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又一名医师猝死!为何医生是猝死高发群体?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又一名医师猝死!为何医生是猝死高发群体?

又一名优秀医生倒下,在数十上百个猝死的医生中,李大连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导读:又一名优秀医生倒下,在数十上百个猝死的医生中,李大连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若当下的医疗体系再不改善,行医负担得不到明显减轻,我们不知下一次,又该为谁呐喊,为谁流泪。

4月12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心外科副主任医师李大连教授猝死,享年48岁。又一名医务人员因劳累猝死,医疗界又不可挽回地损失了一名优秀的同伴。

据公开资料,李大连教授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毕业(85级军医系学员),毕业后在301医院心外科工作多年,2003年转业至北京友谊医院心外科。人性格随和,患糖尿病、高血压多年。就在李大连逝世的当天上午,他还赶到医院查看了手术的病人。

李大连的同事,微博认证为“北京友谊医院普外科胃肠外科医生”的孟化得知消息后在微博上表达了自己的哀悼。据孟化描述,北京友谊医院的病房、监护室、门诊、急诊都留过李大连教授的身影,他深受同事和患者的信任和好评,他为人随和幽默,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

李大连教授生前的一些行医经历和职业精神得到了传播。据其同事回忆,李大连医生曾经和其他医生搭伴抢救一名冠脉搭桥术后患者通宵未眠,第二天依旧正常工作;他曾经主刀成功抢救一名心脏外伤患者,把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人间;李大连有大批亲朋好友来友谊做检查和手术,全是对他的信任。

到目前为止,李大连所在的北京友谊医院尚未对此事发表相关评论。

医生猝死触目惊心

据医策统计,近年来,由于高强度的工作,医务人员健康状况已经陷入非常严峻的境地,“战时状态”成为大型医疗机构的常态,这种局面若不能早日改善,这不仅是医疗界的损失,也是患者的极大损失,这更是国家医疗改革中应给予重点关注的问题。

近两年来,多名医务人员在工作岗位上猝死,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必须引起社会的关注。

2014年9月20日,48岁的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内科路阳医生参加北京国际山地徒步大会晕倒,送医后抢救无效死亡;

2014年10月12日,55岁的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张普柱医生突发心脏意外离世;

2014年10月24日,42岁的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麻醉科昌克勤在手术室内突然昏迷,检查显示脑干出血;

2014年10月25日,48岁的北京积水潭医院骨肿瘤科丁易医生在泰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时突发心血管疾患去世。

……

为何医生是猝死高发群体?

中华医学会福建省心血管病学分会、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罗助荣介绍,临床上发生猝死的人,60%有心脏问题,此外是脑血管、肺栓塞者。年轻人发生猝死,多数人平时看起来很健康,但事实上他们的心脑血管已经发生病变,只是这些病变“隐藏”在身体内部,反映在身体上的不适症状不明显,很多时候被年轻人当作是工作太累、压力大。

至于形成猝死的原因,通常被认为有以下几种:第一个高危因素肯定是工作压力、工作强度大。其二,本身有一些基础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容易形成血栓。其三,长期进行高强度高负荷运动者。

一名从医37年,同时曾任医院管理者的吴医生坦言,医生猝死对于业内来说,并不奇怪。特别是中青年的骨干,上有老下有小,功未成名未就,他们需要奋斗。而医生的成就是速成不了的,没有经过长时间临床第一线的经验积累,很难有所成。而这些奋斗的代价,便是很多医务人员牺牲了自己的身体,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因此,医策呼吁,国家在进行医疗体制改革时,既要关注体制机制变革,也要尽力为医生创造一个良性的执业环境,减少医生损失,也是对亿万患者的保护。而做到这些并非遥不可及,医院管理者在诸多细节上更好地创造条件,保护医者安全。

医策独家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又一名医师猝死!为何医生是猝死高发群体?

又一名优秀医生倒下,在数十上百个猝死的医生中,李大连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导读:又一名优秀医生倒下,在数十上百个猝死的医生中,李大连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若当下的医疗体系再不改善,行医负担得不到明显减轻,我们不知下一次,又该为谁呐喊,为谁流泪。

4月12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心外科副主任医师李大连教授猝死,享年48岁。又一名医务人员因劳累猝死,医疗界又不可挽回地损失了一名优秀的同伴。

据公开资料,李大连教授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毕业(85级军医系学员),毕业后在301医院心外科工作多年,2003年转业至北京友谊医院心外科。人性格随和,患糖尿病、高血压多年。就在李大连逝世的当天上午,他还赶到医院查看了手术的病人。

李大连的同事,微博认证为“北京友谊医院普外科胃肠外科医生”的孟化得知消息后在微博上表达了自己的哀悼。据孟化描述,北京友谊医院的病房、监护室、门诊、急诊都留过李大连教授的身影,他深受同事和患者的信任和好评,他为人随和幽默,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

李大连教授生前的一些行医经历和职业精神得到了传播。据其同事回忆,李大连医生曾经和其他医生搭伴抢救一名冠脉搭桥术后患者通宵未眠,第二天依旧正常工作;他曾经主刀成功抢救一名心脏外伤患者,把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人间;李大连有大批亲朋好友来友谊做检查和手术,全是对他的信任。

到目前为止,李大连所在的北京友谊医院尚未对此事发表相关评论。

医生猝死触目惊心

据医策统计,近年来,由于高强度的工作,医务人员健康状况已经陷入非常严峻的境地,“战时状态”成为大型医疗机构的常态,这种局面若不能早日改善,这不仅是医疗界的损失,也是患者的极大损失,这更是国家医疗改革中应给予重点关注的问题。

近两年来,多名医务人员在工作岗位上猝死,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必须引起社会的关注。

2014年9月20日,48岁的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内科路阳医生参加北京国际山地徒步大会晕倒,送医后抢救无效死亡;

2014年10月12日,55岁的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张普柱医生突发心脏意外离世;

2014年10月24日,42岁的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麻醉科昌克勤在手术室内突然昏迷,检查显示脑干出血;

2014年10月25日,48岁的北京积水潭医院骨肿瘤科丁易医生在泰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时突发心血管疾患去世。

……

为何医生是猝死高发群体?

中华医学会福建省心血管病学分会、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罗助荣介绍,临床上发生猝死的人,60%有心脏问题,此外是脑血管、肺栓塞者。年轻人发生猝死,多数人平时看起来很健康,但事实上他们的心脑血管已经发生病变,只是这些病变“隐藏”在身体内部,反映在身体上的不适症状不明显,很多时候被年轻人当作是工作太累、压力大。

至于形成猝死的原因,通常被认为有以下几种:第一个高危因素肯定是工作压力、工作强度大。其二,本身有一些基础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容易形成血栓。其三,长期进行高强度高负荷运动者。

一名从医37年,同时曾任医院管理者的吴医生坦言,医生猝死对于业内来说,并不奇怪。特别是中青年的骨干,上有老下有小,功未成名未就,他们需要奋斗。而医生的成就是速成不了的,没有经过长时间临床第一线的经验积累,很难有所成。而这些奋斗的代价,便是很多医务人员牺牲了自己的身体,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因此,医策呼吁,国家在进行医疗体制改革时,既要关注体制机制变革,也要尽力为医生创造一个良性的执业环境,减少医生损失,也是对亿万患者的保护。而做到这些并非遥不可及,医院管理者在诸多细节上更好地创造条件,保护医者安全。

医策独家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