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导演岩井俊二:关于错过的《你好,之华》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导演岩井俊二:关于错过的《你好,之华》

关于错过,关于人生。

陈可辛导演谈《你好,之华》:拍电影能够在电影里面把一些人生的命题都说出来了,包括人性其实有好有坏,不是所有人都是好的,但是坏的人也不是那么坏,而到最后你还是抱着一个乐观看待人生的态度。我觉得这种乐观与温暖是很难得的,我喜欢岩井导演的作品就是因为这一点,无论多悲惨的事情,到最后他还是乐观的。

作者|彬宇、王子之

编辑|Wang 先森

素材支持:薯片文化

图片来源:EllE

11月16日,周迅飞抵台北,以“之华”的身份角逐第55届金马奖最佳女主角,《你好,之华》里,以一段角色反差极大及印象极为深刻的胡歌,以颁奖嘉宾的身份出席金马奖。  最佳短片大鹏《吉祥》、最佳原创剧本《我不是药神》、胡波凭借遗作《大象席地而坐》获得最佳改编剧本、文牧野凭《我不是药神》拿下最佳新锐导演,最佳导演张艺谋《影》,第55届金马奖谢盈萱凭借《谁先爱上他的》获得影后,徐峥凭借《我不是药神》获得影帝,胡波遗作《大象席地而坐》拿下最佳影片。

周迅又凭借和金城武等主演的电影《如果.爱》中精湛表演提名43届金马奖最近女主角,并且最终斩获大奖拿到自己的首个金马影后,同时也凭借这部电影拿下了当年的金像奖影后。对于此次最佳女演员的角逐,用陈坤的话讲,“周公子以前是最好的,现在是最好的,未来也是最好的”  最终结果和是否获奖对于呈现作品来讲,也不是最重要的。

周迅最喜欢岩井俊二导演的《梦旅人》和《燕尾蝶》。最新当初,监制陈可辛导演向周迅发了《你好,之华》的剧本后,她感叹到,“生命就是这样奇特,我没有想过会和岩井俊二合作。”

每天操持家务,照顾丈夫小孩和父母。周迅很少演这一类的人物,故事里面之华是一个人群的代表,关于成长,关于错过。这是她喜欢这个故事的原因之一。

我们拿到《你好,之华》上万字的项目书,找出了演员及创作团队关于人物、关于故事的思考精粹。 第一部分为岩井俊二关于《你好,之华》的拍摄的始末,第二部分为演员谈人物及《你好,之华》。

岩井俊二导演自述

因为出现了“信”,所以很多人都会联想到《情书》,但其实是完全不同的故事和主题。

距离我拍摄《情书》已经过去了二十几年,感觉兜兜转转了一圈,我想用“信”作为线索,再创作更大的故事,于是我挑战了这部电影,它凝缩了我从小时候到现在的各种经历想法,这个故事关于遗憾,关于错过,关于人生。希望你们能从电影里,找到青春,看到人生,如果能够享受电影里的那个世界,就再好不过了。

这是一个关于错过的故事。

有人慌张地见面,有人简单地告别。姐姐袁之南离世的那个清晨,只匆匆留下一封信和一张同学会邀请函。

妹妹之华代替姐姐参加同学会,却意外遇见年少时的倾慕对象尹川。往日的记忆在苏醒,但再次相见,已物是人非。

剧本的灵感来源,刚开始是想到了一些小的故事,然后开始着手写,之后不断闪现各种各样的新想法,整个故事是在创作过程中渐渐饱满起来的,有一些情节是来源于自己的生活,包括学生时代的往事。

其实我自己很早就想在中国拍电影,所以最初我给陈可辛导演发了剧情大纲,跟他商量说想拍一部这样的电影,他说很有意思,那我们来试试吧,整体进展非常顺利。

我其实一直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也不赚什么钱,也不是很有趣,很多都是非常普通的、日常的东西,这可能是我自己的本质精髓。如果把这些直接拍成电影的话可能会变得比较无聊,而音乐、MV虽然不需要太费力气拍摄,但我偶尔也会做这些,我也试着去梳理过自己拍摄过的MV,我发现这些MV风格都很相似。

我自己拍的各种各样的电影中,也会讲述各种各样的故事,我内心中有一些东西是共通的,有些是我无论如何都要拍、都想实现的,仅故事有意思的话,我是不能满足的,这个时候就会考虑制造氛围,会想要表现这些东西。因为电影会被很多人看到,所以必须让观众在两个小时内感受到喜悦,必须让很多观众乐在其中不会中途离席,因此要设置很多机关,台本要花费很多时间。看似是很不起眼的情节,但是我也花了各种心思在里面。

最初创作这个故事是想给中国的粉丝和观众看到,让中国的演员来演,是这样来创造的。实际拍摄的时候,才发现中国和日本还是有文化习惯上的差别,所以也做了一些本地化的工作,根据当地的情况调整。这个其实是非常难的,有些地方让我很意外,明明感觉应该没有那么多差别啊,但正是这些小地方需要一遍遍地进行细微调整。最让我困扰的是电影里一些回忆镜头,30年前中国的那些场景和当时日本的完全不同。最初的回忆场景里我本来是想拍宠物狗的,但事实上中国当时养宠物狗的情况是很少见的,所以就砍掉了这个部分。服装需要还原那个时代的人们可能会穿的衣服,这方面也下了很大工夫。另外拍摄现场有一些景物是过去没有的需要注意不能拍进去。所以整个拍摄下来我也长了很多见识,对中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剧本在拍摄的时候需要不时地进行修改。但是这次的话因为是面对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需要与中方的工作人员共同商讨后再修改,因此拍摄过程中有时候不得不中断一下来回修改剧本台词。

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平时是怎么做的,大概周围的人能看到,而做这件事的人由于太过于专注于做事,所以不太知道自己是怎么做的。不过我本身是很喜欢在拍摄现场下功夫的,可能就会到处转转做点事。我会按照自己脑海中的设定场景进行调整,然后为了这个设定而各种奔波,那个时候考虑的不仅仅是监视器或者镜头里面的东西,还包括拍摄现场可能发生其他各种各样的事情。我会做很多脑子里突然想到的事情,然后跑来跑去,我考虑的不是当下决定好的接下来要怎么做,而是说通过不断尝试而达到我想要的效果,大概是会把所有能想到的事情原原本本做一遍吧。

对于我来说,做一些小发明是十分有意思的,我会经常做这些。这次其实没有做很多,但是会有很多建议,像是如何简单地做出来老旧场景锈迹斑斑的效果,因为拍摄时间有限,需要掌握能够快速做出铁锈的方法。还有在沙滩边的那场戏,工作人员如果乱跑的话,就是留下很多足迹,所以想要发明出不留脚印的鞋子。关于这些我想了很多,思考这些的过程对于我来说是非常有意思的。

在拍摄过程中使用两台摄影机,这是我向来的拍摄方式。如果只有一台的话,有时候会需要演员不停地去演同样的戏,比如说两个人演对手戏,如果只有一个摄像机,一次就只能拍到一个人,另一个人就拍不到。用两台摄影机的话能够减少演员的拍摄压力,也可以捕捉到演员最好的表演瞬间,因此我觉得两台很好,多的时候还会用三四台。

最早胶片的时候我其实是用一台摄像机的,那时候挺辛苦的,反映在拍摄天数就是需要花费将近两倍的时间。所以我其实是在不断地尝试,究竟用哪种拍摄方法比较好,有没有更好的拍摄方法。

我们电影里有一场葬礼的戏,让我觉得很震惊,感觉跟日本完全不一样,就是中国葬礼时间之短。在日本正式举行葬礼一般要两个小时,但整体要花一天时间,但是中国的话早上就结束了。日本有部电影是伊丹十三的《丧礼》,电影只有两个小时,但故事描绘了整整一天的葬礼。在这边拍摄葬礼的时候,我就感觉只能拍个微电影了,整体就是非常迅速。因为这个是开场的镜头,和我预想的差异实在太大,所以我刚开始也头疼应该怎么处理才好,最后绞尽脑汁想办法,最终顺利完成了拍摄。而且也了解到了很多风俗,比如说比逝者年长的人不参加葬礼。

不过反过来说,如果中国人看了日本的丧礼,估计也会奇怪,日本的葬礼为什么是这样的,这里面的风俗差异其实还是很大的。但我觉得这种文化上的差异非常有意思,真正见识到这些的时候,我就会想,来这里拍摄太好了,了解到很多新鲜的事物,这点让我非常兴奋。如果是去商业街的话,其实中国和日本没有太大的差别,并不会有来到外国的感觉。

“神仙阵容”谈《你好,之华》

秦昊:所以我觉得其实尹川也是之华,所有人都是,我觉得这一点是这个戏里我的角色的一个根本。剩下其它的地方,比如说他是文人也好,他有导演身上的一些气质也好,然后我们给他加一些这个人物的小幽默,缺点,小脆弱什么也好。其实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人会让每一个观众都觉得说,其实每个人都是之华,这个人也是,每个人其实也都是尹川。

无论是尹川也好,还是所有的角色,其实这个戏里面我觉得所有的人都是之华,都是之南。因为每个人都处在生活的风暴中间,都是处在脱离了学校的温室,然后走到了社会的风暴,走到了人生的风暴中,每个人都碰到了不同的问题,然后最后每个人以每个人的方法结束。其实里面的所有角色,包括生活中每个人都是这样的。

此外,这部电影跟岩井导演之前的片子有一脉相承的地方,都是关于青春和现实之间的故事,有过一段青春,然后又有一段有点残酷的现实,错过了什么,才知道什么是珍贵,但我觉得这部戏基调还是很温暖的。

杜江:其实最初看到剧本的时候,我也找不清楚方向,就是之华到底喜欢周文涛什么。在剧中他们设计给我做了一个假肚子,周文涛是一个有着小肚腩的IT男,但那会我刚拍完红海行动,那段时间我在生活当中一个挺胸抬头,时刻坐姿都要保持端正的一个状态。这部戏突然告诉我是一个在家里能躺着就不坐着,能坐着就不站着,看起来很懒惰的一个肚腩先生。开始我也有点不适应,那个假肚子的大小特别尴尬,会觉得真的是我的肚子。我就在想这样的一个男人到底可爱在哪里,他懒散的,很多时候游离在状态之外,弯着手机,躺在沙发上。导演还要让我一直保持迷之微笑,我也一开始很难找到这个笑的依据在哪里。后来我看到了06年岩井导演编剧的一部电影,叫“彩虹女神”,里面有一句话大概的意思就是,一个人无所作为我也喜欢,很懒惰我也喜欢,他的笑脸我也喜欢,怎么样我都喜欢。我突然一下子找到了这个角色在这个家里的存在,之华爱周文涛,到底爱什么,可能就是她对自己老公的一种期许,这个永远都有一幅笑脸的男人给她的安全感。

胡歌:我还记得第一次见岩井导演的时候我还挺狼狈的,那时候没有想过有机会可以演他的电影。第一次见他是2012年下半年在上海的时候,我有一个好朋友正好有机会可以和导演一起吃饭,他知道我特别喜欢导演的电影,于是就让我一块去。但是我开车到餐厅门口,没有停下来而是直接开过去了,我给我朋友打电话说我不来了吧,我一会儿也不知道跟导演说什么,我说我有点紧张,我说我回去了,后来我朋友还是把我拽回去了。因为那天人也挺多的,我也不太好意思说话,那天岩井导演给我的印象是话不多,但是他非常爱吃麻辣火锅。他不太能吃辣,但是他还是很努力的在尝试。

前几年岩井导演在上海东艺举办了一场电影原声音乐的钢琴演奏会,我也去了。那天有一个小插曲,就是音乐会结束以后,我可能还沉浸在音乐里面,然后我在地下车库开车的时候就不小心把旁边的车给蹭了,很不巧的是我蹭的那个车的车主正是东艺的保安经理。很尴尬的是大概过了一两年我去东艺演《如梦之梦》,那个保安经理还特意跑过来跟我说,你还记得我吗。然后我前两年在北京还见过一次导演,那一次就是正式的在聊工作了,虽然后面很可惜没合作成。所以我觉得这些事情都能够串连在一起,有很多机缘是妙不可言的。

其实我演的这个角色比较特别,是我以往都没有尝试过的。如果我们说的夸张、极端一些的话,我觉得这个角色是类似于一具行尸走肉,因为他对于生活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这个人物有可恶的一面,他也有可怜、值得同情的地方,他特别自卑。因为一些客观的原因他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差了一些,他想证明自己,但是他选择了一种比较极端的方式,伤害了他的家人。他自己没有过好自己的一生,他错过了自己爱的人,然后一错再错,再也没有机会弥补这个遗憾。

这场戏我看到剧本的时候就特别喜欢,我很想来挑战这个角色,因为我觉得这场戏还挺难演的,尤其是这个分寸的拿捏。而且当时我看到这个剧本,我觉得可以有很多种演绎和诠释的方式。当然今天到了现场以后,和导演沟通,然后再和秦昊我们在走戏的时候也在适应彼此,根据现场状况来做出一些调整,是挺不一样的体验。

胡歌:我感觉俊二导语做的比说的多,他在很多细节的地方都是亲力亲为的。小到一个特别小的墙上的挂饰,这种道具包括机位的摆放他都会亲自上手。但是他的话并不多,这个是我对他最直观的印象,工作的状态。因为之前有过几次短暂的交流,我觉得之前对他的印象和我今天看到的他挺一致的,他就是一个很安静的人。

谭卓:我演胡歌的女朋友,未婚先孕,经济非常窘迫,就是我们通俗的一点说其实是两个奇葩走到一起。两个人好像也并不是那么的合适,可能因为某些原因比如说因为有了孩子,两个人就这样在一起,就是我们经常现实生活中会有这样一些问题。所以我觉得从这些很有限的内容里面,我觉得她压力很大,她跟胡歌的这一对都是处在相对比较底层的人群。我会觉得她是有蛮坚硬、勇敢的一个女人,我觉得这个角色在现实生活中如果真的把她放在人群里,她也不是太常规的这样一个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导演岩井俊二:关于错过的《你好,之华》

关于错过,关于人生。

陈可辛导演谈《你好,之华》:拍电影能够在电影里面把一些人生的命题都说出来了,包括人性其实有好有坏,不是所有人都是好的,但是坏的人也不是那么坏,而到最后你还是抱着一个乐观看待人生的态度。我觉得这种乐观与温暖是很难得的,我喜欢岩井导演的作品就是因为这一点,无论多悲惨的事情,到最后他还是乐观的。

作者|彬宇、王子之

编辑|Wang 先森

素材支持:薯片文化

图片来源:EllE

11月16日,周迅飞抵台北,以“之华”的身份角逐第55届金马奖最佳女主角,《你好,之华》里,以一段角色反差极大及印象极为深刻的胡歌,以颁奖嘉宾的身份出席金马奖。  最佳短片大鹏《吉祥》、最佳原创剧本《我不是药神》、胡波凭借遗作《大象席地而坐》获得最佳改编剧本、文牧野凭《我不是药神》拿下最佳新锐导演,最佳导演张艺谋《影》,第55届金马奖谢盈萱凭借《谁先爱上他的》获得影后,徐峥凭借《我不是药神》获得影帝,胡波遗作《大象席地而坐》拿下最佳影片。

周迅又凭借和金城武等主演的电影《如果.爱》中精湛表演提名43届金马奖最近女主角,并且最终斩获大奖拿到自己的首个金马影后,同时也凭借这部电影拿下了当年的金像奖影后。对于此次最佳女演员的角逐,用陈坤的话讲,“周公子以前是最好的,现在是最好的,未来也是最好的”  最终结果和是否获奖对于呈现作品来讲,也不是最重要的。

周迅最喜欢岩井俊二导演的《梦旅人》和《燕尾蝶》。最新当初,监制陈可辛导演向周迅发了《你好,之华》的剧本后,她感叹到,“生命就是这样奇特,我没有想过会和岩井俊二合作。”

每天操持家务,照顾丈夫小孩和父母。周迅很少演这一类的人物,故事里面之华是一个人群的代表,关于成长,关于错过。这是她喜欢这个故事的原因之一。

我们拿到《你好,之华》上万字的项目书,找出了演员及创作团队关于人物、关于故事的思考精粹。 第一部分为岩井俊二关于《你好,之华》的拍摄的始末,第二部分为演员谈人物及《你好,之华》。

岩井俊二导演自述

因为出现了“信”,所以很多人都会联想到《情书》,但其实是完全不同的故事和主题。

距离我拍摄《情书》已经过去了二十几年,感觉兜兜转转了一圈,我想用“信”作为线索,再创作更大的故事,于是我挑战了这部电影,它凝缩了我从小时候到现在的各种经历想法,这个故事关于遗憾,关于错过,关于人生。希望你们能从电影里,找到青春,看到人生,如果能够享受电影里的那个世界,就再好不过了。

这是一个关于错过的故事。

有人慌张地见面,有人简单地告别。姐姐袁之南离世的那个清晨,只匆匆留下一封信和一张同学会邀请函。

妹妹之华代替姐姐参加同学会,却意外遇见年少时的倾慕对象尹川。往日的记忆在苏醒,但再次相见,已物是人非。

剧本的灵感来源,刚开始是想到了一些小的故事,然后开始着手写,之后不断闪现各种各样的新想法,整个故事是在创作过程中渐渐饱满起来的,有一些情节是来源于自己的生活,包括学生时代的往事。

其实我自己很早就想在中国拍电影,所以最初我给陈可辛导演发了剧情大纲,跟他商量说想拍一部这样的电影,他说很有意思,那我们来试试吧,整体进展非常顺利。

我其实一直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也不赚什么钱,也不是很有趣,很多都是非常普通的、日常的东西,这可能是我自己的本质精髓。如果把这些直接拍成电影的话可能会变得比较无聊,而音乐、MV虽然不需要太费力气拍摄,但我偶尔也会做这些,我也试着去梳理过自己拍摄过的MV,我发现这些MV风格都很相似。

我自己拍的各种各样的电影中,也会讲述各种各样的故事,我内心中有一些东西是共通的,有些是我无论如何都要拍、都想实现的,仅故事有意思的话,我是不能满足的,这个时候就会考虑制造氛围,会想要表现这些东西。因为电影会被很多人看到,所以必须让观众在两个小时内感受到喜悦,必须让很多观众乐在其中不会中途离席,因此要设置很多机关,台本要花费很多时间。看似是很不起眼的情节,但是我也花了各种心思在里面。

最初创作这个故事是想给中国的粉丝和观众看到,让中国的演员来演,是这样来创造的。实际拍摄的时候,才发现中国和日本还是有文化习惯上的差别,所以也做了一些本地化的工作,根据当地的情况调整。这个其实是非常难的,有些地方让我很意外,明明感觉应该没有那么多差别啊,但正是这些小地方需要一遍遍地进行细微调整。最让我困扰的是电影里一些回忆镜头,30年前中国的那些场景和当时日本的完全不同。最初的回忆场景里我本来是想拍宠物狗的,但事实上中国当时养宠物狗的情况是很少见的,所以就砍掉了这个部分。服装需要还原那个时代的人们可能会穿的衣服,这方面也下了很大工夫。另外拍摄现场有一些景物是过去没有的需要注意不能拍进去。所以整个拍摄下来我也长了很多见识,对中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剧本在拍摄的时候需要不时地进行修改。但是这次的话因为是面对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需要与中方的工作人员共同商讨后再修改,因此拍摄过程中有时候不得不中断一下来回修改剧本台词。

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平时是怎么做的,大概周围的人能看到,而做这件事的人由于太过于专注于做事,所以不太知道自己是怎么做的。不过我本身是很喜欢在拍摄现场下功夫的,可能就会到处转转做点事。我会按照自己脑海中的设定场景进行调整,然后为了这个设定而各种奔波,那个时候考虑的不仅仅是监视器或者镜头里面的东西,还包括拍摄现场可能发生其他各种各样的事情。我会做很多脑子里突然想到的事情,然后跑来跑去,我考虑的不是当下决定好的接下来要怎么做,而是说通过不断尝试而达到我想要的效果,大概是会把所有能想到的事情原原本本做一遍吧。

对于我来说,做一些小发明是十分有意思的,我会经常做这些。这次其实没有做很多,但是会有很多建议,像是如何简单地做出来老旧场景锈迹斑斑的效果,因为拍摄时间有限,需要掌握能够快速做出铁锈的方法。还有在沙滩边的那场戏,工作人员如果乱跑的话,就是留下很多足迹,所以想要发明出不留脚印的鞋子。关于这些我想了很多,思考这些的过程对于我来说是非常有意思的。

在拍摄过程中使用两台摄影机,这是我向来的拍摄方式。如果只有一台的话,有时候会需要演员不停地去演同样的戏,比如说两个人演对手戏,如果只有一个摄像机,一次就只能拍到一个人,另一个人就拍不到。用两台摄影机的话能够减少演员的拍摄压力,也可以捕捉到演员最好的表演瞬间,因此我觉得两台很好,多的时候还会用三四台。

最早胶片的时候我其实是用一台摄像机的,那时候挺辛苦的,反映在拍摄天数就是需要花费将近两倍的时间。所以我其实是在不断地尝试,究竟用哪种拍摄方法比较好,有没有更好的拍摄方法。

我们电影里有一场葬礼的戏,让我觉得很震惊,感觉跟日本完全不一样,就是中国葬礼时间之短。在日本正式举行葬礼一般要两个小时,但整体要花一天时间,但是中国的话早上就结束了。日本有部电影是伊丹十三的《丧礼》,电影只有两个小时,但故事描绘了整整一天的葬礼。在这边拍摄葬礼的时候,我就感觉只能拍个微电影了,整体就是非常迅速。因为这个是开场的镜头,和我预想的差异实在太大,所以我刚开始也头疼应该怎么处理才好,最后绞尽脑汁想办法,最终顺利完成了拍摄。而且也了解到了很多风俗,比如说比逝者年长的人不参加葬礼。

不过反过来说,如果中国人看了日本的丧礼,估计也会奇怪,日本的葬礼为什么是这样的,这里面的风俗差异其实还是很大的。但我觉得这种文化上的差异非常有意思,真正见识到这些的时候,我就会想,来这里拍摄太好了,了解到很多新鲜的事物,这点让我非常兴奋。如果是去商业街的话,其实中国和日本没有太大的差别,并不会有来到外国的感觉。

“神仙阵容”谈《你好,之华》

秦昊:所以我觉得其实尹川也是之华,所有人都是,我觉得这一点是这个戏里我的角色的一个根本。剩下其它的地方,比如说他是文人也好,他有导演身上的一些气质也好,然后我们给他加一些这个人物的小幽默,缺点,小脆弱什么也好。其实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人会让每一个观众都觉得说,其实每个人都是之华,这个人也是,每个人其实也都是尹川。

无论是尹川也好,还是所有的角色,其实这个戏里面我觉得所有的人都是之华,都是之南。因为每个人都处在生活的风暴中间,都是处在脱离了学校的温室,然后走到了社会的风暴,走到了人生的风暴中,每个人都碰到了不同的问题,然后最后每个人以每个人的方法结束。其实里面的所有角色,包括生活中每个人都是这样的。

此外,这部电影跟岩井导演之前的片子有一脉相承的地方,都是关于青春和现实之间的故事,有过一段青春,然后又有一段有点残酷的现实,错过了什么,才知道什么是珍贵,但我觉得这部戏基调还是很温暖的。

杜江:其实最初看到剧本的时候,我也找不清楚方向,就是之华到底喜欢周文涛什么。在剧中他们设计给我做了一个假肚子,周文涛是一个有着小肚腩的IT男,但那会我刚拍完红海行动,那段时间我在生活当中一个挺胸抬头,时刻坐姿都要保持端正的一个状态。这部戏突然告诉我是一个在家里能躺着就不坐着,能坐着就不站着,看起来很懒惰的一个肚腩先生。开始我也有点不适应,那个假肚子的大小特别尴尬,会觉得真的是我的肚子。我就在想这样的一个男人到底可爱在哪里,他懒散的,很多时候游离在状态之外,弯着手机,躺在沙发上。导演还要让我一直保持迷之微笑,我也一开始很难找到这个笑的依据在哪里。后来我看到了06年岩井导演编剧的一部电影,叫“彩虹女神”,里面有一句话大概的意思就是,一个人无所作为我也喜欢,很懒惰我也喜欢,他的笑脸我也喜欢,怎么样我都喜欢。我突然一下子找到了这个角色在这个家里的存在,之华爱周文涛,到底爱什么,可能就是她对自己老公的一种期许,这个永远都有一幅笑脸的男人给她的安全感。

胡歌:我还记得第一次见岩井导演的时候我还挺狼狈的,那时候没有想过有机会可以演他的电影。第一次见他是2012年下半年在上海的时候,我有一个好朋友正好有机会可以和导演一起吃饭,他知道我特别喜欢导演的电影,于是就让我一块去。但是我开车到餐厅门口,没有停下来而是直接开过去了,我给我朋友打电话说我不来了吧,我一会儿也不知道跟导演说什么,我说我有点紧张,我说我回去了,后来我朋友还是把我拽回去了。因为那天人也挺多的,我也不太好意思说话,那天岩井导演给我的印象是话不多,但是他非常爱吃麻辣火锅。他不太能吃辣,但是他还是很努力的在尝试。

前几年岩井导演在上海东艺举办了一场电影原声音乐的钢琴演奏会,我也去了。那天有一个小插曲,就是音乐会结束以后,我可能还沉浸在音乐里面,然后我在地下车库开车的时候就不小心把旁边的车给蹭了,很不巧的是我蹭的那个车的车主正是东艺的保安经理。很尴尬的是大概过了一两年我去东艺演《如梦之梦》,那个保安经理还特意跑过来跟我说,你还记得我吗。然后我前两年在北京还见过一次导演,那一次就是正式的在聊工作了,虽然后面很可惜没合作成。所以我觉得这些事情都能够串连在一起,有很多机缘是妙不可言的。

其实我演的这个角色比较特别,是我以往都没有尝试过的。如果我们说的夸张、极端一些的话,我觉得这个角色是类似于一具行尸走肉,因为他对于生活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这个人物有可恶的一面,他也有可怜、值得同情的地方,他特别自卑。因为一些客观的原因他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差了一些,他想证明自己,但是他选择了一种比较极端的方式,伤害了他的家人。他自己没有过好自己的一生,他错过了自己爱的人,然后一错再错,再也没有机会弥补这个遗憾。

这场戏我看到剧本的时候就特别喜欢,我很想来挑战这个角色,因为我觉得这场戏还挺难演的,尤其是这个分寸的拿捏。而且当时我看到这个剧本,我觉得可以有很多种演绎和诠释的方式。当然今天到了现场以后,和导演沟通,然后再和秦昊我们在走戏的时候也在适应彼此,根据现场状况来做出一些调整,是挺不一样的体验。

胡歌:我感觉俊二导语做的比说的多,他在很多细节的地方都是亲力亲为的。小到一个特别小的墙上的挂饰,这种道具包括机位的摆放他都会亲自上手。但是他的话并不多,这个是我对他最直观的印象,工作的状态。因为之前有过几次短暂的交流,我觉得之前对他的印象和我今天看到的他挺一致的,他就是一个很安静的人。

谭卓:我演胡歌的女朋友,未婚先孕,经济非常窘迫,就是我们通俗的一点说其实是两个奇葩走到一起。两个人好像也并不是那么的合适,可能因为某些原因比如说因为有了孩子,两个人就这样在一起,就是我们经常现实生活中会有这样一些问题。所以我觉得从这些很有限的内容里面,我觉得她压力很大,她跟胡歌的这一对都是处在相对比较底层的人群。我会觉得她是有蛮坚硬、勇敢的一个女人,我觉得这个角色在现实生活中如果真的把她放在人群里,她也不是太常规的这样一个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