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市场时,我们经常会讨论一个区域的辐射范围和经济影响。以位处天津南部的大梅江板块为例,其纵跨河西、津南及西青三个区划,“幅员辽阔”使得板块的影响力毋庸置疑。我们会说这个板块有这样那样的住宅和商业项目,区域聚集效应在日益提升。
而具体到某个项目其实也是同理:一个商业项目,人们关注的是它的服务半径及为周边是否能带来切实的消费升级;一个住宅项目,大家更关心其地理位置所能承载的配套功能和人居氛围,在城市高速发展的今天,项目所在区域及项目本身的的“成长性”,亦成了不可忽视的指标。
若提及项目区位辐射的多元性,大唐印象可以说是十分典型的案例之一。该项目定位于天津市华明新城板块,紧临临空产业区、东丽湖温泉度假旅游区,同时临近北杨线和津汉公路两条城际主干道,实现了快速连接市区与滨海新区。
整体来看,大唐印象处于多区域、多板块围合的中间地带。空港和华明这两个板块的距离是非常近的,都是位于津汉公路沿线,仅一路之隔,空港板块位于津汉公路的南侧,华明板块位于津汉公路的北侧。这两个板块经常会拿来做以比较,但相互“依附”的关系亦同样明显。而位处两板块“护卫”下的大唐印象,显然“同享”了两者各自的优势。
日益成熟的华明矩阵
首先看华明,该板块在行政划分上属于东丽区。大区域上看,华明板块与空港经济区、东丽湖板块连成一片,生态、产业资源共享趋势明显。近些年,涉及华明的配套建设新闻陆续露出,其中地铁规划是个核心,除了之前已报道过的地铁13号线、C1线经过华明镇,近期15号线该线拟沿津汉公路铺设的消息也是一大利好。
华明住宅板块按照生态城区的建设标准,绿化率达到45%,居住区外侧设计了相应的绿地景观,居住区的西南角则将以大片水域为中心建设区内的中心公园,新家园的横纵主干道将成为两条贯穿整个居住区的绿色长廊。整个居住区内的大小公用绿地有十余处。随着大量住宅项目的入驻,居民对高效生活圈的需求增加,华明板块自身的配套也逐渐丰富起来。商业配建以生活超市、菜市场、邮局、餐饮等社区服务为主,更能贴合日常需求。
通常情况下,一个新兴居住板块想要成熟,周期大概在3-5年,而华明板块已经开发了十余年,从最初一批保障房,到首创、天房的前期“开垦”,再到恒大、金泰、天安、华润、大唐等开发商相继入驻,板块的入住率不断提升,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居住氛围。对于刚需人群来说,华明板块的较大吸引点就是房价优势,相比现今大多环城区域动辄2万+的房价,华明板块新房项目的单价大多数能控制在两万以下,算是比较“友好”的。
临空经济属性加持
临空这个概念乍听似乎有些陌生,其实并非大家孤陋寡闻,而是“它”确实少见。据了解,全国范围内,临空属性的经济产业区也没有几家。
临空经济区以机场为地理中心,依靠机场的吸引力和辐射力,促使资本、劳动力、技术、知识、管理等生产要素向机场及其周边聚集,形成由航空运输业、航空运输服务业和具有航空指向性的产业组成的,具有巨大影响力的新型区域经济形态。因此,临空经济区通常在以机场为中心,以10-15km为半径的范围内。
截至2018年5月底,全国已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昆明、西安、沈阳、天津等12个临空经济示范区。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
如果要问,天津有没有临空经济区?想必除少数专业和知情人士外,多数人是含糊其辞的。其实,早在十多年以前,天津就被作为特色临空经济的骨干定位发展临空经济区。
“空港经济区”想必天津人都不陌生,位于东丽、行政属于滨海新区,天津市重要的产业化发展区域。
网上搜索发现,临空经济也称为“空港产业”、“临空产业”、“机场经济”、“空港经济”等。而百度百科上,对于天津临空经济区的描述是这样的——“天津临空产业区/天津空港经济区”。大唐印象,便南临此域。
说到这,是否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21世纪的天津蓄势待发,承接自贸区、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大国家战略。近年,天津空港经济区利用毗邻市区和地铁沿线的区位优势,以及政策优势,不断吸引各类商业综合体落户。SM天津滨海城市广场、新燕莎奥特莱斯、欧洲贸易中心等形成集群效应,逐步发展出一个成熟的空港经济区商圈。产城融合的模式带动着临空经济区域,区别于天津市大多数板块,带有自身特色的发展。
综上,大唐印象项目所拥有的是可谓确凿的区域优势。一方面,几年来越来越多开发商在华明“种下”的期房,正前赴后继的进入了交房期,人居规模渐已形成。另一方面,项目对于华明和空港区域资源优势的兼得,使得居住者关于教育、医疗及日常生活的配备需求愈加完善。
作为大唐地产进入天津的首个居住大盘,大唐印象具有集团以全国发展战略根植津门标杆的意义。即便不谈周边其他项目,大唐印象本身总占地32万㎡,规划地上建筑面积50万㎡,涵盖瞰景高层、低密洋房、平层官邸、联排别墅等多种类型的全生态产品理念,已然满足了不同圈层的人居需求。可以说无论是区域还是项目,皆能为市场带来足够的信心和吸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