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7日,国家级南京江北新区成立。这是中国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设定的第13个国家级新区,将作为中国重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先进产业基地,并承担起南京都市圈的北部服务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的重大使命。
江北新区作为华东面向内陆腹地的战略支点,规划拥有便捷的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枢纽,是长江经济带与东部沿海经济带的重要交汇节点,长三角辐射中西部地区的综合门户,南京北上,连接中西部的重要区域。近日,各大项目都在陆续推进,新区建设也马不停蹄。
11月12日,南京江北新区管理委员会公开地铁11号线一期、四号线二期、江北新区研创园三个PPP项目的推介材料,三大项目总投资约467亿元。
11号线一期总投资约193.76亿元
南京地铁11号线一期是贯穿江北新区南北走向的一条骨干线路,串联了江北中心板块、三桥创新板块和桥林制造板块,将江北新区重点建设地区有效的联系起来,是加强江北新区近期建设规划发展的重要支撑;项目建成后,与南京地铁3号线、4号线、10号线、S3号线等近期线路换乘,对加强江北新区和主城的联系,实现共同发展和南京城市总体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总投资约193.76亿元,为新建项目,采用BOT模式运作。项目合作期限25年,其中建设期5年。设立项目公司,政府方占股5%,社会资本占股95%。合作期内由项目公司负责项目的投融资、建设、运营、维护、移交等工作。项目回报机制为可行性缺口补助。
11号线一期具体站点:马骡圩、石塘公园、绿水湾、行知路、庙东路、珠江南、森林大道、浦口万江城、七里河西、七里河东、中央商务区、商务东街、南铁院、新马路、浦东路、柳州路、大桥、南浦路站、柳州东路、浦州路站。
四号线二期总投资约76.08亿元
根据《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调整方案(2016-2021)》,南京地铁4号线贯穿城市东西,连接江北新区、主城区、仙林,联系江北中心CBD地区及国家健康城、仙林大学城,承担着大量的江北、主城、仙林的交换客流,功能定位为东西向的大运量干线。4号线分三期建设,一期工程(龙江站—仙林湖站)全长33.8km,已建成通车。二期工程(珍珠泉站—龙江站(不含)),线路全长9.7公里,均为地下线,设车站7 座,停车场一处;三期工程(南京北站—珍珠泉站(不含))长约5km,从珍珠泉站接出后延伸至南京北站。
本项目合作范围为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地铁4号线二期位于江北新区,承担大量江北、主城、仙林的客流,也方便江北地区南北向与东西向的换乘客流。项目建成,有助于完善江北新区轨道交通骨干线网,提升江北的交通服务水平,带动江北新区的发展。
项目总投资约76.08亿元,为新建项目,采用BOT模式运作。项目合作期限25年,其中建设期5年。设立项目公司,政府方占股5%,社会资本占股95%。合作期内由项目公司负责项目的投融资、建设、运营、维护、移交等工作。项目回报机制为可行性缺口补助。
四号线二期站点:江心洲北站(初步确定江心洲设站)、滨江站、中央商务区站、浦江站、浦珠路站、定向河北站、珍珠泉站。
江北新区研创园芯片之城科创基地项目总投资约194.13亿元
江北新区作为江苏省首个国家级新区,按照省市决策部署及全市“4+4+1”产业定位,结合自身产业发展实践,紧盯新兴产业发展趋势和科技创新前沿领域,围绕“4+2”产业体系,聚焦打造“两城一中心”,即“芯片之城”、“基因之城”和“新金融中心”的产业发展构想,将 “芯片之城”定位为集成电路的长三角的核心重镇、全国领先的产业集聚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芯片之城”。
南京江北新区研创园芯片之城科创基地项目是“芯片之城”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位于江北新区研创园,总占地面积3367.5亩,主要聚焦芯片产业的设计和综合应用,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科创中心、人才公寓等发展载体,市政道路、桥梁、河道治理、景观绿化等市政基础设施。
项目总投资约194.13亿元,为新建项目,采用BOT模式运作。项目合作期限17年,其中建设期6年。项目分三期建设,每期建设期4年。设立项目公司,政府方占股10%,社会资本占股90%。合作期内由项目公司负责项目的投融资、建设、运营、维护、移交等工作,提供“芯片之城”的产业发展服务和发展载体及市政基础设施的资产管理服务。项目回报机制为可行性缺口补助。
随着新区建设的稳步推进,江北又一条重要道路横江大道,将于下月启动快速化改造。横江大道是江北新区规划的一条重要的轴向快速路,由东北向西南贯穿六合、浦口两区,是江北新区城市发展的轴线。
本项目将实现横江大道继续向北延伸至江北新区核心区,项目建成后将大大改善核心区的出行条件,同时串联新区多个组团,能够直接服务于江北新区的开发建设,引导沿线城镇的统筹发展,拉动沿江产业的快速集聚,对于整个江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关键的支撑和引导作用。
项目起于纬三路、终于城南河路,全长7.187km。道路等级为城市快速路,主线设计时速为80km/h(城南河桥段采用60km/h的速度),辅道设计时速为50km/h。
工程实施内容包含:前期征收拆迁、杆管线迁移,新建道路、桥涵、隧道、综合管廊、地下过街设施,绿化迁移与景观恢复,同步完善排水、照明、交通工程及其他附属设施等。工程拟于2018年12月开工建设,2023年12月建设完成。
定向河人行地道平面布置图
据介绍,本项目为现有横江大道快速化改造工程,路线全长7.187km。总体以主线下穿为主,全线设置辅道+慢行系统,通过增设过街地道满足部分被交道路、行人及非机动车过街需求。
横江大道临江路、康华路隧道快速化断面(暗埋段)
横江大道临江路、康华路隧道快速化断面(敞口段)
横江大道临江路、康华路隧道快速化断面(暗埋段)
横江大道临江路、康华路隧道快速化断面(敞口段)
在中央商务区、康华路共设置2座下穿隧道,于定向河与定向河路之间设置1座人行地道,并对原临江路隧道进行改造。
根据《南京江北新区总体规划(2014—2030年)》,新区将打造“六横十纵”快速路网。今年启动一期建设计划,时间跨度为4年,涉及滨江大道(浦仪西路至长江大桥段)、横江大道(纬三路至城南河段)、建宁西路和仙新路过江通道等一系列快速路网工程。
而在11月10日下午,南京一批项目同时开工,其中便包括建宁西路过江通道、仙新路过江通道、地铁S8线南延线。将为增强江北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提升城市品质能级再添助力,进一步缓解“过江难”带来的困扰。
说起“过江难”,日前桥北人民心心念念的长江大桥也传出新进展。作为大桥" 标配 "的玉兰花灯11月初开始安装,目前跨江主桥面上的玉兰花灯已经安装到位,所有的玉兰花灯将在本月完成安装,完工后进行灯光调试。
目前大桥维修整体工程已经完成90%以上,主要结构维修工作、桥头堡的修缮、路面改造工程等都已经结束了,现正在进行夜景亮化照明系统的安装和全桥视频监控系统的安装。
从2016年10月28日22时至今,南京长江大桥封闭维修改造已经近25个月,待大桥通车后将很大程度上缓解桥北过江难的问题和减少对常年飘红的扬子江隧道的依赖。(部分资料来源于南京江北新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