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领袖访谈 | 查懋成与观点面对面:世家与传承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领袖访谈 | 查懋成与观点面对面:世家与传承

从家族传承到家国情怀,查济民在自己身上施加了更多责任,而这些责任亦由查懋成等一批后代所继承。

在香港招商局大厦23层望出去,视野开阔。

维多利亚港轮船如织,从澳门码头历时15分钟飞至上环的通勤直升机一掠而过,螺旋桨声音透过玻璃幕墙传进安静的办公大楼,这是香港繁荣景象的一角缩影。

离正式采访还有一段充裕的准备时间,我们得以抽空欣赏窗外城市风光。

要约查懋成见上一面很难,不过向来低调行事的他,现在也逐渐出现在镁光灯前。

迎上了改革开放40周年,父辈的故事,集团的历史被重新广泛提起,令他心生自豪的同时,产生了向外界讲述的动力。

査先生

査懋成扭开门把,悄然步入会议室。

现年69岁的他看上去比实际年龄来得精神,身穿一件细条纹白衬衫,搭配西装裤袜,袖口挽起来露出了一只卡西欧g-shock手表,不是一副标准的商界巨头形象。

他确实不需要用华服来彰显身份地位。査懋成是巨族浙江海宁查氏的后人,他是香港兴业国际的副主席兼董事总经理,操持着公司的日常经营与发展,集团最重要的项目(如愉景湾、兴业太古汇)均由他一手推动。

查懋成亦从不以世家子弟自居,直言愉景湾是父亲的心血结晶。他也表示特别感恩父亲让他有机会接触优质教育资源。据了解,查懋成在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取得文学学士学位后,又攻读了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是人们眼中典型的留学回港的精英群体中一员,东西方文化在他身上碰撞交融。

喝英式红茶、对于某些专业性强的词汇需要用英文来思考并回答;但也有着受过传统儒家思想深刻影响的痕迹,崇拜祖先、讲究慎终追远、拥有很强的家族观念……

查懋成挑了一个与我们相邻的位置坐下,几乎就像坐在酒吧柜台旁交头接耳的老友一般。就以往采访中国企业家的经验来看,这似乎离得有点太近了,但对他来说是一个舒适的距离。

我们注意到他今天的衣着不如以往接受采访时那般正规,便打趣到:“你看上去跟照片上有点不同。”

“更英俊一些吗?”流利的国语有些令人惊讶,这在多数香港商业人士开始努力学习并适应普通话的今天,亦不常见。

查懋成哈哈大笑,对话就此开始。

愉景湾

首先谈到的话题是愉景湾,这个项目最初系由查懋成父亲查济民为免香港土地落入俄罗斯买家手中而买下,占地面积650公顷,截至目前尽管已开发近40年,仍有大量土储,是香港兴业国际的“家底”。

愉景湾1979年启动前期平整地基,并以欧洲式低密度豪宅为蓝本建造第一期住宅,随后陆续开发风格多变的多期高低密度住宅、商场和酒店,以其开山劈石的愚公移山精神为人们称道,并以其前瞻性的规划和设计被业界视为标杆。

1989年,查懋成加入刚刚重组完成的香港兴业国际,并接替哥哥查懋声掌舵愉景湾项目发展至今。

他最得意的作品,要数愉景湾第7,8,9,11及12期以南欧风情的低密度豪宅区,以及那座有着陡峭的尖屋顶,高大落地窗的白色海滨教堂。

“它们都来源于我从旅行中获得的灵感。”查懋成与他的兴趣爱好——旅行与摄影,保持着非常紧密的关系:“我在旅行中的感受和思考很多,我都会记下来,这是我获得灵感和启发的途径。”

据了解,查懋成在2015年再次到南欧游历了包括希腊及意大利等地中海沿岸国家,参观了雅典帕特农神庙及多个地方的教堂等建筑。回程后,他在当年公司刊发的月历上,贴上在旅途中所摄照片,并表示尤其被西西里岛的美景、文化及建筑所吸引。

看得出查懋成是一个充满浪漫情怀的人,总是琢磨着要把心中认为美好的事物分享给他人。“但其实做生意就是做生意的。” 查懋成笑着说,有时候心中的浪漫还是会屈服于现实:“不能拿生意当爱人来看待,要做理性的决定,不能做不理性的、感性的决定。”

他说自己常常跟同事讲,不能爱上了自己的项目,卖的就要卖,该发展就要发展。资料显示,愉景湾目前已发展的总楼面面积大约1000万平方呎,在发展的住宅楼面面积约27.3万平方呎。另有接近135万平方呎正与香港政府磋商补地价问题,已经16年了。

最近,查懋成公开发表意见,直言填海难以应付短期问题,但如果政府尽早批出愉景湾地块就可即时释放土地供应,缓解香港居住问题。针对此,公司其实也可以考虑与政府合作公私合营兴建港人首置住宅项目。

“这目前仍然是一个初步的想法,还没有和政府去正式沟通。” 查懋成告诉我们,在不影响愉景湾现有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环境的大前提下,香港兴业国际始终抱有积极开放的态度。

其亦称,个人不反对进行大面积人工填海,因为“参考新加坡,考虑到香港的地理条件和限制,人工填海是现阶段其中一个可行的方案”。

特首林郑月娥在不久前发布的第二份《施政报告》上,提出了一个叫“明日大屿愿景”的大屿山填海计划。

按照计划,未来政府将在大屿山以东、交椅洲和喜灵洲附近分阶段填海,建造合共约1700公顷的多个人工岛,可规划用作兴建26至40万个住宅单位,供70万至110万人口居住,其中七成为公营房屋,预计首阶段的住宅单位可在2032年入伙。

该计划一公布便招致很多反对的声音,质疑的重点首先来自填海成本预算。有批评称,填海计划是舍近求远舍易取难。因为除填海之外,香港城区周边仍有不少目前作高尔夫球场、私人发展商农地、预留予丁屋、棕地发展用途的土地可供选择。

“觅地和加盖公营和私营房屋的长、中、短期计划理应是并行的组合政策,填海解决的的长期问题,所以不存在舍近求远的说法。”查懋成表态支持大屿山填海:“你看施政报告也重点说明,填海所得的土地公营资助房屋的比例达70%,这肯定是利民的措施。”

同时,如若填海计划落实,必然会大幅带动包括大屿山在内的香港整体的交通便利程度。愉景湾作为大屿山最早的大型综合社区,“愉景湾的发展,愉景湾的居民和游客都也将因此受益。”

家与国

香港兴业国际是一家传统家族式企业,我们因此想知道查懋成对“富不过三代”的看法。

“这句话是我的动力,激励我要做到更好,超越已经取得的成绩。”十分官方的回答。他亦坦承,管理和经营家族企业的压力相比一般企业更大,但家族企业也有它的优势。

一般而言,家族企业所有者会受到家庭责任感和自我实现的双重动机驱动,激励模式是自发而且高效的,“所以职业管理和家族事业真的不一样。如果我是打工的,就无所谓,做到八成已经很好了。而我们需要很花时间、很花精神努力把事情做好,对所有的项目都要很上心。”

另一方面,查懋成父亲查济民是著名的纺织业爱国实业家。其于1947年举家赴港,事业有成后对国家有十分重大的贡献。

 

创办科研基金、倾力社会公职、钟情慈善事业……从家族传承到家国情怀,查济民在自己身上施加了更多责任,而这些责任亦由查懋成等一批后代所继承。

目前,查懋成系香港明天更好基金的信托人委员会委员,以及桑麻基金受托人,是香港贸易发展局港日经济合作委员会和香港艺术节协会有限公司主席,之前他也曾被委任建设、科技、商贸、社会公益和艺术等领域的公职。

谈到父亲,查懋成告诉了我们一则有关“查公馆”的轶事。

这栋位于兴业太古汇内的百年古迹,原为上世纪20年代上海巨贾邱信山、邱渭卿兄弟的旧宅,1937年改为民立中学校舍。经过香港兴业国际多年保育修葺,重燃新生后被命名为“查公馆”。

“它是为了纪念父亲的爱国精神和传奇奋斗一生,以此勉励年青一代择善固执、不怕艰辛。”査懋成说。

但他亦透露,公司曾经与改造合作方发生过矛盾:“当初改造查公馆,一打开门,我就发现建筑的一些木头已经被白蚂蚁蛀掉了,发霉的太多。”

“他们居然说这个木头不能换,更不能拆。我说,这样下去再过10年这个房子要塌掉。” 查懋成说至今想起来仍然有些气愤:“争了好久,我说停下来不做,要批准换木头再开工,因此耽误了好多个月工期。”

为何如此执着?查懋成解释:“尊人重土嘛。这幢建筑已经100年了,我要再让它屹立100年,我才对得起100年前的人。如果再过5年就塌掉了,我担当不起。”

这是一种复杂的使命感:为实现个人价值,为家族荣光,亦为社会责任。

从2002年拿地到2017年年末完全开业,查懋成为兴业太古汇下了很大功夫。但他告诉我们,目前项目在回报方面与投入相比仍有距离。

“本来应该3-5年就能把这个项目造起来,但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延迟到现在,因此成本高上来了。所以现在一开始的时候,尽管我们的入驻率已达到96%、租金均价都十分理想,但收益方面仍然需要时间的积累。”

“而现在经济大环境不稳(比如中美贸易冲突),每个市场参与者都不可能独善其身。”查懋成突然指了指腰部:“不过中国人有一个优势,我们克勤克俭,能吃苦,遇到困难时还可以勒紧裤腰带。”

查懋成说,自己虽然在香港出生、长大,但仍知道什么叫苦日子:“小时候每个周末,我们的指定活动就是去店里买铁罐装的猪油、糖等等各种吃的,还有买很多布,很多毛巾,还有一袋一袋的米。”

“因为家乡还有很多亲戚,我们就把这些东西寄回去,每一周要寄很多。”

斜阳透进来,采访接近尾声,按流程要开始为今天的主角拍几张定照。至于拍什么内容,摄影师把决定权让给查懋成。

“到走廊上的大地图,我指着愉景湾的位置拍一张吧。”

“没问题。”

愉景湾始终是代表查懋成心中最完美理念的项目,依山傍水、永久地权、贯彻绿色可持续理念、大量可供后续开发的土地资源,是一块可以留传后代的瑰宝。

来源:观点地产网

原标题:查懋成与观点面对面:世家与传承

最新更新时间:11/12 10:43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领袖访谈 | 查懋成与观点面对面:世家与传承

从家族传承到家国情怀,查济民在自己身上施加了更多责任,而这些责任亦由查懋成等一批后代所继承。

在香港招商局大厦23层望出去,视野开阔。

维多利亚港轮船如织,从澳门码头历时15分钟飞至上环的通勤直升机一掠而过,螺旋桨声音透过玻璃幕墙传进安静的办公大楼,这是香港繁荣景象的一角缩影。

离正式采访还有一段充裕的准备时间,我们得以抽空欣赏窗外城市风光。

要约查懋成见上一面很难,不过向来低调行事的他,现在也逐渐出现在镁光灯前。

迎上了改革开放40周年,父辈的故事,集团的历史被重新广泛提起,令他心生自豪的同时,产生了向外界讲述的动力。

査先生

査懋成扭开门把,悄然步入会议室。

现年69岁的他看上去比实际年龄来得精神,身穿一件细条纹白衬衫,搭配西装裤袜,袖口挽起来露出了一只卡西欧g-shock手表,不是一副标准的商界巨头形象。

他确实不需要用华服来彰显身份地位。査懋成是巨族浙江海宁查氏的后人,他是香港兴业国际的副主席兼董事总经理,操持着公司的日常经营与发展,集团最重要的项目(如愉景湾、兴业太古汇)均由他一手推动。

查懋成亦从不以世家子弟自居,直言愉景湾是父亲的心血结晶。他也表示特别感恩父亲让他有机会接触优质教育资源。据了解,查懋成在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取得文学学士学位后,又攻读了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是人们眼中典型的留学回港的精英群体中一员,东西方文化在他身上碰撞交融。

喝英式红茶、对于某些专业性强的词汇需要用英文来思考并回答;但也有着受过传统儒家思想深刻影响的痕迹,崇拜祖先、讲究慎终追远、拥有很强的家族观念……

查懋成挑了一个与我们相邻的位置坐下,几乎就像坐在酒吧柜台旁交头接耳的老友一般。就以往采访中国企业家的经验来看,这似乎离得有点太近了,但对他来说是一个舒适的距离。

我们注意到他今天的衣着不如以往接受采访时那般正规,便打趣到:“你看上去跟照片上有点不同。”

“更英俊一些吗?”流利的国语有些令人惊讶,这在多数香港商业人士开始努力学习并适应普通话的今天,亦不常见。

查懋成哈哈大笑,对话就此开始。

愉景湾

首先谈到的话题是愉景湾,这个项目最初系由查懋成父亲查济民为免香港土地落入俄罗斯买家手中而买下,占地面积650公顷,截至目前尽管已开发近40年,仍有大量土储,是香港兴业国际的“家底”。

愉景湾1979年启动前期平整地基,并以欧洲式低密度豪宅为蓝本建造第一期住宅,随后陆续开发风格多变的多期高低密度住宅、商场和酒店,以其开山劈石的愚公移山精神为人们称道,并以其前瞻性的规划和设计被业界视为标杆。

1989年,查懋成加入刚刚重组完成的香港兴业国际,并接替哥哥查懋声掌舵愉景湾项目发展至今。

他最得意的作品,要数愉景湾第7,8,9,11及12期以南欧风情的低密度豪宅区,以及那座有着陡峭的尖屋顶,高大落地窗的白色海滨教堂。

“它们都来源于我从旅行中获得的灵感。”查懋成与他的兴趣爱好——旅行与摄影,保持着非常紧密的关系:“我在旅行中的感受和思考很多,我都会记下来,这是我获得灵感和启发的途径。”

据了解,查懋成在2015年再次到南欧游历了包括希腊及意大利等地中海沿岸国家,参观了雅典帕特农神庙及多个地方的教堂等建筑。回程后,他在当年公司刊发的月历上,贴上在旅途中所摄照片,并表示尤其被西西里岛的美景、文化及建筑所吸引。

看得出查懋成是一个充满浪漫情怀的人,总是琢磨着要把心中认为美好的事物分享给他人。“但其实做生意就是做生意的。” 查懋成笑着说,有时候心中的浪漫还是会屈服于现实:“不能拿生意当爱人来看待,要做理性的决定,不能做不理性的、感性的决定。”

他说自己常常跟同事讲,不能爱上了自己的项目,卖的就要卖,该发展就要发展。资料显示,愉景湾目前已发展的总楼面面积大约1000万平方呎,在发展的住宅楼面面积约27.3万平方呎。另有接近135万平方呎正与香港政府磋商补地价问题,已经16年了。

最近,查懋成公开发表意见,直言填海难以应付短期问题,但如果政府尽早批出愉景湾地块就可即时释放土地供应,缓解香港居住问题。针对此,公司其实也可以考虑与政府合作公私合营兴建港人首置住宅项目。

“这目前仍然是一个初步的想法,还没有和政府去正式沟通。” 查懋成告诉我们,在不影响愉景湾现有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环境的大前提下,香港兴业国际始终抱有积极开放的态度。

其亦称,个人不反对进行大面积人工填海,因为“参考新加坡,考虑到香港的地理条件和限制,人工填海是现阶段其中一个可行的方案”。

特首林郑月娥在不久前发布的第二份《施政报告》上,提出了一个叫“明日大屿愿景”的大屿山填海计划。

按照计划,未来政府将在大屿山以东、交椅洲和喜灵洲附近分阶段填海,建造合共约1700公顷的多个人工岛,可规划用作兴建26至40万个住宅单位,供70万至110万人口居住,其中七成为公营房屋,预计首阶段的住宅单位可在2032年入伙。

该计划一公布便招致很多反对的声音,质疑的重点首先来自填海成本预算。有批评称,填海计划是舍近求远舍易取难。因为除填海之外,香港城区周边仍有不少目前作高尔夫球场、私人发展商农地、预留予丁屋、棕地发展用途的土地可供选择。

“觅地和加盖公营和私营房屋的长、中、短期计划理应是并行的组合政策,填海解决的的长期问题,所以不存在舍近求远的说法。”查懋成表态支持大屿山填海:“你看施政报告也重点说明,填海所得的土地公营资助房屋的比例达70%,这肯定是利民的措施。”

同时,如若填海计划落实,必然会大幅带动包括大屿山在内的香港整体的交通便利程度。愉景湾作为大屿山最早的大型综合社区,“愉景湾的发展,愉景湾的居民和游客都也将因此受益。”

家与国

香港兴业国际是一家传统家族式企业,我们因此想知道查懋成对“富不过三代”的看法。

“这句话是我的动力,激励我要做到更好,超越已经取得的成绩。”十分官方的回答。他亦坦承,管理和经营家族企业的压力相比一般企业更大,但家族企业也有它的优势。

一般而言,家族企业所有者会受到家庭责任感和自我实现的双重动机驱动,激励模式是自发而且高效的,“所以职业管理和家族事业真的不一样。如果我是打工的,就无所谓,做到八成已经很好了。而我们需要很花时间、很花精神努力把事情做好,对所有的项目都要很上心。”

另一方面,查懋成父亲查济民是著名的纺织业爱国实业家。其于1947年举家赴港,事业有成后对国家有十分重大的贡献。

 

创办科研基金、倾力社会公职、钟情慈善事业……从家族传承到家国情怀,查济民在自己身上施加了更多责任,而这些责任亦由查懋成等一批后代所继承。

目前,查懋成系香港明天更好基金的信托人委员会委员,以及桑麻基金受托人,是香港贸易发展局港日经济合作委员会和香港艺术节协会有限公司主席,之前他也曾被委任建设、科技、商贸、社会公益和艺术等领域的公职。

谈到父亲,查懋成告诉了我们一则有关“查公馆”的轶事。

这栋位于兴业太古汇内的百年古迹,原为上世纪20年代上海巨贾邱信山、邱渭卿兄弟的旧宅,1937年改为民立中学校舍。经过香港兴业国际多年保育修葺,重燃新生后被命名为“查公馆”。

“它是为了纪念父亲的爱国精神和传奇奋斗一生,以此勉励年青一代择善固执、不怕艰辛。”査懋成说。

但他亦透露,公司曾经与改造合作方发生过矛盾:“当初改造查公馆,一打开门,我就发现建筑的一些木头已经被白蚂蚁蛀掉了,发霉的太多。”

“他们居然说这个木头不能换,更不能拆。我说,这样下去再过10年这个房子要塌掉。” 查懋成说至今想起来仍然有些气愤:“争了好久,我说停下来不做,要批准换木头再开工,因此耽误了好多个月工期。”

为何如此执着?查懋成解释:“尊人重土嘛。这幢建筑已经100年了,我要再让它屹立100年,我才对得起100年前的人。如果再过5年就塌掉了,我担当不起。”

这是一种复杂的使命感:为实现个人价值,为家族荣光,亦为社会责任。

从2002年拿地到2017年年末完全开业,查懋成为兴业太古汇下了很大功夫。但他告诉我们,目前项目在回报方面与投入相比仍有距离。

“本来应该3-5年就能把这个项目造起来,但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延迟到现在,因此成本高上来了。所以现在一开始的时候,尽管我们的入驻率已达到96%、租金均价都十分理想,但收益方面仍然需要时间的积累。”

“而现在经济大环境不稳(比如中美贸易冲突),每个市场参与者都不可能独善其身。”查懋成突然指了指腰部:“不过中国人有一个优势,我们克勤克俭,能吃苦,遇到困难时还可以勒紧裤腰带。”

查懋成说,自己虽然在香港出生、长大,但仍知道什么叫苦日子:“小时候每个周末,我们的指定活动就是去店里买铁罐装的猪油、糖等等各种吃的,还有买很多布,很多毛巾,还有一袋一袋的米。”

“因为家乡还有很多亲戚,我们就把这些东西寄回去,每一周要寄很多。”

斜阳透进来,采访接近尾声,按流程要开始为今天的主角拍几张定照。至于拍什么内容,摄影师把决定权让给查懋成。

“到走廊上的大地图,我指着愉景湾的位置拍一张吧。”

“没问题。”

愉景湾始终是代表查懋成心中最完美理念的项目,依山傍水、永久地权、贯彻绿色可持续理念、大量可供后续开发的土地资源,是一块可以留传后代的瑰宝。

来源:观点地产网

原标题:查懋成与观点面对面:世家与传承

最新更新时间:11/12 10:43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