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首届Money20/20中国大会在杭州落幕。挖财作为当地金融科技独角兽参与,总裁顾晨炜发表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的主题演讲。在采访环节,顾晨炜分享了挖财对大众财富管理行业十年来探索的经验,以及八年Capital One经历积累的对中美金融科技市场的见解。
考察海外金融科技发展,审慎对待拿来主义
挖财从提供简单的记账工具服务起步,目前是多账户记账、财富、社保公积金、信贷等集合型的在线综合性财富管理平台。
顾晨炜透露,在美国,当地繁杂的个人报税的痛点催生了对记账工具的需求。中国经济发展,需要管理的金融服务账单增多,随着中国不断富裕,税收或将变得和美国一样复杂严密,需要家庭报税、个人报税、税收递延、抵扣等。他表示,今天果然发生了。当然,在国内的记账和财务管理环境中,更为早期的是基于用户个人在各种场景的消费和信用卡账单等管理,这也成为挖财做大本土财务管理的一个契机。而未来基于税务的账户管理,也将是挖财做大个人财务管理业务的一个新机会。
对于参考欧美项目的价值,顾晨炜认为,中外用户的共性大于差异,已不断看到新兴人群有与海外趋同的提前消费的习惯,“说中国人不借钱已经是个偏见。”
顾晨炜也提到了金融科技在中外发展的异同,在他工作八年的公司Capital One,最初以信用卡代偿业务为核心,创始人夜以继日工作,实现以较低的价格让客户还款,而当该业务进入中国情况,用户的需求不是价格低,而是借更多款,风险因此增加。对于借鉴海外金融科技模式,顾晨炜认为,应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中国有很多机会。
做大众财富“经纪人”、“管家”,舒缓用户财务焦虑
在解决大众财富管理问题上,顾晨炜表示,从账单做起,路长一点,但是更贴近财务管理的原始需求。
面对同业竞争,顾晨炜介绍了挖财的优势特色。坚持深耕记账工具型产品十年,他强调,挖财的出发点是以人为本,综合性地立足于人的多样化需求,做经纪人、管家的工作为客户定制产品。挖财在记账、财富管理、信用管理和信贷服务等综合领域进行了业务布局,拥有记账、社保、公积金、社区等核心用户群。
顾晨炜提到,从挖财成立的第一天起,就意在帮助客户管理财富信息,聆听用户,成为亲密的伙伴助手。他表示,挖财看到客户存在的财务焦虑,比如抚养下一代的花费颇高,“在他们的焦虑面前,我们能不能起到一种舒缓的作用,这不是用一种致幻剂,让他们更迷糊了。”因此他认为,必须用可靠的产品设计来解决用户的这种财务焦虑,尤其是要让数据、产品信息都值得信任。
此外,挖财拟达到双向“智能”,在C端帮助用户找到金融机构,在B端给金融机构做精准导流。以信用卡业务为例,顾晨炜解释称,挖财的导流是从工具上产生的流量,与直接在信息流、应用市场引入的流量不同,用户信用卡持有的状况所反映的理财信息,使得流量自带智能。
在挖财横向的综合布局中,对于业务发展也有所侧重,顾晨炜透露了着眼的两大方向:公募基金和消费金融。他解释道,公募基金的特征包括透明性高、门槛低、种类丰富,可以依托模型进行策略调整近而定投,同时也契合税收递延税改之后的大众理财概念,而消费金融领域,首先是客群在扩张,超前消费的理念被接受,资产质量相对优质,是大数据可以发挥作用的业务落脚点。
金融科技行业应百花齐放,每个板块都有机会
得益于顾晨炜本身技术领域的学历及创业背景,挖财的科技基因突出,布局了大数据、“双子星”项目以及“罗网”反欺诈系统等。挖财在投资方面也侧重科技类项目,同时在场景类,包括手机租赁等业务领域有过尝试。其聚焦的记账领域,除了挖财记账,更通过微记账、圈子账本等细分市场记账软件,满足不同群体的财务管理需求。
关于目前在投资和研发上关注的金融科技技术解决方案,顾晨炜表示,要从两个维度看,其一在金融的生命周期的维度,从市场获客、认知客户、风险识别、客户关系管理、风险计量、资产管理链条的每个节点都需要科技的加持,仅催收环节,智能语音外呼就令人趋之若鹜;而在科技的维度,人工智能(AI)、区块链(BlockChain)、云服务(Cloud)、大数据(Data)所谓ABCD大矩阵的每个点都有待突围。
基于对金融科技行业的观察,顾晨炜认为,科技可以帮助大家认知,但过快的发展也会带来风险。他谈到,相较蜂拥而至做团购,形成千团大战,每个团队可以从自身角度切入,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挑战,让金融科技行业百花齐放:“做营销相关的技术解决方案起步会比较快,而风险相关的项目由于会涉及监管问题,团队可以认识到自身的机会和挑战,每个板块都有机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