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国粉丝们都攻占海外了,可吴亦凡什么时候才能成票房利器呢?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国粉丝们都攻占海外了,可吴亦凡什么时候才能成票房利器呢?

莫非粉丝经济只适用于网络和APP空间,对于传统的电影票房就不管用了吗?

作者/达伦糕  编辑/张  潇

审核/刘乐乐

11月6日,吴亦凡在微博发文,分享自己的新歌,为自己庆生。这一位1990年11月6日出生于广州的明星可谓是家喻户晓的小鲜肉。

原本庆生是一件好事,吴亦凡及其所属公司和团队也想利用这个过生日的机会来发布其新专辑,为其28岁的一年献上大礼。

只可惜,这一场大礼计划显然不是那么顺利,原本就是非不断的吴亦凡这一次又惹上了其他麻烦。

一切风波始于上周的11月2日,当天,吴亦凡的新专辑率先在海外市场上线发行,随后在11月6日该专辑才正式在国内上线。

据公开数据显示,吴亦凡新专辑海外市场上线后不到五小时,就神奇地登上iTunes四大榜单的首位,包括美国iTunes专辑总榜、Hip-Hop/Rap专辑分榜、单曲总榜等,超过Lady Gaga等知名歌手。

消息一出,大家都将矛头指向了吴亦凡的粉丝们在刷榜。这一次率先发难的不是中国网友,而是欧美网友。欧美网友纷纷询问“who is Kris Wu(吴亦凡英文名)?”,并质疑吴亦凡“水军”刷榜——要知道,吴亦凡的新歌不仅力压众多欧美女星,而且即时销量硬是是甩出lady gaga 专辑的1750倍!

如果你打开微博可以发现,吴亦凡有四千多万的微博粉丝,而且几乎每一个都会为了自己的偶像“倾尽全力”。粉丝们最大的“破坏力”在于所谓的“控评”,即一件事情出来之后,粉丝便会去刷评论,所有的你能看到的热门评论都是粉丝有意刷出来的,真正的评论根本看不到。

一直对吴亦凡不太爽的脱口秀艺人池子,由于怼了吴亦凡,而被粉丝盯上,却还是因为吴亦凡占据北美榜单榜首一事,在微博上发文diss吴亦凡粉丝:“來,我善良一回,我提醒吴亦凡的粉丝,你们这么刷,他不知道自己音乐水平,沒办法进步,为了他好,別刷了。” 可未曾想言论刚发出,又惹来了吴亦凡粉丝的集体围剿,微博评论区成了池子粉丝与吴亦凡粉丝的隔空对骂。

粉丝人多,护主心切,这一切其实都可以理解,也没有太多对错,但问题是,作为流量明星的吴亦凡,参演电影的口碑和票房似乎倒没有因为这四千万的铁杆粉丝而有太大的起色,经常有票房扑街或者口碑极差的作品问世。

这不禁让人好奇:莫非粉丝经济只适用于网络和APP空间,对于传统的电影票房就不管用了吗?

1

粉丝刷量可以刷到“名震海外”?

吴亦凡这一次在欧美发行新单曲,不仅力压Lady Gaga和人称A妹的知名女歌手Ariana, 而且前十的榜单他一人就占据七席之多。此番霸榜引来众多国外网友的质疑,声称“压根就不认识吴亦凡”,也不理解“为何新单的排名可以这么高,竟然超过Lady Gaga和A妹。”

恐怕海外网友真的是对中国的粉丝经济缺乏了解,这四千万的吴亦凡粉丝,在人数上基本就赶上了整个美国地区喜欢听流行乐的年轻粉丝总人数了。

只是这样的粉丝刷量却引发了“逆转“,11月7日传出,“吴亦凡的新专辑在北美地区被强制下架的消息”,更是让刷榜质疑再次升级。

对此,环球音乐方面第一时间出来发表声明,声称依据现有的数据及截图说明,“吴亦凡的数字专辑及专辑单曲均在榜且可正常购买,榜单数据成绩真实有效并未存在下架一说“。因此,关于网络所称“吴亦凡新专辑在iTunes美区下架”的言论及传闻均与事实不符,属恶意造谣。

清官难断家务事,环球音乐自然会保护自家的艺人,毕竟今年4月刚刚签约。尽管目前人们对该事件的讨论仍未结束,但不可否认的是,现阶段粉丝为支持自己的偶像不会吝惜掷下重金,不仅会有一个粉丝反复多次,成百上千购买同一专辑的情况,甚至还会有粉丝群体自发组织,在一定的时间段集中力量帮助明星打造亮眼成绩。

8月份的时候,当时正火的蔡徐坤刷量推专辑,第二天,蔡徐坤就发了微博庆祝:iTunes美国总榜第一,POP榜第一。当时中国粉丝的超强实力惊呆了北美的小伙伴。只可惜,好景不长,马上谣言四起,说由于刷榜单,北美将蔡徐坤列入黑名单,iTunes的数据清除,在榜单上目前查无此人了。结果也是一番唇枪舌战,到最后还是无法说清是非。

另据媒体披露,此前专辑《周杰伦的床边故事》上线时,曾有粉丝一个人买了311张专辑,按照专辑单价进行计算,该粉丝共累计消费6220元。除此以外,李宇春的专辑《野》正式对外上线后,也有不少粉丝纷纷发力,其中曾有一位粉丝共计购买了25666张专辑,总共花费12.8万元。

无论是吴亦凡,蔡徐坤,或者周杰伦,李宇春,他们的专辑其实绝不会被轻易下架,因为如此良好的销售势头,无论是唱片公司,还是平台方都是有利可图的——为何要和自己收入过不去?

所以,粉丝刷量其实在生意角度上对谁都不是坏事,并不会有利益方去轻易打翻这个盘子,也不会有人硬是要揭露多少流量是强行刷出来的。

粉丝除了会对专辑销量、热度刷榜外,也会花费十余万元甚至更多上百万来操作评奖类榜单,包括音乐风云榜在内的榜单以及选秀比赛,都曾被指出涉嫌卖榜、存在暗箱操作,数据不透明、缺乏监管。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市场上的粉丝互动平台已达十余个,并通过会员服务、内容营销、承接全案粉丝运营等方式从用户端或企业端获取收入。

当然,麻辣娱投(ID:malayutou001)记者也发现了一个粉丝经济的漏洞——电影票房,这个体系更为庞大,操作更为复杂,数据更难掌握,似乎并不是吴亦凡的粉丝们或者其他小鲜肉的粉丝们能够轻易撼动的指标。

2

票房屡屡扑街

粉丝经济也有救不了场的时候

吴亦凡的Skr火了,吴亦凡的“有没有freestyle”火了,就在6月《热血街舞团》惨淡收场一个月后,虎扑又掀起了和吴亦凡及其4000万粉丝的战争,起因是虎扑发现有吴亦凡大粉在微博上号召小粉丝进军虎扑举报虎扑步行街论坛里说吴亦凡不好的帖子。

粉丝的实力如此强大,但是却还有救不了场的时候。

豆瓣3.6分,票房1.5亿,但是据说制作成本高达3亿——没错,这是吴亦凡最近参演的《欧洲攻略》的表现。和他搭档的还是老牌影帝梁朝伟,只可惜粉丝经济在这一部影片上没有起到多大作用。

《欧洲攻略》于8月17日上映,首映日票房收入9700万元,表现还不赖,和《一出好戏》打了个平手。可万万没想到,票房火爆只是“一日游”现象,《欧洲攻略》第二天的票房收入就开始急剧暴跌,才2400万元,第三天1400万元,而第四天,也就是8月20日,日票房收入才550万元,实在是悲惨到无以复加。豆瓣的评分更是从一开始7.0以上一口气被刷到了3.6分,

虽然吴亦凡只是其中的一个配角,但是众多观众对其的演技吐槽丝毫没有手软。这一次,我们发现,吴亦凡的粉丝群没有出手,没有刷票,没有包场,也没有豆瓣上刷分或者护主——或许他们也意识到,吴亦凡的演技确实很难恭维,票房也不是自己能够救起来的。

在此之前,吴亦凡参演的另一部影片《星际特工》也是票房惨败,投资高达2.1亿美元的《星际特工:千星之城》在北美票房收入仅为4050万美元,全球总票房也不过2.25亿美元,在中国地区票房表现也只能说是差强人意,将将超过4亿多,对于巨额的投资来说,这样的票房表现实在无济于事。

当然,这一次的票房失利,吴亦凡似乎并没有成为吐槽的对象,因为全片中吴亦凡扮演的几乎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对于情节没有任何推动意义。所以,粉丝们也没有办法和动力去救起《星际特工》的票房。

仔细研究一下我们可以发现,号称“拍电影不收一个亿就不接戏”的超级小鲜肉吴亦凡在大银幕上历来充当“压力大过助力”的角色。有其参与的影片,如果是做小配角,一般都是走两个极端,要么票房很好,要么就是烂到底线。而如果由其充当主角的电影,则基本上都会以扑街来告终。

吴亦凡作为主要角色出演的《夏有乔木》、《爵迹》都票房惨败,尤其是其担纲男主的《夏有乔木,雅望天堂》,全片保底达到4亿,但是最终票房却仅有1.5亿,可谓彻底扑街。《爵迹》更是成为了压断乐视美梦的主要原因,而且《爵迹2》暑期也已经宣布撤档,回归日期遥不可及。数下来只有一部《西游伏妖传》曾经借着春节档的红利而大赚了一笔票房,这其中的主要推手恐怕还是导演周星驰的功劳。

作为配角或者龙套角色出演,吴亦凡的影片也是喜忧参半。《美人鱼》豪取33亿票房,但是这背后仍然是星爷的光环,《极限特工》也豪取了11亿,只可惜这是一部凡迪赛尔担纲的动作戏,吴亦凡在其中只是插科打诨,同样插科打诨的《星际特工》《欧洲攻略》恐怕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小鲜肉这个名词在娱乐圈已经出现了三四年,最早是指一些当红的韩国男团成员,寓意“年轻和颜值高,就像鲜肉一般”,后来这个词渐渐传入国内,成为娱乐圈的一个新现象。

同鹿晗,张艺兴,杨洋等人一样,吴亦凡几乎就是小鲜肉这个现象的最佳代言人。

只可惜“小鲜肉”这个新现象这几年却逐渐演变成了“坏现象“,绯闻多,是非多,片酬高,架子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小鲜肉出现反感。

更让人头疼的就是鲜肉们巨大的粉丝群体,他们可以将明星的微博打造得无比热闹,也可以将明星演唱会弄得一票难求,更可以为了偶像在网上与人争吵不休,或者像这次一样不计较时差,在偶像的海外市场销售上推波助澜。

当然,粉丝经济的短板也时常出现——尤其是自己支持的偶像艺人在某些演艺领域实在撑不起场面的时候。吴亦凡参演的电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演技不足,空有流量,或许偶尔粉丝的力量会推动票房增长,但是长此以往,因为演技的短板只能是跑龙套的角色,又或者主演的影片形象极其固定,最多是一些昙花一现的青春偶像片,越到后来就越发现吴亦凡在电影发展上的空间极其有限。那么作为粉丝,就算再有时间,再有热情,再有金钱,也无法一直不计成本地去维护偶像参演的那些口碑不好的影片。

限薪令已经出台,无论是参演综艺,剧集或者电影,小鲜肉的瓶颈愈发明显。就算粉丝还是很多,能够飘洋过海刷起一股热潮,但是这样的空穴来风迟早会有消失的一天。

留给吴亦凡们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麻辣娱投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国粉丝们都攻占海外了,可吴亦凡什么时候才能成票房利器呢?

莫非粉丝经济只适用于网络和APP空间,对于传统的电影票房就不管用了吗?

作者/达伦糕  编辑/张  潇

审核/刘乐乐

11月6日,吴亦凡在微博发文,分享自己的新歌,为自己庆生。这一位1990年11月6日出生于广州的明星可谓是家喻户晓的小鲜肉。

原本庆生是一件好事,吴亦凡及其所属公司和团队也想利用这个过生日的机会来发布其新专辑,为其28岁的一年献上大礼。

只可惜,这一场大礼计划显然不是那么顺利,原本就是非不断的吴亦凡这一次又惹上了其他麻烦。

一切风波始于上周的11月2日,当天,吴亦凡的新专辑率先在海外市场上线发行,随后在11月6日该专辑才正式在国内上线。

据公开数据显示,吴亦凡新专辑海外市场上线后不到五小时,就神奇地登上iTunes四大榜单的首位,包括美国iTunes专辑总榜、Hip-Hop/Rap专辑分榜、单曲总榜等,超过Lady Gaga等知名歌手。

消息一出,大家都将矛头指向了吴亦凡的粉丝们在刷榜。这一次率先发难的不是中国网友,而是欧美网友。欧美网友纷纷询问“who is Kris Wu(吴亦凡英文名)?”,并质疑吴亦凡“水军”刷榜——要知道,吴亦凡的新歌不仅力压众多欧美女星,而且即时销量硬是是甩出lady gaga 专辑的1750倍!

如果你打开微博可以发现,吴亦凡有四千多万的微博粉丝,而且几乎每一个都会为了自己的偶像“倾尽全力”。粉丝们最大的“破坏力”在于所谓的“控评”,即一件事情出来之后,粉丝便会去刷评论,所有的你能看到的热门评论都是粉丝有意刷出来的,真正的评论根本看不到。

一直对吴亦凡不太爽的脱口秀艺人池子,由于怼了吴亦凡,而被粉丝盯上,却还是因为吴亦凡占据北美榜单榜首一事,在微博上发文diss吴亦凡粉丝:“來,我善良一回,我提醒吴亦凡的粉丝,你们这么刷,他不知道自己音乐水平,沒办法进步,为了他好,別刷了。” 可未曾想言论刚发出,又惹来了吴亦凡粉丝的集体围剿,微博评论区成了池子粉丝与吴亦凡粉丝的隔空对骂。

粉丝人多,护主心切,这一切其实都可以理解,也没有太多对错,但问题是,作为流量明星的吴亦凡,参演电影的口碑和票房似乎倒没有因为这四千万的铁杆粉丝而有太大的起色,经常有票房扑街或者口碑极差的作品问世。

这不禁让人好奇:莫非粉丝经济只适用于网络和APP空间,对于传统的电影票房就不管用了吗?

1

粉丝刷量可以刷到“名震海外”?

吴亦凡这一次在欧美发行新单曲,不仅力压Lady Gaga和人称A妹的知名女歌手Ariana, 而且前十的榜单他一人就占据七席之多。此番霸榜引来众多国外网友的质疑,声称“压根就不认识吴亦凡”,也不理解“为何新单的排名可以这么高,竟然超过Lady Gaga和A妹。”

恐怕海外网友真的是对中国的粉丝经济缺乏了解,这四千万的吴亦凡粉丝,在人数上基本就赶上了整个美国地区喜欢听流行乐的年轻粉丝总人数了。

只是这样的粉丝刷量却引发了“逆转“,11月7日传出,“吴亦凡的新专辑在北美地区被强制下架的消息”,更是让刷榜质疑再次升级。

对此,环球音乐方面第一时间出来发表声明,声称依据现有的数据及截图说明,“吴亦凡的数字专辑及专辑单曲均在榜且可正常购买,榜单数据成绩真实有效并未存在下架一说“。因此,关于网络所称“吴亦凡新专辑在iTunes美区下架”的言论及传闻均与事实不符,属恶意造谣。

清官难断家务事,环球音乐自然会保护自家的艺人,毕竟今年4月刚刚签约。尽管目前人们对该事件的讨论仍未结束,但不可否认的是,现阶段粉丝为支持自己的偶像不会吝惜掷下重金,不仅会有一个粉丝反复多次,成百上千购买同一专辑的情况,甚至还会有粉丝群体自发组织,在一定的时间段集中力量帮助明星打造亮眼成绩。

8月份的时候,当时正火的蔡徐坤刷量推专辑,第二天,蔡徐坤就发了微博庆祝:iTunes美国总榜第一,POP榜第一。当时中国粉丝的超强实力惊呆了北美的小伙伴。只可惜,好景不长,马上谣言四起,说由于刷榜单,北美将蔡徐坤列入黑名单,iTunes的数据清除,在榜单上目前查无此人了。结果也是一番唇枪舌战,到最后还是无法说清是非。

另据媒体披露,此前专辑《周杰伦的床边故事》上线时,曾有粉丝一个人买了311张专辑,按照专辑单价进行计算,该粉丝共累计消费6220元。除此以外,李宇春的专辑《野》正式对外上线后,也有不少粉丝纷纷发力,其中曾有一位粉丝共计购买了25666张专辑,总共花费12.8万元。

无论是吴亦凡,蔡徐坤,或者周杰伦,李宇春,他们的专辑其实绝不会被轻易下架,因为如此良好的销售势头,无论是唱片公司,还是平台方都是有利可图的——为何要和自己收入过不去?

所以,粉丝刷量其实在生意角度上对谁都不是坏事,并不会有利益方去轻易打翻这个盘子,也不会有人硬是要揭露多少流量是强行刷出来的。

粉丝除了会对专辑销量、热度刷榜外,也会花费十余万元甚至更多上百万来操作评奖类榜单,包括音乐风云榜在内的榜单以及选秀比赛,都曾被指出涉嫌卖榜、存在暗箱操作,数据不透明、缺乏监管。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市场上的粉丝互动平台已达十余个,并通过会员服务、内容营销、承接全案粉丝运营等方式从用户端或企业端获取收入。

当然,麻辣娱投(ID:malayutou001)记者也发现了一个粉丝经济的漏洞——电影票房,这个体系更为庞大,操作更为复杂,数据更难掌握,似乎并不是吴亦凡的粉丝们或者其他小鲜肉的粉丝们能够轻易撼动的指标。

2

票房屡屡扑街

粉丝经济也有救不了场的时候

吴亦凡的Skr火了,吴亦凡的“有没有freestyle”火了,就在6月《热血街舞团》惨淡收场一个月后,虎扑又掀起了和吴亦凡及其4000万粉丝的战争,起因是虎扑发现有吴亦凡大粉在微博上号召小粉丝进军虎扑举报虎扑步行街论坛里说吴亦凡不好的帖子。

粉丝的实力如此强大,但是却还有救不了场的时候。

豆瓣3.6分,票房1.5亿,但是据说制作成本高达3亿——没错,这是吴亦凡最近参演的《欧洲攻略》的表现。和他搭档的还是老牌影帝梁朝伟,只可惜粉丝经济在这一部影片上没有起到多大作用。

《欧洲攻略》于8月17日上映,首映日票房收入9700万元,表现还不赖,和《一出好戏》打了个平手。可万万没想到,票房火爆只是“一日游”现象,《欧洲攻略》第二天的票房收入就开始急剧暴跌,才2400万元,第三天1400万元,而第四天,也就是8月20日,日票房收入才550万元,实在是悲惨到无以复加。豆瓣的评分更是从一开始7.0以上一口气被刷到了3.6分,

虽然吴亦凡只是其中的一个配角,但是众多观众对其的演技吐槽丝毫没有手软。这一次,我们发现,吴亦凡的粉丝群没有出手,没有刷票,没有包场,也没有豆瓣上刷分或者护主——或许他们也意识到,吴亦凡的演技确实很难恭维,票房也不是自己能够救起来的。

在此之前,吴亦凡参演的另一部影片《星际特工》也是票房惨败,投资高达2.1亿美元的《星际特工:千星之城》在北美票房收入仅为4050万美元,全球总票房也不过2.25亿美元,在中国地区票房表现也只能说是差强人意,将将超过4亿多,对于巨额的投资来说,这样的票房表现实在无济于事。

当然,这一次的票房失利,吴亦凡似乎并没有成为吐槽的对象,因为全片中吴亦凡扮演的几乎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对于情节没有任何推动意义。所以,粉丝们也没有办法和动力去救起《星际特工》的票房。

仔细研究一下我们可以发现,号称“拍电影不收一个亿就不接戏”的超级小鲜肉吴亦凡在大银幕上历来充当“压力大过助力”的角色。有其参与的影片,如果是做小配角,一般都是走两个极端,要么票房很好,要么就是烂到底线。而如果由其充当主角的电影,则基本上都会以扑街来告终。

吴亦凡作为主要角色出演的《夏有乔木》、《爵迹》都票房惨败,尤其是其担纲男主的《夏有乔木,雅望天堂》,全片保底达到4亿,但是最终票房却仅有1.5亿,可谓彻底扑街。《爵迹》更是成为了压断乐视美梦的主要原因,而且《爵迹2》暑期也已经宣布撤档,回归日期遥不可及。数下来只有一部《西游伏妖传》曾经借着春节档的红利而大赚了一笔票房,这其中的主要推手恐怕还是导演周星驰的功劳。

作为配角或者龙套角色出演,吴亦凡的影片也是喜忧参半。《美人鱼》豪取33亿票房,但是这背后仍然是星爷的光环,《极限特工》也豪取了11亿,只可惜这是一部凡迪赛尔担纲的动作戏,吴亦凡在其中只是插科打诨,同样插科打诨的《星际特工》《欧洲攻略》恐怕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小鲜肉这个名词在娱乐圈已经出现了三四年,最早是指一些当红的韩国男团成员,寓意“年轻和颜值高,就像鲜肉一般”,后来这个词渐渐传入国内,成为娱乐圈的一个新现象。

同鹿晗,张艺兴,杨洋等人一样,吴亦凡几乎就是小鲜肉这个现象的最佳代言人。

只可惜“小鲜肉”这个新现象这几年却逐渐演变成了“坏现象“,绯闻多,是非多,片酬高,架子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小鲜肉出现反感。

更让人头疼的就是鲜肉们巨大的粉丝群体,他们可以将明星的微博打造得无比热闹,也可以将明星演唱会弄得一票难求,更可以为了偶像在网上与人争吵不休,或者像这次一样不计较时差,在偶像的海外市场销售上推波助澜。

当然,粉丝经济的短板也时常出现——尤其是自己支持的偶像艺人在某些演艺领域实在撑不起场面的时候。吴亦凡参演的电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演技不足,空有流量,或许偶尔粉丝的力量会推动票房增长,但是长此以往,因为演技的短板只能是跑龙套的角色,又或者主演的影片形象极其固定,最多是一些昙花一现的青春偶像片,越到后来就越发现吴亦凡在电影发展上的空间极其有限。那么作为粉丝,就算再有时间,再有热情,再有金钱,也无法一直不计成本地去维护偶像参演的那些口碑不好的影片。

限薪令已经出台,无论是参演综艺,剧集或者电影,小鲜肉的瓶颈愈发明显。就算粉丝还是很多,能够飘洋过海刷起一股热潮,但是这样的空穴来风迟早会有消失的一天。

留给吴亦凡们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麻辣娱投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