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完美的犯罪片什么样,看这部电影就知道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完美的犯罪片什么样,看这部电影就知道了

电影中如教科书般的表演与镜头调度,在二十多年来不断为人津津乐道。

[情枭的黎明],今天刚好上映25年。

它的英文原名其实很简洁,叫“卡利托之路”(Carlito's Way)。九十年代,译名行浮夸之风,而这样的名字也刚好与电影的文艺情调很搭。

如果你是阿尔·帕西诺的粉丝,那么你一定不曾错过这部经典之作。

如果你喜欢布莱恩·德·帕尔玛的电影风格,那么它也一定会常常勾起你的回味。

令人想不到的是,在25年前上映之初,电影的口碑却是严重的两极分化。

1993年11月10日,电影在美国正式上映

当时,很多人竟然觉得这部电影缺乏新意,是又一部平庸、无聊的犯罪片。

虽然这对于导演德·帕尔玛来说早已习以为常,不过还是不免让他感到失望。

总有人对德·帕尔玛有所质疑,认为他的作品太过老派,总爱戏仿老片,致敬经典。

他总是不以为意。当年的[疤面煞星]还不是有一堆挖苦和酸讽。现在这些人又开始批评这部新片不如前者了。

[疤面煞星]同样是帕西诺和帕尔玛的“双帕组合”,也同样获得了两极分化的口碑

当然也有慧眼的影评人,如罗杰·伊伯特,一早就表达了自己对电影的喜爱:

“这是是德·帕尔玛最好的作品之一,他在电影里做出了一些超棒的桥段。”

美国著名影评人罗杰·伊伯特在自己的电视节目里对这部电影竖起了大拇指

第二年伊始,电影开始在欧洲陆续放映。

欧洲的观众明显识货得多。电影手册将其列为当年十佳影片No.3。之后,又将该片捧上了整个90年代十佳影片No.1。

在中国,电影也形成了很好的口碑。豆瓣上,这已经成为了德·帕尔玛评分最高的电影。

而在阿尔·帕西诺的作品序列中,评分也仅次于[教父]系列和[闻香识女人],与[热天午后]不相上下。

国内观众对于[情枭的黎明]的喜爱明显高于美国观众

它的优雅,它的优秀,直至25年后的今天,也不显得俗套和腻味。

电影中如教科书般的表演与镜头调度,在二十多年来不断为人津津乐道。

故事还得从1993年初讲起。

第65届奥斯卡颁奖礼,53岁的阿尔·帕西诺终于凭借[闻香识女人]拿到了一座影帝小金人。

阿尔·帕西诺至今只拿过一次奥斯卡影帝,便是[闻香识女人]

正是炙手的他,决心将自己一直念念不忘的犯罪小说《Carlito’s Way》搬上银幕。

早在20年前帕西诺就已经听说了卡利托的故事,源于他在拍摄电影[冲突]时认识了纽约州最高法院法官的埃德温·托雷斯。

托雷斯法官工作之余也搞点文学创作。他根据自己小时候在贫民区的经历以及多年来对法外世界的观察,撰写了两部关于波多黎各黑帮老大卡利托的小说。

托雷斯本就是波多黎各人,不仅从贫民区成长为了美国大法官,还兼写小说,图为08年的法官

《After Hours》是《Carlito’s Way》的续集,讲述了卡利托出狱之后的故事。

续集中的卡利托与帕西诺年龄接近,更适合改编成电影。编剧大卫·凯普不负众望,很快拿出了一版相当优秀的剧本,不过名称依然沿用前一部小说的“Carlito’s Way”。

大卫·凯普编剧的佳作极多,出名的便有[碟中谍]和[侏罗纪公园]

如今,剧本和演员都很吸引人,就差一个完美的导演了。

帕西诺想起了十年前一起合作过的布莱恩·德·帕尔玛,那部开创性的[疤面煞星]现在已成为了犯罪电影的巅峰。

[疤面煞星]翻拍自30年代的同名黑色电影,奥利弗·斯通对原作做了大刀阔斧的改编

毫无疑问,他是最好的人选。

与帕西诺的如日中天恰好相反,德·帕尔玛感觉自己这几年有点跟不上趟了。

雄心勃勃的[越战创伤]、改编畅销小说的[虚荣的篝火]连续在票房上遭遇惨败。帕尔玛开始对电影有点灰心,精力也渐渐地转移到家庭上。

接下来的[危情羔羊]口碑平平,收益尚可。靠这种片养家糊口,刚刚好。

德·帕尔玛认为[越战创伤]做得很完美,票房却惨败

温馨的家庭生活并不能让德·帕尔玛感到满足。他对电影有种疯狂的痴迷,缺少了制作电影的热情,总觉得浑身不大对劲。

他还想再拍几部好电影。

就在这时候,[情枭的黎明]剧本被送到了他手上。

德·帕尔玛一开始对这个电影兴趣不大,直到他读到了剧本

这个充满魅力的犯罪故事,让德·帕尔玛爱不释手。他很快读完剧本,热血充满了全身。

“来吧,我知道怎么把它拍成一部好电影!”

“双帕”组合再度聚首,两人完全信任对方。帕尔玛负责一部完美的电影,帕西诺负责一个完美的男人。

德·帕尔玛导演从不畏惧与大牌明星合作,他的固执与对演员的调教同样出名

像是憋了一股多年的劲,德·帕尔玛在这部电影展现了非凡的创造力。

电影最妙的一点,就在于开头就把结局告诉给了观众。

越是自信,越是不怕剧透。

即使提前让你知道了真相,你还是会无法自拔地看下去。

正如希区柯克在[迷魂记]中,毫不畏惧地在半道即向观众揭开了谜团的真相。

[迷魂记]的手法对于德·帕尔玛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因为他知道,自己的作品不会被观众只看一遍。同时,这也赋予了故事一股忧伤的宿命感。

当你多年之后再次重温[情枭的黎明]时,一开头就能让你的眼眶湿润。

电影开头设计风格是德·帕尔玛从两万多张黑白照片中汲取出来的灵感

德·帕尔玛对场景的调度和镜头的运用是让人放心的。他技巧的多样性,使他面对不同场合,都能游刃有余。

比如电影中最惊心动魄的一场追逐戏,导演用尽了跟拍长镜头与多线蒙太奇,手法丰富,又不与剧情争抢风头。

电影中的长镜头拿捏得很恰当,增加紧张感的同时也不显得冗长

卡利托和律师朋友在医院里的最后对话是另一场精彩得令人难忘的戏。这场戏一共重写了将近30遍。

导演抛弃了几乎所有华丽的手法,只用最简洁、平稳的固定镜头,让两个演员——阿尔·帕西诺和西恩·潘自如地发挥。

医院戏是导演执意加上去的,他认为这是体现卡利托正义感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当然,这些也都具有编剧大卫·凯普的诸多功劳。他为了写好电影的旁白,煞费苦心,让剧本充满了老式黑色电影的迷人气质。

没有人会忘记电影中的精湛表演。阿尔·帕西诺的演技当然是无法挑剔的,但西恩·潘的表现却更加惊艳。

戏精西恩·潘对任何角色都手到擒来,如今已经拿遍了三大电影节和奥斯卡的影帝奖

有趣的是,吸引西恩·潘加入的并不是电影本身,而是一份不错的片酬。因为他当时正在为自己第二部导演作品的经费发愁。

即使如此,西恩·潘依然展现了惊人的敬业精神。电影开拍的第一天,他就为了角色做了个大卷毛来到片场。

这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举动,竟然让这个形象变得异常鲜活。

律师角色的造型是西恩·潘自己突发奇想做出来的

更不用担心女配角佩内洛普·安·米勒,德·帕尔玛镜头下的女演员从来都是美艳得超乎你想象。

她唯一一次获得金球奖最佳女配角提名,也就是在这部电影了。

德·帕尔玛电影里从来也少不了激情戏

至于阿尔·帕西诺,那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

帅!到!炸!

阿尔·帕西诺属于个性派演员,他让角色充满自身的魅力,而不会去迎合截然不同的形象

一个昔日的黑帮大佬,坚守道义的老江湖,聪明,坚毅,又有些张狂,仿佛就是[疤面煞星]中托尼老了之后的样子。

与那部电影一样,帕西诺塑造的角色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大家对他是否能够化险为夷而提心吊胆。

这同样也是希区柯克惯用的手法:越受欢迎的主角,才越能激起观众的同情心。

地铁追逐戏整整拍了一晚,大夏天里穿着皮衣的帕西诺最后热到崩溃

布莱恩·德·帕尔玛虽然也总被认为是新好莱坞运动的旗手之一。

不过,与四杰(斯科塞斯、科波拉、斯皮尔伯格、卢卡斯)相比,他所获得的嘉奖和好评,显然要少很多。

马丁·斯科塞斯和斯皮尔伯格都曾受到过布莱恩·德·帕尔玛的恩惠

因为他总是被认为过于步老一辈大师的后尘,缺乏自己的独创性。

然而在他看来,这没什么不好。

“人们总是在谈论希区柯克,但除了我,并没有什么人追随他。”

德·帕尔玛的[剃刀边缘]基本就是向希区柯克[惊魂记]致敬的作品

希区柯克,或者如奥逊·威尔斯、威廉·惠勒等这些对德·帕尔玛影响深厚的大师们,所创造的惊艳手法并没有因为他们离世而一同逝去。

而是在德·帕尔玛的手里,与自己的风格相互融合,重新构造,在新的时代里继续发扬光大。

电影的高潮段落本来安排在世贸大厦,结果因为发生了恐怖袭击案不得不移到火车站完成

德·帕尔玛自己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好电影,对于[情枭的黎明],在影片刚出来不久他就说过:

“我没法拍出比这更精彩的电影了。”

谁知道,他三年后又拍了部[碟中谍],红遍全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完美的犯罪片什么样,看这部电影就知道了

电影中如教科书般的表演与镜头调度,在二十多年来不断为人津津乐道。

[情枭的黎明],今天刚好上映25年。

它的英文原名其实很简洁,叫“卡利托之路”(Carlito's Way)。九十年代,译名行浮夸之风,而这样的名字也刚好与电影的文艺情调很搭。

如果你是阿尔·帕西诺的粉丝,那么你一定不曾错过这部经典之作。

如果你喜欢布莱恩·德·帕尔玛的电影风格,那么它也一定会常常勾起你的回味。

令人想不到的是,在25年前上映之初,电影的口碑却是严重的两极分化。

1993年11月10日,电影在美国正式上映

当时,很多人竟然觉得这部电影缺乏新意,是又一部平庸、无聊的犯罪片。

虽然这对于导演德·帕尔玛来说早已习以为常,不过还是不免让他感到失望。

总有人对德·帕尔玛有所质疑,认为他的作品太过老派,总爱戏仿老片,致敬经典。

他总是不以为意。当年的[疤面煞星]还不是有一堆挖苦和酸讽。现在这些人又开始批评这部新片不如前者了。

[疤面煞星]同样是帕西诺和帕尔玛的“双帕组合”,也同样获得了两极分化的口碑

当然也有慧眼的影评人,如罗杰·伊伯特,一早就表达了自己对电影的喜爱:

“这是是德·帕尔玛最好的作品之一,他在电影里做出了一些超棒的桥段。”

美国著名影评人罗杰·伊伯特在自己的电视节目里对这部电影竖起了大拇指

第二年伊始,电影开始在欧洲陆续放映。

欧洲的观众明显识货得多。电影手册将其列为当年十佳影片No.3。之后,又将该片捧上了整个90年代十佳影片No.1。

在中国,电影也形成了很好的口碑。豆瓣上,这已经成为了德·帕尔玛评分最高的电影。

而在阿尔·帕西诺的作品序列中,评分也仅次于[教父]系列和[闻香识女人],与[热天午后]不相上下。

国内观众对于[情枭的黎明]的喜爱明显高于美国观众

它的优雅,它的优秀,直至25年后的今天,也不显得俗套和腻味。

电影中如教科书般的表演与镜头调度,在二十多年来不断为人津津乐道。

故事还得从1993年初讲起。

第65届奥斯卡颁奖礼,53岁的阿尔·帕西诺终于凭借[闻香识女人]拿到了一座影帝小金人。

阿尔·帕西诺至今只拿过一次奥斯卡影帝,便是[闻香识女人]

正是炙手的他,决心将自己一直念念不忘的犯罪小说《Carlito’s Way》搬上银幕。

早在20年前帕西诺就已经听说了卡利托的故事,源于他在拍摄电影[冲突]时认识了纽约州最高法院法官的埃德温·托雷斯。

托雷斯法官工作之余也搞点文学创作。他根据自己小时候在贫民区的经历以及多年来对法外世界的观察,撰写了两部关于波多黎各黑帮老大卡利托的小说。

托雷斯本就是波多黎各人,不仅从贫民区成长为了美国大法官,还兼写小说,图为08年的法官

《After Hours》是《Carlito’s Way》的续集,讲述了卡利托出狱之后的故事。

续集中的卡利托与帕西诺年龄接近,更适合改编成电影。编剧大卫·凯普不负众望,很快拿出了一版相当优秀的剧本,不过名称依然沿用前一部小说的“Carlito’s Way”。

大卫·凯普编剧的佳作极多,出名的便有[碟中谍]和[侏罗纪公园]

如今,剧本和演员都很吸引人,就差一个完美的导演了。

帕西诺想起了十年前一起合作过的布莱恩·德·帕尔玛,那部开创性的[疤面煞星]现在已成为了犯罪电影的巅峰。

[疤面煞星]翻拍自30年代的同名黑色电影,奥利弗·斯通对原作做了大刀阔斧的改编

毫无疑问,他是最好的人选。

与帕西诺的如日中天恰好相反,德·帕尔玛感觉自己这几年有点跟不上趟了。

雄心勃勃的[越战创伤]、改编畅销小说的[虚荣的篝火]连续在票房上遭遇惨败。帕尔玛开始对电影有点灰心,精力也渐渐地转移到家庭上。

接下来的[危情羔羊]口碑平平,收益尚可。靠这种片养家糊口,刚刚好。

德·帕尔玛认为[越战创伤]做得很完美,票房却惨败

温馨的家庭生活并不能让德·帕尔玛感到满足。他对电影有种疯狂的痴迷,缺少了制作电影的热情,总觉得浑身不大对劲。

他还想再拍几部好电影。

就在这时候,[情枭的黎明]剧本被送到了他手上。

德·帕尔玛一开始对这个电影兴趣不大,直到他读到了剧本

这个充满魅力的犯罪故事,让德·帕尔玛爱不释手。他很快读完剧本,热血充满了全身。

“来吧,我知道怎么把它拍成一部好电影!”

“双帕”组合再度聚首,两人完全信任对方。帕尔玛负责一部完美的电影,帕西诺负责一个完美的男人。

德·帕尔玛导演从不畏惧与大牌明星合作,他的固执与对演员的调教同样出名

像是憋了一股多年的劲,德·帕尔玛在这部电影展现了非凡的创造力。

电影最妙的一点,就在于开头就把结局告诉给了观众。

越是自信,越是不怕剧透。

即使提前让你知道了真相,你还是会无法自拔地看下去。

正如希区柯克在[迷魂记]中,毫不畏惧地在半道即向观众揭开了谜团的真相。

[迷魂记]的手法对于德·帕尔玛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因为他知道,自己的作品不会被观众只看一遍。同时,这也赋予了故事一股忧伤的宿命感。

当你多年之后再次重温[情枭的黎明]时,一开头就能让你的眼眶湿润。

电影开头设计风格是德·帕尔玛从两万多张黑白照片中汲取出来的灵感

德·帕尔玛对场景的调度和镜头的运用是让人放心的。他技巧的多样性,使他面对不同场合,都能游刃有余。

比如电影中最惊心动魄的一场追逐戏,导演用尽了跟拍长镜头与多线蒙太奇,手法丰富,又不与剧情争抢风头。

电影中的长镜头拿捏得很恰当,增加紧张感的同时也不显得冗长

卡利托和律师朋友在医院里的最后对话是另一场精彩得令人难忘的戏。这场戏一共重写了将近30遍。

导演抛弃了几乎所有华丽的手法,只用最简洁、平稳的固定镜头,让两个演员——阿尔·帕西诺和西恩·潘自如地发挥。

医院戏是导演执意加上去的,他认为这是体现卡利托正义感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当然,这些也都具有编剧大卫·凯普的诸多功劳。他为了写好电影的旁白,煞费苦心,让剧本充满了老式黑色电影的迷人气质。

没有人会忘记电影中的精湛表演。阿尔·帕西诺的演技当然是无法挑剔的,但西恩·潘的表现却更加惊艳。

戏精西恩·潘对任何角色都手到擒来,如今已经拿遍了三大电影节和奥斯卡的影帝奖

有趣的是,吸引西恩·潘加入的并不是电影本身,而是一份不错的片酬。因为他当时正在为自己第二部导演作品的经费发愁。

即使如此,西恩·潘依然展现了惊人的敬业精神。电影开拍的第一天,他就为了角色做了个大卷毛来到片场。

这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举动,竟然让这个形象变得异常鲜活。

律师角色的造型是西恩·潘自己突发奇想做出来的

更不用担心女配角佩内洛普·安·米勒,德·帕尔玛镜头下的女演员从来都是美艳得超乎你想象。

她唯一一次获得金球奖最佳女配角提名,也就是在这部电影了。

德·帕尔玛电影里从来也少不了激情戏

至于阿尔·帕西诺,那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

帅!到!炸!

阿尔·帕西诺属于个性派演员,他让角色充满自身的魅力,而不会去迎合截然不同的形象

一个昔日的黑帮大佬,坚守道义的老江湖,聪明,坚毅,又有些张狂,仿佛就是[疤面煞星]中托尼老了之后的样子。

与那部电影一样,帕西诺塑造的角色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大家对他是否能够化险为夷而提心吊胆。

这同样也是希区柯克惯用的手法:越受欢迎的主角,才越能激起观众的同情心。

地铁追逐戏整整拍了一晚,大夏天里穿着皮衣的帕西诺最后热到崩溃

布莱恩·德·帕尔玛虽然也总被认为是新好莱坞运动的旗手之一。

不过,与四杰(斯科塞斯、科波拉、斯皮尔伯格、卢卡斯)相比,他所获得的嘉奖和好评,显然要少很多。

马丁·斯科塞斯和斯皮尔伯格都曾受到过布莱恩·德·帕尔玛的恩惠

因为他总是被认为过于步老一辈大师的后尘,缺乏自己的独创性。

然而在他看来,这没什么不好。

“人们总是在谈论希区柯克,但除了我,并没有什么人追随他。”

德·帕尔玛的[剃刀边缘]基本就是向希区柯克[惊魂记]致敬的作品

希区柯克,或者如奥逊·威尔斯、威廉·惠勒等这些对德·帕尔玛影响深厚的大师们,所创造的惊艳手法并没有因为他们离世而一同逝去。

而是在德·帕尔玛的手里,与自己的风格相互融合,重新构造,在新的时代里继续发扬光大。

电影的高潮段落本来安排在世贸大厦,结果因为发生了恐怖袭击案不得不移到火车站完成

德·帕尔玛自己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好电影,对于[情枭的黎明],在影片刚出来不久他就说过:

“我没法拍出比这更精彩的电影了。”

谁知道,他三年后又拍了部[碟中谍],红遍全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