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斯坦·李与金庸:没有英雄的宇宙,没有大侠的江湖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斯坦·李与金庸:没有英雄的宇宙,没有大侠的江湖

对中国内地的影迷而言,金庸的江湖宇宙和斯坦·李的漫威宇宙,共同构成了我们这几代人精神生活中,最璀璨的那一片星空。

作者:时光君

不到两个星期的时间,华人武侠世界的金庸,和美国漫画宇宙的icon斯坦·李相继离开人世。

虽然他们都是90多岁高龄,算得上喜丧,但对于看过他们作品的人来讲,更多的还是不舍和怀念。

两人都是以故事创作者(Storyteller)的身份而闻名,都是1920年代生人,都用自己的笔创造出了虚构的英雄/侠客世界。

如果说斯坦·李要和杰克·科比这样的画师精诚协作,才能让超级英雄跃然于纸上;而金庸更像是孤胆大侠,一人一支笔(中后期连载报纸都是自己的),就可在武侠江湖挽狂澜于既倒。

拿金庸和斯坦·李完全类比是不公平的,毕竟他们所处的生存环境、历史背景赋予了他们不同的历史使命,更不用说故事创作方式、影视改编作品对全世界影响的差异。

离开家乡浙江的查良镛(金庸的真名)在香港找到落脚点,罗马尼亚移民的后代史丹利·马丁·李伯(斯坦·李的真名)在纽约开始奋斗。

斯坦·李是漫威漫画宇宙(MarvelComics)的重要开创者之一,对于漫威电影宇宙(MCU),他只提供基础原料,更多的是漫威影业凯文·费奇为代表的电影人以及创意委员会的功劳。

无论是2008年刚刚起步时,还是于2009年被迪士尼影业收购之后,“飞机”都代表着年轻一代的努力。

凯文·费奇与斯坦·李

进入新千禧年后,2000年福斯出品的布莱恩·辛格《X战警》,和2002年索尼出品的山姆·雷米《蜘蛛侠》问世,让好莱坞品尝到了漫威漫画电影改编的甜头,而2008年《钢铁侠》的上映,则象征着漫威电影宇宙美好十年的正式开始。

如今,超级英雄电影已成为好莱坞大片的第一类型,可谓是“超级英雄最好的时代”。

斯坦·李借着客串MCU电影的东风,再加上出众的个人营销能力,被全世界影迷、甚至普通观众所熟知,世上没有任何一个漫画家或者说故事创作者,有过他这样的知名度。

金庸

金庸先生的小说,影视改编起步早,1958年就有《射雕英雄传》的粤语电影,并借着“东方好莱坞”为代表的邵氏影业推出了大量作品。

1980年代以TVB为代表的电视剧改编,更是让包括中国内地观众在内的华人世界对金庸武侠更为熟知。

斯坦·李在漫画家之外,对于漫画的创作方法论、漫画出版集团,以及影视的改编拍摄都有推动,更不用说他作为MCU客串狂魔的存在,是漫威最“值钱”的活广告与象征物。

武侠小说创作只能是金庸生命的一半,另一半则是媒体人,他在《明报》集团的工作,展现了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

巧合的是,两人都在1960年代迎来创作高峰、1970年代放下创作身份;幸运的是,漫威漫画有着好莱坞这个强力的帮手,电脑特效的成熟和21世纪的全球化浪潮让斯坦·李的笔下的英雄借着影像全球闻名。

北美票房前十名有3部是漫威宇宙作品,全球票房前十名则有4部漫威宇宙作品。而在中国内地票房排行榜前二十名,都纯武侠片都没有。

离开了斯坦·李,漫威电影宇宙、X战警、蜘蛛侠/毒液依旧能在全球市场攻城拔寨。

金庸旗下的江湖侠客则没有这么好的运气,1990年代中后期香港电影没落,内地影视创作又没及时跟上,金庸电影并未一直呈现强有力的品牌。无论是胡金铨、徐克、王家卫亦或是张纪中的电视剧,加起来都无法企及漫威电影宇宙、X战警和索尼蜘蛛侠的全球影响力。而如今华语电影界,武侠电影已经不是最热门的类型。

对中国内地的影迷而言,金庸的江湖宇宙和斯坦·李的漫威宇宙,共同构成了我们这几代人精神生活中,最璀璨的那一片星空。

两人的缘起

金庸:从外交官变成媒体人

1946年秋,浙江人金庸在重庆和上海拿到大学文凭后,进入上海《大公报》任国际电讯翻译。

他1948年调往香港分社,1950年赴北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求职,但种种原因而归并重入《大公报》。1952年,金庸调入《新晚报》编辑副刊,并写出《绝代佳人》、《兰花花》等电影剧本。

在此期间,金庸与同事梁羽生相识为友。而后总编辑罗孚安排两人写武侠小说,于俯瞰连载。

梁羽生写下了《龙虎斗京华》,查良镛则以“金庸”为笔名写了《书剑恩仇录》,引发轰动,顿时金梁齐名。1956年,《香港商报》全年连载了《碧血剑》。

斯坦李:从茶水间来到编辑室

1930年代还在高中就读时,斯坦李就兼职给美联社写讣闻,他说当时经常要为活着的名人提前写好,这样报纸才能第一时间印刷和发布。他开玩笑说希望自己有一天也有这样的待遇,这样才能证明自己是名人。

1939年的斯坦·李

1939年,作为罗马尼亚移民的后代,年仅16岁的斯坦·李进入了自家亲戚马丁·古德曼创立的“及时漫画”(TimelyComics)的漫画部门,为乔·西蒙与杰克·科比这两位美漫届的大佬担任了助理。

自《美国队长》第三卷开始,“斯坦·李”Stan Lee(原名斯坦利·马丁·利博Stanley Martin Lieber,Stan来自“Stanley”,Lee来自“Lieber”)这个笔名横空出世,日后伴随了他整整一生。

当西蒙和科比先后辞职后,古德曼找到斯坦·李,19岁的他撑起了整个部门,慢慢升职为主笔、编辑与艺术总监。

科比后来又回到了公司,两位漫画界最顶尖的画师一起合作,开始创建日后撑起了超级英雄半边天的漫威宇宙。

“及时漫画”更名为“亚特拉斯漫画”(AtlasComics)后,1950年代的美国,漫画行业并不景气,斯坦·李也萌生去意打算退圈。

就此同时,古德曼受到DC《正义联盟》的启发,提出了打造自家超英战队的想法。

在斯坦·李和科比联合创作了《神奇四侠》之后,漫画大获成功,公司也迎来转机。就此之后,绿巨人、雷神、钢铁侠、蜘蛛侠、X战警以及复仇者联盟等如今大家熟知的英雄人物相继问世。

故事创作

金庸江湖是对中国历史的虚构

2013年照,金庸先生手持1967年《明报》(照片来源见水印)

金庸的武侠小说创作开始于1955年,1972年在《鹿鼎记》连载结束后封笔,虽说后来他对自己的小说有多次修改,但一直没有全新的创作出炉,他的江湖,是对中国历史的虚构。

金庸在历史真实和小说虚构之间是来去自如的,他的小说都有较为明确的历史大背景。

比如《射雕英雄传》的南宋、《天龙八部》的北宋、《倚天屠龙记》的元末、《碧血剑》明末,小说中的主人公命运和大历史背景休戚相关,而且主人公还可能是重大历史事件的参与者,比如郭靖黄蓉镇守襄阳,张无忌率领明教抵抗元军等等。

95版《神雕侠侣》里的郭靖黄蓉

金庸把武侠和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就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家国情怀的大气魄,他的很多作品背景都是朝代更迭、兵荒马乱的时期,这样的背景不仅仅成就了群雄并起的环境,也让家国情怀在作品中贯穿始终。

郭靖堪称是金庸作品中最典型的大侠代表,也完整诠释了金庸所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理念。

张无忌率领明教抵抗的是元军
(苏有朋、高圆圆、赵敏主演的03版电视剧《倚天屠龙记》)

1960年代左右是金庸的创作高峰期,1959年,查良镛等人于香港创办《明报》,他开始在自办的报纸上连载《神雕侠侣》。

总览金庸的几部成熟的武侠作品,除融合了武术、气功、悬疑、言情、历史等常见风格以外,还加入了很多古代文艺,以及天文地理等知识性元素。

黄日华版郭靖

他的小说中塑造了新的武侠形象,打破了主人公必英俊潇洒,聪明正直的传统模式,亦展现出了他对种族仇杀的负面态度。

郭靖、杨过、萧峰等侠客是生活在真实历史里的虚构英雄,身边的朋友、敌人可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但他们的侠义则是天马行空的想象。

侠以武犯禁,侠客们在古代社会也不是完全不受约束,他们私自打击罪恶的行为,或者门派之间的对抗,理论上也是触犯刑律的。

金庸的小说是虚构的,他为全世界的华人创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平行宇宙,只要有华人的地方,都对这个宇宙感同身受。

只不过这宇宙之间的联系,相对不如漫威宇宙来得严谨。《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无论在时间和人物上都联系较多,可以构成完整三部曲。

但其他小说之间的关系,由于写作时间和故事内容时间是不一致的,有些呼应得恰到好处,有些则显得毫无关系甚至自相矛盾,倒是读者可以通过门派来脑补自圆其说。

漫威宇宙是对现代美国的重构

70年代的老爷子

美国漫画中的超级英雄有个基本概念叫做Vigilante,也就是义警,没有官方授权的自行打击犯罪行为。

无论是斯坦·李还是他的同行,都在探讨同一个问题:在现代美国社会,法律的漏洞是否应该让超级英雄来填补,超级英雄如何面对正义、法律和权利之间的矛盾。

在这个问题之外,斯坦李在1960年代对漫威漫画进行了改革,他听取他人建议,不再执着于创作理想型英雄,转而赋予这些超级英雄们人性的缺陷。

1961与1963年的漫画版《神奇四侠》

斯坦·李引入了复杂而贴近人类的角色,他们有坏脾气,也有些忧郁和虚荣心;他们之间常常发生小吵闹,担心和朋友出去吃饭会由自己买单,担心自己的漂亮女友。

1962年他和史蒂夫·迪特科创造出漫威漫画最成功的角色——蜘蛛侠,在IGN的前100名的漫画英雄中排行第三,仅次于超人和蝙蝠侠。

蜘蛛侠是斯坦·李漫画生涯最大成就,也是他自己最喜欢的英雄,相濡以沫多年的妻子去世后,他在社交媒体分享的照片都是自己化身蜘蛛侠和妻子飞翔。(下图)

除了前文提到的神奇四侠,同样与杰克比合作,斯坦李创作了绿巨人、钢铁侠、雷神和X战警;与比尔·艾佛利特合作,创造了夜魔侠;与斯蒂夫·迪特克合作创作了奇异博士。

重要的是,以上所有这些英雄和蜘蛛侠都存在于同一个平行宇宙,1963年9月复仇者联盟的诞生让漫威宇宙概念得到强化。

1960年代,斯坦·李实现了漫威多数系列的编剧、艺术指导和编辑“三位一体”。除了漫画,他每月还创作名为“斯坦的肥皂盒”的专栏,并推出了自己的座右铭Excelsior!(“精益求精”也是纽约州的州训)。

“肥皂盒”不仅会推广新鲜出炉的漫画作品,还会提到包括歧视与偏见等在内的社会问题。

1989年,“斯坦的肥皂盒”

斯坦·李和他的漫威漫画并非美漫的开创者,论资排辈的话,DC漫画历史要更久远(比漫威大概早5年诞生)。

但他的功劳在于方法论——为了合理分配工作负担,又同时能赶上截稿日期,斯坦采用了一种之前很多漫画工作室都用过的工作程序。

但由于他使用得更成功,这套系统也以漫画创作的“漫威法”(MarvelMethod)或“漫威风格”(Marvelstyle)为人们所熟知。

斯坦·李发扬光大的“漫威法”

通常,斯坦会和漫画家们一起头脑风暴,然后会准备出一个大纲,而不是完整的剧本。基于这个大纲,漫画家们会画出“板对板”的故事叙述方式,来填充上分配好的数字页。

在画师们进入“铅笔页”的阶段,斯坦就会写那种“对话泡泡”和标题,并检查字体和颜色。

实际上,画师们是共同策划者,斯坦则是在他们共同的草稿上开始创作的。(但这种方法也为漫画作者版权造成一些麻烦,这里就不详细展开了。)

1971年,斯坦·李和“漫画准则管理局”关于漫画中,吸毒抢劫描写的争论,更是推动了漫画审查制度的改革。

当年,美国健康、教育与福利部要求斯坦写一篇关于毒品危害的漫画故事,于是在当期《超凡蜘蛛侠》中,彼得·帕克的朋友对处方药上了瘾。漫画准则管理局因其对药物滥用的描绘,拒绝允许出版,尽管故事的主题是反对毒品的。

由于古德曼的配合,以及毕竟是政府部门主动对他提出的创作要求,斯坦未经允许就发布了漫画,卖得非常好,漫威也因其社会的积极意义而饱受赞扬。

漫准管理局随后放松了准则,允许漫画中出现对于毒品的负面描写。

影视改编

电视剧让更多华人知道金庸

郑少秋、汪明荃主演的《书剑恩仇录》

1976年,由邵氏兄弟创办的TVB首部金庸作品问世,是由郑少秋、汪明荃主演的《书剑恩仇录》,在香港获得了强烈反响。

接着78年,依旧是郑少秋、汪明荃主演的《倚天屠龙记》也大受欢迎,金庸的故事在小荧屏开创了新纪元。

金庸作品改编的共举时代贯穿整个八十年代,港台影视风靡并铸造经典。1983,从TVB版的《射雕英雄传》开始,这一版由翁美玲与黄日华等人主演的电视剧,成为金庸迷心中永远的经典。

随着电影工业的发展,影片的拍摄水平和技巧也随之进步,武侠片随之获益。上世纪九十年代,香港迎来新武侠电影浪潮,金庸作品至此真正大放异彩,许多影响当代武侠迷的作品,也是出自这个时代。

王晶、周星驰版《鹿鼎记》

徐克、胡金铨、王晶、周星驰、王家卫、刘镇伟……90年代的香港导演把金庸电影拍出了鲜明的个人风格,当然很多改编也和原著迥异,甚至相去甚远。

无论是大银幕还是小荧屏,自香江涌来的武侠浪潮也席卷了内地。许多内地影视公司瞅准机会,加入了改编队伍,并赢得了主流观众。

1994年由黎学文导演、黄海冰主演的《书剑恩仇录》成为首部由内地拍摄的金庸剧。

金庸的内地改编作品中获得较大影响的,还是“大胡子”张纪中,他秉承忠实原著的写实特点,着重体现侠客精神以及大气磅礴的武侠世界,获得了关注也引起了争议。

李亚鹏版《笑傲江湖》

进入二十一世纪,五十年后再拍金庸剧,忠实原著是一方面,求新求变也成为新一代影视制作团队的挑战。张纪中之后,赖水清、于正也对金庸剧进行了改编,口味更加清奇,寻求大众化和接地气。

漫威电影宇宙21世纪姗姗来迟

有趣的是,与金庸同年,斯坦·李也是在1972年停止了他的漫画创造高峰期,而只担任漫威漫画出版人,最后一期亲自撰写的月刊漫画是当年7月的《超凡蜘蛛侠》与8月的《神奇四侠》。

之后,斯坦更多成为了漫威漫画的“门面”与公众形象,经常出席各种漫画研讨会议、大学讲座、宣传活动,以及在几乎每一部漫威影视作品中担当客串。

斯坦和科比的最后一次合作,是1978年发布的《银影侠:终极宇宙体验》,也是漫威的首部“漫画小说”(graphicnovel)。

1978年发布的《银影侠:终极宇宙体验》

1978年,理查德·唐纳导演的《超人》的成功,显然给了漫威一些刺激。1981年,斯坦搬到加州,开始开拓漫威的影视作品改编事业。

他还一度短暂地当了整个漫威公司的主席,不过因为对数字和金融方面实在不感兴趣,还耽误了自己的艺术创作,他迅速退位,继续当发行人。

1985年,斯坦·李和他的合作伙伴就开始推动,中间经历多次剧本、融资,电影公司转手、合并、破产……漫威漫画的改编电影之路可没这么好走。

终于在2000年,福斯出品的首部《X战警》与2002年,索尼出品的《蜘蛛侠》,分别开启了这两家制片方各自延续至今已达十几年,仍在生生不息、蓬勃发展的电影宇宙。

除此之外,漫威漫画中各个角色的电影改编版权,分散在各大片方手中。

21世纪初,新线影业出品的三部《刀锋战士》,福斯的《超胆侠》、《艾丽卡》、《神奇4侠》系列,环球影业的《绿巨人浩克》,艺匠公司(ArtisanEntertainment)的《惩罚者》(北美地区由狮门影业发行,其它地区是索尼发行),索尼哥伦比亚的《灵魂战车》系列……

一时间,虽数量如雨后春笋般不断与观众们见面,却并未形成真正的气候,直到2008年,漫威影业出品的MCU开山之作《钢铁侠》,让小罗伯特·唐尼重回人们视线的同时,也开启了一个意义非凡的时代,后面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了。

《钢铁侠》中,当斯坦·李身边包围着美女走上红毯时,他被当成了花花公子休·海夫纳

迄今为止,“X战警”与“死侍”版权随着福斯被迪士尼收购,回归漫威电影宇宙在即。“蜘蛛侠”与“毒液”系列版权在索尼手中(“蜘蛛侠”这一角色可以出现在MCU的影片中),“绿巨人”独立影片的版权在环球手中。

2008年至2011年期间,漫威影业电影的发行权在派拉蒙手中,2012年开始由收购了漫威影业的迪士尼影业来发行……除了华纳,好莱坞另外“五大”都与漫画漫画角色息息相关,牵一发而动全身。

多重身份

金庸:知识分子从政

金庸@剑桥

和斯坦·李在影视出版行业的奋斗不同,金庸在小说创作之外,最大的身份就是媒体人。查良镛为《明报》撰写社评二十多年,以“左手写社评,右手写小说”传为美谈。

1959年,查良镛等人于香港创办《明报》,后来推出包括《明报晚报》、《明报月刊》和《明报周刊》、及马来西亚《新明日报》系列报刊,金庸还成立了明报出版社与明窗出版社。

1991年1月23日,他注册成立“明报企业有限公司”,当年3月22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明报集团1991年度的盈利接近一亿元,1991年明报集团香港上市后,他退出报业管理层,于是从此,金庸开始去周游列国、教书、静修、游山玩水、研经。

金庸身上有着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他在1985年成为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如今基本法的框架就来自于他和查济民的“双查方案”。

除了积极参与社会事务,金庸还是“活到老学到老”的典范。2005年10月,已81岁的金庸离开香港,往英国剑桥大学深造,取得历史硕士学位,硕士论文《初唐皇位继承制度》(TheimperialsuccessioninearlyTangChina)。

2010年,金庸完成博士论文《唐代盛世继承皇位制度》,取得剑桥大学博士学位,指导教授是小他15岁的麦大维(DavidMcMullen)。2009年开始,金庸注册入读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课程,但未拿到最终学位。

斯坦·李:业余演员客串

《浩克的审判》(1989)斯坦·李客串了一位陪审团成员

自1989年的《浩克的审判》开始,斯坦·李就一直以他独特的幽默客串大法叱咤着影坛,彩蛋一般的存在频频给影迷们带来着惊喜,他在里面饰演一位法庭审判长。而从2000年

第一部《X战警》开始,斯坦·李成为了之后漫威影视改编作品中的客串常客。发展至今,在影片里看斯坦·李出场的镜头成为了影迷们最津津乐道的彩蛋之一。

无论是在电影还是美剧中,无论是客串饰演Fed-Ex快递员还是休·海夫纳般的花花公子,加上目前正在热映的《毒液:致命守护者》,斯坦·李总共客串了39部影视作品,因此也被喜爱他的粉丝们送上外号“客串狂魔”。

“你们任何一位,都不要放弃她呀”

今日,根据外媒确认,斯坦·李还客串了迪士尼的动画新作《无敌破坏王2:大闹互联网》,在片中出演的是自己本人,会出现在云妮洛普被暴风兵追逐的那一幕中,让人非常期待了。

近两年内已经拍摄完成,还未上映的漫威真人影片有《惊奇队长》、《复仇者联盟4》、《X战警:黑凤凰》、《蜘蛛侠:英雄远征》、《X战警:新变种人》,有很大几率我们还可以在这几部作品中看到老爷子的彩蛋。

但令人心碎的是,这几部作品之后,再也无人继续将这一传统延续下去了……

好莱坞星光大道

如今,两位大师都已作古,漫威宇宙失去了最关键的英雄,武林江湖没有了最洒脱的侠客。

告别一个时代之际,默默回顾他们的作品,也许就是我们对他们最好的祭奠。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斯坦·李与金庸:没有英雄的宇宙,没有大侠的江湖

对中国内地的影迷而言,金庸的江湖宇宙和斯坦·李的漫威宇宙,共同构成了我们这几代人精神生活中,最璀璨的那一片星空。

作者:时光君

不到两个星期的时间,华人武侠世界的金庸,和美国漫画宇宙的icon斯坦·李相继离开人世。

虽然他们都是90多岁高龄,算得上喜丧,但对于看过他们作品的人来讲,更多的还是不舍和怀念。

两人都是以故事创作者(Storyteller)的身份而闻名,都是1920年代生人,都用自己的笔创造出了虚构的英雄/侠客世界。

如果说斯坦·李要和杰克·科比这样的画师精诚协作,才能让超级英雄跃然于纸上;而金庸更像是孤胆大侠,一人一支笔(中后期连载报纸都是自己的),就可在武侠江湖挽狂澜于既倒。

拿金庸和斯坦·李完全类比是不公平的,毕竟他们所处的生存环境、历史背景赋予了他们不同的历史使命,更不用说故事创作方式、影视改编作品对全世界影响的差异。

离开家乡浙江的查良镛(金庸的真名)在香港找到落脚点,罗马尼亚移民的后代史丹利·马丁·李伯(斯坦·李的真名)在纽约开始奋斗。

斯坦·李是漫威漫画宇宙(MarvelComics)的重要开创者之一,对于漫威电影宇宙(MCU),他只提供基础原料,更多的是漫威影业凯文·费奇为代表的电影人以及创意委员会的功劳。

无论是2008年刚刚起步时,还是于2009年被迪士尼影业收购之后,“飞机”都代表着年轻一代的努力。

凯文·费奇与斯坦·李

进入新千禧年后,2000年福斯出品的布莱恩·辛格《X战警》,和2002年索尼出品的山姆·雷米《蜘蛛侠》问世,让好莱坞品尝到了漫威漫画电影改编的甜头,而2008年《钢铁侠》的上映,则象征着漫威电影宇宙美好十年的正式开始。

如今,超级英雄电影已成为好莱坞大片的第一类型,可谓是“超级英雄最好的时代”。

斯坦·李借着客串MCU电影的东风,再加上出众的个人营销能力,被全世界影迷、甚至普通观众所熟知,世上没有任何一个漫画家或者说故事创作者,有过他这样的知名度。

金庸

金庸先生的小说,影视改编起步早,1958年就有《射雕英雄传》的粤语电影,并借着“东方好莱坞”为代表的邵氏影业推出了大量作品。

1980年代以TVB为代表的电视剧改编,更是让包括中国内地观众在内的华人世界对金庸武侠更为熟知。

斯坦·李在漫画家之外,对于漫画的创作方法论、漫画出版集团,以及影视的改编拍摄都有推动,更不用说他作为MCU客串狂魔的存在,是漫威最“值钱”的活广告与象征物。

武侠小说创作只能是金庸生命的一半,另一半则是媒体人,他在《明报》集团的工作,展现了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

巧合的是,两人都在1960年代迎来创作高峰、1970年代放下创作身份;幸运的是,漫威漫画有着好莱坞这个强力的帮手,电脑特效的成熟和21世纪的全球化浪潮让斯坦·李的笔下的英雄借着影像全球闻名。

北美票房前十名有3部是漫威宇宙作品,全球票房前十名则有4部漫威宇宙作品。而在中国内地票房排行榜前二十名,都纯武侠片都没有。

离开了斯坦·李,漫威电影宇宙、X战警、蜘蛛侠/毒液依旧能在全球市场攻城拔寨。

金庸旗下的江湖侠客则没有这么好的运气,1990年代中后期香港电影没落,内地影视创作又没及时跟上,金庸电影并未一直呈现强有力的品牌。无论是胡金铨、徐克、王家卫亦或是张纪中的电视剧,加起来都无法企及漫威电影宇宙、X战警和索尼蜘蛛侠的全球影响力。而如今华语电影界,武侠电影已经不是最热门的类型。

对中国内地的影迷而言,金庸的江湖宇宙和斯坦·李的漫威宇宙,共同构成了我们这几代人精神生活中,最璀璨的那一片星空。

两人的缘起

金庸:从外交官变成媒体人

1946年秋,浙江人金庸在重庆和上海拿到大学文凭后,进入上海《大公报》任国际电讯翻译。

他1948年调往香港分社,1950年赴北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求职,但种种原因而归并重入《大公报》。1952年,金庸调入《新晚报》编辑副刊,并写出《绝代佳人》、《兰花花》等电影剧本。

在此期间,金庸与同事梁羽生相识为友。而后总编辑罗孚安排两人写武侠小说,于俯瞰连载。

梁羽生写下了《龙虎斗京华》,查良镛则以“金庸”为笔名写了《书剑恩仇录》,引发轰动,顿时金梁齐名。1956年,《香港商报》全年连载了《碧血剑》。

斯坦李:从茶水间来到编辑室

1930年代还在高中就读时,斯坦李就兼职给美联社写讣闻,他说当时经常要为活着的名人提前写好,这样报纸才能第一时间印刷和发布。他开玩笑说希望自己有一天也有这样的待遇,这样才能证明自己是名人。

1939年的斯坦·李

1939年,作为罗马尼亚移民的后代,年仅16岁的斯坦·李进入了自家亲戚马丁·古德曼创立的“及时漫画”(TimelyComics)的漫画部门,为乔·西蒙与杰克·科比这两位美漫届的大佬担任了助理。

自《美国队长》第三卷开始,“斯坦·李”Stan Lee(原名斯坦利·马丁·利博Stanley Martin Lieber,Stan来自“Stanley”,Lee来自“Lieber”)这个笔名横空出世,日后伴随了他整整一生。

当西蒙和科比先后辞职后,古德曼找到斯坦·李,19岁的他撑起了整个部门,慢慢升职为主笔、编辑与艺术总监。

科比后来又回到了公司,两位漫画界最顶尖的画师一起合作,开始创建日后撑起了超级英雄半边天的漫威宇宙。

“及时漫画”更名为“亚特拉斯漫画”(AtlasComics)后,1950年代的美国,漫画行业并不景气,斯坦·李也萌生去意打算退圈。

就此同时,古德曼受到DC《正义联盟》的启发,提出了打造自家超英战队的想法。

在斯坦·李和科比联合创作了《神奇四侠》之后,漫画大获成功,公司也迎来转机。就此之后,绿巨人、雷神、钢铁侠、蜘蛛侠、X战警以及复仇者联盟等如今大家熟知的英雄人物相继问世。

故事创作

金庸江湖是对中国历史的虚构

2013年照,金庸先生手持1967年《明报》(照片来源见水印)

金庸的武侠小说创作开始于1955年,1972年在《鹿鼎记》连载结束后封笔,虽说后来他对自己的小说有多次修改,但一直没有全新的创作出炉,他的江湖,是对中国历史的虚构。

金庸在历史真实和小说虚构之间是来去自如的,他的小说都有较为明确的历史大背景。

比如《射雕英雄传》的南宋、《天龙八部》的北宋、《倚天屠龙记》的元末、《碧血剑》明末,小说中的主人公命运和大历史背景休戚相关,而且主人公还可能是重大历史事件的参与者,比如郭靖黄蓉镇守襄阳,张无忌率领明教抵抗元军等等。

95版《神雕侠侣》里的郭靖黄蓉

金庸把武侠和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就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家国情怀的大气魄,他的很多作品背景都是朝代更迭、兵荒马乱的时期,这样的背景不仅仅成就了群雄并起的环境,也让家国情怀在作品中贯穿始终。

郭靖堪称是金庸作品中最典型的大侠代表,也完整诠释了金庸所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理念。

张无忌率领明教抵抗的是元军
(苏有朋、高圆圆、赵敏主演的03版电视剧《倚天屠龙记》)

1960年代左右是金庸的创作高峰期,1959年,查良镛等人于香港创办《明报》,他开始在自办的报纸上连载《神雕侠侣》。

总览金庸的几部成熟的武侠作品,除融合了武术、气功、悬疑、言情、历史等常见风格以外,还加入了很多古代文艺,以及天文地理等知识性元素。

黄日华版郭靖

他的小说中塑造了新的武侠形象,打破了主人公必英俊潇洒,聪明正直的传统模式,亦展现出了他对种族仇杀的负面态度。

郭靖、杨过、萧峰等侠客是生活在真实历史里的虚构英雄,身边的朋友、敌人可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但他们的侠义则是天马行空的想象。

侠以武犯禁,侠客们在古代社会也不是完全不受约束,他们私自打击罪恶的行为,或者门派之间的对抗,理论上也是触犯刑律的。

金庸的小说是虚构的,他为全世界的华人创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平行宇宙,只要有华人的地方,都对这个宇宙感同身受。

只不过这宇宙之间的联系,相对不如漫威宇宙来得严谨。《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无论在时间和人物上都联系较多,可以构成完整三部曲。

但其他小说之间的关系,由于写作时间和故事内容时间是不一致的,有些呼应得恰到好处,有些则显得毫无关系甚至自相矛盾,倒是读者可以通过门派来脑补自圆其说。

漫威宇宙是对现代美国的重构

70年代的老爷子

美国漫画中的超级英雄有个基本概念叫做Vigilante,也就是义警,没有官方授权的自行打击犯罪行为。

无论是斯坦·李还是他的同行,都在探讨同一个问题:在现代美国社会,法律的漏洞是否应该让超级英雄来填补,超级英雄如何面对正义、法律和权利之间的矛盾。

在这个问题之外,斯坦李在1960年代对漫威漫画进行了改革,他听取他人建议,不再执着于创作理想型英雄,转而赋予这些超级英雄们人性的缺陷。

1961与1963年的漫画版《神奇四侠》

斯坦·李引入了复杂而贴近人类的角色,他们有坏脾气,也有些忧郁和虚荣心;他们之间常常发生小吵闹,担心和朋友出去吃饭会由自己买单,担心自己的漂亮女友。

1962年他和史蒂夫·迪特科创造出漫威漫画最成功的角色——蜘蛛侠,在IGN的前100名的漫画英雄中排行第三,仅次于超人和蝙蝠侠。

蜘蛛侠是斯坦·李漫画生涯最大成就,也是他自己最喜欢的英雄,相濡以沫多年的妻子去世后,他在社交媒体分享的照片都是自己化身蜘蛛侠和妻子飞翔。(下图)

除了前文提到的神奇四侠,同样与杰克比合作,斯坦李创作了绿巨人、钢铁侠、雷神和X战警;与比尔·艾佛利特合作,创造了夜魔侠;与斯蒂夫·迪特克合作创作了奇异博士。

重要的是,以上所有这些英雄和蜘蛛侠都存在于同一个平行宇宙,1963年9月复仇者联盟的诞生让漫威宇宙概念得到强化。

1960年代,斯坦·李实现了漫威多数系列的编剧、艺术指导和编辑“三位一体”。除了漫画,他每月还创作名为“斯坦的肥皂盒”的专栏,并推出了自己的座右铭Excelsior!(“精益求精”也是纽约州的州训)。

“肥皂盒”不仅会推广新鲜出炉的漫画作品,还会提到包括歧视与偏见等在内的社会问题。

1989年,“斯坦的肥皂盒”

斯坦·李和他的漫威漫画并非美漫的开创者,论资排辈的话,DC漫画历史要更久远(比漫威大概早5年诞生)。

但他的功劳在于方法论——为了合理分配工作负担,又同时能赶上截稿日期,斯坦采用了一种之前很多漫画工作室都用过的工作程序。

但由于他使用得更成功,这套系统也以漫画创作的“漫威法”(MarvelMethod)或“漫威风格”(Marvelstyle)为人们所熟知。

斯坦·李发扬光大的“漫威法”

通常,斯坦会和漫画家们一起头脑风暴,然后会准备出一个大纲,而不是完整的剧本。基于这个大纲,漫画家们会画出“板对板”的故事叙述方式,来填充上分配好的数字页。

在画师们进入“铅笔页”的阶段,斯坦就会写那种“对话泡泡”和标题,并检查字体和颜色。

实际上,画师们是共同策划者,斯坦则是在他们共同的草稿上开始创作的。(但这种方法也为漫画作者版权造成一些麻烦,这里就不详细展开了。)

1971年,斯坦·李和“漫画准则管理局”关于漫画中,吸毒抢劫描写的争论,更是推动了漫画审查制度的改革。

当年,美国健康、教育与福利部要求斯坦写一篇关于毒品危害的漫画故事,于是在当期《超凡蜘蛛侠》中,彼得·帕克的朋友对处方药上了瘾。漫画准则管理局因其对药物滥用的描绘,拒绝允许出版,尽管故事的主题是反对毒品的。

由于古德曼的配合,以及毕竟是政府部门主动对他提出的创作要求,斯坦未经允许就发布了漫画,卖得非常好,漫威也因其社会的积极意义而饱受赞扬。

漫准管理局随后放松了准则,允许漫画中出现对于毒品的负面描写。

影视改编

电视剧让更多华人知道金庸

郑少秋、汪明荃主演的《书剑恩仇录》

1976年,由邵氏兄弟创办的TVB首部金庸作品问世,是由郑少秋、汪明荃主演的《书剑恩仇录》,在香港获得了强烈反响。

接着78年,依旧是郑少秋、汪明荃主演的《倚天屠龙记》也大受欢迎,金庸的故事在小荧屏开创了新纪元。

金庸作品改编的共举时代贯穿整个八十年代,港台影视风靡并铸造经典。1983,从TVB版的《射雕英雄传》开始,这一版由翁美玲与黄日华等人主演的电视剧,成为金庸迷心中永远的经典。

随着电影工业的发展,影片的拍摄水平和技巧也随之进步,武侠片随之获益。上世纪九十年代,香港迎来新武侠电影浪潮,金庸作品至此真正大放异彩,许多影响当代武侠迷的作品,也是出自这个时代。

王晶、周星驰版《鹿鼎记》

徐克、胡金铨、王晶、周星驰、王家卫、刘镇伟……90年代的香港导演把金庸电影拍出了鲜明的个人风格,当然很多改编也和原著迥异,甚至相去甚远。

无论是大银幕还是小荧屏,自香江涌来的武侠浪潮也席卷了内地。许多内地影视公司瞅准机会,加入了改编队伍,并赢得了主流观众。

1994年由黎学文导演、黄海冰主演的《书剑恩仇录》成为首部由内地拍摄的金庸剧。

金庸的内地改编作品中获得较大影响的,还是“大胡子”张纪中,他秉承忠实原著的写实特点,着重体现侠客精神以及大气磅礴的武侠世界,获得了关注也引起了争议。

李亚鹏版《笑傲江湖》

进入二十一世纪,五十年后再拍金庸剧,忠实原著是一方面,求新求变也成为新一代影视制作团队的挑战。张纪中之后,赖水清、于正也对金庸剧进行了改编,口味更加清奇,寻求大众化和接地气。

漫威电影宇宙21世纪姗姗来迟

有趣的是,与金庸同年,斯坦·李也是在1972年停止了他的漫画创造高峰期,而只担任漫威漫画出版人,最后一期亲自撰写的月刊漫画是当年7月的《超凡蜘蛛侠》与8月的《神奇四侠》。

之后,斯坦更多成为了漫威漫画的“门面”与公众形象,经常出席各种漫画研讨会议、大学讲座、宣传活动,以及在几乎每一部漫威影视作品中担当客串。

斯坦和科比的最后一次合作,是1978年发布的《银影侠:终极宇宙体验》,也是漫威的首部“漫画小说”(graphicnovel)。

1978年发布的《银影侠:终极宇宙体验》

1978年,理查德·唐纳导演的《超人》的成功,显然给了漫威一些刺激。1981年,斯坦搬到加州,开始开拓漫威的影视作品改编事业。

他还一度短暂地当了整个漫威公司的主席,不过因为对数字和金融方面实在不感兴趣,还耽误了自己的艺术创作,他迅速退位,继续当发行人。

1985年,斯坦·李和他的合作伙伴就开始推动,中间经历多次剧本、融资,电影公司转手、合并、破产……漫威漫画的改编电影之路可没这么好走。

终于在2000年,福斯出品的首部《X战警》与2002年,索尼出品的《蜘蛛侠》,分别开启了这两家制片方各自延续至今已达十几年,仍在生生不息、蓬勃发展的电影宇宙。

除此之外,漫威漫画中各个角色的电影改编版权,分散在各大片方手中。

21世纪初,新线影业出品的三部《刀锋战士》,福斯的《超胆侠》、《艾丽卡》、《神奇4侠》系列,环球影业的《绿巨人浩克》,艺匠公司(ArtisanEntertainment)的《惩罚者》(北美地区由狮门影业发行,其它地区是索尼发行),索尼哥伦比亚的《灵魂战车》系列……

一时间,虽数量如雨后春笋般不断与观众们见面,却并未形成真正的气候,直到2008年,漫威影业出品的MCU开山之作《钢铁侠》,让小罗伯特·唐尼重回人们视线的同时,也开启了一个意义非凡的时代,后面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了。

《钢铁侠》中,当斯坦·李身边包围着美女走上红毯时,他被当成了花花公子休·海夫纳

迄今为止,“X战警”与“死侍”版权随着福斯被迪士尼收购,回归漫威电影宇宙在即。“蜘蛛侠”与“毒液”系列版权在索尼手中(“蜘蛛侠”这一角色可以出现在MCU的影片中),“绿巨人”独立影片的版权在环球手中。

2008年至2011年期间,漫威影业电影的发行权在派拉蒙手中,2012年开始由收购了漫威影业的迪士尼影业来发行……除了华纳,好莱坞另外“五大”都与漫画漫画角色息息相关,牵一发而动全身。

多重身份

金庸:知识分子从政

金庸@剑桥

和斯坦·李在影视出版行业的奋斗不同,金庸在小说创作之外,最大的身份就是媒体人。查良镛为《明报》撰写社评二十多年,以“左手写社评,右手写小说”传为美谈。

1959年,查良镛等人于香港创办《明报》,后来推出包括《明报晚报》、《明报月刊》和《明报周刊》、及马来西亚《新明日报》系列报刊,金庸还成立了明报出版社与明窗出版社。

1991年1月23日,他注册成立“明报企业有限公司”,当年3月22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明报集团1991年度的盈利接近一亿元,1991年明报集团香港上市后,他退出报业管理层,于是从此,金庸开始去周游列国、教书、静修、游山玩水、研经。

金庸身上有着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他在1985年成为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如今基本法的框架就来自于他和查济民的“双查方案”。

除了积极参与社会事务,金庸还是“活到老学到老”的典范。2005年10月,已81岁的金庸离开香港,往英国剑桥大学深造,取得历史硕士学位,硕士论文《初唐皇位继承制度》(TheimperialsuccessioninearlyTangChina)。

2010年,金庸完成博士论文《唐代盛世继承皇位制度》,取得剑桥大学博士学位,指导教授是小他15岁的麦大维(DavidMcMullen)。2009年开始,金庸注册入读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课程,但未拿到最终学位。

斯坦·李:业余演员客串

《浩克的审判》(1989)斯坦·李客串了一位陪审团成员

自1989年的《浩克的审判》开始,斯坦·李就一直以他独特的幽默客串大法叱咤着影坛,彩蛋一般的存在频频给影迷们带来着惊喜,他在里面饰演一位法庭审判长。而从2000年

第一部《X战警》开始,斯坦·李成为了之后漫威影视改编作品中的客串常客。发展至今,在影片里看斯坦·李出场的镜头成为了影迷们最津津乐道的彩蛋之一。

无论是在电影还是美剧中,无论是客串饰演Fed-Ex快递员还是休·海夫纳般的花花公子,加上目前正在热映的《毒液:致命守护者》,斯坦·李总共客串了39部影视作品,因此也被喜爱他的粉丝们送上外号“客串狂魔”。

“你们任何一位,都不要放弃她呀”

今日,根据外媒确认,斯坦·李还客串了迪士尼的动画新作《无敌破坏王2:大闹互联网》,在片中出演的是自己本人,会出现在云妮洛普被暴风兵追逐的那一幕中,让人非常期待了。

近两年内已经拍摄完成,还未上映的漫威真人影片有《惊奇队长》、《复仇者联盟4》、《X战警:黑凤凰》、《蜘蛛侠:英雄远征》、《X战警:新变种人》,有很大几率我们还可以在这几部作品中看到老爷子的彩蛋。

但令人心碎的是,这几部作品之后,再也无人继续将这一传统延续下去了……

好莱坞星光大道

如今,两位大师都已作古,漫威宇宙失去了最关键的英雄,武林江湖没有了最洒脱的侠客。

告别一个时代之际,默默回顾他们的作品,也许就是我们对他们最好的祭奠。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