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这回轮到绿地想要“轻起来”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这回轮到绿地想要“轻起来”了

作为连接互联网金融和房地产的标识性产品,“地产宝”将成为绿地搭建金融全产业链、实现轻资产化转型的一个重要环节。

图片来源:华盖创意

“触网”几乎成为这两年房地产开发商转型的规定动作,这回轮到绿地了。

今年1月,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首次公开了与阿里巴巴、中国平安的合作,称将推出名叫“地产宝”的金融理财类产品,即把持有型地产项目包装成金融产品,借助互联网平台销售,让中小投资者能够投资这些项目。他称这款涉及互联网房地产金融的产品将是“绿地转型的重要一步”。

轻资产模式并非绿地首创,实际上,在房地产进入“白银时代”成为行业共识以来,包括万科、万达在内的很多房企都在探路“轻资产化”,例如万科的小股操盘模式,即以小比例资金加运营品牌引入外部资金从而撬动大项目,已经顺利展开。

“地产宝”起步不算早,但步子迈得快。界面新闻记者从绿地香港及绿地金控多位高管处了解到,目前,“地产宝”产品线下部分已经开始操作,首批项目已经包装完毕进入销售环节,销售渠道主要是和绿地有合作的信托公司、银行。

阿里、平安的加盟虽备受瞩目噱头十足,但实际上两者仅是辅助角色。地产宝的具体运作由绿地主导,阿里旗下的蚂蚁金服招财宝、平安旗下的陆金所仅为地产宝提供线上业务的分销渠道,对接个人投资者。不过,目前地产宝线上平台尚未完成搭建。

资料显示,蚂蚁金服旗下招财宝频道为独立投融资服务平台,主要业务是引进外部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服务,对接1亿多余额宝用户的投资理财需求。平安旗下陆金所则提供金融资产交易网上平台,截至去年底,陆金所已获得超过500万注册用户。

绿地香港首席财务官游德锋对界面新闻记者称,地产宝首批对接项目既有住宅,也有商业项目,为了减少操作风险,这批项目均位于一二线城市。绿地香港董事会主席陈军也向界面新闻记者证实,地产宝首批项目包含部分绿地自身项目,不过他称,地产宝面向全国不动产市场,未来,也会在海外寻求不动产投资。

2014年至今,绿地香港已持续与多家金融机构谈判,密集考察项目,地产宝首批项目预计募集2亿美元资金。同时面向个人和机构投资者,提供年化6%-8%的投资收益,绿地方面则向投资方收取0.5%-2%的管理费作为盈利来源。

然而对于投资者来说,如何保障资金安全才是最重要的,这也是目前地产项目金融化的主要风险之一。以今典集团为例,这家旅游地产开发企业在2012年即尝试将旗下商业项目产权出售,同时保留经营权,产权投资者和开发企业共同享有项目运营利润。目前,今典旗下的“三亚湾红树林”度假项目已经连续三年分红,不过由于分红收益设定的过高,项目实际运营利润能否真正覆盖如此高的分红收益一直备受质疑。

在风险把控方面,陈军在绿地香港业绩会上介绍称,绿地将设立特殊机会投资基金,对接不良资产的收购,一旦地产宝的项目出现风险,特殊机会投资基金(主要与资产管理公司合作对接不良资产收购)可以出面洽谈收购,保证投资者的利益。

地产宝试水的背后,是张玉良对这家企业在冲上两千亿销售额后,继续夯实江湖地位的重要筹码。3月27日,在绿地香港2014年业绩发布会上,陈军公开表示,绿地将把部分创新地产金融业务放入绿地香港平台,包括“地产宝”。

绿地金融控股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耿靖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绿地的主动性很强,地产宝线上销售并非全部依赖阿里、平安,绿地正在全力搭建旗下“GClub”线上平台,希望将绿地集团巨大的业主资源引入线上平台对接地产宝项目投资。同时,未来地产宝也会对接绿地和腾讯合作的“绿地微信营销平台”。

作为连接互联网、金融、房地产的标识性产品,“地产宝”将成为绿地搭建金融全产业链,实现轻资产化转型的一个重要环节。

根据年报,2014年,绿地房地产业务全年实现预销售金额2408亿元,在2408亿元的预销售额中,住宅只占46%,其余54%来自商办类产品,增幅达到90%以上,持有型产业地产贡献也很可观。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商办、产业地产均属于“重资产”,占用资金量大、周期长,这对绿地的资金链是极大考验。

张玉良曾在今年初公开称,他很认同万达集团王健林提出的“商业地产资产金融化”概念,即借助外部资金缓解企业自身资金压力实现轻资产化。他当时称,按照绿地及阿里、平安的最初计划,地产宝的成立初衷是将绿地旗下的商业地产项目包装成金融产品,通过互联网平台销售,第二步才是将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包装成金融产品,在互联网平台进行众筹,“不仅要实现自己的商业地产金融化,还要帮助中小地产商经营资产的金融化。”他说。

最新的消息是,绿地正在快步搭建金融全产业链,力图构建完整的资管平台。绿地金融控股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耿靖4月9日公开表示,目前,“绿地证券”已经进入实质阶段,绿地今年也在接洽收购保险公司。他透露,张玉良在内部会议上要求,绿地要加速产业链上下游的并购、重组,不管是横向还是纵向并购,现在已经成为整个绿地集团的主旋律。

业内猜测,未来,绿地会借助地产宝这类金融平台将旗下持有型物业金融化,以输出金融产品管理、房地产品牌项目管理运营盈利,而绿地快跑搭建金融产业链,则是希望在金融市场掌握更多主动权。同时,绿地通过并购加快行业扩张,意在做大基础资产,扩大未来市场占有份额。

不过,绿地的“轻资产化”计划能否顺利实施尚待检验。一位前万达商业管理高层对界面新闻记者称,绿地的商业物业在二三线城市分布较多,这类城市商业地产租金水平偏低,退出渠道有限,将这些商业物业打包金融化要获得资本认可比较难。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绿地集团

3.2k
  • 绿地集团签约建设重庆铜梁文旅项目,合作规模不低于100亿元
  • 河北省2024年计划新增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面积258公顷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这回轮到绿地想要“轻起来”了

作为连接互联网金融和房地产的标识性产品,“地产宝”将成为绿地搭建金融全产业链、实现轻资产化转型的一个重要环节。

图片来源:华盖创意

“触网”几乎成为这两年房地产开发商转型的规定动作,这回轮到绿地了。

今年1月,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首次公开了与阿里巴巴、中国平安的合作,称将推出名叫“地产宝”的金融理财类产品,即把持有型地产项目包装成金融产品,借助互联网平台销售,让中小投资者能够投资这些项目。他称这款涉及互联网房地产金融的产品将是“绿地转型的重要一步”。

轻资产模式并非绿地首创,实际上,在房地产进入“白银时代”成为行业共识以来,包括万科、万达在内的很多房企都在探路“轻资产化”,例如万科的小股操盘模式,即以小比例资金加运营品牌引入外部资金从而撬动大项目,已经顺利展开。

“地产宝”起步不算早,但步子迈得快。界面新闻记者从绿地香港及绿地金控多位高管处了解到,目前,“地产宝”产品线下部分已经开始操作,首批项目已经包装完毕进入销售环节,销售渠道主要是和绿地有合作的信托公司、银行。

阿里、平安的加盟虽备受瞩目噱头十足,但实际上两者仅是辅助角色。地产宝的具体运作由绿地主导,阿里旗下的蚂蚁金服招财宝、平安旗下的陆金所仅为地产宝提供线上业务的分销渠道,对接个人投资者。不过,目前地产宝线上平台尚未完成搭建。

资料显示,蚂蚁金服旗下招财宝频道为独立投融资服务平台,主要业务是引进外部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服务,对接1亿多余额宝用户的投资理财需求。平安旗下陆金所则提供金融资产交易网上平台,截至去年底,陆金所已获得超过500万注册用户。

绿地香港首席财务官游德锋对界面新闻记者称,地产宝首批对接项目既有住宅,也有商业项目,为了减少操作风险,这批项目均位于一二线城市。绿地香港董事会主席陈军也向界面新闻记者证实,地产宝首批项目包含部分绿地自身项目,不过他称,地产宝面向全国不动产市场,未来,也会在海外寻求不动产投资。

2014年至今,绿地香港已持续与多家金融机构谈判,密集考察项目,地产宝首批项目预计募集2亿美元资金。同时面向个人和机构投资者,提供年化6%-8%的投资收益,绿地方面则向投资方收取0.5%-2%的管理费作为盈利来源。

然而对于投资者来说,如何保障资金安全才是最重要的,这也是目前地产项目金融化的主要风险之一。以今典集团为例,这家旅游地产开发企业在2012年即尝试将旗下商业项目产权出售,同时保留经营权,产权投资者和开发企业共同享有项目运营利润。目前,今典旗下的“三亚湾红树林”度假项目已经连续三年分红,不过由于分红收益设定的过高,项目实际运营利润能否真正覆盖如此高的分红收益一直备受质疑。

在风险把控方面,陈军在绿地香港业绩会上介绍称,绿地将设立特殊机会投资基金,对接不良资产的收购,一旦地产宝的项目出现风险,特殊机会投资基金(主要与资产管理公司合作对接不良资产收购)可以出面洽谈收购,保证投资者的利益。

地产宝试水的背后,是张玉良对这家企业在冲上两千亿销售额后,继续夯实江湖地位的重要筹码。3月27日,在绿地香港2014年业绩发布会上,陈军公开表示,绿地将把部分创新地产金融业务放入绿地香港平台,包括“地产宝”。

绿地金融控股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耿靖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绿地的主动性很强,地产宝线上销售并非全部依赖阿里、平安,绿地正在全力搭建旗下“GClub”线上平台,希望将绿地集团巨大的业主资源引入线上平台对接地产宝项目投资。同时,未来地产宝也会对接绿地和腾讯合作的“绿地微信营销平台”。

作为连接互联网、金融、房地产的标识性产品,“地产宝”将成为绿地搭建金融全产业链,实现轻资产化转型的一个重要环节。

根据年报,2014年,绿地房地产业务全年实现预销售金额2408亿元,在2408亿元的预销售额中,住宅只占46%,其余54%来自商办类产品,增幅达到90%以上,持有型产业地产贡献也很可观。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商办、产业地产均属于“重资产”,占用资金量大、周期长,这对绿地的资金链是极大考验。

张玉良曾在今年初公开称,他很认同万达集团王健林提出的“商业地产资产金融化”概念,即借助外部资金缓解企业自身资金压力实现轻资产化。他当时称,按照绿地及阿里、平安的最初计划,地产宝的成立初衷是将绿地旗下的商业地产项目包装成金融产品,通过互联网平台销售,第二步才是将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包装成金融产品,在互联网平台进行众筹,“不仅要实现自己的商业地产金融化,还要帮助中小地产商经营资产的金融化。”他说。

最新的消息是,绿地正在快步搭建金融全产业链,力图构建完整的资管平台。绿地金融控股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耿靖4月9日公开表示,目前,“绿地证券”已经进入实质阶段,绿地今年也在接洽收购保险公司。他透露,张玉良在内部会议上要求,绿地要加速产业链上下游的并购、重组,不管是横向还是纵向并购,现在已经成为整个绿地集团的主旋律。

业内猜测,未来,绿地会借助地产宝这类金融平台将旗下持有型物业金融化,以输出金融产品管理、房地产品牌项目管理运营盈利,而绿地快跑搭建金融产业链,则是希望在金融市场掌握更多主动权。同时,绿地通过并购加快行业扩张,意在做大基础资产,扩大未来市场占有份额。

不过,绿地的“轻资产化”计划能否顺利实施尚待检验。一位前万达商业管理高层对界面新闻记者称,绿地的商业物业在二三线城市分布较多,这类城市商业地产租金水平偏低,退出渠道有限,将这些商业物业打包金融化要获得资本认可比较难。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