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专访埃森哲CTO:中国有望在2030年成为人工智能领导者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专访埃森哲CTO:中国有望在2030年成为人工智能领导者

在我看来,无论是从投资创业团队的领导力,人才,还是政府的政策以及创业的氛围来说,中国都是一个在人工智能研发方面非常有优势的国家。

11月5日,埃森哲宣布将在深圳建立埃森哲全球创新研发中心,计划于2019年上半年揭幕。该中心将以埃森哲深圳技术研究院为引擎,聚焦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领域的应用研发,帮助企业重塑互联软件和实体产品。

据了解,除了主要用于研发的埃森哲深圳技术研究院之外,埃森哲(深圳)全球创新研发中心还将包括埃森哲数字工作室以及埃森哲高科技风投,重点扩大对中国初创企业和新兴企业的投资。

在过去几年间,埃森哲与包括阿里、华为在内的中国科技巨头企业频繁接触,致力于与企业合作开发云端解决方案。今年以来,埃森哲也开始把目光扩展至中国的初创科技企业,旨在在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计算、虚拟现实技术(VR)等更多新兴技术趋势上发力。

今年8月,埃森哲与深圳初创企业码隆科技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并入股,这也是埃森哲创新投资在中国完成的首个投资项目。据了解,码隆科技是一家为企业提供计算机视觉技术服务的人工智能公司。在未来,双方将面向所有需要以高清、显微级别或是X光级别准确识别物体的行业,为客户提供计算机视觉和商品识别服务。

对于埃森哲来说,这是其跻身中国人工智能市场的一个新的机遇。

去年,埃森哲发布的《人工智能:助力中国经济增长》报告中提到,到2035年,人工智能有潜力拉动中国经济年增长率上升1.6个百分点。

人工智能也是埃森哲近年来重点关注的技术领域。谈及与中国企业的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合作,埃森哲全球首席创新官与技术官保罗·多尔蒂(Paul Daugherty)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无论是从投资创业团队的领导力,人才,还是政府的政策以及创业的氛围来说,中国都是一个在人工智能研发方面非常有优势的国家。我很有信心,中国有望在2030年成为人工智能领导者。”

近日,保罗接受了界面新闻记者的专访,分享了埃森哲在人工智能等技术领域的战略布局,以及他对中国发展人工智能的一些见解。

界面新闻:能否谈谈在埃森哲在深圳设立创新研究院的考量?为什么是深圳?

Paul Daugherty:有三个原因,第一,创新是我们工作的一个重心,它是我们推进业务和进行改革的重要成分。在研发上面,我们每年会投入8亿美元来研发创新的技术。

第二,全球来看,深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之都。 埃森哲深圳技术研究院会加入到我们在全球范围内32座技术研究院和研发点网络当中。最重要的是,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创新创业项目正在深圳发生,其中包括人工智能,机器人等产业,也包括华为、腾讯等科技巨头。深圳创新创业的环境对初创企业非常友好,比如和我们正在进行合作的码隆科技公司。

界面新闻:除此之外,埃森哲未来在中国还有哪些人工智能方面的布局?

Paul Daugherty:我们未来会在中国范围内进行包括自动化、机器人以及深度学习等方面的技术部署。另外,我们希望在中国范围内与更多的当地企业进行合作,无论是像腾讯,华为,阿里巴巴这样的科技巨头,还是像深圳码隆科技公司这样的初创企业,我们都非常期待开展更多的合作。

界面新闻:你提到很多次像腾讯、华为这样的科技巨头,你认为这些中国的科技巨头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中,扮演的是什么样的角色?

Paul Daugherty:我觉得这些公司在中国的人工智能发展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他们把人工智能技术以不同的方式运用到他们的业务发展当中,有些是开发他们自己的人工智能产品,有些是把这个技术加载到他们自己的平台上,让其他企业可以使用这些技术,使其产品更加有竞争力。埃森哲与这些企业进行合作,是把他们作为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同时也希望在中国范围内找到更多这样的客户来运用我们的技术,对他们的业务进行一个颠覆性的变革。

界面新闻:说到码隆科技,近来埃森哲似乎对中国的科技初创企业很感兴趣,在选择合作对象的时候,你们是否有一些挑选的标准?

Paul Daugherty:是的。如果是针对初创企业,我们会更倾向选择,比如说 B2B的企业,他们在全球范围内提供一些解决方案。另外就是一些战略性的技术公司,这些公司主要是专注一些战略性的技术,包括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虚拟现实(VR),量子计算等等。

另外,我们在挑选公司的时候也非常注重他们领导团队的能力,我们非常在意这个团队的质量是否符合埃森哲的业务发展,这样我们才可以提供更好的创新技术给他们,用于更多的服务开发,这是一个双赢的过程。

界面新闻:你如何看待人工智能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在你看来,中国发展人工智能有哪些优势?

Paul Daugherty:其实中国在人工智能过去的发展轨迹当中做的非常不错,从几方面可以看出来:比如中国有一系列的教育机构以及研究机构(例如清华大学),擅长人工智能的研究并且为中国提供专家人才。同时,我认为中国有很好的人工智能投资环境。我之前在美国知名市场研究公司CB Insights的网站上看到一份研究报告,是说2017年在全球有超过一半关于人工智能的风投都落户在中国,这也使中国变成了一个十分具有投资价值的创新中心。

除此之外,中国在技术的领先能力上表现非常强势,比如阿里巴巴,百度,华为,腾讯等公司都将人工智能应用在他们的业务扩展当中,这是非常好的一个势头。初创公司方面,中国的创新创业氛围是非常好的,全球的独角兽企业中有超过三分之一都在中国,全球前十家的独角兽有五家也来到了中国。这样的创业氛围让中国出现了不少优秀的创业公司,例如商汤科技(SenseTime)。从估值来看,它已经成为了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公司。

所以在我看来,无论是从投资创业团队的领导力,人才,还是政府的政策以及创业的氛围来说,中国都是一个在人工智能研发方面非常有优势的国家。中国有望在2030年成为人工智能领导者,我对这一点非常有信心。

界面新闻:你有没有看到哪些阻碍的因素?

Paul Daugherty:我觉得其中一个阻碍可能是对劳动就业这方面的。人工智能时代对于劳动就业这一块,我们的看法可能需要转变,因为它可能会对于我们现有的工作造成很大的影响。我们知道中国的劳动就业人口是非常多的,但也是非常分散的,他们的工作有可能会被人工智能所代替。所以我觉得,在人工智能时代到来的时候,我们不仅一方面要投入到人工智能的研究当中,另外一方面也要确保中国的劳动就业人口如何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影响,他们要为这种转变做好准备。

界面新闻:说到中国的劳动就业人口,我注意到之前埃森哲做过一个调查,问未来人工智能会不会代替既有的劳动就业人口,以及是否会带来新的就业增长机会,但是在所有接受调查的国家来说,中国受访者在这个调查中表现的情绪是最悲观的,你认为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Paul Daugherty: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我们这个调查中还包括另外一些问题,比如对方是否期待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如何看待自己的就业前景等等。的确,我们调查中发现中国的受访者相对来说比较消极。

我觉得这个消极反馈背后的原因有两个,第一,这些大众并没有准备好接受人工智能进入到他们的生活当中。因为如果你不理解这个事情,你会非常本能地去害怕它,所以对于大众来说,这个准备教育和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点,我觉得现在没有一个合适的渠道去支持人们来认识这种改变。实际上,我们发现在中国以外有三分之二的劳动就业人口,他们对人工智能的到来持有积极的态度。但是其中有超过一半的人没有任何渠道来获取资源,告诉他们怎么样来应对这种转变。

对中国来说,特别是身为对这个问题反应比较消极的一个国家,我们可以看到,在接受这件事的能力上,和他们准备好这个转变的能力上,还是有很大提升空间的。

界面新闻:你在新书《机器与人》中有提到一个模型,一边是人擅长的工作,一边是机器擅长的工作,而这两者之中有一个“缺失的中间地带”。在你看来,人工智能所带来的就业机会增长,是不是就在这个“缺失的中间地带“中?

Paul Daugherty:是的,在这个书中,我们把它称作“缺失的和中间地带”(missing middle),因为这一块是我们之前没有讨论过,也没有预测到的一些人和机器之间的缺口。我在书中把可能会出现的新工作分为六大类,第一类就是训练师(Trainer),它主要是通过多种载体对人工智能进行培训,通过一些虚拟助理程序(virtual agent),例如Siri或者其他, 将人脑所拥有的无论是文化,语气语调,以及对这些事件的反馈,通过人工智能把它反应给客户。许多的企业,包括埃森哲,现在已经有雇佣这种人工智能的训练师,无论是来研究人机互动,还是社会学,心理学方面。

第二个,我们叫它维系者(Sustainer),它是对人工智能进行一个管理、训练、评估,提升它的能力并且把它更好地融入人的工作当中。

第三个,我们叫它解释员(Amplifier),我们可以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来对人进行赋能,比如我们现在一些钻井的技工,我们主要是通过一些物理的钻井设施来进行钻井,但如果通过解释员和人工智能的合作,就可以对这个钻井设施进行一个实时的、可视化的监控,可以直接看到钻井设施在井下的工作情况,观察它的钻头是否是弯曲或者是断裂,这是一个提升工作效率的非常好的工具。

界面新闻:我们来聊聊人工智能本身,其实人工智能是很早就提出来的概念,在近几年突然变得很火爆。在你看来,人工智能领域在在2018年有没有一些新的变化,或者2018年对于人工智能这个行业的发展来说意味着什么?

Paul Daugherty:没错,人工智能的这个概念其实是在1956年的时候提出来的,在研究领域已经有超过60年的时间了,但是它这几年变成了一个更加热门的话题,我觉得主要有几个方面。第一个,我们现在的计算能力不断增加。第二个,在硬件方面的开发也开始增加,比如对于GPU和芯片等等。第三个是我们的结构数据,视频数据的捕获能力也在提升。第四个是人工智能的算法的进步,包括一些深度学习的算法现在也进行了更深的开发,所以在最近的七到十年内,人工智能变成了一个非常热的词。

在2018年我觉得人工智能也并不只会实现单一的突破,它会是一个持续性的增长,因为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公司把人工智能应用到他们的业务上,来进行业务变革。所以埃森哲也把人工智能看成是在最近几年间增速最快的一个技术趋势,我们相信它在2018年也会持续地加速。

界面新闻:未来在人工智能这个领域,你个人还看好哪一些新的应用方向?

Paul Daugherty:人工智能应用的领域确实是非常广泛,我个人也有很多看好的方向。举个例子,对于能源公司来说,他们能够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更加有效地管理电力,同时也可以运用这个技术更有效地进行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第二个就是医疗领域,我们可以在医疗领域地人工领域进行一些非常有趣的应用,比如放射性疗法,可以应用人工智能进行癌症的诊断和治疗,另外我们可以看到人工智能在对于治疗抑郁症方面也有非常显著的成果,所以我相信它在医疗方面会有非常大的潜力。

界面新闻:你如何看待人工智能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包括一些安全性的问题,比如信息泄露或者是技术滥用,你觉得该如何规范?

Paul Daugherty:其实任何一个技术都是中立的,有好有坏,关键在于人是如何使用它。确实,人工智能的到来会产生一些我们之前无法预设到的影响,比如现在在美国,大家就非常担心社交媒体加载了人工智能后会形成一系列消极的影响,比如会形成一些具有话语权的小团体,他们的讨论可能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在中国我们也可以看到人工智能在游戏技术上过多的应用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所以我们要确保找到一个合适的路径,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我觉得我们应该开发一种负有责任的人工智能,如果企业不做这方面路径的探索,人工智能的发展会变得非常让人担忧,就像之前提到的网络安全,这是非常大的风险,因为我们已经看到有人会用AI进行网络攻击。另一方面要注意的是我们要如何运用人工智能来更好地、更有效地保护我们自己。

界面新闻:除了人工智能之外,你怎么看其他的像区块链,量子计算这样一些新的技术趋势?

Paul Daugherty:在埃森哲,我们下一个技术领域重点称为“工业X.0”,融合了不同的技术使用于下一代的产品设计及生产,当中包括新的产品设计模式,例如3D设计、VR、3D打印以及机器人组装等。也包括区块链,我们认为分布式账本技术将会是一个重要的投资领域,还有一些在提升计算能力的技术领域,比如量子计算,另外还有扩展现实(Extended Realiy XR),这些技术都是我们比较看好的,我认为在未来几年内都会持续加速。

在明年春季,我们埃森哲深圳技术研究院正式揭幕过后,可能这个问题还可以进行一个后续的回答,因为我们到时候也会继续探讨我们在未来五到十年内更加关注的一些新的技术会是哪些。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埃森哲

1.9k
  • 埃森哲第二财季营收166.6亿美元,同比增长5.4%
  • 埃森哲与澳大利亚电信巨头Telstra成立AI合资公司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专访埃森哲CTO:中国有望在2030年成为人工智能领导者

在我看来,无论是从投资创业团队的领导力,人才,还是政府的政策以及创业的氛围来说,中国都是一个在人工智能研发方面非常有优势的国家。

11月5日,埃森哲宣布将在深圳建立埃森哲全球创新研发中心,计划于2019年上半年揭幕。该中心将以埃森哲深圳技术研究院为引擎,聚焦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领域的应用研发,帮助企业重塑互联软件和实体产品。

据了解,除了主要用于研发的埃森哲深圳技术研究院之外,埃森哲(深圳)全球创新研发中心还将包括埃森哲数字工作室以及埃森哲高科技风投,重点扩大对中国初创企业和新兴企业的投资。

在过去几年间,埃森哲与包括阿里、华为在内的中国科技巨头企业频繁接触,致力于与企业合作开发云端解决方案。今年以来,埃森哲也开始把目光扩展至中国的初创科技企业,旨在在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计算、虚拟现实技术(VR)等更多新兴技术趋势上发力。

今年8月,埃森哲与深圳初创企业码隆科技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并入股,这也是埃森哲创新投资在中国完成的首个投资项目。据了解,码隆科技是一家为企业提供计算机视觉技术服务的人工智能公司。在未来,双方将面向所有需要以高清、显微级别或是X光级别准确识别物体的行业,为客户提供计算机视觉和商品识别服务。

对于埃森哲来说,这是其跻身中国人工智能市场的一个新的机遇。

去年,埃森哲发布的《人工智能:助力中国经济增长》报告中提到,到2035年,人工智能有潜力拉动中国经济年增长率上升1.6个百分点。

人工智能也是埃森哲近年来重点关注的技术领域。谈及与中国企业的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合作,埃森哲全球首席创新官与技术官保罗·多尔蒂(Paul Daugherty)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无论是从投资创业团队的领导力,人才,还是政府的政策以及创业的氛围来说,中国都是一个在人工智能研发方面非常有优势的国家。我很有信心,中国有望在2030年成为人工智能领导者。”

近日,保罗接受了界面新闻记者的专访,分享了埃森哲在人工智能等技术领域的战略布局,以及他对中国发展人工智能的一些见解。

界面新闻:能否谈谈在埃森哲在深圳设立创新研究院的考量?为什么是深圳?

Paul Daugherty:有三个原因,第一,创新是我们工作的一个重心,它是我们推进业务和进行改革的重要成分。在研发上面,我们每年会投入8亿美元来研发创新的技术。

第二,全球来看,深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之都。 埃森哲深圳技术研究院会加入到我们在全球范围内32座技术研究院和研发点网络当中。最重要的是,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创新创业项目正在深圳发生,其中包括人工智能,机器人等产业,也包括华为、腾讯等科技巨头。深圳创新创业的环境对初创企业非常友好,比如和我们正在进行合作的码隆科技公司。

界面新闻:除此之外,埃森哲未来在中国还有哪些人工智能方面的布局?

Paul Daugherty:我们未来会在中国范围内进行包括自动化、机器人以及深度学习等方面的技术部署。另外,我们希望在中国范围内与更多的当地企业进行合作,无论是像腾讯,华为,阿里巴巴这样的科技巨头,还是像深圳码隆科技公司这样的初创企业,我们都非常期待开展更多的合作。

界面新闻:你提到很多次像腾讯、华为这样的科技巨头,你认为这些中国的科技巨头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中,扮演的是什么样的角色?

Paul Daugherty:我觉得这些公司在中国的人工智能发展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他们把人工智能技术以不同的方式运用到他们的业务发展当中,有些是开发他们自己的人工智能产品,有些是把这个技术加载到他们自己的平台上,让其他企业可以使用这些技术,使其产品更加有竞争力。埃森哲与这些企业进行合作,是把他们作为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同时也希望在中国范围内找到更多这样的客户来运用我们的技术,对他们的业务进行一个颠覆性的变革。

界面新闻:说到码隆科技,近来埃森哲似乎对中国的科技初创企业很感兴趣,在选择合作对象的时候,你们是否有一些挑选的标准?

Paul Daugherty:是的。如果是针对初创企业,我们会更倾向选择,比如说 B2B的企业,他们在全球范围内提供一些解决方案。另外就是一些战略性的技术公司,这些公司主要是专注一些战略性的技术,包括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虚拟现实(VR),量子计算等等。

另外,我们在挑选公司的时候也非常注重他们领导团队的能力,我们非常在意这个团队的质量是否符合埃森哲的业务发展,这样我们才可以提供更好的创新技术给他们,用于更多的服务开发,这是一个双赢的过程。

界面新闻:你如何看待人工智能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在你看来,中国发展人工智能有哪些优势?

Paul Daugherty:其实中国在人工智能过去的发展轨迹当中做的非常不错,从几方面可以看出来:比如中国有一系列的教育机构以及研究机构(例如清华大学),擅长人工智能的研究并且为中国提供专家人才。同时,我认为中国有很好的人工智能投资环境。我之前在美国知名市场研究公司CB Insights的网站上看到一份研究报告,是说2017年在全球有超过一半关于人工智能的风投都落户在中国,这也使中国变成了一个十分具有投资价值的创新中心。

除此之外,中国在技术的领先能力上表现非常强势,比如阿里巴巴,百度,华为,腾讯等公司都将人工智能应用在他们的业务扩展当中,这是非常好的一个势头。初创公司方面,中国的创新创业氛围是非常好的,全球的独角兽企业中有超过三分之一都在中国,全球前十家的独角兽有五家也来到了中国。这样的创业氛围让中国出现了不少优秀的创业公司,例如商汤科技(SenseTime)。从估值来看,它已经成为了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公司。

所以在我看来,无论是从投资创业团队的领导力,人才,还是政府的政策以及创业的氛围来说,中国都是一个在人工智能研发方面非常有优势的国家。中国有望在2030年成为人工智能领导者,我对这一点非常有信心。

界面新闻:你有没有看到哪些阻碍的因素?

Paul Daugherty:我觉得其中一个阻碍可能是对劳动就业这方面的。人工智能时代对于劳动就业这一块,我们的看法可能需要转变,因为它可能会对于我们现有的工作造成很大的影响。我们知道中国的劳动就业人口是非常多的,但也是非常分散的,他们的工作有可能会被人工智能所代替。所以我觉得,在人工智能时代到来的时候,我们不仅一方面要投入到人工智能的研究当中,另外一方面也要确保中国的劳动就业人口如何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影响,他们要为这种转变做好准备。

界面新闻:说到中国的劳动就业人口,我注意到之前埃森哲做过一个调查,问未来人工智能会不会代替既有的劳动就业人口,以及是否会带来新的就业增长机会,但是在所有接受调查的国家来说,中国受访者在这个调查中表现的情绪是最悲观的,你认为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Paul Daugherty: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我们这个调查中还包括另外一些问题,比如对方是否期待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如何看待自己的就业前景等等。的确,我们调查中发现中国的受访者相对来说比较消极。

我觉得这个消极反馈背后的原因有两个,第一,这些大众并没有准备好接受人工智能进入到他们的生活当中。因为如果你不理解这个事情,你会非常本能地去害怕它,所以对于大众来说,这个准备教育和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点,我觉得现在没有一个合适的渠道去支持人们来认识这种改变。实际上,我们发现在中国以外有三分之二的劳动就业人口,他们对人工智能的到来持有积极的态度。但是其中有超过一半的人没有任何渠道来获取资源,告诉他们怎么样来应对这种转变。

对中国来说,特别是身为对这个问题反应比较消极的一个国家,我们可以看到,在接受这件事的能力上,和他们准备好这个转变的能力上,还是有很大提升空间的。

界面新闻:你在新书《机器与人》中有提到一个模型,一边是人擅长的工作,一边是机器擅长的工作,而这两者之中有一个“缺失的中间地带”。在你看来,人工智能所带来的就业机会增长,是不是就在这个“缺失的中间地带“中?

Paul Daugherty:是的,在这个书中,我们把它称作“缺失的和中间地带”(missing middle),因为这一块是我们之前没有讨论过,也没有预测到的一些人和机器之间的缺口。我在书中把可能会出现的新工作分为六大类,第一类就是训练师(Trainer),它主要是通过多种载体对人工智能进行培训,通过一些虚拟助理程序(virtual agent),例如Siri或者其他, 将人脑所拥有的无论是文化,语气语调,以及对这些事件的反馈,通过人工智能把它反应给客户。许多的企业,包括埃森哲,现在已经有雇佣这种人工智能的训练师,无论是来研究人机互动,还是社会学,心理学方面。

第二个,我们叫它维系者(Sustainer),它是对人工智能进行一个管理、训练、评估,提升它的能力并且把它更好地融入人的工作当中。

第三个,我们叫它解释员(Amplifier),我们可以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来对人进行赋能,比如我们现在一些钻井的技工,我们主要是通过一些物理的钻井设施来进行钻井,但如果通过解释员和人工智能的合作,就可以对这个钻井设施进行一个实时的、可视化的监控,可以直接看到钻井设施在井下的工作情况,观察它的钻头是否是弯曲或者是断裂,这是一个提升工作效率的非常好的工具。

界面新闻:我们来聊聊人工智能本身,其实人工智能是很早就提出来的概念,在近几年突然变得很火爆。在你看来,人工智能领域在在2018年有没有一些新的变化,或者2018年对于人工智能这个行业的发展来说意味着什么?

Paul Daugherty:没错,人工智能的这个概念其实是在1956年的时候提出来的,在研究领域已经有超过60年的时间了,但是它这几年变成了一个更加热门的话题,我觉得主要有几个方面。第一个,我们现在的计算能力不断增加。第二个,在硬件方面的开发也开始增加,比如对于GPU和芯片等等。第三个是我们的结构数据,视频数据的捕获能力也在提升。第四个是人工智能的算法的进步,包括一些深度学习的算法现在也进行了更深的开发,所以在最近的七到十年内,人工智能变成了一个非常热的词。

在2018年我觉得人工智能也并不只会实现单一的突破,它会是一个持续性的增长,因为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公司把人工智能应用到他们的业务上,来进行业务变革。所以埃森哲也把人工智能看成是在最近几年间增速最快的一个技术趋势,我们相信它在2018年也会持续地加速。

界面新闻:未来在人工智能这个领域,你个人还看好哪一些新的应用方向?

Paul Daugherty:人工智能应用的领域确实是非常广泛,我个人也有很多看好的方向。举个例子,对于能源公司来说,他们能够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更加有效地管理电力,同时也可以运用这个技术更有效地进行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第二个就是医疗领域,我们可以在医疗领域地人工领域进行一些非常有趣的应用,比如放射性疗法,可以应用人工智能进行癌症的诊断和治疗,另外我们可以看到人工智能在对于治疗抑郁症方面也有非常显著的成果,所以我相信它在医疗方面会有非常大的潜力。

界面新闻:你如何看待人工智能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包括一些安全性的问题,比如信息泄露或者是技术滥用,你觉得该如何规范?

Paul Daugherty:其实任何一个技术都是中立的,有好有坏,关键在于人是如何使用它。确实,人工智能的到来会产生一些我们之前无法预设到的影响,比如现在在美国,大家就非常担心社交媒体加载了人工智能后会形成一系列消极的影响,比如会形成一些具有话语权的小团体,他们的讨论可能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在中国我们也可以看到人工智能在游戏技术上过多的应用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所以我们要确保找到一个合适的路径,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我觉得我们应该开发一种负有责任的人工智能,如果企业不做这方面路径的探索,人工智能的发展会变得非常让人担忧,就像之前提到的网络安全,这是非常大的风险,因为我们已经看到有人会用AI进行网络攻击。另一方面要注意的是我们要如何运用人工智能来更好地、更有效地保护我们自己。

界面新闻:除了人工智能之外,你怎么看其他的像区块链,量子计算这样一些新的技术趋势?

Paul Daugherty:在埃森哲,我们下一个技术领域重点称为“工业X.0”,融合了不同的技术使用于下一代的产品设计及生产,当中包括新的产品设计模式,例如3D设计、VR、3D打印以及机器人组装等。也包括区块链,我们认为分布式账本技术将会是一个重要的投资领域,还有一些在提升计算能力的技术领域,比如量子计算,另外还有扩展现实(Extended Realiy XR),这些技术都是我们比较看好的,我认为在未来几年内都会持续加速。

在明年春季,我们埃森哲深圳技术研究院正式揭幕过后,可能这个问题还可以进行一个后续的回答,因为我们到时候也会继续探讨我们在未来五到十年内更加关注的一些新的技术会是哪些。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