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广东自贸区接轨国际法治规则,1.4万家外企落地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广东自贸区接轨国际法治规则,1.4万家外企落地

广东商务厅提供的一份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广东自贸试验区通过探索建设与国际对标的法治环境,吸引新设外资企业1.4万家,实际吸引外资174亿美元。

作者:李振

摘要:一起长达3年之久的国际商事纠纷,调解员仅用3天就调解成功,尼日利亚籍当事人Joyce伸出了大拇指。

一起长达3年之久的国际商事纠纷,调解员仅用3天就调解成功,尼日利亚籍当事人Joyce伸出了大拇指。

Joyce称赞前海“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诉调对接中心,这正是前海蛇口片区探索法治创新的代表成果之一。

自2015年4月广东自贸试验区挂牌运作至今,努力完善法治化营商环境一直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格局的重要突破点。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深和资本的国际流动,法治“软环境”成为吸引国际资本的重要要素。

广东商务厅提供的一份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广东自贸试验区通过探索建设与国际对标的法治环境,吸引新设外资企业1.4万家,实际吸引外资174亿美元。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与现代产业研究所所长刘国宏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越来越成为外资落地的首选因素。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稳定的环境非常重要,广东自贸试验区担当着先行探路的职责,探索与国际规则接轨的法治试验田。

与国际主流仲裁规则接轨

2015年11月,广东自贸试验区挂牌7个月后,南沙自贸区法院就获得了最高人民法院的批复,成为全国首家自贸区法院。

自贸区法院的应运而生,与日益强烈的需求密不可分。南沙区人民法院(广东自由贸易区南沙片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吴翔称,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粤港澳三地之间的合作日益紧密,跨地域的经济往来和法律纠纷,对自贸区法治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

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间,仅南沙自贸区法院就受理商事案件2262件,同比增长213.4%。涉自贸区案件主要集中在买卖合同纠纷和金融借款纠纷,占比超过77%。

南沙自贸区法院商事审判庭庭长孙皓分析称,司法在一定程度上是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晴雨表”,这些现象从侧面反映出南沙自贸区对外开放领域具有广泛性,涉及投资、贸易、金融、知识产权和公司股权等多个领域。

这种需求在横琴片区同样强烈。珠海国际仲裁院副院长许智铭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经济交往越活跃的地方受国际规则的影响越大,需求也更强。以仲裁为例,仲裁规则是一个国际通行的规则,尽管中国的仲裁机构有200多家,但并非所有的机构都有做国际仲裁的需求。“广东自贸试验区毗邻港澳,先行探索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2015年4月8日,珠海仲裁委员会与横琴新区管委会立足横琴自贸区建设发展的实际需求,联合发布了《珠海国际仲裁院仲裁规则》。该仲裁规则实现了在现行法律框架下与国际主流仲裁规则全面接轨、与港澳商事仲裁制度有效衔接的功能。

许智铭介绍,该规则是国内首部国内仲裁规则与涉外(国际)仲裁规则整体系分列的规则,更适于仲裁主体的使用。

“很多境外企业进入内地,由于政策背景、适用法律的原因,在解决经济纠纷时首选仲裁的方式。很大程度上,外商投资更看重广东自贸试验区的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许智铭认为,是否与国际规则接轨变得越来越重要。

珠海国际仲裁院首批70名仲裁员中,港澳台或外籍仲裁员占比40%以上,澳门籍仲裁员占比15%以上。

自2015年4月统一办理珠海仲裁涉外和涉横琴新区案件以来,珠海国际仲裁院已受理案件1700件,总标的超过10亿元。其中涉外案件超100件,类型包括国际贸易、金融、建设工程、土地开发、房地产买卖、知识产权等多个领域,涉案当事人来自包括美国、新加坡、英国、香港、台湾、澳门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法治优势的“磁吸效应”

2017年8月28日,内地第一家港资控股的合资证券公司汇丰前海证券有限公司成立。香港汇丰银行占股51%,前海金控占股49%。

“这对于内地资本市场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但筹备过程相当周折。”前海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彼时香港汇丰银行负责人经过反复权衡,最后下定决心才促成了此事。

“合作成功的关键恰恰在于前海的法治优势。”前述负责人说,前海在不足1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集中了司法审判、仲裁、公证、律师、知识产权等法律服务链条的全覆盖。

前海的优势在于,其是目前国家批复的唯一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示范区,成为实施国家法治发展战略的试验田,是探索区域法治发展战略的先行者。

该负责人认为,香港的法治环境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为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因此,前海在法治改革创新探索中一直注重借鉴香港法治建设的经验。目前,前海有律师事务所分所31家,全国已经设立的11家粤港澳合伙型联营律师事务所中有7家在前海。

刘国宏表示,深圳港口业务很多来自于国际市场,而与国际客户对接首先需要适应国际范式规则。因此,广东自贸试验区在法治上的很多创新探索都是从香港学习而来,比如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

“过去很长时间,外企与内地企业涉及专利侵权的案件一是判决时间长,二是判罚轻,造成外企一直对我们知识产权领域违法成本低有看法。”刘国宏说。

正由于前海接轨国际的法治优势,形成了外企集聚的“磁吸效应”。自有统计数据以来,前海片区税收以年均增长率170%的速度倍增,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率超过200%。其中实际利用港资年均增长率达到206%,截至9月份,片区累计注册港企10064家,注册资本9296.79亿元。

“只有通过深耕法治试验田,营造对接国际、融通港澳的国际化的法治环境,才能把广东自贸试验区打造成环境高地,才能吸引国内外高端生产要素和各种业态新模式。”刘国宏说。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广东自贸区接轨国际法治规则 1.4万家外企落地

最新更新时间:11/22 15:59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广东自贸区接轨国际法治规则,1.4万家外企落地

广东商务厅提供的一份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广东自贸试验区通过探索建设与国际对标的法治环境,吸引新设外资企业1.4万家,实际吸引外资174亿美元。

作者:李振

摘要:一起长达3年之久的国际商事纠纷,调解员仅用3天就调解成功,尼日利亚籍当事人Joyce伸出了大拇指。

一起长达3年之久的国际商事纠纷,调解员仅用3天就调解成功,尼日利亚籍当事人Joyce伸出了大拇指。

Joyce称赞前海“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诉调对接中心,这正是前海蛇口片区探索法治创新的代表成果之一。

自2015年4月广东自贸试验区挂牌运作至今,努力完善法治化营商环境一直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格局的重要突破点。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深和资本的国际流动,法治“软环境”成为吸引国际资本的重要要素。

广东商务厅提供的一份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广东自贸试验区通过探索建设与国际对标的法治环境,吸引新设外资企业1.4万家,实际吸引外资174亿美元。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与现代产业研究所所长刘国宏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越来越成为外资落地的首选因素。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稳定的环境非常重要,广东自贸试验区担当着先行探路的职责,探索与国际规则接轨的法治试验田。

与国际主流仲裁规则接轨

2015年11月,广东自贸试验区挂牌7个月后,南沙自贸区法院就获得了最高人民法院的批复,成为全国首家自贸区法院。

自贸区法院的应运而生,与日益强烈的需求密不可分。南沙区人民法院(广东自由贸易区南沙片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吴翔称,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粤港澳三地之间的合作日益紧密,跨地域的经济往来和法律纠纷,对自贸区法治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

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间,仅南沙自贸区法院就受理商事案件2262件,同比增长213.4%。涉自贸区案件主要集中在买卖合同纠纷和金融借款纠纷,占比超过77%。

南沙自贸区法院商事审判庭庭长孙皓分析称,司法在一定程度上是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晴雨表”,这些现象从侧面反映出南沙自贸区对外开放领域具有广泛性,涉及投资、贸易、金融、知识产权和公司股权等多个领域。

这种需求在横琴片区同样强烈。珠海国际仲裁院副院长许智铭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经济交往越活跃的地方受国际规则的影响越大,需求也更强。以仲裁为例,仲裁规则是一个国际通行的规则,尽管中国的仲裁机构有200多家,但并非所有的机构都有做国际仲裁的需求。“广东自贸试验区毗邻港澳,先行探索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2015年4月8日,珠海仲裁委员会与横琴新区管委会立足横琴自贸区建设发展的实际需求,联合发布了《珠海国际仲裁院仲裁规则》。该仲裁规则实现了在现行法律框架下与国际主流仲裁规则全面接轨、与港澳商事仲裁制度有效衔接的功能。

许智铭介绍,该规则是国内首部国内仲裁规则与涉外(国际)仲裁规则整体系分列的规则,更适于仲裁主体的使用。

“很多境外企业进入内地,由于政策背景、适用法律的原因,在解决经济纠纷时首选仲裁的方式。很大程度上,外商投资更看重广东自贸试验区的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许智铭认为,是否与国际规则接轨变得越来越重要。

珠海国际仲裁院首批70名仲裁员中,港澳台或外籍仲裁员占比40%以上,澳门籍仲裁员占比15%以上。

自2015年4月统一办理珠海仲裁涉外和涉横琴新区案件以来,珠海国际仲裁院已受理案件1700件,总标的超过10亿元。其中涉外案件超100件,类型包括国际贸易、金融、建设工程、土地开发、房地产买卖、知识产权等多个领域,涉案当事人来自包括美国、新加坡、英国、香港、台湾、澳门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法治优势的“磁吸效应”

2017年8月28日,内地第一家港资控股的合资证券公司汇丰前海证券有限公司成立。香港汇丰银行占股51%,前海金控占股49%。

“这对于内地资本市场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但筹备过程相当周折。”前海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彼时香港汇丰银行负责人经过反复权衡,最后下定决心才促成了此事。

“合作成功的关键恰恰在于前海的法治优势。”前述负责人说,前海在不足1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集中了司法审判、仲裁、公证、律师、知识产权等法律服务链条的全覆盖。

前海的优势在于,其是目前国家批复的唯一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示范区,成为实施国家法治发展战略的试验田,是探索区域法治发展战略的先行者。

该负责人认为,香港的法治环境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为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因此,前海在法治改革创新探索中一直注重借鉴香港法治建设的经验。目前,前海有律师事务所分所31家,全国已经设立的11家粤港澳合伙型联营律师事务所中有7家在前海。

刘国宏表示,深圳港口业务很多来自于国际市场,而与国际客户对接首先需要适应国际范式规则。因此,广东自贸试验区在法治上的很多创新探索都是从香港学习而来,比如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

“过去很长时间,外企与内地企业涉及专利侵权的案件一是判决时间长,二是判罚轻,造成外企一直对我们知识产权领域违法成本低有看法。”刘国宏说。

正由于前海接轨国际的法治优势,形成了外企集聚的“磁吸效应”。自有统计数据以来,前海片区税收以年均增长率170%的速度倍增,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率超过200%。其中实际利用港资年均增长率达到206%,截至9月份,片区累计注册港企10064家,注册资本9296.79亿元。

“只有通过深耕法治试验田,营造对接国际、融通港澳的国际化的法治环境,才能把广东自贸试验区打造成环境高地,才能吸引国内外高端生产要素和各种业态新模式。”刘国宏说。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广东自贸区接轨国际法治规则 1.4万家外企落地

最新更新时间:11/22 15:59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