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JK罗琳带回来的是巫师宇宙,而不是神奇动物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JK罗琳带回来的是巫师宇宙,而不是神奇动物

在20年多中,以《哈利波特》为基础的文化产业一向很好。但是,不会疼的伤疤可能会面临着遗忘。

作者:温雯

《神奇动物在哪里:格林德沃之罪》上映后成绩似乎并不理想,大量的文戏、复杂的人物关系让这部电影失去了很多路人的青睐。但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神奇动物在哪里:格林德沃之罪》更大的意义在于深耕JK罗琳所构想的巫师宇宙,为之后的世界观构建承上启下,那么,巫师宇宙的底气和挑战是什么?构建这一宇宙的意义又在何处?请看下文。

《神奇动物在哪里:格林德沃之罪》在11月16日上映,在电影开始的职员信息里,我们等到了那个熟悉的名字:JK罗琳。

1965年出生的JK罗琳在这部电影里担任了制作人和编剧,同时她也是原著《神奇动物在哪里》的作者。当然,众所周知,她最大的成就是系列小说《哈利波特》的作者,带着这份荣耀,她早在2004年便就登上了《福布斯》富豪排行榜,身家达10亿美元,远超英国女王6.5亿美元的身家,而且这份财富全部来自于版税收入。

一切是从1989年一列从曼彻斯特前往伦敦的火车上开始的,24岁的JK罗琳的脑海里出现了一个瘦弱、戴着眼镜的黑发小巫师,好似一直在车窗外对着她微笑。6年后,这个小男孩带着从对角巷买来的猫头鹰和凤凰羽毛内芯的魔法杖,从九又四分之一站台上出发,闯进了全世界读者的心里。

到了2018年,《哈利波特》21周年,故事里的哈利波特也已经38岁。53岁的JK罗琳再一次重返银幕。但这一次,与2016年的《神奇动物在哪里》相比,JK罗琳的野心更大了。

我们不能想象24岁的罗琳是否预料到了现在巨大的成功,但有一点是肯定的,现在的她已经想好了关于巫师宇宙的一切,并且她要亲手打造出来。第一部“神奇动物”还不那么明显,而这一次,她的野心一览无余,而且信心十足。

神奇动物到底好不好看?

截至到11月21日,《神奇动物在哪里:格林德沃之罪》(以下简称“《神奇动物》”)的累计票房为2.9亿,全国排片占比24.44%,豆瓣评分7.2,总体表现差强人意。最主要的原因是,这次的“神奇动物”对路人观众并不是很友好。

上一部“神奇动物”还能以原创的各式奇思妙想、古灵精怪的神奇动物还能圈住路人粉的心,到了这一部戏份较多依然是“嗅嗅”和“护树罗锅”,以及新晋的大喵“驺吾”。主角纽特和神奇动物们的互动仅仅压缩到了两个场景中。和上一部席卷整个纽约的魔法大战相比,这次主角团在巴黎与格林德沃的大战似乎也寒酸了一些。而大部分的篇幅都放在了路人们摸不着头脑的文戏上。角色的独白、演讲、相互纠葛、情感白描占尽了电影70%的时间。

不过那些忠实粉丝们的反馈则不太一样。电影中的每一处细节对于他们来讲都是20多年来字里行间曾经出现过的彩蛋,当电影中霍格沃兹的第一个镜头配着《Hedwig’sTheme》出现时,整个影院都开始躁动起来。网上关于电影众说纷纭的评价和最近一周层出不穷的“科普文”,都在说明粉丝和路人的观影差异。

但从长远考虑,这部《神奇动物在哪里:格林德沃之罪》有它独到的意义。这不仅仅是评分和票房能诠释的了。

至关重要的第二部:承上启下的关键

这一部的意义就是跳脱出《哈利波特》的局限,为巫师宇宙的完善拧紧关键的一颗螺丝钉。从已经公布的投资计划来看,《神奇动物在哪里》系列共将拍摄五部,相对于第一部,本次的意义更类似于承上启下的关键。以电影内容为基础,我们可以用角色塑造、剧情铺陈和现实隐喻三个角度来剖析。

从角色塑造的角度,和早期的作品相比,《神奇动物》的角色更为复杂立体,人物动机更为合理深刻。早期作品以《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哈利波特与密室》最为典型,人物形象相对来讲较为平面,哈利就是正直勇敢、罗恩就是木讷可爱,赫敏就是足智多谋、邓布利多就是睿智和蔼,直到《哈利波特与凤凰社》之后,各类人物才开始立体起来,例如小天狼星布莱克、卢平、斯内普。

这和早期《哈利波特》儿童文学的定位不无关系,遗留的问题直到最后也存在,最明显的就是反派伏地魔和格林德沃的对比。和格林德沃的深谋远虑、宏才大略相比,伏地魔除了邪恶和强大,其人物丰满度相对来讲低了许多。相对于第一部神奇动物,第二部在角色塑造上虽然存在着”文戏“过多的毛病,但在长远看来,这种交代是必不可少的。

从剧情铺陈的角度来看,从第一部开始,《神奇动物》就在摆脱《哈利波特》的桎梏,将格局延展为真正的世界。上一部的主战场是在美国纽约,而这一部这到了法国巴黎,相对于《哈利波特》系列,《哈利波特》七部作品几乎都在英国发生,甚至前五部几乎没有跳出霍格沃兹的校园。《神奇动物》的将舞台扩大到整个西方世界的格局要更为宏大,也更能摆脱束缚,补完巫师宇宙所需的世界观内容。

从现实隐喻的角度,《神奇动物》从《哈利波特》系列上进一步深化,明确了巫师宇宙的矛盾基调。如果说《哈利波特》的故事最终是反抗极权的自由之歌,而本部《神奇动物》则在这个基础上更进了一步。尤其是格林德沃的政治演讲令人印象深刻,加上格林德沃在1945年被打败的剧情,很难不把这个黑巫师与希特勒相区分,为了维护巫师的利益和世界秩序从而统治麻瓜的观点,像极了希特勒宣扬的纯种雅利安人的论调。而来源于现实的这些矛盾,又为巫师宇宙的构建提供了主线和深层思考。

角色愈加立体、世界观愈加完整、主题主线愈加明确深刻,我们似乎窥到了巫师宇宙的内容架构,那么,时隔20年,在塑造延续巫师宇宙的目标中,JK罗琳的底气到底在哪里?

陪粉丝长大的IP:巫师宇宙的底气和挑战

好莱坞电影宇宙的概念起始于漫威,目前最成功的也是漫威,其余类似DC扩展宇宙、传奇与华纳的怪兽电影宇宙、环球黑暗宇宙在最近一年的发展并不顺畅。我们把漫威的案例拿来对比一下,主要的一个原因在于作品出产的稳定性。自2000年《X战警》以来,漫威几乎以每年至少一部的电影作品来充实和保证自己宇宙观内容的稳定生产,而漫威宇宙的IP根源,漫画的生产自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便趋于稳定,并且在平行世界的概念引用下不断产生新故事,直到现在。最重要的是,作品的稳定出产意味着读者群的稳定和内容的深厚积累,以及作品历史沉淀下来的读者情感寄托。

巫师宇宙的底气和挑战就在这个逻辑上。JK罗琳作品的一大特点是她的故事几乎是和读者一起成长起来的,她影响到的是一代人。这个特点从《哈利波特》系列的风格变化体现的非常明显。

一开始出版社和学术界把《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定位为儿童文学,面向的受众也是那些喜欢冒险故事、对幻想世界充满好奇的孩子们,而《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故事从人物到世界观,从内容结构到叙事风格都充满了童真与单纯。但有趣的是,随着哈利和读者们的成长,哈利的冒险越来越复杂,《哈利波特》的思想内蕴越来越成熟,人物关系网络交织错杂,故事风格和基调也染上了些许黑暗和沧桑,而曾经的那些小读者也一步一步长大一点一点接受这个成熟的过程。

这个特点最大的优势是,哈利与粉丝的共同成长建立了读者和作品牢不可破的情感链接。对于很多从第一部小说到最后一部《哈利波特》电影走来的读者们来说,哈利就是他们的伙伴和朋友,他们见证了他的成长,他陪伴了他们从孩童到成熟的20年,这种情感寄托几乎是“牢不可破咒。”

但巫师宇宙的挑战在于,相对于漫威宇宙的内容积淀和稳定输入,它的底气还是不够足——它凭仗的仅仅是那批同哈利成长的那批人。从2011年《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结束到2016年《神奇动物在哪里》的上映,相隔5年当中巫师宇宙并没有什么形成广泛传播的作品,这个断档让读者池里缺乏新的活力。同时也缺乏漫威宇宙里长达半个世纪积累的故事内容。

但是话说回来,成本和风险并存的情况下,努力打造巫师宇宙到底有什么意义?

巫师宇宙构建的意义:从“外功”到“内功”修炼

从文化产业链的角度上,《哈利波特》之前在“外功”上可以说做足了功夫。目前《哈利波特》已经拥有出版、电影、DVD、录像带、主题公园、舞台剧、饮料、玩具、文具、游戏、服装等成千上万种特许经营商品,成为一个横跨多个领域的巨型产业链。

《哈利波特》电影前六部的DVD发行和录象带出租收入约为39亿美元,电视播映方面的收入为10亿美元。前面7部》DVD单是在北美地区的销量就超过6000万套。《哈利波特》电子游戏由美国EA得到版权,在全球卖出了4200万套正版游戏,收益达15亿美元。美泰、乐高与孩之宝就分别以千万美元的价格,买到了制作铅笔盒和魔法帽的制作权。从华纳正规渠道获得商标注册权的企业,仅周边产品的累计收入就达到了70亿美元。2010年位于奥兰多环球影城内的哈利波特主题公园开始营业后,吸引了全世界的魔法迷前往朝圣。

而这种IP产业链的延申之所以说是“外功”修炼,主要在于这是通过IP内容的附加和衍生消耗IP的生命力,当IP的活力和影响力随着时间开始损耗之后,这种修炼方式明显后劲不足。

所以以《神奇动物》系列为开端的巫师宇宙可能是一种延长原有IP生命力的内功修炼。作品世界观和宇宙观的完善本身就为作品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基础和架构,从而给IP注入生命力。如果巫师宇宙能够构建起来,那么庞大的信息量和线索将为未来更多的《哈利波特》《神奇动物》的诞生提供温床,作品的生命力和活力也将持续延续。

结语

“十九年来,哈利的伤疤再也没有疼过。一切都很好。”这是《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最后一句。的确,在20年多中,以《哈利波特》为基础的文化产业一向很好。但是,不会疼的伤疤可能会面临着遗忘。作为一代文化记忆,从霍格沃兹出发的奇妙世界应该构建起强大的宇宙和创意温床,让魔杖的梦想延续的更远。而这个延续,可能更多的要期冀于纽特那个装满神奇动物的手提箱了。

 

来源:文化产业评论

原标题:JK罗琳带回来的是巫师宇宙,而不是神奇动物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JK罗琳带回来的是巫师宇宙,而不是神奇动物

在20年多中,以《哈利波特》为基础的文化产业一向很好。但是,不会疼的伤疤可能会面临着遗忘。

作者:温雯

《神奇动物在哪里:格林德沃之罪》上映后成绩似乎并不理想,大量的文戏、复杂的人物关系让这部电影失去了很多路人的青睐。但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神奇动物在哪里:格林德沃之罪》更大的意义在于深耕JK罗琳所构想的巫师宇宙,为之后的世界观构建承上启下,那么,巫师宇宙的底气和挑战是什么?构建这一宇宙的意义又在何处?请看下文。

《神奇动物在哪里:格林德沃之罪》在11月16日上映,在电影开始的职员信息里,我们等到了那个熟悉的名字:JK罗琳。

1965年出生的JK罗琳在这部电影里担任了制作人和编剧,同时她也是原著《神奇动物在哪里》的作者。当然,众所周知,她最大的成就是系列小说《哈利波特》的作者,带着这份荣耀,她早在2004年便就登上了《福布斯》富豪排行榜,身家达10亿美元,远超英国女王6.5亿美元的身家,而且这份财富全部来自于版税收入。

一切是从1989年一列从曼彻斯特前往伦敦的火车上开始的,24岁的JK罗琳的脑海里出现了一个瘦弱、戴着眼镜的黑发小巫师,好似一直在车窗外对着她微笑。6年后,这个小男孩带着从对角巷买来的猫头鹰和凤凰羽毛内芯的魔法杖,从九又四分之一站台上出发,闯进了全世界读者的心里。

到了2018年,《哈利波特》21周年,故事里的哈利波特也已经38岁。53岁的JK罗琳再一次重返银幕。但这一次,与2016年的《神奇动物在哪里》相比,JK罗琳的野心更大了。

我们不能想象24岁的罗琳是否预料到了现在巨大的成功,但有一点是肯定的,现在的她已经想好了关于巫师宇宙的一切,并且她要亲手打造出来。第一部“神奇动物”还不那么明显,而这一次,她的野心一览无余,而且信心十足。

神奇动物到底好不好看?

截至到11月21日,《神奇动物在哪里:格林德沃之罪》(以下简称“《神奇动物》”)的累计票房为2.9亿,全国排片占比24.44%,豆瓣评分7.2,总体表现差强人意。最主要的原因是,这次的“神奇动物”对路人观众并不是很友好。

上一部“神奇动物”还能以原创的各式奇思妙想、古灵精怪的神奇动物还能圈住路人粉的心,到了这一部戏份较多依然是“嗅嗅”和“护树罗锅”,以及新晋的大喵“驺吾”。主角纽特和神奇动物们的互动仅仅压缩到了两个场景中。和上一部席卷整个纽约的魔法大战相比,这次主角团在巴黎与格林德沃的大战似乎也寒酸了一些。而大部分的篇幅都放在了路人们摸不着头脑的文戏上。角色的独白、演讲、相互纠葛、情感白描占尽了电影70%的时间。

不过那些忠实粉丝们的反馈则不太一样。电影中的每一处细节对于他们来讲都是20多年来字里行间曾经出现过的彩蛋,当电影中霍格沃兹的第一个镜头配着《Hedwig’sTheme》出现时,整个影院都开始躁动起来。网上关于电影众说纷纭的评价和最近一周层出不穷的“科普文”,都在说明粉丝和路人的观影差异。

但从长远考虑,这部《神奇动物在哪里:格林德沃之罪》有它独到的意义。这不仅仅是评分和票房能诠释的了。

至关重要的第二部:承上启下的关键

这一部的意义就是跳脱出《哈利波特》的局限,为巫师宇宙的完善拧紧关键的一颗螺丝钉。从已经公布的投资计划来看,《神奇动物在哪里》系列共将拍摄五部,相对于第一部,本次的意义更类似于承上启下的关键。以电影内容为基础,我们可以用角色塑造、剧情铺陈和现实隐喻三个角度来剖析。

从角色塑造的角度,和早期的作品相比,《神奇动物》的角色更为复杂立体,人物动机更为合理深刻。早期作品以《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哈利波特与密室》最为典型,人物形象相对来讲较为平面,哈利就是正直勇敢、罗恩就是木讷可爱,赫敏就是足智多谋、邓布利多就是睿智和蔼,直到《哈利波特与凤凰社》之后,各类人物才开始立体起来,例如小天狼星布莱克、卢平、斯内普。

这和早期《哈利波特》儿童文学的定位不无关系,遗留的问题直到最后也存在,最明显的就是反派伏地魔和格林德沃的对比。和格林德沃的深谋远虑、宏才大略相比,伏地魔除了邪恶和强大,其人物丰满度相对来讲低了许多。相对于第一部神奇动物,第二部在角色塑造上虽然存在着”文戏“过多的毛病,但在长远看来,这种交代是必不可少的。

从剧情铺陈的角度来看,从第一部开始,《神奇动物》就在摆脱《哈利波特》的桎梏,将格局延展为真正的世界。上一部的主战场是在美国纽约,而这一部这到了法国巴黎,相对于《哈利波特》系列,《哈利波特》七部作品几乎都在英国发生,甚至前五部几乎没有跳出霍格沃兹的校园。《神奇动物》的将舞台扩大到整个西方世界的格局要更为宏大,也更能摆脱束缚,补完巫师宇宙所需的世界观内容。

从现实隐喻的角度,《神奇动物》从《哈利波特》系列上进一步深化,明确了巫师宇宙的矛盾基调。如果说《哈利波特》的故事最终是反抗极权的自由之歌,而本部《神奇动物》则在这个基础上更进了一步。尤其是格林德沃的政治演讲令人印象深刻,加上格林德沃在1945年被打败的剧情,很难不把这个黑巫师与希特勒相区分,为了维护巫师的利益和世界秩序从而统治麻瓜的观点,像极了希特勒宣扬的纯种雅利安人的论调。而来源于现实的这些矛盾,又为巫师宇宙的构建提供了主线和深层思考。

角色愈加立体、世界观愈加完整、主题主线愈加明确深刻,我们似乎窥到了巫师宇宙的内容架构,那么,时隔20年,在塑造延续巫师宇宙的目标中,JK罗琳的底气到底在哪里?

陪粉丝长大的IP:巫师宇宙的底气和挑战

好莱坞电影宇宙的概念起始于漫威,目前最成功的也是漫威,其余类似DC扩展宇宙、传奇与华纳的怪兽电影宇宙、环球黑暗宇宙在最近一年的发展并不顺畅。我们把漫威的案例拿来对比一下,主要的一个原因在于作品出产的稳定性。自2000年《X战警》以来,漫威几乎以每年至少一部的电影作品来充实和保证自己宇宙观内容的稳定生产,而漫威宇宙的IP根源,漫画的生产自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便趋于稳定,并且在平行世界的概念引用下不断产生新故事,直到现在。最重要的是,作品的稳定出产意味着读者群的稳定和内容的深厚积累,以及作品历史沉淀下来的读者情感寄托。

巫师宇宙的底气和挑战就在这个逻辑上。JK罗琳作品的一大特点是她的故事几乎是和读者一起成长起来的,她影响到的是一代人。这个特点从《哈利波特》系列的风格变化体现的非常明显。

一开始出版社和学术界把《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定位为儿童文学,面向的受众也是那些喜欢冒险故事、对幻想世界充满好奇的孩子们,而《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故事从人物到世界观,从内容结构到叙事风格都充满了童真与单纯。但有趣的是,随着哈利和读者们的成长,哈利的冒险越来越复杂,《哈利波特》的思想内蕴越来越成熟,人物关系网络交织错杂,故事风格和基调也染上了些许黑暗和沧桑,而曾经的那些小读者也一步一步长大一点一点接受这个成熟的过程。

这个特点最大的优势是,哈利与粉丝的共同成长建立了读者和作品牢不可破的情感链接。对于很多从第一部小说到最后一部《哈利波特》电影走来的读者们来说,哈利就是他们的伙伴和朋友,他们见证了他的成长,他陪伴了他们从孩童到成熟的20年,这种情感寄托几乎是“牢不可破咒。”

但巫师宇宙的挑战在于,相对于漫威宇宙的内容积淀和稳定输入,它的底气还是不够足——它凭仗的仅仅是那批同哈利成长的那批人。从2011年《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结束到2016年《神奇动物在哪里》的上映,相隔5年当中巫师宇宙并没有什么形成广泛传播的作品,这个断档让读者池里缺乏新的活力。同时也缺乏漫威宇宙里长达半个世纪积累的故事内容。

但是话说回来,成本和风险并存的情况下,努力打造巫师宇宙到底有什么意义?

巫师宇宙构建的意义:从“外功”到“内功”修炼

从文化产业链的角度上,《哈利波特》之前在“外功”上可以说做足了功夫。目前《哈利波特》已经拥有出版、电影、DVD、录像带、主题公园、舞台剧、饮料、玩具、文具、游戏、服装等成千上万种特许经营商品,成为一个横跨多个领域的巨型产业链。

《哈利波特》电影前六部的DVD发行和录象带出租收入约为39亿美元,电视播映方面的收入为10亿美元。前面7部》DVD单是在北美地区的销量就超过6000万套。《哈利波特》电子游戏由美国EA得到版权,在全球卖出了4200万套正版游戏,收益达15亿美元。美泰、乐高与孩之宝就分别以千万美元的价格,买到了制作铅笔盒和魔法帽的制作权。从华纳正规渠道获得商标注册权的企业,仅周边产品的累计收入就达到了70亿美元。2010年位于奥兰多环球影城内的哈利波特主题公园开始营业后,吸引了全世界的魔法迷前往朝圣。

而这种IP产业链的延申之所以说是“外功”修炼,主要在于这是通过IP内容的附加和衍生消耗IP的生命力,当IP的活力和影响力随着时间开始损耗之后,这种修炼方式明显后劲不足。

所以以《神奇动物》系列为开端的巫师宇宙可能是一种延长原有IP生命力的内功修炼。作品世界观和宇宙观的完善本身就为作品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基础和架构,从而给IP注入生命力。如果巫师宇宙能够构建起来,那么庞大的信息量和线索将为未来更多的《哈利波特》《神奇动物》的诞生提供温床,作品的生命力和活力也将持续延续。

结语

“十九年来,哈利的伤疤再也没有疼过。一切都很好。”这是《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最后一句。的确,在20年多中,以《哈利波特》为基础的文化产业一向很好。但是,不会疼的伤疤可能会面临着遗忘。作为一代文化记忆,从霍格沃兹出发的奇妙世界应该构建起强大的宇宙和创意温床,让魔杖的梦想延续的更远。而这个延续,可能更多的要期冀于纽特那个装满神奇动物的手提箱了。

 

来源:文化产业评论

原标题:JK罗琳带回来的是巫师宇宙,而不是神奇动物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