解人的脉搏、体温,甚至看脑电图、心电图和血常规报告等,才能给出确切的诊断。商业亦是如此,初级阶段的商业末端触摸能力,是不足以支撑商业的智慧化运行的,淘宝需要比“用户画像”更精确的商业末端触摸能力,才能够开启商业智慧化的新文明。

我们可以把对商业末端拥有中级触摸能力的互联网,也就是可以“读懂人心”而非仅仅是“用户画像”的互联网,称之为“中级互联网”。中级互联网,才是智慧商业的真正开端,才是商业全链可以做到秒级响应并且可以在商业末端爆发的互联网。

互联网怎样可以读懂人心呢?相比于用户画像的记录用户静态数据,读懂人心需要实时地分析用户行为的“动态数据”。犯罪心理学专家,是无法通过杀人嫌犯作案时的画像分析其作案动机的,但却可以通过分析犯罪现场的一系列场景、语言和行为数据综合分析犯罪心理。互联网也是如此,连续的、多维的、实时的数据分析,可以帮助商业体快速锁定用户心理。

强大而精确的末端触摸能力,又是供需双方在商业末端进行无缝对接的基础。就像人的大脑要对上下颚的每一个神经有精确控制能力,才能发出指令让上下颚完整地咬合咀嚼和消化食物,如果仅仅是一两根主神经连接和了解上下颚动作的大概,就会因无法发出准确的、连续的指令而陷入瘫痪。

也就是说,智慧商业系统是神经系统高度发达的完整“生物体”,必须要精确触摸、精确控制才能够让整体运行足够智能。阿里巴巴要打造的商业操作系统,百度要打造的合作伙伴AI大脑,以及腾讯要发力的产业互联网,绝不是“初级互联网”的升级版,因为那样发展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必须是智慧化水平显著提高的“中级互联网”,否则别人为何要选择接受你的“赋能”。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万达的王健林绝不会在“初级互联网”面前俯首称臣,他只可能在“中极互联网”面前甘拜下风。现阶段,王健林也绝无理由向马云就他们两个人的赌局认输,但在ABC产业构建的未来智慧商业面前,他会输得很惨不忍睹。

所以,BAT的新一轮转型升级的关键,包括金融、制造、农业等产业以及政府服务接受BAT赋能的关键也在于此,腾讯产业互联网、阿里商业操作系统、百度AI战略的基石必然是商业高度智慧化的“中级互联网”。中级互联网,要求商业可以做到充分地“末端触摸、末端对接和末端爆发”,现在的BAT还做不到。

超越边界:BAT张开双臂比拼谁更开放

BAT的未来,无疑都将是商业基础设施,而且是可以连接更多智能商业体的“商业基础设施2.0”,开放、赋能将是商业角色的本质。

《末端爆发》一书中就指出,电力作为商业基础设施,会开放给所有的工厂、机器和楼宇,商业基础设施2.0和电一样都需要更加开放。而BAT作为商业基础设施2.0的开放性,就是让更多的智能工厂、电商网店、互联网公司可以轻松的接入自己由AI、人工智能和云计算构建的商业基础设施。

过去,腾讯、阿里可以通过大手笔的投资圈地,来连接和赋能其他有需要的商业体,但这仅仅是权宜之计。横向对比的话,难道电力公司要收购、投资所有的工厂、机器和楼宇吗?这显然不可能,也不现实。电力公司的模式,简单来讲,就是“即插即入”,在终端按上电表,企业按需求使用电力和付费即可。

BAT不投资了,改为像电力一样的即插即入,那怎样收取费用呢?按照智慧商业的角度来讲,比较靠谱的方式是按照“计算力”来收费,接入BAT商业基础设施的企业占用了多少计算力,就相应的付出多少费用。

如何计费不是重点,重点是作为商业基础设施2.0的BAT将不会再有商业边界。很多人说,BAT早就没有边界了,阿里不是电商,百度不是搜索,腾讯不是社交,他们的触角已经深入到了中国经济的每一个角落,还没有BAT没有做的产业吗?如果有,那么BAT一定会在未来的某一天染指那个产业,只不过不是亲力亲为的方式,而是被动接入的方式。

从目前的动作来看,腾讯正是沿着更加“开放”的轨迹做智慧商业布局,进一步超越自身原有的产业边界。

11月初,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期间,新成立的腾讯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火急火燎地推出了“腾讯云启产业计划”,称“未来三年,腾讯云将与合作伙伴一起持续加大在资本、资源、技术、能力和商机五大方面的投入,对于AI新生态建设的助力作用”,腾讯云副总裁王龙提出了“三连跳”战略,即开放腾讯AI开放平台AI.QQ.COM供行业使用,通过腾讯AI加速器进一步发掘合作伙伴价值,为成熟的创业项目提供7*24小时高性能、高可靠、高性价比的人工智能应用服务。

不过,腾讯依然比阿里晚了一大步,阿里的“开放”布局更为深入和系统,早在2015年,阿里就已经着手在产业互联网方面的智慧商业布局,如今的阿里云栖大会已经可以聚集全球12万人参会,规模空前。

严格来讲,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都需要AI、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智慧加持,但互联网智慧商业在消费互联网的爆发点,显然会晚于产业互联网,目前在消费互联网端,需求主要集中在智能音箱、智能翻译和助理机器人等少数消费级产品上,但在产业互联网端,ABC的需求则具有普遍性。所以,本质上腾讯不是在拥抱产业互联网,而是在拥抱“智慧商业”的商机,否则,难不成智慧商业在消费互联网端爆发的时候,腾讯还要再次转型发力消费互联网吗?这显然是一个伪命题。

的确,就目前的市场现状来看,相比消费端,产业端更需要ABC(AI、大数据、云计算)构建的智慧商业基础设施的赋能,我们普通人还没有很迫切的“计算力”需求。但诸如银行、商场、交通、能源等行业,则已经对BAT的计算力趋之若鹜了。

BAT的下半场,阿里巴巴商业操作系统、百度AI大脑、腾讯产业互联网,你更看好谁呢?从纯粹的智慧商业未来角度考量,我的观点是——更看好最“开放”的那一个。

张勇,是一个相对偏保守的人,但他背后还有更开放的马云;马化腾,是一个足够开放的人,但他冲在前面的团队显然无法做到更开放;李彦宏的百度,空有国际化的开放眼光,但却没有“开放”的产品资本,大概英雄无用武。

BAT的下半场:更激动人心的基础科技较量

10月24日,马化腾在知乎上的年度之问颇有玄机——“未来十年哪些基础科学突破会影响互联网科技产业?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融合创新,会带来哪些改变?”他非常清楚地知道,BAT的下半场拼的是什么。

大家都有一个共同担忧,现有基础科学框架下的“计算力”会遇到瓶颈,或者说天花板是看得见的,这个问题只有基础科学领域的新突破才可以解决。其他包括“硬件”方面的摩尔定律也将很快会失效,人工智能在神经网络、机器学习方面的瓶颈也可能将AI拉入新一轮的发展寒冬。

诸如此类的问题,会深刻影响BAT的下半场,如何破局?这显然是包括马云、马化腾都深感紧迫的问题,也正因如此,阿里巴巴不惜重金投入建设“达摩院”、“罗汉堂”,瞄准基础科学的新突破,成立“平头哥”芯片公司、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11月9日,马化腾更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宣布发起设立10亿元规模的“科技探索奖”基金,每年将在基础科学和前沿核心技术方面的九大领域,重奖50名青年科技工作者。

基础科学中藏着“互联网智慧商业”的未来,未来互联网能否在末端爆发,就取决于基础科研领域能否得到持续的突破。毫无疑问,BAT的下半场,将是一次集体向“智慧商业”的终极跃迁,他们需要解决三大问题:

第一是解决“技术中台”的基础研发问题,包括AI、云、区块链、大数据(可量化信用)、IoT等构建的商业基础设施,需要在基础技术方面不断突破和迭代进化,才可以更高效地进行智慧商业赋能;

第二是提升商业基础设施的供需对接和响应能力,未来的商业对接是无缝的,未来的商业响应是秒级的,这将是亘古未有的商业奇迹,也是亘古未有的考验,BAT在物流、支付、交通、信息等领域已经具备了这样的基础能力,但想要在更多的领域达到这样的要求还要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三是维持智慧化商业生态系统稳定运行的能力,腾讯云数据丢失事件是一个警钟,这充分说明当前的基础设施运行并不足够稳定和安全,如果发电厂不能够保障电力供应的稳定运行,将是对社会经济运行的灾难,BAT的商业基础设施同样适用。

在成功解决这三大问题基础上,未来十年,互联网对人类世界的最大改变就是“爆发”、“加速”和“迭代”,我们会看到,基础科学领域的突破会不断因交叉学科的融合创新而爆发出来,智慧商业的发展也将让整个社会的发展加速,人们会感慨时间过得飞快,人类所创造的万物会不断迭代出令人惊艳的新物种,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的提法仅适合当下尚且割裂和封闭的商业场景,未来是智慧化的生态系统会消灭和过滤掉网络孤岛,人类将是毋庸置疑地生长成为一个“连接型”社会。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BAT的下半场:产业互联网、商业操作系统,更看好谁

在5G万物智联到来的前夕,马化腾、张勇、李彦宏,带着通过ABC产业(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构建未来商业版图的所有梦想和期待,开启了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下半场”——走向智慧商业的未来。

要么被这个时代抛弃,要么抛弃这个时代。2018年,BAT步调一致地选择了后者!

近期,BAT纷纷开启新十年跨越发展的布局:腾讯第三次组织架构调整吹响产业互联网号角,马云的接班人张勇提出阿里巴巴“商业操作系统”战略,李彦宏在百度世界大会和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继续推进AI战略落地。

在5G万物智联到来的前夕,马化腾、张勇、李彦宏,带着通过ABC产业(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构建未来商业版图的所有梦想和期待,开启了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下半场”——走向智慧商业的未来。

中级互联网:BAT向智慧商业的跃迁

以2018年为界,BAT已经基本走完了互联网的“初级阶段”。简单说,就是他们都“尝到了一点点智慧商业的甜头”,而让他们更感兴奋和甜蜜的日子才刚刚开始,智慧商业的真正面纱还没有揭开之前,眼前所有的快感都只是前戏。

淘宝不会停留在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推荐,微信也不会止步于即插即用的小程序插件,尽管这些尚且处于智慧商业婴儿阶段的连接和数据创新,早已一遍又一遍地被各路媒体所津津乐道,但它们还远没有达到《末端爆发》一书指出的“末端触摸、末端对接和末端爆发”的智慧商业水平。

淘宝在商业末端的触摸能力还仅仅止步于“画像”这种堪称“原始”的操作,它相当于画师可以对曹操的“外形”画影图形想要抓拿归案,但它却无法读懂曹操面部表情之下反映的“心理”动态。如果我们把商业体对商业末端的触摸能力进行分级,初级是可以触摸到人体皮肤的光滑与粗糙,中级是可以触摸到脉搏的强弱、体温的高低,终极是可以触摸到脑电波、心电图的话——淘宝对商业末端的触摸,还仅仅停留在“初级”水平。

一名无论医术多么精湛的医生,只通过触摸人体皮肤都不足以给出合理的用药建议,他需要更多了解人的脉搏、体温,甚至看脑电图、心电图和血常规报告等,才能给出确切的诊断。商业亦是如此,初级阶段的商业末端触摸能力,是不足以支撑商业的智慧化运行的,淘宝需要比“用户画像”更精确的商业末端触摸能力,才能够开启商业智慧化的新文明。

我们可以把对商业末端拥有中级触摸能力的互联网,也就是可以“读懂人心”而非仅仅是“用户画像”的互联网,称之为“中级互联网”。中级互联网,才是智慧商业的真正开端,才是商业全链可以做到秒级响应并且可以在商业末端爆发的互联网。

互联网怎样可以读懂人心呢?相比于用户画像的记录用户静态数据,读懂人心需要实时地分析用户行为的“动态数据”。犯罪心理学专家,是无法通过杀人嫌犯作案时的画像分析其作案动机的,但却可以通过分析犯罪现场的一系列场景、语言和行为数据综合分析犯罪心理。互联网也是如此,连续的、多维的、实时的数据分析,可以帮助商业体快速锁定用户心理。

强大而精确的末端触摸能力,又是供需双方在商业末端进行无缝对接的基础。就像人的大脑要对上下颚的每一个神经有精确控制能力,才能发出指令让上下颚完整地咬合咀嚼和消化食物,如果仅仅是一两根主神经连接和了解上下颚动作的大概,就会因无法发出准确的、连续的指令而陷入瘫痪。

也就是说,智慧商业系统是神经系统高度发达的完整“生物体”,必须要精确触摸、精确控制才能够让整体运行足够智能。阿里巴巴要打造的商业操作系统,百度要打造的合作伙伴AI大脑,以及腾讯要发力的产业互联网,绝不是“初级互联网”的升级版,因为那样发展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必须是智慧化水平显著提高的“中级互联网”,否则别人为何要选择接受你的“赋能”。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万达的王健林绝不会在“初级互联网”面前俯首称臣,他只可能在“中极互联网”面前甘拜下风。现阶段,王健林也绝无理由向马云就他们两个人的赌局认输,但在ABC产业构建的未来智慧商业面前,他会输得很惨不忍睹。

所以,BAT的新一轮转型升级的关键,包括金融、制造、农业等产业以及政府服务接受BAT赋能的关键也在于此,腾讯产业互联网、阿里商业操作系统、百度AI战略的基石必然是商业高度智慧化的“中级互联网”。中级互联网,要求商业可以做到充分地“末端触摸、末端对接和末端爆发”,现在的BAT还做不到。

超越边界:BAT张开双臂比拼谁更开放

BAT的未来,无疑都将是商业基础设施,而且是可以连接更多智能商业体的“商业基础设施2.0”,开放、赋能将是商业角色的本质。

《末端爆发》一书中就指出,电力作为商业基础设施,会开放给所有的工厂、机器和楼宇,商业基础设施2.0和电一样都需要更加开放。而BAT作为商业基础设施2.0的开放性,就是让更多的智能工厂、电商网店、互联网公司可以轻松的接入自己由AI、人工智能和云计算构建的商业基础设施。

过去,腾讯、阿里可以通过大手笔的投资圈地,来连接和赋能其他有需要的商业体,但这仅仅是权宜之计。横向对比的话,难道电力公司要收购、投资所有的工厂、机器和楼宇吗?这显然不可能,也不现实。电力公司的模式,简单来讲,就是“即插即入”,在终端按上电表,企业按需求使用电力和付费即可。

BAT不投资了,改为像电力一样的即插即入,那怎样收取费用呢?按照智慧商业的角度来讲,比较靠谱的方式是按照“计算力”来收费,接入BAT商业基础设施的企业占用了多少计算力,就相应的付出多少费用。

如何计费不是重点,重点是作为商业基础设施2.0的BAT将不会再有商业边界。很多人说,BAT早就没有边界了,阿里不是电商,百度不是搜索,腾讯不是社交,他们的触角已经深入到了中国经济的每一个角落,还没有BAT没有做的产业吗?如果有,那么BAT一定会在未来的某一天染指那个产业,只不过不是亲力亲为的方式,而是被动接入的方式。

从目前的动作来看,腾讯正是沿着更加“开放”的轨迹做智慧商业布局,进一步超越自身原有的产业边界。

11月初,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期间,新成立的腾讯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火急火燎地推出了“腾讯云启产业计划”,称“未来三年,腾讯云将与合作伙伴一起持续加大在资本、资源、技术、能力和商机五大方面的投入,对于AI新生态建设的助力作用”,腾讯云副总裁王龙提出了“三连跳”战略,即开放腾讯AI开放平台AI.QQ.COM供行业使用,通过腾讯AI加速器进一步发掘合作伙伴价值,为成熟的创业项目提供7*24小时高性能、高可靠、高性价比的人工智能应用服务。

不过,腾讯依然比阿里晚了一大步,阿里的“开放”布局更为深入和系统,早在2015年,阿里就已经着手在产业互联网方面的智慧商业布局,如今的阿里云栖大会已经可以聚集全球12万人参会,规模空前。

严格来讲,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都需要AI、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智慧加持,但互联网智慧商业在消费互联网的爆发点,显然会晚于产业互联网,目前在消费互联网端,需求主要集中在智能音箱、智能翻译和助理机器人等少数消费级产品上,但在产业互联网端,ABC的需求则具有普遍性。所以,本质上腾讯不是在拥抱产业互联网,而是在拥抱“智慧商业”的商机,否则,难不成智慧商业在消费互联网端爆发的时候,腾讯还要再次转型发力消费互联网吗?这显然是一个伪命题。

的确,就目前的市场现状来看,相比消费端,产业端更需要ABC(AI、大数据、云计算)构建的智慧商业基础设施的赋能,我们普通人还没有很迫切的“计算力”需求。但诸如银行、商场、交通、能源等行业,则已经对BAT的计算力趋之若鹜了。

BAT的下半场,阿里巴巴商业操作系统、百度AI大脑、腾讯产业互联网,你更看好谁呢?从纯粹的智慧商业未来角度考量,我的观点是——更看好最“开放”的那一个。

张勇,是一个相对偏保守的人,但他背后还有更开放的马云;马化腾,是一个足够开放的人,但他冲在前面的团队显然无法做到更开放;李彦宏的百度,空有国际化的开放眼光,但却没有“开放”的产品资本,大概英雄无用武。

BAT的下半场:更激动人心的基础科技较量

10月24日,马化腾在知乎上的年度之问颇有玄机——“未来十年哪些基础科学突破会影响互联网科技产业?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融合创新,会带来哪些改变?”他非常清楚地知道,BAT的下半场拼的是什么。

大家都有一个共同担忧,现有基础科学框架下的“计算力”会遇到瓶颈,或者说天花板是看得见的,这个问题只有基础科学领域的新突破才可以解决。其他包括“硬件”方面的摩尔定律也将很快会失效,人工智能在神经网络、机器学习方面的瓶颈也可能将AI拉入新一轮的发展寒冬。

诸如此类的问题,会深刻影响BAT的下半场,如何破局?这显然是包括马云、马化腾都深感紧迫的问题,也正因如此,阿里巴巴不惜重金投入建设“达摩院”、“罗汉堂”,瞄准基础科学的新突破,成立“平头哥”芯片公司、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11月9日,马化腾更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宣布发起设立10亿元规模的“科技探索奖”基金,每年将在基础科学和前沿核心技术方面的九大领域,重奖50名青年科技工作者。

基础科学中藏着“互联网智慧商业”的未来,未来互联网能否在末端爆发,就取决于基础科研领域能否得到持续的突破。毫无疑问,BAT的下半场,将是一次集体向“智慧商业”的终极跃迁,他们需要解决三大问题:

第一是解决“技术中台”的基础研发问题,包括AI、云、区块链、大数据(可量化信用)、IoT等构建的商业基础设施,需要在基础技术方面不断突破和迭代进化,才可以更高效地进行智慧商业赋能;

第二是提升商业基础设施的供需对接和响应能力,未来的商业对接是无缝的,未来的商业响应是秒级的,这将是亘古未有的商业奇迹,也是亘古未有的考验,BAT在物流、支付、交通、信息等领域已经具备了这样的基础能力,但想要在更多的领域达到这样的要求还要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三是维持智慧化商业生态系统稳定运行的能力,腾讯云数据丢失事件是一个警钟,这充分说明当前的基础设施运行并不足够稳定和安全,如果发电厂不能够保障电力供应的稳定运行,将是对社会经济运行的灾难,BAT的商业基础设施同样适用。

在成功解决这三大问题基础上,未来十年,互联网对人类世界的最大改变就是“爆发”、“加速”和“迭代”,我们会看到,基础科学领域的突破会不断因交叉学科的融合创新而爆发出来,智慧商业的发展也将让整个社会的发展加速,人们会感慨时间过得飞快,人类所创造的万物会不断迭代出令人惊艳的新物种,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的提法仅适合当下尚且割裂和封闭的商业场景,未来是智慧化的生态系统会消灭和过滤掉网络孤岛,人类将是毋庸置疑地生长成为一个“连接型”社会。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