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巴黎恐袭三年祭:生者以“拼图的碎片”构建群体记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巴黎恐袭三年祭:生者以“拼图的碎片”构建群体记忆

在一起创伤性事件后,不管人们当时处于直接的危险中还是只是在电视上观看,他们都本能地想“找到拼图的碎片”,而这些艺术创作正在填补其中的一些空白。

11月13日,法国巴黎当地纪念巴塔克兰剧院恐怖袭击三周年。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三年前的11月13日,法国巴黎在周五晚间惨遭血洗。

正在巴塔克兰音乐厅欣赏乐队演出的观众被持枪闯入的恐怖分子劫为人质,其中90人没能活着离开;法兰西体育场和多家餐厅与酒吧发生枪击和炸弹袭击,整个巴黎共有超过130人死于这场二战以来法国最严重的恐袭。

在最初的恐慌、悲伤和愤怒过后,许多幸存者、艺术家和历史学者开始通过写作、绘画和电影创作来记录那血腥的一天,将其追本溯源。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历史学家丹尼斯·佩斯钱斯基(Denis Peschanski)表示,这些作品的广泛传播将有助于构建集体记忆。“记忆是一个拼图游戏,”他说。在一起创伤性事件之后,不管人们当时正处于直接的危险之中,还是只是在电视上观看,他们都本能地想要“找到拼图的碎片”,而这些艺术创作正在填补其中的一些空白。

一些新书试图描绘巴黎恐袭发生前,法国土地之上危险的萌芽,例如去年的《法国的恐怖主义:圣战在西方的兴起》介绍了圣战主义如何通过互联网传播。本月出版的《恐怖主义间谍》(Les Espions De La Terreur)讲述了法国与本土恐怖主义者的斗争。

记者大卫·汤姆森(David Thomson)在《回归》(The Returned)一书中介绍了几名法国圣战分子的生平,他们曾为“伊斯兰国”(ISIS)作战,后来又试图回国。汤姆森写道,在2013年和2014年,当他说起叙利亚的法国圣战分子在策划袭击法国领土时,几乎没有人愿意相信他。              

对于当年发生的一切,Netflix今年推出的三集纪录片《11月13日:袭击巴黎》作出了相对全面的呈现。遭遇袭击的咖啡馆La Bonne Bière的老板痛苦地表示,他的妻子就是在这里被枪杀的遇难者之一。巴塔克兰音乐厅的观众回忆起他们如何爬过假天花板躲避枪击。还有幸存者想起那种“混合了铁、血和火药”的气味。

​这部纪录片还采访了时任法国总统奥朗德,他当时不得不决定是否对遇袭的体育场下撤离令,最终选择不撤离,并告诉坐在看台上的儿子像其他人一样待在原地不动。

《大西洋月刊》驻欧洲作者蕾切尔·多纳蒂奥(Rachel Donadio)​指出,这一天标志着外界对法国此前恐袭的态度转变。人们曾经认为那些袭击并非针对整个社会:2012年,恐怖分子在法国一所犹太学校外枪杀儿童时,法国一些人认为这仅仅针对犹太人。2015年1月,《查理周刊》编辑部遇袭时,人们说这仅仅关乎于言论自由。直到当年11月13日,法国社会才意识到,每个人都是潜在的目标,袭击针对的是巴黎所代表的一切:文化的交融、咖啡馆、享乐主义、美好的生活。

巴黎市长安妮·伊达尔戈(Anne Hidalgo)在Netflix纪录片里说:

袭击者“打中了令巴黎变得伟大的东西:一种自由感,一种欣赏他人的感觉。我们人生的滋味遭受了打击。”

而在悲剧过后,幸存者充满个人色彩的艺术创作正帮助社会了解他们正在经历什么,以及如何继续生存。

据《纽约时报》介绍,29岁的阿里斯蒂德·巴罗(Aristide Barraud)在恐袭现场用身体保护了妹妹,但自己身中三枪,幸存下来后被迫结束了橄榄球队员的职业生涯。他通过写回忆录的方式来应对创伤,并填补运动生涯遗留下来的空白。“我想我的书可以成为一块小砖头,助于重建被这场悲剧摧毁的那面墙。”

38岁的凯瑟琳·伯特兰(Catherine Bertrand)创作的漫画小说《幸存者的编年史》讲述了她在袭击后的挣扎。她把压力比喻成一个巨大的黑色球体,且总是在她早上醒来时等着她,日复一日地压在她的身上。但令伯特兰欣慰的是,一些读者从她的作品中得到了慰藉,比如已经失去自己儿子的父亲。

51岁的德怀德也创作了有关恐袭的漫画寓言。他把自己的情绪描绘成手臂上的一块黑色印记,这种污点蔓延开来,变成了一条毒蛇,并把巴塔克兰音乐厅的杀手描绘成了骷髅。巴黎恐袭之后的一年里,法国又接连遭受大规模恐怖袭击(2016年7月14日的尼斯),这些都进一步加重了德怀德的印记

不过在书的结尾,德怀德的角色终于克服了黑暗的污点和恶毒的毒蛇,因为他发现自己终于找到力量克服这一切。

an eerie illustration of a man sitting in bed
上述三人的作品封面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巴黎恐袭三年祭:生者以“拼图的碎片”构建群体记忆

在一起创伤性事件后,不管人们当时处于直接的危险中还是只是在电视上观看,他们都本能地想“找到拼图的碎片”,而这些艺术创作正在填补其中的一些空白。

11月13日,法国巴黎当地纪念巴塔克兰剧院恐怖袭击三周年。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三年前的11月13日,法国巴黎在周五晚间惨遭血洗。

正在巴塔克兰音乐厅欣赏乐队演出的观众被持枪闯入的恐怖分子劫为人质,其中90人没能活着离开;法兰西体育场和多家餐厅与酒吧发生枪击和炸弹袭击,整个巴黎共有超过130人死于这场二战以来法国最严重的恐袭。

在最初的恐慌、悲伤和愤怒过后,许多幸存者、艺术家和历史学者开始通过写作、绘画和电影创作来记录那血腥的一天,将其追本溯源。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历史学家丹尼斯·佩斯钱斯基(Denis Peschanski)表示,这些作品的广泛传播将有助于构建集体记忆。“记忆是一个拼图游戏,”他说。在一起创伤性事件之后,不管人们当时正处于直接的危险之中,还是只是在电视上观看,他们都本能地想要“找到拼图的碎片”,而这些艺术创作正在填补其中的一些空白。

一些新书试图描绘巴黎恐袭发生前,法国土地之上危险的萌芽,例如去年的《法国的恐怖主义:圣战在西方的兴起》介绍了圣战主义如何通过互联网传播。本月出版的《恐怖主义间谍》(Les Espions De La Terreur)讲述了法国与本土恐怖主义者的斗争。

记者大卫·汤姆森(David Thomson)在《回归》(The Returned)一书中介绍了几名法国圣战分子的生平,他们曾为“伊斯兰国”(ISIS)作战,后来又试图回国。汤姆森写道,在2013年和2014年,当他说起叙利亚的法国圣战分子在策划袭击法国领土时,几乎没有人愿意相信他。              

对于当年发生的一切,Netflix今年推出的三集纪录片《11月13日:袭击巴黎》作出了相对全面的呈现。遭遇袭击的咖啡馆La Bonne Bière的老板痛苦地表示,他的妻子就是在这里被枪杀的遇难者之一。巴塔克兰音乐厅的观众回忆起他们如何爬过假天花板躲避枪击。还有幸存者想起那种“混合了铁、血和火药”的气味。

​这部纪录片还采访了时任法国总统奥朗德,他当时不得不决定是否对遇袭的体育场下撤离令,最终选择不撤离,并告诉坐在看台上的儿子像其他人一样待在原地不动。

《大西洋月刊》驻欧洲作者蕾切尔·多纳蒂奥(Rachel Donadio)​指出,这一天标志着外界对法国此前恐袭的态度转变。人们曾经认为那些袭击并非针对整个社会:2012年,恐怖分子在法国一所犹太学校外枪杀儿童时,法国一些人认为这仅仅针对犹太人。2015年1月,《查理周刊》编辑部遇袭时,人们说这仅仅关乎于言论自由。直到当年11月13日,法国社会才意识到,每个人都是潜在的目标,袭击针对的是巴黎所代表的一切:文化的交融、咖啡馆、享乐主义、美好的生活。

巴黎市长安妮·伊达尔戈(Anne Hidalgo)在Netflix纪录片里说:

袭击者“打中了令巴黎变得伟大的东西:一种自由感,一种欣赏他人的感觉。我们人生的滋味遭受了打击。”

而在悲剧过后,幸存者充满个人色彩的艺术创作正帮助社会了解他们正在经历什么,以及如何继续生存。

据《纽约时报》介绍,29岁的阿里斯蒂德·巴罗(Aristide Barraud)在恐袭现场用身体保护了妹妹,但自己身中三枪,幸存下来后被迫结束了橄榄球队员的职业生涯。他通过写回忆录的方式来应对创伤,并填补运动生涯遗留下来的空白。“我想我的书可以成为一块小砖头,助于重建被这场悲剧摧毁的那面墙。”

38岁的凯瑟琳·伯特兰(Catherine Bertrand)创作的漫画小说《幸存者的编年史》讲述了她在袭击后的挣扎。她把压力比喻成一个巨大的黑色球体,且总是在她早上醒来时等着她,日复一日地压在她的身上。但令伯特兰欣慰的是,一些读者从她的作品中得到了慰藉,比如已经失去自己儿子的父亲。

51岁的德怀德也创作了有关恐袭的漫画寓言。他把自己的情绪描绘成手臂上的一块黑色印记,这种污点蔓延开来,变成了一条毒蛇,并把巴塔克兰音乐厅的杀手描绘成了骷髅。巴黎恐袭之后的一年里,法国又接连遭受大规模恐怖袭击(2016年7月14日的尼斯),这些都进一步加重了德怀德的印记

不过在书的结尾,德怀德的角色终于克服了黑暗的污点和恶毒的毒蛇,因为他发现自己终于找到力量克服这一切。

an eerie illustration of a man sitting in bed
上述三人的作品封面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