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回味世博演出,上海世博演艺资源再利用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回味世博演出,上海世博演艺资源再利用

世博会不是一个句号,而是一个省略号。

舞剧《胡桃夹子》剧照

2010年的世博会,上海举办了超过两万多场文化演艺活动,这让上海成为了当时的“全球演艺中心”。历经八年,世博会期间累积的演艺资源作为上海城市发展的文化资本将再次得到利用。

11月15日,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SMG)、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上海世博发展集团、上海文广演艺在上海美琪大戏院启动了“世博演艺资源开发利用活动”,旨在重新发掘和整理世博演艺的文化资本,并逐步建立一个以世博文化资源为基础的文化平台。届时,上海市民将可通过免费预约走进剧院,重温“世博2010”。

“回味”世博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举行的184天,一共上演了1172台节目,演出场次共计22925场,吸引观众共计3400万人次。

这2万多场演出中,既有费城交响乐团、英国国家芭蕾舞团、加拿大太阳马戏团等世界级艺术团体的表演,也有独具特色的日本文乐木偶、非洲布隆迪大鼓等表演。国内66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756名传承人的表演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元素”。这些演出共同培育了上海世博会的文化底蕴,并在后世博时代发挥着文化影响力。

摄影:祖忠人

上海歌舞团团长陈飞华说起舞剧《朱鹮》创作的灵感,就来自于他在世博会参观以“朱鹮”为主题的日本馆的经历。舞剧《朱鹮》从2010年世博会开始,经历了四年的创作,2014年至今共在国内外巡演了200余场,还参加了2017年在哈萨克斯坦举办的阿斯塔纳世博会的表演项目。

舞剧《朱鹮》剧照

另一位受到世博会影响的是世博会“百名优秀志愿者”之一的金晨,在世博会结束后从事了舞台演出相关工作的她这样描述世博会对自己的影响:“当时的我正在人生转折期的大四,在世博会做志愿者的经历让我选择了离舞台很近的行业,也为我成为舞台导演的梦想带来了精神力量。”

从产业角度来看,上海在对接国际文化资源、汇聚全国创意、整合上海文化行业优势等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并形成了一个包括演艺资源、国别文化研究等在内的“国际演艺资源数据库”。作为世博会的后续效应,这些也推动了上海演艺产业格局的整合和发展。

在上海打造“亚洲演艺之都”的背景下,如何盘活和利用这些世博会留下的文化资源,发挥其最大效应,成为了一个新的命题。

世博演艺资源再利用

作为这次挖掘和整合计划的开端,与世博演艺有关的视频影像资料整理目前已在进行中。SMG重新整理的《2010中国上海世博会开闭幕式晚会》的高清影像也将于11月16日在美琪大戏院放映。

12月上旬,主办方还将通过版权引进,放映俄罗斯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的3D版舞剧《胡桃夹子》。由M.珀蒂帕编剧、柴可夫斯基作曲的《胡桃夹子》于1892年12月18日在圣彼得堡首演,它取材于德国浪漫主义作家E.T.A霍夫曼的童话故事《胡桃夹子与老鼠王》,并参照了法国作家大仲马根据原作改编的剧本。作为俄国古典芭蕾舞剧的中期代表作,《胡桃夹子》在西方被誉为家喻户晓的“圣诞芭蕾”。

舞剧《胡桃夹子》剧照

主办方还将联系曾经参与世博会演出的艺术家和演出团体,将他们现场演出影像资料进行版权引进。包括“2016至2018年柏林爱乐乐团新年音乐会”、“郎朗:皇家阿尔伯特音乐会”、“美国坦格伍德音乐节75周年纪念音乐会”、“谭盾歌剧《秦始皇》”、“加拿大太阳马戏”等在内的演出作品,都将陆续在上海美琪大戏院进行放映。

此外,“世博演艺资源开发利用活动”将与“文化上海云”合作,通过预约制免费向广大市民开放。观众扫描二维码进入“文化上海云”的活动详情页面,接着填写个人信息、完成预约报名后就有机会走进剧院,分享世博艺术。主办方还设计了通过专家导赏的“演艺+”形式,为观众讲述演出台前幕后的故事,分享演出相关的艺术历史。

世博会不是一个句号,而是一个省略号。在后世博时代,要让世博演艺资源成为上海文化的一部分,也许还道路长远。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回味世博演出,上海世博演艺资源再利用

世博会不是一个句号,而是一个省略号。

舞剧《胡桃夹子》剧照

2010年的世博会,上海举办了超过两万多场文化演艺活动,这让上海成为了当时的“全球演艺中心”。历经八年,世博会期间累积的演艺资源作为上海城市发展的文化资本将再次得到利用。

11月15日,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SMG)、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上海世博发展集团、上海文广演艺在上海美琪大戏院启动了“世博演艺资源开发利用活动”,旨在重新发掘和整理世博演艺的文化资本,并逐步建立一个以世博文化资源为基础的文化平台。届时,上海市民将可通过免费预约走进剧院,重温“世博2010”。

“回味”世博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举行的184天,一共上演了1172台节目,演出场次共计22925场,吸引观众共计3400万人次。

这2万多场演出中,既有费城交响乐团、英国国家芭蕾舞团、加拿大太阳马戏团等世界级艺术团体的表演,也有独具特色的日本文乐木偶、非洲布隆迪大鼓等表演。国内66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756名传承人的表演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元素”。这些演出共同培育了上海世博会的文化底蕴,并在后世博时代发挥着文化影响力。

摄影:祖忠人

上海歌舞团团长陈飞华说起舞剧《朱鹮》创作的灵感,就来自于他在世博会参观以“朱鹮”为主题的日本馆的经历。舞剧《朱鹮》从2010年世博会开始,经历了四年的创作,2014年至今共在国内外巡演了200余场,还参加了2017年在哈萨克斯坦举办的阿斯塔纳世博会的表演项目。

舞剧《朱鹮》剧照

另一位受到世博会影响的是世博会“百名优秀志愿者”之一的金晨,在世博会结束后从事了舞台演出相关工作的她这样描述世博会对自己的影响:“当时的我正在人生转折期的大四,在世博会做志愿者的经历让我选择了离舞台很近的行业,也为我成为舞台导演的梦想带来了精神力量。”

从产业角度来看,上海在对接国际文化资源、汇聚全国创意、整合上海文化行业优势等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并形成了一个包括演艺资源、国别文化研究等在内的“国际演艺资源数据库”。作为世博会的后续效应,这些也推动了上海演艺产业格局的整合和发展。

在上海打造“亚洲演艺之都”的背景下,如何盘活和利用这些世博会留下的文化资源,发挥其最大效应,成为了一个新的命题。

世博演艺资源再利用

作为这次挖掘和整合计划的开端,与世博演艺有关的视频影像资料整理目前已在进行中。SMG重新整理的《2010中国上海世博会开闭幕式晚会》的高清影像也将于11月16日在美琪大戏院放映。

12月上旬,主办方还将通过版权引进,放映俄罗斯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的3D版舞剧《胡桃夹子》。由M.珀蒂帕编剧、柴可夫斯基作曲的《胡桃夹子》于1892年12月18日在圣彼得堡首演,它取材于德国浪漫主义作家E.T.A霍夫曼的童话故事《胡桃夹子与老鼠王》,并参照了法国作家大仲马根据原作改编的剧本。作为俄国古典芭蕾舞剧的中期代表作,《胡桃夹子》在西方被誉为家喻户晓的“圣诞芭蕾”。

舞剧《胡桃夹子》剧照

主办方还将联系曾经参与世博会演出的艺术家和演出团体,将他们现场演出影像资料进行版权引进。包括“2016至2018年柏林爱乐乐团新年音乐会”、“郎朗:皇家阿尔伯特音乐会”、“美国坦格伍德音乐节75周年纪念音乐会”、“谭盾歌剧《秦始皇》”、“加拿大太阳马戏”等在内的演出作品,都将陆续在上海美琪大戏院进行放映。

此外,“世博演艺资源开发利用活动”将与“文化上海云”合作,通过预约制免费向广大市民开放。观众扫描二维码进入“文化上海云”的活动详情页面,接着填写个人信息、完成预约报名后就有机会走进剧院,分享世博艺术。主办方还设计了通过专家导赏的“演艺+”形式,为观众讲述演出台前幕后的故事,分享演出相关的艺术历史。

世博会不是一个句号,而是一个省略号。在后世博时代,要让世博演艺资源成为上海文化的一部分,也许还道路长远。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