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儒商郭建基给文化产业巨头搭台子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儒商郭建基给文化产业巨头搭台子

郭建基一直游走在文化和商业之间,用了10年时间打造了文德路商圈,重建了康有为传播维新思想的万木草堂,斥资30亿搭了个台子,把文化产业巨头们聚集在一起,和他们一起“唱戏”。

 

郭建基:广州富春东方地产投资有限公司、广东森岛集团有限公司、广州万木草堂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广州市文德文化商会会长,北京大学广州校友会副会长,华南理工大学校友会总会理事。

郭建基站在办公室硕大的玻璃窗前,望着楼下古朴热闹的文德路,路两旁是典型的东山区老洋房风格建筑,人们在骑楼下漫步,阳光透过梧桐树的叶子洒下来,照在在树下喝茶的老人的脸上。

郭建基刚送走朝鲜一位管文化的部长,这位部长参观了东方文德广场,表示希望以后能和他合作,把朝鲜的文化艺术引进广州。此刻,各种合作模式在他的脑海里涌动,朝鲜艺术品展览、歌舞演出、手工秀等。

想到未来,他有些激动,他在这条古老的街道上深耕了 10 年,纯投入 30 多亿元,终于等到今天。

郭建基从 2003 年开始开发文德路,历时 10 年,把一段数百米的文德路打造成新文化商圈,其中他建造的东方文德广场作为文化产业创意孵化基地,占地 15000 平方米,由艺术家公寓、写字楼和商业中心等构成。

10 年间,当其他人在热门领域赚得盆满钵溢时,他却在文德路上专注地“磨铁杵”,自创了一套文化地产模式,颠覆了传统商业地产与文化产业园区运行模式。他在改变一个区域文化氛围的同时,也改变了自己的生意和生活。

2015 年 2 月下旬,《粤商》记者坐在东方文德广场二楼的展示大厅里。大厅高约 10 米,装修充满英伦风格。据悉,这个展示厅价值 2 亿,经常举行各种主题展,比如欧洲古典家具展、古董品鉴会等。

郭建基向记者走来,戴着黑框眼镜,穿着深蓝色唐装,颈上围着一条鲜艳的红围巾,儒雅外多了份跳跃。关于文化地产思想和新时期如何挖掘文化产业里的商机等问题,向记者娓娓道来。

十年磨一剑

郭建基大学读的是陶瓷专业,毕业后从事国际贸易,公司年销售收入几亿元。2000 年,文化地产进入他的视野,彼时该领域方兴未艾,他瞄上了广府文化的核心所在——文德路。

从唐宋时期起,文德路就是文人和社会名流雅集之地。到了明清,文人来省城考试,都会到文德路,由此形成书市。当时的文德路周边遍布数十家文化书院,有号称“岭南第一儒林”的广府学宫和万木草堂、番禺学宫、广州贡院等。

清末时,文德路达到鼎盛,沿街分布着近 50 家文化商肆,装裱字画、售卖古董和书籍的商铺鳞次栉比,被誉为“中国四大文化名街”。康有为曾在此开办万木草堂,培养维新变法弟子。孙中山等民国元老常年在文德路一带活动,毛泽东青年时期常在文德路买书,附近有越王宫和汉王宫遗址。

基于这块区域的特殊性,郭建基拿地前曾花 500 万元,请世界知名设计团队阿德金斯做规划, 阿德金斯曾设计享誉世界的迪拜帆船酒店。他相信:“格局决定布局,布局决定结局”。他的格局囊括北京路和文德路整个区域,总面积约 130 万平方米。

2003 年起,郭建基在文德路先后拿了两块地,总计二十多亩,均位于北京路商圈,日人流量达 50 万人次,可谓寸土寸金。

如果按传统商业地产开发模式,盖房子、卖房子、回笼资金即可。但郭建基觉得:“如果盲目开发文德路,将会抹掉广府人对文德路的集体记忆。”

于是,他斥巨资请名家设计东方文德广场。广场的建筑设计由上海世博园中国馆主设计师倪阳主持,室内装修则由香港室内设计之父高文安和知名设计师陈俊豪、陈湖担纲,设计费总计 2000 万元。

有人说他这么做是在“烧钱”,他却认为:“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我做的是文化,不是单纯的生意,完美的文化建筑需要持续的投入和精心打磨。”

烧钱十年后,郭建基并没有江河日下。2011 年,他建造的艺术家公寓开盘,现金收入 20 多亿元。

2014 年 8 月,东方文德广场开业,内部的安保、灯光、音响系统均是顶级配置,引得一众老字号青睐和入驻。比如创立于清咸丰年间的三多轩、驰名中外的古玩老字号荣宝斋、香港的文联庄、香港珠宝商会、安徽的红星宣纸、台湾的珍品馆和日本的二玄社等。

10 年间,郭建基背负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其中最令他头疼的是资金和手续问题。曾几何时,公司财务艰难,吃开年饭的钱都没有,大家在一间简陋的大排档里吃了个饭算是开年。

每当压力大时,郭建基就游冬泳或疾走。有段时间,他早上八点钟从家里出发,围着花城大道疾走,不间断地走 12 圈,从清晨走到日暮,约 8 个小时。

有一次,他去戈壁徒步。戈壁人迹罕至、鸟兽绝迹,白天他们在摄氏 40 度高温下暴走,口渴难忍。晚上气温降至 4 度,他们在帐篷里睡 3 个小时后,爬起来继续走。每天在 40 多度的温差中挑战自己,“体力消耗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孤独和苦闷”。煎熬 4 天后,他明白了“伟大是熬出来的”的意义。

他还经常参加马拉松比赛,曾参跑广州马拉松、海南、无锡马拉松赛,在他心里,“我要做百年企业,为了这个理想,我要把身体调整好”。

自创文化产业模式

房国华在店里忙碌着,他是澳门人,收藏和经营广彩30 多年,东方文德开业时他就入驻了,售卖广彩和古董。

一位顾客走进来,房国华招呼客人坐在茶桌边,然后点燃一支檀香,泡了壶水仙,和客人边品茶边谈明清瓷器,像两个老学究。这是郭建基推崇的“会所式经营方式”,顾客可以在店里品茗、弹古筝、谈经论道,把店铺当作自己的“私家书房”。

在郭建基看来,“人文,有了人,才能谈及文化”。一般商场的热场期是一年半到三年,他希望缩短时间,用几乎是 10 年前的价格“放水养鱼”,旨在使广场尽快畅旺起来。

在他的坚持下,东方文德没有沦为传统的房地产项目,形成了产、学、销一体的文化产业链。

其实,东方文德这种文化产业模式国际上早有先例。比如伦敦的泰晤士河南岸艺术区和美国的苏荷区,苏荷区曾是纽约的“万亩地狱”,艺术家进驻后变成创意圣地,引得诸多国际品牌和知名画廊入驻。再比如新世界集团少主郑志刚一手打造的 K11 购物中心,郑志刚把艺术植入品牌,由商业推动艺术,把商城变成多元艺术孵化基地。

郭建基是双鱼座,喜欢不按常理出牌。2009 年,他接手了万木草堂 ( 原“邱氏书屋”) 改建项目。戊戌变法时,康有为、梁启超曾在这里传播维新思想,曾经盛极一时的万木草堂现在几近废弃,“里面阴森森的,颓败不堪”。

当时东方文德广场运作到第七年,资金紧张。他做了大量调研,倾其所有购置黄花梨大案、种植芭蕉树、修缮课室等,花费几百万元,隐没于闹市的万木草堂,得以重现昔日的风采。

之后,他经常在万木草堂举办公益讲座,邀请知名国学家在康有为讲过课的地方讲中华文化,迄今已举办了200 多场,耗资上千万。很多人认为他这样做不值得,他却认为:“捐钱是一种慈善,支持文化活动也是一种慈善,因为这会影响人的精神和思想。”

下一步,他想推进北京路商圈“文化城区”改造项目。未来,他准备把西方的文化艺术引进东方文德,比如西班牙、法国、意大利等国家的艺术品展示和文艺表演等。他还将建立版权贸易基地、成立“艺术品银行”,顾客不用付全款就可以购买艺术品。目前,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和民生银行已经入驻。

2015 年,国家把文化产业作为经济发展新引擎,其产值将占到整个 GDP 规模的 5% 左右,由此引发的几万亿文化产值将在国内掀起新一轮造富潮,在郭建基看来:“届时将诞生一批文化产业巨头,我的角色是搭建平台,把巨头们凝聚起来,跟他们一起玩。”

他的目标是把东方文德广场发展成南中国最大的文化交易平台,年交易额和拍买额超百亿,版权交易额不可估量。“我的黄金 10 年刚刚开始”, 郭建基信誓旦旦地说。

2015 艺术品收藏进入快车道

《粤商》:你觉得粤商具有哪些特点?

郭建基: 低调、内敛、开放和包容。

《粤商》:你最欣赏哪位企业家 ?

郭建基: 我欣赏两位企业家,一个是宗庆后,我跟他很熟,他做事专注、勤奋。另一个是李嘉诚,他的经历充满传奇,商业思想独具一格。

《粤商》:你觉得,新时期怎样做才能激活广东的传统文化?

郭建基: 广东的传统文化一直被低估,需要一个提升和推出的平台。这个平台把艺术家和企业家对接起来,艺术家出创意和产品,企业家运用成熟的商业模式售卖出去,发挥各自所长,把艺术变为商品,丰富和提升人们的生活。

《粤商》:对企业家而言,多接触艺术品是否对他们的生活和事业有帮助?

郭建基: 艺术挖掘了生活最美的部分,可以触动人的灵魂,经常接触艺术品,人的行为习惯会改变,创造力会得以提升,心态变得更平和,内心蓄积的能量更多。

《粤商》:身为文化地产开发商,你觉得 2015 年中国的地产走势如何?文化地产的走势又如何?

郭建基: 2015 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以平稳为主,局部地区适当上涨。文化地产有其特殊性,因而不太受地产大趋势的影响,未来社区将引入更多的文化元素,人们也越来越需要有文化内涵的社区,文化地产的前途一片光明。

《粤商》:现在是否是收藏艺术品的好时机?

郭建基: 目前,艺术品收藏进入快车道。从资源配置上说,国际惯例是房子、汽车和艺术品。现在,很多国人完成了前两项,接着开始涉足艺术品,再加上近年来国际艺术品市场一路走高,艺术品成为投资热门领域,增值空间巨大。

《粤商》:你怎么定义成功?

郭建基: 我觉得成功是个综合指标,不能只以金钱来衡量,它包括推动社会进步、企业资产增加、个人修养提升、家庭和谐等。

《粤商》:你怎么看待财富?

郭建基: 财富能提高生活质量,实现个人愿望,还能回报社会,帮助他人。

《粤商》:你遇到过很多挫折,对于挫折你怎么看?

郭建基: 最不好的时候,可能新的机会就来了,一定要坚持下去。

《粤商》:迄今为止,最快乐的事是什么事?

郭建基: 我这个人很容易满足,很多事都让我觉得快乐。比如和三五知己喝茶聊天、跑马拉松。一次我在无锡跑马拉松,跑完后一周都觉得身心愉悦。

《粤商》:最喜欢什么样的朋友?

郭建基: 讲义气、真诚的朋友。

《粤商》:教育子女方面,你最注重什么?

郭建基: 诚信、感恩和坚韧。我的小孩从 4 岁开始,每周跟着我爬白云山,每次都能坚持爬到山顶。

记者:彭军燕 摄影:姬东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儒商郭建基给文化产业巨头搭台子

郭建基一直游走在文化和商业之间,用了10年时间打造了文德路商圈,重建了康有为传播维新思想的万木草堂,斥资30亿搭了个台子,把文化产业巨头们聚集在一起,和他们一起“唱戏”。

 

郭建基:广州富春东方地产投资有限公司、广东森岛集团有限公司、广州万木草堂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广州市文德文化商会会长,北京大学广州校友会副会长,华南理工大学校友会总会理事。

郭建基站在办公室硕大的玻璃窗前,望着楼下古朴热闹的文德路,路两旁是典型的东山区老洋房风格建筑,人们在骑楼下漫步,阳光透过梧桐树的叶子洒下来,照在在树下喝茶的老人的脸上。

郭建基刚送走朝鲜一位管文化的部长,这位部长参观了东方文德广场,表示希望以后能和他合作,把朝鲜的文化艺术引进广州。此刻,各种合作模式在他的脑海里涌动,朝鲜艺术品展览、歌舞演出、手工秀等。

想到未来,他有些激动,他在这条古老的街道上深耕了 10 年,纯投入 30 多亿元,终于等到今天。

郭建基从 2003 年开始开发文德路,历时 10 年,把一段数百米的文德路打造成新文化商圈,其中他建造的东方文德广场作为文化产业创意孵化基地,占地 15000 平方米,由艺术家公寓、写字楼和商业中心等构成。

10 年间,当其他人在热门领域赚得盆满钵溢时,他却在文德路上专注地“磨铁杵”,自创了一套文化地产模式,颠覆了传统商业地产与文化产业园区运行模式。他在改变一个区域文化氛围的同时,也改变了自己的生意和生活。

2015 年 2 月下旬,《粤商》记者坐在东方文德广场二楼的展示大厅里。大厅高约 10 米,装修充满英伦风格。据悉,这个展示厅价值 2 亿,经常举行各种主题展,比如欧洲古典家具展、古董品鉴会等。

郭建基向记者走来,戴着黑框眼镜,穿着深蓝色唐装,颈上围着一条鲜艳的红围巾,儒雅外多了份跳跃。关于文化地产思想和新时期如何挖掘文化产业里的商机等问题,向记者娓娓道来。

十年磨一剑

郭建基大学读的是陶瓷专业,毕业后从事国际贸易,公司年销售收入几亿元。2000 年,文化地产进入他的视野,彼时该领域方兴未艾,他瞄上了广府文化的核心所在——文德路。

从唐宋时期起,文德路就是文人和社会名流雅集之地。到了明清,文人来省城考试,都会到文德路,由此形成书市。当时的文德路周边遍布数十家文化书院,有号称“岭南第一儒林”的广府学宫和万木草堂、番禺学宫、广州贡院等。

清末时,文德路达到鼎盛,沿街分布着近 50 家文化商肆,装裱字画、售卖古董和书籍的商铺鳞次栉比,被誉为“中国四大文化名街”。康有为曾在此开办万木草堂,培养维新变法弟子。孙中山等民国元老常年在文德路一带活动,毛泽东青年时期常在文德路买书,附近有越王宫和汉王宫遗址。

基于这块区域的特殊性,郭建基拿地前曾花 500 万元,请世界知名设计团队阿德金斯做规划, 阿德金斯曾设计享誉世界的迪拜帆船酒店。他相信:“格局决定布局,布局决定结局”。他的格局囊括北京路和文德路整个区域,总面积约 130 万平方米。

2003 年起,郭建基在文德路先后拿了两块地,总计二十多亩,均位于北京路商圈,日人流量达 50 万人次,可谓寸土寸金。

如果按传统商业地产开发模式,盖房子、卖房子、回笼资金即可。但郭建基觉得:“如果盲目开发文德路,将会抹掉广府人对文德路的集体记忆。”

于是,他斥巨资请名家设计东方文德广场。广场的建筑设计由上海世博园中国馆主设计师倪阳主持,室内装修则由香港室内设计之父高文安和知名设计师陈俊豪、陈湖担纲,设计费总计 2000 万元。

有人说他这么做是在“烧钱”,他却认为:“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我做的是文化,不是单纯的生意,完美的文化建筑需要持续的投入和精心打磨。”

烧钱十年后,郭建基并没有江河日下。2011 年,他建造的艺术家公寓开盘,现金收入 20 多亿元。

2014 年 8 月,东方文德广场开业,内部的安保、灯光、音响系统均是顶级配置,引得一众老字号青睐和入驻。比如创立于清咸丰年间的三多轩、驰名中外的古玩老字号荣宝斋、香港的文联庄、香港珠宝商会、安徽的红星宣纸、台湾的珍品馆和日本的二玄社等。

10 年间,郭建基背负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其中最令他头疼的是资金和手续问题。曾几何时,公司财务艰难,吃开年饭的钱都没有,大家在一间简陋的大排档里吃了个饭算是开年。

每当压力大时,郭建基就游冬泳或疾走。有段时间,他早上八点钟从家里出发,围着花城大道疾走,不间断地走 12 圈,从清晨走到日暮,约 8 个小时。

有一次,他去戈壁徒步。戈壁人迹罕至、鸟兽绝迹,白天他们在摄氏 40 度高温下暴走,口渴难忍。晚上气温降至 4 度,他们在帐篷里睡 3 个小时后,爬起来继续走。每天在 40 多度的温差中挑战自己,“体力消耗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孤独和苦闷”。煎熬 4 天后,他明白了“伟大是熬出来的”的意义。

他还经常参加马拉松比赛,曾参跑广州马拉松、海南、无锡马拉松赛,在他心里,“我要做百年企业,为了这个理想,我要把身体调整好”。

自创文化产业模式

房国华在店里忙碌着,他是澳门人,收藏和经营广彩30 多年,东方文德开业时他就入驻了,售卖广彩和古董。

一位顾客走进来,房国华招呼客人坐在茶桌边,然后点燃一支檀香,泡了壶水仙,和客人边品茶边谈明清瓷器,像两个老学究。这是郭建基推崇的“会所式经营方式”,顾客可以在店里品茗、弹古筝、谈经论道,把店铺当作自己的“私家书房”。

在郭建基看来,“人文,有了人,才能谈及文化”。一般商场的热场期是一年半到三年,他希望缩短时间,用几乎是 10 年前的价格“放水养鱼”,旨在使广场尽快畅旺起来。

在他的坚持下,东方文德没有沦为传统的房地产项目,形成了产、学、销一体的文化产业链。

其实,东方文德这种文化产业模式国际上早有先例。比如伦敦的泰晤士河南岸艺术区和美国的苏荷区,苏荷区曾是纽约的“万亩地狱”,艺术家进驻后变成创意圣地,引得诸多国际品牌和知名画廊入驻。再比如新世界集团少主郑志刚一手打造的 K11 购物中心,郑志刚把艺术植入品牌,由商业推动艺术,把商城变成多元艺术孵化基地。

郭建基是双鱼座,喜欢不按常理出牌。2009 年,他接手了万木草堂 ( 原“邱氏书屋”) 改建项目。戊戌变法时,康有为、梁启超曾在这里传播维新思想,曾经盛极一时的万木草堂现在几近废弃,“里面阴森森的,颓败不堪”。

当时东方文德广场运作到第七年,资金紧张。他做了大量调研,倾其所有购置黄花梨大案、种植芭蕉树、修缮课室等,花费几百万元,隐没于闹市的万木草堂,得以重现昔日的风采。

之后,他经常在万木草堂举办公益讲座,邀请知名国学家在康有为讲过课的地方讲中华文化,迄今已举办了200 多场,耗资上千万。很多人认为他这样做不值得,他却认为:“捐钱是一种慈善,支持文化活动也是一种慈善,因为这会影响人的精神和思想。”

下一步,他想推进北京路商圈“文化城区”改造项目。未来,他准备把西方的文化艺术引进东方文德,比如西班牙、法国、意大利等国家的艺术品展示和文艺表演等。他还将建立版权贸易基地、成立“艺术品银行”,顾客不用付全款就可以购买艺术品。目前,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和民生银行已经入驻。

2015 年,国家把文化产业作为经济发展新引擎,其产值将占到整个 GDP 规模的 5% 左右,由此引发的几万亿文化产值将在国内掀起新一轮造富潮,在郭建基看来:“届时将诞生一批文化产业巨头,我的角色是搭建平台,把巨头们凝聚起来,跟他们一起玩。”

他的目标是把东方文德广场发展成南中国最大的文化交易平台,年交易额和拍买额超百亿,版权交易额不可估量。“我的黄金 10 年刚刚开始”, 郭建基信誓旦旦地说。

2015 艺术品收藏进入快车道

《粤商》:你觉得粤商具有哪些特点?

郭建基: 低调、内敛、开放和包容。

《粤商》:你最欣赏哪位企业家 ?

郭建基: 我欣赏两位企业家,一个是宗庆后,我跟他很熟,他做事专注、勤奋。另一个是李嘉诚,他的经历充满传奇,商业思想独具一格。

《粤商》:你觉得,新时期怎样做才能激活广东的传统文化?

郭建基: 广东的传统文化一直被低估,需要一个提升和推出的平台。这个平台把艺术家和企业家对接起来,艺术家出创意和产品,企业家运用成熟的商业模式售卖出去,发挥各自所长,把艺术变为商品,丰富和提升人们的生活。

《粤商》:对企业家而言,多接触艺术品是否对他们的生活和事业有帮助?

郭建基: 艺术挖掘了生活最美的部分,可以触动人的灵魂,经常接触艺术品,人的行为习惯会改变,创造力会得以提升,心态变得更平和,内心蓄积的能量更多。

《粤商》:身为文化地产开发商,你觉得 2015 年中国的地产走势如何?文化地产的走势又如何?

郭建基: 2015 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以平稳为主,局部地区适当上涨。文化地产有其特殊性,因而不太受地产大趋势的影响,未来社区将引入更多的文化元素,人们也越来越需要有文化内涵的社区,文化地产的前途一片光明。

《粤商》:现在是否是收藏艺术品的好时机?

郭建基: 目前,艺术品收藏进入快车道。从资源配置上说,国际惯例是房子、汽车和艺术品。现在,很多国人完成了前两项,接着开始涉足艺术品,再加上近年来国际艺术品市场一路走高,艺术品成为投资热门领域,增值空间巨大。

《粤商》:你怎么定义成功?

郭建基: 我觉得成功是个综合指标,不能只以金钱来衡量,它包括推动社会进步、企业资产增加、个人修养提升、家庭和谐等。

《粤商》:你怎么看待财富?

郭建基: 财富能提高生活质量,实现个人愿望,还能回报社会,帮助他人。

《粤商》:你遇到过很多挫折,对于挫折你怎么看?

郭建基: 最不好的时候,可能新的机会就来了,一定要坚持下去。

《粤商》:迄今为止,最快乐的事是什么事?

郭建基: 我这个人很容易满足,很多事都让我觉得快乐。比如和三五知己喝茶聊天、跑马拉松。一次我在无锡跑马拉松,跑完后一周都觉得身心愉悦。

《粤商》:最喜欢什么样的朋友?

郭建基: 讲义气、真诚的朋友。

《粤商》:教育子女方面,你最注重什么?

郭建基: 诚信、感恩和坚韧。我的小孩从 4 岁开始,每周跟着我爬白云山,每次都能坚持爬到山顶。

记者:彭军燕 摄影:姬东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