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平衡车纳入小米生态链 雷军:收购Segway一分钟都没犹豫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平衡车纳入小米生态链 雷军:收购Segway一分钟都没犹豫

小米希望它旗下的手机成为连接所有智能设备生态系统的中心,现在,这个系统里又加上了赛格威这个短途智能出行设备。

发布会现场,纳恩博CEO高禄峰介绍“创新短交通”概念

 

4月15日下午,在北京JW万豪酒店,小米联合智能短途产品运营商纳恩博(Ninebot)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完成对全球自平衡车开创者赛格威(Segway)的全资收购。同时,小米、红杉、顺为、华山还已完成来对纳恩博8000万美金的A轮融资。小米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表示,他自十年前便对代步平衡车产生了兴趣,对于收购Segway,雷军说“一秒钟都没有犹豫”。此外,他用鱼与水来形容小米与生态链之间的关系,并期待与更多新锐创业公司合作。

纳恩博收购赛格威 如“N”级与“S”级的天生吸引

GPS导航?无人机?代步平衡车?自小米向媒体发出标有“N”和“S”两级图案的邀请函,便引发了米粉的无限猜测。在小米新闻发布会现场中央的显眼位置,记者看到的依旧是这个类似磁铁的神秘图案,这究竟有何寓意?

15日下午2点,新闻发布会准时开始,首先上台分享的是纳恩博CEO高禄峰。“借用柴静《穹顶之下》中的数据,在北京,5公里以内开车的占44%。”在五公里的生活半径里,出行如何才能既绿色环保又方便省时?高禄峰由此引出纳恩博的“创新短交通”概念,其中电力驱动、移动互联、传感器是三个关键词。“创新短交通将是一个超过千亿美金规模的市场,而未来的十年也将是其高速发展的十年。”

随后,当高禄峰介绍短交通行业的鼻祖Segway时,讲台中央的幕布突然换了模样。“大家应该很好奇,这其实是纳恩博收购赛格威新闻发布会,他们两者具有与生俱来的吸引力。”这也由此揭开了“N”(即Ninebot)与“S”(Segway)的神秘面纱。他介绍说,目前小米、红杉、顺为、华山已完成对纳恩博8000万美金的A轮融资。“这是一个新的起点。”高禄峰表示,收购后,纳恩博还将与包括法拉利、香奈儿、亚马逊、英特尔等16家全球优质伙伴进行合作。

雷军介绍,小米整个生态链幕后的总指挥是联合创办人刘德

雷军:“整个生态链在发展,就是小米在发展”

在投资方之一,即红衫资本中国基金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上台发言后,小米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终于在一片呼声和掌声中登台。“我把代步平衡车看作是一个成年人的玩具,自己也很喜欢。”雷军告诉大家,自十年前他就对平衡车产生了兴趣,纳恩博也玩了很长时间。“当团队跟我们股东沟通说,想要收购segway,我应该一秒钟都没有犹豫,就觉得这个是值得的。”据了解,小米已成为纳恩博机构类的最大股东。雷军表示,小米在创办之初,就在为成为一个全球化企业做准备,它的8名创始人中有5人都是海归,因此小米非常支持旗下的生态链企业做全球化探索。“小米生态链是一个开放式的生态链,现在旗下生态链企业已有二十八九家,还有十几家正在沟通。”

此外,雷军还透露了小米的未来战略,“在我们眼里,手机就是一个移动电脑,就是一个中心,用来连接所有智能设备。”而与所有新锐创业公司、行业领导品牌合作是小米一直所期冀的。“我在很多场合都讲过我们的整个生态链合作计划,就是开放式、不站队、不排他。只有整个行业全部起飞之后,小米作为手机才会有连接的价值。”雷军阐释,小米与生态链的关系是鱼与水的关系,所以小米会全力支持整个生态链行业的发展。他笑言:“需要我们出钱就出钱,需要我们出力就出力。”

在发布会场外,参会者正在试驾纳恩博代步平衡车

代步平衡车春天将至 国内政策及标准仍有待制定

此次纳恩博收购Segway的交易金额是多少?融资之后,纳恩博是否会和小米一样主打低价但精致的服务?两家公司是否将联合推出新品……下午3时许,新闻发布会结束后,媒体纷纷向纳恩博CEO高禄峰抛出了一系列问题。在现场,高禄峰并未做出具体回应,但他表示“收购中最大的争议是双方对品牌价值的理解有差异”。他还透露,从4月17日开始,或将陆续披露收购的相关细节。

近两年来,越来越多的电动滑板车、平衡车开始在路面上出现,这种用来解决“最后一公里”的代步工具在大城市颇为流行。走在街头,你时常会见到脚踩此类产品的人从眼前“飘过”,但因为其行驶速度较快,关于它是否安全、究竟该不该上路的讨论也从来都没有停息过。据媒体报道,上海交警部门已明确表示,根据《上海市非机动车管理办法》规定,电动滑板车、平衡车都不得上路行驶。

“一方面,短途代步工具是大势所趋,希望会有国家标准、政策的参与制定。”高禄峰告诉记者,另一方面在国际上,segway已经在很多国家为行业发展铺了一条很好的路。他认为,目前平衡车之所以普及程度不是很高,主要在于价格上。“我始终相信‘1+1’肯定大于3。”高禄峰对此次收购、融资充满期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平衡车纳入小米生态链 雷军:收购Segway一分钟都没犹豫

小米希望它旗下的手机成为连接所有智能设备生态系统的中心,现在,这个系统里又加上了赛格威这个短途智能出行设备。

发布会现场,纳恩博CEO高禄峰介绍“创新短交通”概念

 

4月15日下午,在北京JW万豪酒店,小米联合智能短途产品运营商纳恩博(Ninebot)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完成对全球自平衡车开创者赛格威(Segway)的全资收购。同时,小米、红杉、顺为、华山还已完成来对纳恩博8000万美金的A轮融资。小米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表示,他自十年前便对代步平衡车产生了兴趣,对于收购Segway,雷军说“一秒钟都没有犹豫”。此外,他用鱼与水来形容小米与生态链之间的关系,并期待与更多新锐创业公司合作。

纳恩博收购赛格威 如“N”级与“S”级的天生吸引

GPS导航?无人机?代步平衡车?自小米向媒体发出标有“N”和“S”两级图案的邀请函,便引发了米粉的无限猜测。在小米新闻发布会现场中央的显眼位置,记者看到的依旧是这个类似磁铁的神秘图案,这究竟有何寓意?

15日下午2点,新闻发布会准时开始,首先上台分享的是纳恩博CEO高禄峰。“借用柴静《穹顶之下》中的数据,在北京,5公里以内开车的占44%。”在五公里的生活半径里,出行如何才能既绿色环保又方便省时?高禄峰由此引出纳恩博的“创新短交通”概念,其中电力驱动、移动互联、传感器是三个关键词。“创新短交通将是一个超过千亿美金规模的市场,而未来的十年也将是其高速发展的十年。”

随后,当高禄峰介绍短交通行业的鼻祖Segway时,讲台中央的幕布突然换了模样。“大家应该很好奇,这其实是纳恩博收购赛格威新闻发布会,他们两者具有与生俱来的吸引力。”这也由此揭开了“N”(即Ninebot)与“S”(Segway)的神秘面纱。他介绍说,目前小米、红杉、顺为、华山已完成对纳恩博8000万美金的A轮融资。“这是一个新的起点。”高禄峰表示,收购后,纳恩博还将与包括法拉利、香奈儿、亚马逊、英特尔等16家全球优质伙伴进行合作。

雷军介绍,小米整个生态链幕后的总指挥是联合创办人刘德

雷军:“整个生态链在发展,就是小米在发展”

在投资方之一,即红衫资本中国基金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上台发言后,小米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终于在一片呼声和掌声中登台。“我把代步平衡车看作是一个成年人的玩具,自己也很喜欢。”雷军告诉大家,自十年前他就对平衡车产生了兴趣,纳恩博也玩了很长时间。“当团队跟我们股东沟通说,想要收购segway,我应该一秒钟都没有犹豫,就觉得这个是值得的。”据了解,小米已成为纳恩博机构类的最大股东。雷军表示,小米在创办之初,就在为成为一个全球化企业做准备,它的8名创始人中有5人都是海归,因此小米非常支持旗下的生态链企业做全球化探索。“小米生态链是一个开放式的生态链,现在旗下生态链企业已有二十八九家,还有十几家正在沟通。”

此外,雷军还透露了小米的未来战略,“在我们眼里,手机就是一个移动电脑,就是一个中心,用来连接所有智能设备。”而与所有新锐创业公司、行业领导品牌合作是小米一直所期冀的。“我在很多场合都讲过我们的整个生态链合作计划,就是开放式、不站队、不排他。只有整个行业全部起飞之后,小米作为手机才会有连接的价值。”雷军阐释,小米与生态链的关系是鱼与水的关系,所以小米会全力支持整个生态链行业的发展。他笑言:“需要我们出钱就出钱,需要我们出力就出力。”

在发布会场外,参会者正在试驾纳恩博代步平衡车

代步平衡车春天将至 国内政策及标准仍有待制定

此次纳恩博收购Segway的交易金额是多少?融资之后,纳恩博是否会和小米一样主打低价但精致的服务?两家公司是否将联合推出新品……下午3时许,新闻发布会结束后,媒体纷纷向纳恩博CEO高禄峰抛出了一系列问题。在现场,高禄峰并未做出具体回应,但他表示“收购中最大的争议是双方对品牌价值的理解有差异”。他还透露,从4月17日开始,或将陆续披露收购的相关细节。

近两年来,越来越多的电动滑板车、平衡车开始在路面上出现,这种用来解决“最后一公里”的代步工具在大城市颇为流行。走在街头,你时常会见到脚踩此类产品的人从眼前“飘过”,但因为其行驶速度较快,关于它是否安全、究竟该不该上路的讨论也从来都没有停息过。据媒体报道,上海交警部门已明确表示,根据《上海市非机动车管理办法》规定,电动滑板车、平衡车都不得上路行驶。

“一方面,短途代步工具是大势所趋,希望会有国家标准、政策的参与制定。”高禄峰告诉记者,另一方面在国际上,segway已经在很多国家为行业发展铺了一条很好的路。他认为,目前平衡车之所以普及程度不是很高,主要在于价格上。“我始终相信‘1+1’肯定大于3。”高禄峰对此次收购、融资充满期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