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郭树清提出的“一二五政策”三个影响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郭树清提出的“一二五政策”三个影响

整体来看,该政策有利于修复宏观信用环境,促进银行业进一步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有助于民营企业优胜劣汰。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武雯 交通银行高级研究员 

近期,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接受央媒采访时表示,考虑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贷款要实现“一二五”的目标,即在新增的公司类贷款中,大型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不低于1/3,中小型银行不低于2/3,争取三年以后,银行业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占新增公司类贷款的比例不低于50%。整体来看,该政策有利于修复宏观信用环境,促进银行业进一步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有助于民营企业优胜劣汰。

宏观层面有利于修复信用环境

今年以来,受内外部多重影响,民营企业经营出现一定程度困难。加之,去杠杆环境下,有限的信贷资源进一步向国有企业集中,对民营企业形成一定的挤压,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风险偏好整体有所下降,民企融资难的问题逐步显现。“一二五”目标属于自上而下的政策引导,通过对商业银行贷款投向的指导,定向支持中小民营企业,为有融资需求的优质民营企业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有助于缓解今年以来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实体经济的信用环境有望好转,对银行风险偏好下降的问题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能够更好的促进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同时,支持民营企业发展、释放其经营活力,也有利于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对银行业影响“喜忧参半”

实际上,今年以来不少银行已经扛起应有担当,加大对小微、科创等领域的贷款,前三季度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远超上市银行平均贷款增速。越来越多的银行也意识到小微民企领域的市场价值,银行在支持小微民企的发展上还是相对有动力的,一方面小微民企领域有较大的融资需求,随着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重要性的提升,已然成为银行重要的长尾客户资源;另一方面,近年来国家在政策方面加大了对该领域的支持力度,银行能够切实享受到相应的税收扣除、定向降准、资本占用等优惠。

尽管如此,银行在民营企业的资金投入仍与实际需求有一定的差距,究其根本,仍然是成本和商业可持续性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由于民营企业风险相对较高,再加之信息披露相对不透明,风险成本和信息成本难以合理覆盖,给银行传统业务模式带来较大挑战,不少银行在做该类业务的时候仍然会或多或少采用“人海战术”来保障信贷投放的安全,相对成本较高。不过,近年来银行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些问题。

“一二五”政策无疑会促进银行业进一步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有利于提升银行净息差水平,但对银行业盈利影响可能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从银行资产投放来看,一方面,银行的贷款结构会进一步下沉,之前部分投向国企领域的资源会进一步转向民营企业。相对来说,银行的议价能力也会得到一定的提升。另一方面,银行业也可能会进一步加大零售、债券等领域的投资,相应的减少公司类贷款资源,有助于其达到监管要求。从银行未来资产质量来看,考虑到民营企业领域存在信息不对称、抗风险能力弱的实质问题,大量资源投入到民营领域将对银行的风控和产业预判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行业信用成本大概率会较现在有所提升,一定程度上侵蚀利润。总体来看,风险依然相对可控,主要考虑到,一方面,近年来,银行业已逐步加大金融科技的研发力度,加大在民营企业小微领域等数字化运用程度,有助于银行充分掌握其信息,减少因为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损失。另一方面,大部分银行已建立完善的资产负债定价体系,有利于其充分覆盖民营小微企业的风险成本。

民营企业将呈现强者恒强

在监管指引下,银行出于满足风险规避和政策要求的考虑,其信贷资源将集中投向一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方向、公司治理完善、负债水平合理、履约记录良好的优质民营企业,尤其是一些优质的民营龙头企业将更受银行青睐,民营企业也将呈现强者恒强的局面。

长期来看,民营企业想要得到长足的发展,一方面需要为其创造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和有效的退出机制;另一方面,也需要尽快建立民营企业征信体系,使得民营企业的信息能够进一步公开透明化,缓解银行与民营企业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银行自身也需要进一步做深在民营企业领域的数字化运用,才能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郭树清提出的“一二五政策”三个影响

整体来看,该政策有利于修复宏观信用环境,促进银行业进一步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有助于民营企业优胜劣汰。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武雯 交通银行高级研究员 

近期,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接受央媒采访时表示,考虑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贷款要实现“一二五”的目标,即在新增的公司类贷款中,大型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不低于1/3,中小型银行不低于2/3,争取三年以后,银行业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占新增公司类贷款的比例不低于50%。整体来看,该政策有利于修复宏观信用环境,促进银行业进一步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有助于民营企业优胜劣汰。

宏观层面有利于修复信用环境

今年以来,受内外部多重影响,民营企业经营出现一定程度困难。加之,去杠杆环境下,有限的信贷资源进一步向国有企业集中,对民营企业形成一定的挤压,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风险偏好整体有所下降,民企融资难的问题逐步显现。“一二五”目标属于自上而下的政策引导,通过对商业银行贷款投向的指导,定向支持中小民营企业,为有融资需求的优质民营企业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有助于缓解今年以来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实体经济的信用环境有望好转,对银行风险偏好下降的问题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能够更好的促进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同时,支持民营企业发展、释放其经营活力,也有利于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对银行业影响“喜忧参半”

实际上,今年以来不少银行已经扛起应有担当,加大对小微、科创等领域的贷款,前三季度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远超上市银行平均贷款增速。越来越多的银行也意识到小微民企领域的市场价值,银行在支持小微民企的发展上还是相对有动力的,一方面小微民企领域有较大的融资需求,随着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重要性的提升,已然成为银行重要的长尾客户资源;另一方面,近年来国家在政策方面加大了对该领域的支持力度,银行能够切实享受到相应的税收扣除、定向降准、资本占用等优惠。

尽管如此,银行在民营企业的资金投入仍与实际需求有一定的差距,究其根本,仍然是成本和商业可持续性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由于民营企业风险相对较高,再加之信息披露相对不透明,风险成本和信息成本难以合理覆盖,给银行传统业务模式带来较大挑战,不少银行在做该类业务的时候仍然会或多或少采用“人海战术”来保障信贷投放的安全,相对成本较高。不过,近年来银行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些问题。

“一二五”政策无疑会促进银行业进一步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有利于提升银行净息差水平,但对银行业盈利影响可能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从银行资产投放来看,一方面,银行的贷款结构会进一步下沉,之前部分投向国企领域的资源会进一步转向民营企业。相对来说,银行的议价能力也会得到一定的提升。另一方面,银行业也可能会进一步加大零售、债券等领域的投资,相应的减少公司类贷款资源,有助于其达到监管要求。从银行未来资产质量来看,考虑到民营企业领域存在信息不对称、抗风险能力弱的实质问题,大量资源投入到民营领域将对银行的风控和产业预判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行业信用成本大概率会较现在有所提升,一定程度上侵蚀利润。总体来看,风险依然相对可控,主要考虑到,一方面,近年来,银行业已逐步加大金融科技的研发力度,加大在民营企业小微领域等数字化运用程度,有助于银行充分掌握其信息,减少因为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损失。另一方面,大部分银行已建立完善的资产负债定价体系,有利于其充分覆盖民营小微企业的风险成本。

民营企业将呈现强者恒强

在监管指引下,银行出于满足风险规避和政策要求的考虑,其信贷资源将集中投向一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方向、公司治理完善、负债水平合理、履约记录良好的优质民营企业,尤其是一些优质的民营龙头企业将更受银行青睐,民营企业也将呈现强者恒强的局面。

长期来看,民营企业想要得到长足的发展,一方面需要为其创造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和有效的退出机制;另一方面,也需要尽快建立民营企业征信体系,使得民营企业的信息能够进一步公开透明化,缓解银行与民营企业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银行自身也需要进一步做深在民营企业领域的数字化运用,才能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