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新奥集团拟收购美国lng资产,国际业务再度扩张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新奥集团拟收购美国lng资产,国际业务再度扩张

据了解,壳牌、埃克森美孚都曾参与竞标这笔资产,但最终被新奥集团收入囊中。显然,一家跨国能源巨头的雏形已经显现。

作者:竹溪

中国的民营石油天然气企业,有希望成为世界级的巨头吗?希望是越来越大了。

中国最大的民营天然气巨头——新奥集团,刚刚又落定了一枚重磅战略棋子,引发了中国乃至全球天然气行业的关注。

近日,新奥集团旗下的新奥股份发布公告表示,拟收购日本东芝公司在美国的一处LNG资产100%股权。

这是继新奥集团在2016年拿下澳大利亚油气巨头Santos公司的股份后,在国际天然气领域的第二次重大迈进。

这不仅意味着新奥集团在天然气来源方面开辟了新渠道,一体化业务能力增强,也意味着这家中国公司在突破中国本土市场的种种限制,向着更广阔的国际能源舞台迈进。

据了解,壳牌、埃克森美孚都曾参与竞标这笔资产,但最终被新奥集团收入囊中。显然,一家跨国能源巨头的雏形已经显现。

挺进国际的中国民营油气巨头

新奥股份公告显示,其拟以1500万美元现金对价购买东芝美国LNG公司的100%股权。资料显示,东芝美国LNG公司成立于2017年,总部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主要经营LNG的生产和供应业务。

同时,新奥股份也将继承东芝公司的子公司——东芝能源系统和方案解决公司(下简称“TESS”)所签署的LNG业务相关合同的权利与义务。为此,TESS将向新奥股份支付8.21亿美元的合同承继对价。

据了解,在东芝美国LNG公司成立之前,东芝公司同多家天然气液化服务提供商签订了“照付不议”协议,即从2020年开始的20年内,每年从美国德州的自由港(Freeport)处购买220万吨LNG,并且无论东芝公司能否获得足够的气源,都需要找合同价格付给费用。

“照付不议”协议使得这一项目具有一定风险性,对没有一定规模和实力、没有可靠天然气来源和销售渠道的企业而言,很难承担这笔资产的经营。

新奥集团敢于接手这笔风险资产,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其在天然气市场上的强劲能力。

据了解,美国自由港LNG出口终端项目位于美国墨西哥湾,共建设3条液化生产线,总计1500万吨以上的年产能,为全球第七大LNG项目,客户均为国际LNG巨头。

这笔收购一旦完成,无疑将是中国民营能源企业在北美的一次重要登陆,为后续向全球天然气上游领域的进一步扩张打下基础。

早在2014年,新奥股份就已提出“定位于天然气上游资源获取,成为具有创新力和竞争力的天然气上游供应商”战略,随后便开始步步深入。

在2016年3月,新奥股份出资7.5亿美元,收购澳洲Santos公司10.07%股份,成为该公司第一大股东,成功跨出了进军天然气上游领域的第一步。

对于这笔收购,新奥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玉锁曾提到,“我们这次收购不仅仅是为了那些气,主要是为了具备进军上游的能力,这样更有利于以后和东南亚地区和非洲地区的合作。”

此番成功拿下东芝美国LNG公司,则再度彰显了新奥集团在国际天然气领域的雄心。

不可忽视的大玩家​

值得注意的是,新奥集团能够在海外布局上有持续突破,也是基于其在中国国内业务的稳固和持续扩张。

尤其在2018年,有近29年发展历史的新奥集团,又翻开了发展的历史性新篇章。

在10月19日,经历了近8年的努力之后,新奥舟山LNG接收站宣布正式进入运营阶段。这意味着,新奥集团将突破其业务在天然气气源方面的重大阻碍,整体业务能力跃上新台阶。

新奥舟山LNG接收站项目是国内首个民企独资的大型LNG接收及加注项目,也是国家能源局核准的第一个由民营企业投资的大型LNG接收站项目。

这座LNG接收站的投运,对整个中国的油气工业而言,也可谓有历史性意义。因为这一项目,打开了中国民营企业参与油气行业的新渠道,将促进整个油气行业的市场化发展。

而这座LNG接收站的投运,对新奥而言也仅仅是一个开始。

在今年10月举行的第二届世界油商大会上,新奥集团又同舟山群岛新区海洋产业集聚区管委会正式签署了舟山LNG接收站二期扩建工程项目框架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二期扩建工程包括2个全新的16万方储罐、相应的气化设施生产线以及辅助设施。预计年处理LNG能力将提升至500万吨,扩建工程计划于2021年上半年建成投产。

500万吨LNG的热当量相当于580万吨原油,这一巨大规模的LNG接收站预示着,新奥集团将成为全球天然气生产贸易中不可忽视的大玩家。

新奥集团国内的大型LNG站接收业务,未来势必会和其海外天然气业务协同,持续相互促进和壮大。

在中国国内,由于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主要由大型国有企业经营,民营企业难以形成一体化优势,所以极少有民营企业能够做强做大并走向国际。

新奥集团能突破种种发展限制,不断壮大并走向全球,充分体现出中国民营企业在全球能源领域依旧是有潜力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新奥集团拟收购美国lng资产,国际业务再度扩张

据了解,壳牌、埃克森美孚都曾参与竞标这笔资产,但最终被新奥集团收入囊中。显然,一家跨国能源巨头的雏形已经显现。

作者:竹溪

中国的民营石油天然气企业,有希望成为世界级的巨头吗?希望是越来越大了。

中国最大的民营天然气巨头——新奥集团,刚刚又落定了一枚重磅战略棋子,引发了中国乃至全球天然气行业的关注。

近日,新奥集团旗下的新奥股份发布公告表示,拟收购日本东芝公司在美国的一处LNG资产100%股权。

这是继新奥集团在2016年拿下澳大利亚油气巨头Santos公司的股份后,在国际天然气领域的第二次重大迈进。

这不仅意味着新奥集团在天然气来源方面开辟了新渠道,一体化业务能力增强,也意味着这家中国公司在突破中国本土市场的种种限制,向着更广阔的国际能源舞台迈进。

据了解,壳牌、埃克森美孚都曾参与竞标这笔资产,但最终被新奥集团收入囊中。显然,一家跨国能源巨头的雏形已经显现。

挺进国际的中国民营油气巨头

新奥股份公告显示,其拟以1500万美元现金对价购买东芝美国LNG公司的100%股权。资料显示,东芝美国LNG公司成立于2017年,总部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主要经营LNG的生产和供应业务。

同时,新奥股份也将继承东芝公司的子公司——东芝能源系统和方案解决公司(下简称“TESS”)所签署的LNG业务相关合同的权利与义务。为此,TESS将向新奥股份支付8.21亿美元的合同承继对价。

据了解,在东芝美国LNG公司成立之前,东芝公司同多家天然气液化服务提供商签订了“照付不议”协议,即从2020年开始的20年内,每年从美国德州的自由港(Freeport)处购买220万吨LNG,并且无论东芝公司能否获得足够的气源,都需要找合同价格付给费用。

“照付不议”协议使得这一项目具有一定风险性,对没有一定规模和实力、没有可靠天然气来源和销售渠道的企业而言,很难承担这笔资产的经营。

新奥集团敢于接手这笔风险资产,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其在天然气市场上的强劲能力。

据了解,美国自由港LNG出口终端项目位于美国墨西哥湾,共建设3条液化生产线,总计1500万吨以上的年产能,为全球第七大LNG项目,客户均为国际LNG巨头。

这笔收购一旦完成,无疑将是中国民营能源企业在北美的一次重要登陆,为后续向全球天然气上游领域的进一步扩张打下基础。

早在2014年,新奥股份就已提出“定位于天然气上游资源获取,成为具有创新力和竞争力的天然气上游供应商”战略,随后便开始步步深入。

在2016年3月,新奥股份出资7.5亿美元,收购澳洲Santos公司10.07%股份,成为该公司第一大股东,成功跨出了进军天然气上游领域的第一步。

对于这笔收购,新奥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玉锁曾提到,“我们这次收购不仅仅是为了那些气,主要是为了具备进军上游的能力,这样更有利于以后和东南亚地区和非洲地区的合作。”

此番成功拿下东芝美国LNG公司,则再度彰显了新奥集团在国际天然气领域的雄心。

不可忽视的大玩家​

值得注意的是,新奥集团能够在海外布局上有持续突破,也是基于其在中国国内业务的稳固和持续扩张。

尤其在2018年,有近29年发展历史的新奥集团,又翻开了发展的历史性新篇章。

在10月19日,经历了近8年的努力之后,新奥舟山LNG接收站宣布正式进入运营阶段。这意味着,新奥集团将突破其业务在天然气气源方面的重大阻碍,整体业务能力跃上新台阶。

新奥舟山LNG接收站项目是国内首个民企独资的大型LNG接收及加注项目,也是国家能源局核准的第一个由民营企业投资的大型LNG接收站项目。

这座LNG接收站的投运,对整个中国的油气工业而言,也可谓有历史性意义。因为这一项目,打开了中国民营企业参与油气行业的新渠道,将促进整个油气行业的市场化发展。

而这座LNG接收站的投运,对新奥而言也仅仅是一个开始。

在今年10月举行的第二届世界油商大会上,新奥集团又同舟山群岛新区海洋产业集聚区管委会正式签署了舟山LNG接收站二期扩建工程项目框架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二期扩建工程包括2个全新的16万方储罐、相应的气化设施生产线以及辅助设施。预计年处理LNG能力将提升至500万吨,扩建工程计划于2021年上半年建成投产。

500万吨LNG的热当量相当于580万吨原油,这一巨大规模的LNG接收站预示着,新奥集团将成为全球天然气生产贸易中不可忽视的大玩家。

新奥集团国内的大型LNG站接收业务,未来势必会和其海外天然气业务协同,持续相互促进和壮大。

在中国国内,由于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主要由大型国有企业经营,民营企业难以形成一体化优势,所以极少有民营企业能够做强做大并走向国际。

新奥集团能突破种种发展限制,不断壮大并走向全球,充分体现出中国民营企业在全球能源领域依旧是有潜力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