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7的IMAX版片头都是定制的,超级赞!不喜欢3D但似乎也没得选。”编剧张小北在4月12日《速度与激情7》公映当日上午发了一条微博,“刮风下雨也阻止不了全国人民速7之后接速8的热情,首日4.11亿票房我也不知道该说啥了。”
在比北美公映晚了9天后,好莱坞大片《速度与激情7》(下称“速7”)终于进入中国。首映零点场票房达到5100万,首日接近7成的排片占比夺取了过4亿的单日票房,成功超过了《变形金刚4》在内地创下的2.23亿元的纪录。速7在中国电影淡季的时间点上,营造出一副无人能敌的霸气。
就算与北美市场相比,速7在内地取得的成绩也令人望尘莫及:在4月3日公映的首个周末,该片在北美一举拿下1.4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9.13亿元),而内地相关数字已经接近美加两国在首周末的单日平均票房。
无论是向不久前离世的主演保罗·沃克致敬的关系,还是同期并无更强的竞争对手:《王牌特工》上映已半个月,而《战狼》不具备足够的明星号召力。在决定去看一场电影前,观众首先感受到的是影片的宣传阵势。据统计,国内三家电影杂志(《环球银幕》、《看电影》和《大众电影》)都以速7为封面进行了报道;而国外娱乐媒体Hollywood Reporter、Variety以及EW也从北美首映起作了连续报道。影片出品方环球影业在前期宣发上打了一场有准备之仗。
在电影选角上,因《两杆大烟枪》和《非常人贩》出名的“硬汉”杰森·斯坦森加盟了速7,吸引大批年轻女性粉丝;而题材上,速7主打的是动作片加上汽车元素:据《华尔街日报》报道,7部系列电影总共破坏了至少230部汽车,车辆型号囊括了从 70 年款的道奇 charger 到 300 多万美元的 Lykan。前者是由克莱斯勒在1970年代生产的“身份象征”,而后者则是电影中最贵的一部车,也是世界上第三贵的车,单车价格为340万美元。诚如影评人木卫二的微博所说:速7在内地火爆的一大原因在于“世界第一汽车销售大国名副其实。”
汽车元素衍生出的飙车场景更是视觉暴力的体现,热血喷张的画面击中了男影迷的心。据彭博商业统计,第7部电影中的汽车场面达到了49分钟之久,远超过前面6部电影平均,而在137分钟的时长里也有超过20%的情节与片名中的“激情”相关。对于这样的情节设置,就算是从未看过前六部的观众来说,也能引发足够的刺激与紧凑感,速7像是一部故事独立的电影。
在公映后的第一天,社交媒体上的“速8”酒店借题营销、以及在北京发生的“法拉利与兰博基尼跑车相撞事件”,更是推动了速7占据了百度搜索及微博话题排行榜前列。据百度指数显示,4月12日当天“速度与激情”词条在百度搜索次数接近38万次,为前一天数据的3倍多,其中移动端与PC端搜索比例超过2:1,显示出该词条更受移动端用户欢迎。
这些实实在在带来了电影票在移动端的销售。与此同时,片方适时在格瓦拉、猫眼电影、大众点评等电影票分销平台上所做的推广,带来了更多年轻用户的购买。当然,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一张均价120元以上的IMAX票价,也助推了电影票房数字的极速上升。
不过,速7能否打破《变形金刚4》在内地创造的19.8亿元总票房,还得基于以下两点:首先是电影持续的口碑造势及票房数字上的反馈,速7在影评网站豆瓣电影和IMDb上分别拿下了8.8分、8分,有如电影《哈利·波特》系列的最后一部,至少对于影迷而言,第7部电影比前6部的评价显然要好得多。而从影片在北美市场公映后的第二周继续排名榜首来看,要在内地维持类似影响力不难。
其次,在于上映同期的竞争对手:尽管4天后由范冰冰、韩庚主演,冯唐担任编剧的电影《万物生长》即将公映,不过其影响力还不足以撼动这部好莱坞大片;此后直到5月1日才有陆港合拍片《赤道》和青春爱情片《何以笙箫默》进入院线。对于速7而言,排片率是决定总票房胜负的关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