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增长,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各种城市化问题困扰着中国城市,如人本尺度的缺失、交通堵塞、环境污染以及越来越长的通勤。为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引导城市产业功能向外疏散,世界各地对TOD模式展开了研究和实践,促进公共交通出行,减少小汽车使用,抑制蔓延式土地开发。
01
什么是TOD
TOD概念最早由美国建筑设计师哈里森﹒弗雷克提出,是一种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综合发展的步行化街区,其中公共交通主要是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及巴士干线,以公交站点为中心,以400-800米(约5-10分钟步行路程)为半径建立中心广场或城市中心,其特点在于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居住等为一身的“混合用途”。
02
国内TOD项目案例
1
生态型:中瑞无锡生态城示范区
中瑞无锡生态城示范区位于太湖新城中心区,距离无锡老城中心约11.5KM,在上海、南京1.5小时通勤圈内,是无锡市人民政府与瑞典王国环境部合作开发的中国瑞典两国政府间合作示范项目。
■规划理念:采用绿色交通设计理念,打造多层次慢行空间
(1)加强混合用地,促进交通减量
无锡生态城沿尚贤河湿地,布局商业休闲、文化娱乐、会议会展等功能分区,减少各功能区间活动距离,增加街区活力,形成了业态丰富、服务便利的功能性街区。
图:生态城示范区功能混合分区图
(2)构建网络化慢行体系,提升慢行品质
通过构建“慢行廊道、慢行连接道、滨水休闲道和街坊内部游憩道”,形成层次分明、功能多样的慢行路径,满足不同的慢行需求。
(3)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引导空间高效复合利用
将会展中心和商业休闲水街、轨道站点等地下空间设置为地下商业,通过公共地下通道与半地下商业广场相连接。在居住区和商务酒店地下1~2层设置地下停车设施,通过分区停车的组织,改善地上交通运营效率。
图:立体换乘枢纽立面示意图
2
商办型:苏州工业园区中央商务区
苏州工业园区位于苏州古城东部,西起星明街,东至星港街,北接苏绣路,南临苏惠路,用地面积98.7平方公里,主要功能是商务办公、购物中心和酒店娱乐。
■ 规划理念:高质量公共交通+“白地”,塑造人气聚集的商业街区
(1)轨道交通高覆盖
在中央商务区内,地铁线与星明街、星海街和星港街交叉处均为规划地铁站,地铁站500m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100%,400m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85%,为商务区提供快捷的公共交通。
(2)多类型用地混搭,激发商务区商业活力
规划中引入的“白地”,是指位于地铁站周边,用地性质失分灵活,可为居住、办公或商业等性质的用地,为后续结合地铁站点综合开发留下余地,进而大幅提高开发强度,为提升地铁周边就业及居住人口覆盖率创造了条件。
图:区内轨道站点的白地预留
3
交通枢纽型:珠海北站TOD片区
珠海北站TOD位于珠海唐家湾,市中心以北十五公里,毗邻中山市南段,距离广东省省会广州市115公里。场地西部和南部有植被丰富的山体为界,东部为珠江入海口,内部布局大量交通基础设施,从而与其他区域保持便捷联系。
■ 规划理念:围绕公交设施拓展开发,并结合景观地标,打造绿色旅游商务区
(1)营造由绿道、线性公园的路网系统贯穿场区
新月港作为珠海城市地标,TOD片区在设计规划时,便将绿道和运河呈辐射状从新月港湾延伸到场区内每个区域。此外,一条线性公园网络从新月港放射状延伸,与公交林荫大道相接。这些绿道具有运河、自行车道、人行道和公交车道等特征,与传统的珠海情侣路一起,将南围海岸、弧形刚玩和迎宾公园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
图:TOD场区的绿地、运河网络
(2)围绕公交设施的土地开发利用
场区内规划建设有三种类型公交:城际轻轨,有轨电车和常规公交。其中最重要的是有轨电车沿林荫大道和城际铁路站的交叉口,此区域未来将成为场地中开发强度最高的地方,拥有高密度商业,区域服务零售和高层住宅。
图:TOD场区公交导向发展布局
03
TOD发展之杭州篇
在“G20后,亚运前”时代,杭州迎来了城市建设的新发展。尽管目前仅开通地铁1号线、2号线、4号线三条地铁线路,但2022亚运会前杭州将建成10条地铁线,2条城际线,里程约446公里,覆盖9个城区。轨道交通网络未来将把杭州东南西北快速串联起来,并扩大杭州对周边地区的辐射能力与影响力。发达的轨道交通网络为未来杭州TOD区域发展奠定了交通基础,并快速激活人口与商圈活力。地铁线路的换乘区域如奥体板块、北部软件园、未来科技城等板块必将成为TOD项目崛起的契机之地。当下,杭州已有不少开发商落地TOD模式项目,如万科在北部软件园布局三子,打造地铁万科·杭行道、未来之光、祥符东三个TOD项目;信达地产联合滨江集团和融创中国,深耕奥体打造信达中心TOD;越秀在艮北新城(钱江新城二期)连入三地,联合招商蛇口目标塑造一个约76万方的新中央生活区。
图:杭州规划及在建轨道交通网
杭州地铁万科﹒杭行道位于杭州城北副中心,旨在打造集工作、生活、休闲为一体商办类TOD,总体量11.16万平方米,以地铁10号线(规划中)祥园路站为核心;未来之光总体量约35万平方米,以地铁2号线杜甫村站为枢纽。以上项目均在郊区,密度也并不是很稠密,虽然项目内部规划的业态比较多,但总体量较小,未来能否真正发挥TOD的集聚优势仍有待观察。
图:杭州地铁万科﹒杭行道效果图
信达中心占据奥体核心板块,未来有地铁6号线、7号线,定位“交通枢纽+商业类”TOD模式。从密度的角度来看,项目周围是奥体场馆、亚运村的规划,属于高密度开发的区域。项目本身的体量较大,物业形态也比丰富,总的来讲,信达中心具备了TOD的基本雏形,但唯一欠缺的是,这里不是交通先行,只是占据公共交通优势,缺少小街区规划及路网系统的完善设计与开发。
图:信达中心效果图
招商越秀·T·City | 公园1872,位于地铁一号线七堡站上盖,打造总体量76万方的商业TOD。其中,公园1872为招商蛇口操盘的东地块组团,沿袭了集团高端产品系命名;T-City 整体业态包括大型Shopping、高端住宅、城央低密墅品以及酒店式公寓等,类型十分丰富。总体来看,该项目体量巨大,商业业态种类丰富,但交通先行理念并未完全贯穿在规划设计中,开发类型更倾向地铁上盖“物业+综合体”。
图:招商越秀公园1782商业部分效果图
当前许多项目高举TOD开发大旗,但是与真正的TOD规划还有一段距离。但是随着城市发展的成熟,相信TOD项目的建设会日趋完善,未来的杭州TOD会以何种style出现在世人眼前,让我们拭目以待。
声明:本文提及的TOD模式类型及案例分析整理自《TOD在中国——面向低碳城市的土地使用与交通规划设计指南》,[美]彼得﹒卡尔索普、杨保军、张泉等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非本院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