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上海密集出台20余个文件力推“高质量用地政策” 5大途径盘活存量土地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上海密集出台20余个文件力推“高质量用地政策” 5大途径盘活存量土地

近期,上海市制订了高质量利用产业用地的实施细则、容积率管理实施细则、乡村振兴规划土地政策、低效用地退出行动方案等20个配套政策文件和行动方案,旨在支撑“高质量用地政策”落地。“高质量用地政策”提出了收储、转型、提容、节余转让、低效退出等5条存量土地盘活路径。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018年11月20日下午,界面新闻记者从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获悉,近期,上海市制订了高质量利用产业用地的实施细则、容积率管理实施细则、乡村振兴规划土地政策、低效用地退出行动方案等20个配套政策文件和行动方案,旨在支撑“高质量用地政策”落地。“高质量用地政策”提出了收储、转型、提容、节余转让、低效退出等5条存量土地盘活路径。

在20日的发布会上,上海市经信委和规土局分别重点介绍了《关于促进资源高效率配置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双高意见”)及《关于本市全面推进土地资源高质量利用的若干意见》(简称“高质量用地政策”)的主要内容。

上海市经信委主任陈鸣波指出,“双高意见”最核心的一条就是——上海产业经济在资源环境紧约束的条件下,必须把关注点放在提高要素资源配置效率上,加快破解激励约束机制不顺、新旧动能转换机制不畅等问题,实现“向存量要空间、以质量求发展”。

为此,上海未来将着重从三个方面明确新思路新方向:通过规划引领、标准引导,优化产业战略方向和项目准入标准,明确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和要求;通过“3+5+X”重点区域率先示范、零星工业用地自主转型升级,推动多主体、多形式的“腾笼换鸟”,明确资源高效率配置的推进路线;通过建立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标准,以及土地、财政、金融等差别化引导,明确政策支撑体系,促进要素资源聚焦实体经济,进一步优化上海的营商环境。

11月7日,上海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正式发布了上海市产业地图,按照打响“四大品牌”的总体部署,覆盖一二三全产业链,聚焦16个区、67个重点区域、27个重点行业,共编制了101张产业地图。

陈鸣波表示,上海将强化产业统筹引领,促进区域特色产业品牌集聚,重点是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强化前沿科技、核心产业布局,力争突破“卡脖子”瓶颈、加快推动产业化。例如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民用航空、生物医药等战略领域强化布局,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经济的合作与竞争;依托产业地图推动各区和重点区域着力发展主导产业。“比如浦东聚焦集成电路、航运贸易,嘉定聚焦汽车产业,松江重点发展智能制造装备等,促进优势更优、特色更特、强项更强,提高上海产业的集中度和显示度。”

上海市将建立资源利用效率评价制度,用陈鸣波的话说,就是“给产业园区打分,好地段要做好产业,好资源要用于高质量发展”。市级明确评价指导原则,各区因地制宜制定具体办法,以用地用能、劳动效率、科技创新、污染排放等为核心,明确“高产田”和“低产田”的分类标准。

上海将实施要素差别化配置机制,以评促转、以配促优,在产业准入、技术改造、电价、环保等方面,深化差别化政策指导。

“双高意见”要求严格产业全生命周期管理,严格产业项目准入标准,加强过程监管和动态评估,实施高于国家要求的产业结构调整负面清单。

上海还将制定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针对具体产业领域,制定高质量发展指引;加强产业园区评价监管,提升服务能级。

“上海这些年一直坚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2016-2017年就调整了2600多个产业项目,为新动能发展创造条件、留出了空间。但要进一步盘活存量资源,用于新兴产业发展,还面临“倒剪刀差”、利益平衡等很多障碍;改革进入了深水区,必须要拿出敢啃硬骨头的勇气,持续推动质量变革。”陈鸣波说。

上海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盘活存量土地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土地收储,统筹用于更高质量的产业项目;二是市场流转,将资源从低效企业转向高效企业;三是原地转型提升,通过企业技改,加大智能化、绿色化改造。

2014年,上海提出节约集约用地系列政策,目前上海土地供需矛盾依然突出,土地利用质量仍有差距,突出表现在土地利用强度不充分、土地配置效率不协调、土地利用绩效不均衡等方面。

11月16日,上海市政府正式印发了《关于本市全面推进土地资源高质量利用的若干意见》。

据上海市规土局局长徐毅松介绍,在支持实体经济,服务民营、外资、国资共同发展方面,研究制定了高质量的土地供给、存量盘活和规划空间政策。

上海制定了五方面的产业用地供应政策,包括“带产业项目”全要素、标准化出让的供地模式,弹性出让年期和先租后让的用地方式,实行底线管理并与产业绩效挂钩的用地价格,以全生命周期用地绩效评价和土地退出为核心的管理机制,以园区平台、领军企业为重点的差别化政策。

“高质量用地政策”提出了五条存量土地盘活路径,包括收储、转型、提容、节余转让、低效退出,进一步创新利益平衡机制,丰富盘活政策路径,调动各方盘活存量产业用地的积极性,建立低效用地倒逼机制,引导土地资源合理流动和高效配置,加大向存量要空间的力度。

为此,上海推出了综合性的开发强度策略,按照“总量控制、结构优化、分类引导、保障产业需求”的原则,实行开发强度分层分区管控,保持合理开发强度,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对产业用地,按产业需求核定开发强度,同时加强事中的产业建筑方案审核、和事后的全生命周期监管,助力提升城市经济密度。

“在保障生态空间,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相协调方面,研究制定了覆盖全域土地资源的政策措施。”徐毅松指出。

上海将统筹生态、农业、城镇“三大空间”,扩大生态空间,到2035年市域生态用地占陆域总面积比例超过60%;保障农业空间,落实2035年150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优化城镇空间,至2035年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3200平方公里以内。

“高质量用地政策”要求建立全域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市开发边界和文化保护控制线四条控制线管控体系,加强土地用途管制和空间管制,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

结合“五违四必”生态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上海将加大力度推进开发边界外建设用地减量化,在助力生态建设的同时,推动城市空间的优化腾挪。

在营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补齐公共服务设施短板,打造最有吸引力的高品质生活空间方面,上海也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徐毅松表示,上海将推进旧区和城中村改造,以保护历史风貌为原则,通过带保护方案招拍挂、定向挂牌、组合出让等供地方式支持中心城旧区改造。以强化区域功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为重点,开展城中村改造。

他强调,“高质量用地政策”不止是一个文件,而是一个政策体系。在研究制定《若干意见》的同时,上海还同步制订了高质量利用产业用地的实施细则、容积率管理实施细则、乡村振兴规划土地政策、低效用地退出行动方案等20个配套政策文件和行动方案,来支撑“高质量用地政策”落地。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上海密集出台20余个文件力推“高质量用地政策” 5大途径盘活存量土地

近期,上海市制订了高质量利用产业用地的实施细则、容积率管理实施细则、乡村振兴规划土地政策、低效用地退出行动方案等20个配套政策文件和行动方案,旨在支撑“高质量用地政策”落地。“高质量用地政策”提出了收储、转型、提容、节余转让、低效退出等5条存量土地盘活路径。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018年11月20日下午,界面新闻记者从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获悉,近期,上海市制订了高质量利用产业用地的实施细则、容积率管理实施细则、乡村振兴规划土地政策、低效用地退出行动方案等20个配套政策文件和行动方案,旨在支撑“高质量用地政策”落地。“高质量用地政策”提出了收储、转型、提容、节余转让、低效退出等5条存量土地盘活路径。

在20日的发布会上,上海市经信委和规土局分别重点介绍了《关于促进资源高效率配置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双高意见”)及《关于本市全面推进土地资源高质量利用的若干意见》(简称“高质量用地政策”)的主要内容。

上海市经信委主任陈鸣波指出,“双高意见”最核心的一条就是——上海产业经济在资源环境紧约束的条件下,必须把关注点放在提高要素资源配置效率上,加快破解激励约束机制不顺、新旧动能转换机制不畅等问题,实现“向存量要空间、以质量求发展”。

为此,上海未来将着重从三个方面明确新思路新方向:通过规划引领、标准引导,优化产业战略方向和项目准入标准,明确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和要求;通过“3+5+X”重点区域率先示范、零星工业用地自主转型升级,推动多主体、多形式的“腾笼换鸟”,明确资源高效率配置的推进路线;通过建立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标准,以及土地、财政、金融等差别化引导,明确政策支撑体系,促进要素资源聚焦实体经济,进一步优化上海的营商环境。

11月7日,上海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正式发布了上海市产业地图,按照打响“四大品牌”的总体部署,覆盖一二三全产业链,聚焦16个区、67个重点区域、27个重点行业,共编制了101张产业地图。

陈鸣波表示,上海将强化产业统筹引领,促进区域特色产业品牌集聚,重点是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强化前沿科技、核心产业布局,力争突破“卡脖子”瓶颈、加快推动产业化。例如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民用航空、生物医药等战略领域强化布局,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经济的合作与竞争;依托产业地图推动各区和重点区域着力发展主导产业。“比如浦东聚焦集成电路、航运贸易,嘉定聚焦汽车产业,松江重点发展智能制造装备等,促进优势更优、特色更特、强项更强,提高上海产业的集中度和显示度。”

上海市将建立资源利用效率评价制度,用陈鸣波的话说,就是“给产业园区打分,好地段要做好产业,好资源要用于高质量发展”。市级明确评价指导原则,各区因地制宜制定具体办法,以用地用能、劳动效率、科技创新、污染排放等为核心,明确“高产田”和“低产田”的分类标准。

上海将实施要素差别化配置机制,以评促转、以配促优,在产业准入、技术改造、电价、环保等方面,深化差别化政策指导。

“双高意见”要求严格产业全生命周期管理,严格产业项目准入标准,加强过程监管和动态评估,实施高于国家要求的产业结构调整负面清单。

上海还将制定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针对具体产业领域,制定高质量发展指引;加强产业园区评价监管,提升服务能级。

“上海这些年一直坚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2016-2017年就调整了2600多个产业项目,为新动能发展创造条件、留出了空间。但要进一步盘活存量资源,用于新兴产业发展,还面临“倒剪刀差”、利益平衡等很多障碍;改革进入了深水区,必须要拿出敢啃硬骨头的勇气,持续推动质量变革。”陈鸣波说。

上海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盘活存量土地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土地收储,统筹用于更高质量的产业项目;二是市场流转,将资源从低效企业转向高效企业;三是原地转型提升,通过企业技改,加大智能化、绿色化改造。

2014年,上海提出节约集约用地系列政策,目前上海土地供需矛盾依然突出,土地利用质量仍有差距,突出表现在土地利用强度不充分、土地配置效率不协调、土地利用绩效不均衡等方面。

11月16日,上海市政府正式印发了《关于本市全面推进土地资源高质量利用的若干意见》。

据上海市规土局局长徐毅松介绍,在支持实体经济,服务民营、外资、国资共同发展方面,研究制定了高质量的土地供给、存量盘活和规划空间政策。

上海制定了五方面的产业用地供应政策,包括“带产业项目”全要素、标准化出让的供地模式,弹性出让年期和先租后让的用地方式,实行底线管理并与产业绩效挂钩的用地价格,以全生命周期用地绩效评价和土地退出为核心的管理机制,以园区平台、领军企业为重点的差别化政策。

“高质量用地政策”提出了五条存量土地盘活路径,包括收储、转型、提容、节余转让、低效退出,进一步创新利益平衡机制,丰富盘活政策路径,调动各方盘活存量产业用地的积极性,建立低效用地倒逼机制,引导土地资源合理流动和高效配置,加大向存量要空间的力度。

为此,上海推出了综合性的开发强度策略,按照“总量控制、结构优化、分类引导、保障产业需求”的原则,实行开发强度分层分区管控,保持合理开发强度,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对产业用地,按产业需求核定开发强度,同时加强事中的产业建筑方案审核、和事后的全生命周期监管,助力提升城市经济密度。

“在保障生态空间,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相协调方面,研究制定了覆盖全域土地资源的政策措施。”徐毅松指出。

上海将统筹生态、农业、城镇“三大空间”,扩大生态空间,到2035年市域生态用地占陆域总面积比例超过60%;保障农业空间,落实2035年150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优化城镇空间,至2035年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3200平方公里以内。

“高质量用地政策”要求建立全域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市开发边界和文化保护控制线四条控制线管控体系,加强土地用途管制和空间管制,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

结合“五违四必”生态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上海将加大力度推进开发边界外建设用地减量化,在助力生态建设的同时,推动城市空间的优化腾挪。

在营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补齐公共服务设施短板,打造最有吸引力的高品质生活空间方面,上海也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徐毅松表示,上海将推进旧区和城中村改造,以保护历史风貌为原则,通过带保护方案招拍挂、定向挂牌、组合出让等供地方式支持中心城旧区改造。以强化区域功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为重点,开展城中村改造。

他强调,“高质量用地政策”不止是一个文件,而是一个政策体系。在研究制定《若干意见》的同时,上海还同步制订了高质量利用产业用地的实施细则、容积率管理实施细则、乡村振兴规划土地政策、低效用地退出行动方案等20个配套政策文件和行动方案,来支撑“高质量用地政策”落地。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