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不融资、不上市?老干妈凭什么稳住霸主地位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不融资、不上市?老干妈凭什么稳住霸主地位

老干妈到底有什么杀手锏,成为快消品中的霸主?

你吃过老干妈吗?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有华人处就有老干妈。被人们称为“下饭神器”的老干妈,凭借8元一瓶的辣酱,成了能与茅台比肩的贵州企业,不上市、不贷款、不融资,坐在家门口,经销商就来抢货。目前老干妈已有24个品种远销海外,覆盖全世界150多个国家,实现了每年6亿瓶的销量,企业产值也连续三年维持11%的增长。老干妈到底有什么杀手锏,成为快消品中的霸主?

老干妈有什么杀手锏?

数据显示,在辣酱产业中,老干妈2016年的销售额达到45亿元,排市场第一位,占消费者选择比率的20.5%,其次是李锦记占比达9.7%、辣妹子占比9.2%。看得出来,老干妈依然稳坐辣酱产业的第一把交椅。

稳住一个合适的价格

价格往往决定着品牌和目标人群的定位。价格变动,不只是企业利润和销量的变化,更是品牌定位的转移,尤其是企业具有领先市场份额的情况下,提价往往是给对手让出价格空间。

以老干妈的主打产品--风味豆豉、鸡油辣椒为例,其主要规格为210g和280g,其中210g规格锁定8元价位,280g占据9元价位,其他主要产品根据规格不同,大多集中在7-10元的主流消费区间。

基于老干妈的强势品牌力,其他品牌只能选择价格避让,比如,李锦记340g风味豆豉酱定价在19元,小康牛肉酱175g定价在8元。这些辣酱品牌要么总价高,要么性价比低,都难与老干妈抗衡。

这就造成了整个辣酱行业的定价难,产品价格低于老干妈的没利润,高过老干妈的没市场。老干妈的价格一直非常稳定,坚守价格定位,价格涨幅微乎其微,不给对手可乘之机。在老干妈本身强势的品牌力下,竞争对手们,要么为了低价导致低质,要么放弃低端做高端,而辣酱品类又很难支撑高端产品。

产品性质聚焦

客户一旦吃一次老干妈,就拥有一种美好的味道回忆,大多会重复消费。老干妈也是中国味道的象征之一,被旅居国外的人称为家乡的味道。而且老干妈还有类似茅台、五粮液等白酒这样的特征,产品优秀到成为一种标准了。

产品不太需要与时俱进,但必须要有长寿基因。可口可乐曾经改过一次味道,在盲测中,大多数人认为新口味的产品更好,但实际推出时却是个灾难。如果老干妈改变了熟悉的味道,甚至改了Logo、包装,同样会招致反对声一片。因此,尽管商业的世界变化莫测,但老干妈做的是长寿的生意。

独特的决断

在过硬的产品技术背后,还有老干妈强大的决断能力,一直遵循着不上市、不贷款、不融资、不偷税、不欠钱等鲜明风格;不搞多元化,这么多年产品就只有辣椒酱;没有因为账上现金多了,而产生进军房地产、互联网等“朝阳产业”的冲动;也没有听从政府的劝说、投行的游说,去运作上市、融资。

老干妈目前的困局

老干妈自从创立之初便经营着辣酱,在做专的理念上,老干妈从未跨出辣酱的大门,如今,辣酱品牌也是百花齐放,其中深耕和打辣酱擦边球的品牌就不下30个,如海天、李锦记、户户、辣妹子、饭扫光、川南、饭爷、丹爷等品牌,在品类上,更是有剁椒、桂林辣椒酱、湖南辣椒酱、灯笼椒、蒜蓉辣椒酱、韩国辣椒酱等。

其中,海天、李锦记更是频频亮相于调味品博览会,在产品的创新上,也是节节开花。2000年左右,餐饮业迎来了大爆发,与之相匹配的调味品就成了兵家必夺之重地,李锦记、六必居、王守义等品牌纷纷扩大生产线进军餐饮业。

在家庭、餐饮业成为调味品市场的两大重地时,老干妈依然深耕着线下家庭和个人消费市场,这种策略到底对不对呢?当生鲜供应链、餐饮业厨房、新辣酱品牌纷纷发生变革时,老干妈的铁杆粉丝们,能否继续支撑老干妈的未来呢?面对新辣酱品牌的层层入侵、线上线下持续被新零售打通、辣酱市场不断被挤压,老干妈未来的路究竟会如何?

是顺应时代而改变,还是不动如山做商业的中流砥柱,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不融资、不上市?老干妈凭什么稳住霸主地位

老干妈到底有什么杀手锏,成为快消品中的霸主?

你吃过老干妈吗?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有华人处就有老干妈。被人们称为“下饭神器”的老干妈,凭借8元一瓶的辣酱,成了能与茅台比肩的贵州企业,不上市、不贷款、不融资,坐在家门口,经销商就来抢货。目前老干妈已有24个品种远销海外,覆盖全世界150多个国家,实现了每年6亿瓶的销量,企业产值也连续三年维持11%的增长。老干妈到底有什么杀手锏,成为快消品中的霸主?

老干妈有什么杀手锏?

数据显示,在辣酱产业中,老干妈2016年的销售额达到45亿元,排市场第一位,占消费者选择比率的20.5%,其次是李锦记占比达9.7%、辣妹子占比9.2%。看得出来,老干妈依然稳坐辣酱产业的第一把交椅。

稳住一个合适的价格

价格往往决定着品牌和目标人群的定位。价格变动,不只是企业利润和销量的变化,更是品牌定位的转移,尤其是企业具有领先市场份额的情况下,提价往往是给对手让出价格空间。

以老干妈的主打产品--风味豆豉、鸡油辣椒为例,其主要规格为210g和280g,其中210g规格锁定8元价位,280g占据9元价位,其他主要产品根据规格不同,大多集中在7-10元的主流消费区间。

基于老干妈的强势品牌力,其他品牌只能选择价格避让,比如,李锦记340g风味豆豉酱定价在19元,小康牛肉酱175g定价在8元。这些辣酱品牌要么总价高,要么性价比低,都难与老干妈抗衡。

这就造成了整个辣酱行业的定价难,产品价格低于老干妈的没利润,高过老干妈的没市场。老干妈的价格一直非常稳定,坚守价格定位,价格涨幅微乎其微,不给对手可乘之机。在老干妈本身强势的品牌力下,竞争对手们,要么为了低价导致低质,要么放弃低端做高端,而辣酱品类又很难支撑高端产品。

产品性质聚焦

客户一旦吃一次老干妈,就拥有一种美好的味道回忆,大多会重复消费。老干妈也是中国味道的象征之一,被旅居国外的人称为家乡的味道。而且老干妈还有类似茅台、五粮液等白酒这样的特征,产品优秀到成为一种标准了。

产品不太需要与时俱进,但必须要有长寿基因。可口可乐曾经改过一次味道,在盲测中,大多数人认为新口味的产品更好,但实际推出时却是个灾难。如果老干妈改变了熟悉的味道,甚至改了Logo、包装,同样会招致反对声一片。因此,尽管商业的世界变化莫测,但老干妈做的是长寿的生意。

独特的决断

在过硬的产品技术背后,还有老干妈强大的决断能力,一直遵循着不上市、不贷款、不融资、不偷税、不欠钱等鲜明风格;不搞多元化,这么多年产品就只有辣椒酱;没有因为账上现金多了,而产生进军房地产、互联网等“朝阳产业”的冲动;也没有听从政府的劝说、投行的游说,去运作上市、融资。

老干妈目前的困局

老干妈自从创立之初便经营着辣酱,在做专的理念上,老干妈从未跨出辣酱的大门,如今,辣酱品牌也是百花齐放,其中深耕和打辣酱擦边球的品牌就不下30个,如海天、李锦记、户户、辣妹子、饭扫光、川南、饭爷、丹爷等品牌,在品类上,更是有剁椒、桂林辣椒酱、湖南辣椒酱、灯笼椒、蒜蓉辣椒酱、韩国辣椒酱等。

其中,海天、李锦记更是频频亮相于调味品博览会,在产品的创新上,也是节节开花。2000年左右,餐饮业迎来了大爆发,与之相匹配的调味品就成了兵家必夺之重地,李锦记、六必居、王守义等品牌纷纷扩大生产线进军餐饮业。

在家庭、餐饮业成为调味品市场的两大重地时,老干妈依然深耕着线下家庭和个人消费市场,这种策略到底对不对呢?当生鲜供应链、餐饮业厨房、新辣酱品牌纷纷发生变革时,老干妈的铁杆粉丝们,能否继续支撑老干妈的未来呢?面对新辣酱品牌的层层入侵、线上线下持续被新零售打通、辣酱市场不断被挤压,老干妈未来的路究竟会如何?

是顺应时代而改变,还是不动如山做商业的中流砥柱,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