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移动APP创业疯狂背后:如何才能活下来?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移动APP创业疯狂背后:如何才能活下来?

如果一个移动APP只是符合工具界面属性的话,那么它很难与用户产生更深层的链接,只有通过一个工具平台,延展出生活场景甚至是社群聚合,这样才会是用户粘性最高的APP。

2014年,中国智能手机用户已经超过5亿人,成为拥有智能手机用户最多的国家。移动互联网迅速成为创业者的乐园,所有的草根创业者和资本都对移动App市场趋之若鹜。各种概念各种功能的APP如雨后春笋般兴起,而一些突然蹿红的APP的创业故事,更是助推了这股风潮的疯狂,PC互联网时代渐行渐远,移动互联网创业浪潮汹涌而至。

移动互联网创业就这么容易成功吗?当很多人都在传扬那些成功的创业故事,以及各种融资B轮C轮甚至是IPO的信息的时候,其实很多人并不知道,在移动APP市场,要想突出重围并不容易,要做好一个能够满足用户需求还可以长线盈利的APP也没有那么容易。

最近,国内一家移动互联网数据公司艾媒咨询发布的报告称,App的生命周期平均只有十个月,85%的用户会在1个月内将其下载的应用程序从手机中删除,而到了5个月后,这些应用程序的留存率仅有5%。而应用分析商Adjust最新报告显示,在AppStore中,中国僵尸应用占比高达81.3%,为全球最高。而目前我国主要应用商店的应用规模已累计超过400万个。在几乎可以说是竞争极其激烈的市场中,能够存活的APP是否有成功的逻辑?

刚需VS好奇心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需求主要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刚需,主要维持人们基本网络社交,工作生活需求;一个则是好奇心,在满足基本需求后,对于新鲜事物的短暂冲动,以及渴望拥有的需求。刚需与好奇心正如主食与配菜的关系,每一餐绝大多数人必定会吃那几样固定主食,这就是刚需,而配菜却会由不同人不同口味,或者对于新鲜食材的猎奇而有多样选择,这就是满足好奇心。

为什么说很多APP会是僵尸应用呢?正是由于,很多开发者只是抓住了用户的好奇心里,虽可以使APP在短时间内爆棚增长,却又因不属于用户刚性需求,而很快被用户所遗忘,例如百度魔图、唱吧、脸萌等,用户会因新事物所带来的新鲜感而使用,但在移动互联网快速迭代的浪潮中,一个只满足好奇心APP的存活时间也是转瞬即逝。与之相较刚需APP,因为掌握了人们的生活需求和拉近了与用户间的距离,成为了最具粘性的APP,例如人们需要了解天气,便少不了“墨迹天气”;人们需要社交,便少不了“微信”;人们需要学习工作,便少不了“有道词典”。如今的APP研发公司需要思考,刚需是稳固APP立身的根本,好奇心则是锦上添花,并非力挽狂澜,误忘记用户的根本需求。

痛点VS嗨点

现在很多移动APP企业并没有思考如何去满足用户的痛点,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其实用户是有很多需求不被发现和满足的,他们需要移动APP为其带来更多的便捷,在这一点上“饿了么”就牢牢地抓住了用户没时间用餐这一痛点,为用户提供安全便捷的上门送餐服务;滴滴打车解决了用户打不到车问题,以及出租车司机不用碰运气拉客户的痛点;有道词典解决了用户在英语学习、海外旅行、海淘等场景中所遇到的语言不通等问题。针对痛点切割垂直用户群体,也是APP赢得市场的基础。

而嗨点型APP,则是从娱乐放松休闲的使用动机出发,例如,很多游戏类的APP,再比如类似节操精选、哔哩哔哩这种锁定了年轻族群互动娱乐以及亚文化嗨点的APP。但是,能够从短期注意力转向长期的创新力的APP也并不多,因为决胜这些APP能不能长期留存用户的核心,核心在于是不是可以形成族群足够高的使用粘性,让用户每天都觉得可以有心理上的活着放松上的满足。无论是痛点还是嗨点,本质来说,移动APP的开发不仅仅是技术架构的思考,更重要的是社会人文的洞察,因为触及痛点或者是调动嗨点,都需要对于消费者的心理有深层次的解读,而对于很多开发者而言,这方面的洞察力未必个个都能具备。

单一功能VS复杂功能

很多时候人们下载APP的初衷很简单,只是为了解决一件事,例如,下载万年历是因为需要通过它获取日历的信息;下载有道词典是要解决语言的问题;下载墨迹天气则是对于天气实时的关注;下载航旅纵横是为了管理航班;其实每一位用户选择APP都是针对其最为核心甚至最为简单的功能。

但是,目前有很多移动APP研发企业都会把这一过程想的过于复杂,都希望做出大而全的APP满足更多人群的需求,但这一点完全不符合互联网思维,研发团队应该思考如何将APP做的简单极致,让用户能够快速有效的通过移动APP而获取服务。

生活场景VS工具平台

如果一个移动APP只是符合工具界面属性的话,那么它很难与用户产生更深层的链接,只有通过一个工具平台,延展出生活场景甚至是社群聚合,这样才会是用户粘性最高的APP。例如,春雨医生APP,在移动互联网上搭建出了轻问诊场景,让全国医疗患者可以借助于春雨医生,完成这一整套的诊疗场景;大姨吗则不仅仅是女性常用工具APP,还通过移动网络构建出了女性私密社群,拥有族群属性的APP不仅具有用户粘性,更能营造出独特的社交场景。

从这个角度来说,移动APP的未来一定不会只是冲当移动端的应用工具,应该是具有用户族群细分化,功能体验简单和极致化,使用内容场景化等更贴合人们工作和生活需求的应用。

而对于很多热衷于从移动APP市场淘金的创业者而言,如何构建APP与实体产品和服务的融合,如何真正思考用户更加深刻的需求,如何构建更加贴近生活的使用场景,以及如何通过社群聚合和入口建立来实现更多延展的商业想象空间,才是APP能够不变成僵尸的突破要点。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移动APP创业疯狂背后:如何才能活下来?

如果一个移动APP只是符合工具界面属性的话,那么它很难与用户产生更深层的链接,只有通过一个工具平台,延展出生活场景甚至是社群聚合,这样才会是用户粘性最高的APP。

2014年,中国智能手机用户已经超过5亿人,成为拥有智能手机用户最多的国家。移动互联网迅速成为创业者的乐园,所有的草根创业者和资本都对移动App市场趋之若鹜。各种概念各种功能的APP如雨后春笋般兴起,而一些突然蹿红的APP的创业故事,更是助推了这股风潮的疯狂,PC互联网时代渐行渐远,移动互联网创业浪潮汹涌而至。

移动互联网创业就这么容易成功吗?当很多人都在传扬那些成功的创业故事,以及各种融资B轮C轮甚至是IPO的信息的时候,其实很多人并不知道,在移动APP市场,要想突出重围并不容易,要做好一个能够满足用户需求还可以长线盈利的APP也没有那么容易。

最近,国内一家移动互联网数据公司艾媒咨询发布的报告称,App的生命周期平均只有十个月,85%的用户会在1个月内将其下载的应用程序从手机中删除,而到了5个月后,这些应用程序的留存率仅有5%。而应用分析商Adjust最新报告显示,在AppStore中,中国僵尸应用占比高达81.3%,为全球最高。而目前我国主要应用商店的应用规模已累计超过400万个。在几乎可以说是竞争极其激烈的市场中,能够存活的APP是否有成功的逻辑?

刚需VS好奇心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需求主要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刚需,主要维持人们基本网络社交,工作生活需求;一个则是好奇心,在满足基本需求后,对于新鲜事物的短暂冲动,以及渴望拥有的需求。刚需与好奇心正如主食与配菜的关系,每一餐绝大多数人必定会吃那几样固定主食,这就是刚需,而配菜却会由不同人不同口味,或者对于新鲜食材的猎奇而有多样选择,这就是满足好奇心。

为什么说很多APP会是僵尸应用呢?正是由于,很多开发者只是抓住了用户的好奇心里,虽可以使APP在短时间内爆棚增长,却又因不属于用户刚性需求,而很快被用户所遗忘,例如百度魔图、唱吧、脸萌等,用户会因新事物所带来的新鲜感而使用,但在移动互联网快速迭代的浪潮中,一个只满足好奇心APP的存活时间也是转瞬即逝。与之相较刚需APP,因为掌握了人们的生活需求和拉近了与用户间的距离,成为了最具粘性的APP,例如人们需要了解天气,便少不了“墨迹天气”;人们需要社交,便少不了“微信”;人们需要学习工作,便少不了“有道词典”。如今的APP研发公司需要思考,刚需是稳固APP立身的根本,好奇心则是锦上添花,并非力挽狂澜,误忘记用户的根本需求。

痛点VS嗨点

现在很多移动APP企业并没有思考如何去满足用户的痛点,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其实用户是有很多需求不被发现和满足的,他们需要移动APP为其带来更多的便捷,在这一点上“饿了么”就牢牢地抓住了用户没时间用餐这一痛点,为用户提供安全便捷的上门送餐服务;滴滴打车解决了用户打不到车问题,以及出租车司机不用碰运气拉客户的痛点;有道词典解决了用户在英语学习、海外旅行、海淘等场景中所遇到的语言不通等问题。针对痛点切割垂直用户群体,也是APP赢得市场的基础。

而嗨点型APP,则是从娱乐放松休闲的使用动机出发,例如,很多游戏类的APP,再比如类似节操精选、哔哩哔哩这种锁定了年轻族群互动娱乐以及亚文化嗨点的APP。但是,能够从短期注意力转向长期的创新力的APP也并不多,因为决胜这些APP能不能长期留存用户的核心,核心在于是不是可以形成族群足够高的使用粘性,让用户每天都觉得可以有心理上的活着放松上的满足。无论是痛点还是嗨点,本质来说,移动APP的开发不仅仅是技术架构的思考,更重要的是社会人文的洞察,因为触及痛点或者是调动嗨点,都需要对于消费者的心理有深层次的解读,而对于很多开发者而言,这方面的洞察力未必个个都能具备。

单一功能VS复杂功能

很多时候人们下载APP的初衷很简单,只是为了解决一件事,例如,下载万年历是因为需要通过它获取日历的信息;下载有道词典是要解决语言的问题;下载墨迹天气则是对于天气实时的关注;下载航旅纵横是为了管理航班;其实每一位用户选择APP都是针对其最为核心甚至最为简单的功能。

但是,目前有很多移动APP研发企业都会把这一过程想的过于复杂,都希望做出大而全的APP满足更多人群的需求,但这一点完全不符合互联网思维,研发团队应该思考如何将APP做的简单极致,让用户能够快速有效的通过移动APP而获取服务。

生活场景VS工具平台

如果一个移动APP只是符合工具界面属性的话,那么它很难与用户产生更深层的链接,只有通过一个工具平台,延展出生活场景甚至是社群聚合,这样才会是用户粘性最高的APP。例如,春雨医生APP,在移动互联网上搭建出了轻问诊场景,让全国医疗患者可以借助于春雨医生,完成这一整套的诊疗场景;大姨吗则不仅仅是女性常用工具APP,还通过移动网络构建出了女性私密社群,拥有族群属性的APP不仅具有用户粘性,更能营造出独特的社交场景。

从这个角度来说,移动APP的未来一定不会只是冲当移动端的应用工具,应该是具有用户族群细分化,功能体验简单和极致化,使用内容场景化等更贴合人们工作和生活需求的应用。

而对于很多热衷于从移动APP市场淘金的创业者而言,如何构建APP与实体产品和服务的融合,如何真正思考用户更加深刻的需求,如何构建更加贴近生活的使用场景,以及如何通过社群聚合和入口建立来实现更多延展的商业想象空间,才是APP能够不变成僵尸的突破要点。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