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六部门罕见发文“严打”,低速电动车园区面临生存危机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六部门罕见发文“严打”,低速电动车园区面临生存危机

经历此次“严打”后,随着一批企业的阵亡,活下来的企业仍旧看不到乐观人士们所说的美好未来。

现代社会,“刚需”是一个颇具诱惑力的词汇。但低速电动车,却是一个尴尬的刚需市场。

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在城市里,四轮低速电动车成为大爷们接送孙子上下学的好帮手。在北方乡镇,一个能遮风避雨的三轮或四轮电动车,可以用来进城、赶集、拉货,几乎承包了人们的短途出行。

但这个刚需市场正在遭遇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

11月8日,经国务院同意,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加强低速电动车管理的通知》(简称《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人民政府组织开展低速电动车清理整顿工作,严禁新增低速电动车产能,加强低速电动车规范管理。

《通知》一出,不仅引发媒体热议,更引发电动车生产企业的恐慌。在低速电动车产销大省山东,低速电动车曾经被地方大力支持发展,在位于淄博的全国最大的低速电动车小镇里,全国每8辆低速电动汽车就有1辆产自园区中的一家企业。

中老年人出行利器成为马路杀手

所谓低速低速电动车,广泛的定义可以涵盖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三轮车、低速电动汽车等。由于具备与汽车同样的功能,外形、结构、性能与燃油汽车类似,时速不超过70km/h的四轮低速电动汽车在城乡市场需求巨大。

低速电动车是国内的消费水平的副产品。据测算,低速电动车价格为1-3万元,每公里用电成本是5分钱至8分钱,是汽油车使用成本的五分之一。目前市场上的低速电动车,常以“老年代步车”、“旅游观光车”名义出现,多数使用铅酸电池,价格低廉、无牌照、无保险,更无须驾照。

价格低廉和使用便利的双重因素下,低速电动车市场需求庞大。相关数据显示,统计,低速电动车从2012年至2015年连续四年保持高速增长,同比增幅分别为196.4%、45.8%、54.4%、85.6%。目前国内低速电动车年产达100万辆、社会保有量超300万辆。预计到2020年我国低速电动车保有量将扩大到1000万辆以上。

图片来源:经济观察报

中老年是电动汽车的主要使用人群。中国电动汽车网2017年年初发起《2016小型电动汽车行业消费者消费习惯调研报告》,网络调研数据显示,购车人群中多为5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所占比例为72%。在三四线城市和广大乡镇是低速电动车的主要市场。

但是,关于加强低速电动车监管的呼声不断加强。这主要是因为其带来的交通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据统计,近五年全国发生低速电动车交通事故83万起,造成1.8万人死亡、18.6万人受伤,由低速电动车引发的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逐年增长,近两年年均分别增长23.3%和30.9%。

分析认为,低速电动车的行业准入、生产、销售和使用等环节,都存在着规则和监管缺位、薄弱问题。为此,从源头加强管理的的呼声日益强烈。这在此次出台的《通知》中有着强烈体现。

《通知》指出,将分三个阶段开展低速电动车生产销售企业清理整顿。同时,面对无序扩张的产能,《通知》明确,严禁新增低速电动车产能。要求各地人民政府要严格执行国家关于机动车辆生产销售相关法律法规,停止制定发布鼓励低速电动车发展相关政策,停止制定发布低速电动车准入条件,停止核准或备案低速电动车投资项目,停止新建低速电动车企业、扩建生产厂房等基建项目,停止新增低速电动车车型;已制定发布相关政策的地区,应立即停止执行,正在建设的项目要立即纠正,确保低速电动车产能不增长。

这给形成相当产业规模的省份和相关企业当头一棒。

新能源汽车被认为极具发展潜力的朝阳行业,一直被各地政府所看重。不少城市在无力引进汽车整车企业的情况下,退而求其次打造四轮低速电动车产业园区,并配套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其中,县域经济相对发达,具有一定人口密度,路网密度大的,且短途出行需求大的河北、山东、长三角地区,成为低速电动车生产和使用的重要区域。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山东。

山东占据国内低速电动车产销半壁江山

山东省是低速电动车产销大省,此前也一直是最坚定的支持低速电动车发展的省份之一。2017年,山东省政府印发了《山东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规划中明确提出大力支持低速电动车发展。

在低速电动车管理方面。2017年4月20日,山东济南首辆电动三轮车挂牌上路;4月23日,山东济南推出电动车专用通道;5月5日,山东德州首辆电动三轮车正式挂牌。加上此前对于低速电动车标准的探索,山东省在低速电动车管理方面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管理规范。

公开数据显示,从2009年至2017年,山东已面向全国生产低速电动汽车219.06万辆。去年全年,山东全省低速电动车的产销量达到75.64万台,这一数字占据了全国总销量的50%以上,产业集中度更是达到45%。

来源:第一电动

目前,在山东昌乐已经形成低速电动产业带。

今年7月,山东潍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最新公布的潍坊市特色小镇创建名单中,昌乐县新能源汽车小镇赫然在列,这也标志着该县的比德文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一区两园一特色小镇”规划中的特色小镇部分进入实施阶段。该小镇被认为是全国最大的低速电动车生产基地,拥有比德文、汉唐、雷丁、喜威、众新等整车生产企业9家,中高端电动车品牌12个,配套企业41家。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其中,比德文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年电动汽车销量达15万辆,号称是全国低速电动汽车产销第一的企业。全国每8辆低速电动汽车就有1辆产自这家企业。

但低速电动车在山东造成的交通安全问题,也非常突出。根据山东省相关部门的统计,山东省低速电动车的违法行为占交通违法行为总数的10%以上,去年发生低速电动车相关交通事故4064起,造成843人死亡,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四分之一。

2016年10月份,国家标准委正式立项并下达《四轮低速电动车技术条件》推荐性国家标准的制定计划,在给出两年执行周期的同时,四部委也提出了“升级一批、规范一批、淘汰一批”的指导思路。

继今年6月份北京市工商局启动违规销售电动车专项治理行动后,河南、河北、山东等多地相继跟进,开启开展针对全封闭机动三(四)轮车工作。 据媒体报道,政策风向突然转变,令去年山东地区低速电动车市场下滑严重,政策因素明显加速了行业的洗牌过程。山东东部地区2017年部分地区几无销量,西部地区因查处加剧,同样打击了消费者、经销商及低速电动车制造商的信心,相当一部分企业选择了转型,另有企业则导致直接破产。

低速电动车自问世以来就一直在政策的夹缝中艰难求生。但国家对低速电动车产业一直没有一个清晰的标准,甚至在其存废上都有很大争议。涉及的几个部委对此意见不一,由此难以出台一个纲领性文件。

也正因为如此,此次六部门联合发文,意见一致地对低速电动车行业严厉整治,更让相关企业紧张。因为这些企业一直在征求合法化身份,并希望相关国家标准出台,支持低速电动车纳入正规化管理。

乐观人士认为,就可能像当年的摩托车、后来的两轮电动车一样,如果效仿发达国家的做法,结合国情由国家制定车辆标准、准驾条件,责成地方明确路权和管理,依靠市场的力量迅速发展出一个年产销百万甚至几百万辆级的大产业、大市场,对繁荣地方经济、拉动经济增长产生重要作用。

对山东来说,这才是政府、园区和产业链企业更乐于见到的结果。但是在经历此次“严打”后,随着一批企业的阵亡,活下来的企业仍旧看不到乐观人士们所说的美好未来。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六部门罕见发文“严打”,低速电动车园区面临生存危机

经历此次“严打”后,随着一批企业的阵亡,活下来的企业仍旧看不到乐观人士们所说的美好未来。

现代社会,“刚需”是一个颇具诱惑力的词汇。但低速电动车,却是一个尴尬的刚需市场。

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在城市里,四轮低速电动车成为大爷们接送孙子上下学的好帮手。在北方乡镇,一个能遮风避雨的三轮或四轮电动车,可以用来进城、赶集、拉货,几乎承包了人们的短途出行。

但这个刚需市场正在遭遇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

11月8日,经国务院同意,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加强低速电动车管理的通知》(简称《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人民政府组织开展低速电动车清理整顿工作,严禁新增低速电动车产能,加强低速电动车规范管理。

《通知》一出,不仅引发媒体热议,更引发电动车生产企业的恐慌。在低速电动车产销大省山东,低速电动车曾经被地方大力支持发展,在位于淄博的全国最大的低速电动车小镇里,全国每8辆低速电动汽车就有1辆产自园区中的一家企业。

中老年人出行利器成为马路杀手

所谓低速低速电动车,广泛的定义可以涵盖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三轮车、低速电动汽车等。由于具备与汽车同样的功能,外形、结构、性能与燃油汽车类似,时速不超过70km/h的四轮低速电动汽车在城乡市场需求巨大。

低速电动车是国内的消费水平的副产品。据测算,低速电动车价格为1-3万元,每公里用电成本是5分钱至8分钱,是汽油车使用成本的五分之一。目前市场上的低速电动车,常以“老年代步车”、“旅游观光车”名义出现,多数使用铅酸电池,价格低廉、无牌照、无保险,更无须驾照。

价格低廉和使用便利的双重因素下,低速电动车市场需求庞大。相关数据显示,统计,低速电动车从2012年至2015年连续四年保持高速增长,同比增幅分别为196.4%、45.8%、54.4%、85.6%。目前国内低速电动车年产达100万辆、社会保有量超300万辆。预计到2020年我国低速电动车保有量将扩大到1000万辆以上。

图片来源:经济观察报

中老年是电动汽车的主要使用人群。中国电动汽车网2017年年初发起《2016小型电动汽车行业消费者消费习惯调研报告》,网络调研数据显示,购车人群中多为5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所占比例为72%。在三四线城市和广大乡镇是低速电动车的主要市场。

但是,关于加强低速电动车监管的呼声不断加强。这主要是因为其带来的交通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据统计,近五年全国发生低速电动车交通事故83万起,造成1.8万人死亡、18.6万人受伤,由低速电动车引发的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逐年增长,近两年年均分别增长23.3%和30.9%。

分析认为,低速电动车的行业准入、生产、销售和使用等环节,都存在着规则和监管缺位、薄弱问题。为此,从源头加强管理的的呼声日益强烈。这在此次出台的《通知》中有着强烈体现。

《通知》指出,将分三个阶段开展低速电动车生产销售企业清理整顿。同时,面对无序扩张的产能,《通知》明确,严禁新增低速电动车产能。要求各地人民政府要严格执行国家关于机动车辆生产销售相关法律法规,停止制定发布鼓励低速电动车发展相关政策,停止制定发布低速电动车准入条件,停止核准或备案低速电动车投资项目,停止新建低速电动车企业、扩建生产厂房等基建项目,停止新增低速电动车车型;已制定发布相关政策的地区,应立即停止执行,正在建设的项目要立即纠正,确保低速电动车产能不增长。

这给形成相当产业规模的省份和相关企业当头一棒。

新能源汽车被认为极具发展潜力的朝阳行业,一直被各地政府所看重。不少城市在无力引进汽车整车企业的情况下,退而求其次打造四轮低速电动车产业园区,并配套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其中,县域经济相对发达,具有一定人口密度,路网密度大的,且短途出行需求大的河北、山东、长三角地区,成为低速电动车生产和使用的重要区域。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山东。

山东占据国内低速电动车产销半壁江山

山东省是低速电动车产销大省,此前也一直是最坚定的支持低速电动车发展的省份之一。2017年,山东省政府印发了《山东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规划中明确提出大力支持低速电动车发展。

在低速电动车管理方面。2017年4月20日,山东济南首辆电动三轮车挂牌上路;4月23日,山东济南推出电动车专用通道;5月5日,山东德州首辆电动三轮车正式挂牌。加上此前对于低速电动车标准的探索,山东省在低速电动车管理方面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管理规范。

公开数据显示,从2009年至2017年,山东已面向全国生产低速电动汽车219.06万辆。去年全年,山东全省低速电动车的产销量达到75.64万台,这一数字占据了全国总销量的50%以上,产业集中度更是达到45%。

来源:第一电动

目前,在山东昌乐已经形成低速电动产业带。

今年7月,山东潍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最新公布的潍坊市特色小镇创建名单中,昌乐县新能源汽车小镇赫然在列,这也标志着该县的比德文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一区两园一特色小镇”规划中的特色小镇部分进入实施阶段。该小镇被认为是全国最大的低速电动车生产基地,拥有比德文、汉唐、雷丁、喜威、众新等整车生产企业9家,中高端电动车品牌12个,配套企业41家。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其中,比德文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年电动汽车销量达15万辆,号称是全国低速电动汽车产销第一的企业。全国每8辆低速电动汽车就有1辆产自这家企业。

但低速电动车在山东造成的交通安全问题,也非常突出。根据山东省相关部门的统计,山东省低速电动车的违法行为占交通违法行为总数的10%以上,去年发生低速电动车相关交通事故4064起,造成843人死亡,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四分之一。

2016年10月份,国家标准委正式立项并下达《四轮低速电动车技术条件》推荐性国家标准的制定计划,在给出两年执行周期的同时,四部委也提出了“升级一批、规范一批、淘汰一批”的指导思路。

继今年6月份北京市工商局启动违规销售电动车专项治理行动后,河南、河北、山东等多地相继跟进,开启开展针对全封闭机动三(四)轮车工作。 据媒体报道,政策风向突然转变,令去年山东地区低速电动车市场下滑严重,政策因素明显加速了行业的洗牌过程。山东东部地区2017年部分地区几无销量,西部地区因查处加剧,同样打击了消费者、经销商及低速电动车制造商的信心,相当一部分企业选择了转型,另有企业则导致直接破产。

低速电动车自问世以来就一直在政策的夹缝中艰难求生。但国家对低速电动车产业一直没有一个清晰的标准,甚至在其存废上都有很大争议。涉及的几个部委对此意见不一,由此难以出台一个纲领性文件。

也正因为如此,此次六部门联合发文,意见一致地对低速电动车行业严厉整治,更让相关企业紧张。因为这些企业一直在征求合法化身份,并希望相关国家标准出台,支持低速电动车纳入正规化管理。

乐观人士认为,就可能像当年的摩托车、后来的两轮电动车一样,如果效仿发达国家的做法,结合国情由国家制定车辆标准、准驾条件,责成地方明确路权和管理,依靠市场的力量迅速发展出一个年产销百万甚至几百万辆级的大产业、大市场,对繁荣地方经济、拉动经济增长产生重要作用。

对山东来说,这才是政府、园区和产业链企业更乐于见到的结果。但是在经历此次“严打”后,随着一批企业的阵亡,活下来的企业仍旧看不到乐观人士们所说的美好未来。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