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梦工厂动画出品的《功夫熊猫2》至今是中国内地最卖座的好莱坞动画片,在2011年就取得了6亿多的票房成绩。已制作四年的《功夫熊猫3》2016年3月18日将在北美上映,中国内地档期待定。4月17日,该片韩裔导演余仁英(Jennifer Yuh)在北京国际电影节上透露,新一集中,下落不明的阿宝亲生父亲将会亮相,此外还有多个新角色加盟,包括早先曝光的身穿红色中国风服饰的母熊猫角色和具有超自然能力、比前两部更厉害的反派角色。
该片中方执行监制滕华涛则透露,《功夫熊猫3》作为第一部中美合拍动画片,采用了中英双剧本拍摄,虽然剧情完全一样,但因台词不再是简单的英译中,配音演员也不是简单的对口型,从而有了更大的表演空间,也会令中国观众接受起来更容易,可以说“接地气”的《功夫熊猫3》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中国特供”。
未来将进行中英双语版本发行的《功夫熊猫3》让外界看到了梦工厂动画对中国电影市场的重视程度。对于该片在中国市场的表现,梦工厂寄予厚望。
今年初,梦工厂动画公司曾宣布裁员20%约500人,同时计划将每年的制片数量从三部缩减为两部。这家曾以黑马和领军人身份制作出了《怪物史莱克》《马达加斯加》《功夫熊猫》《疯狂原始人》和《驯龙高手》的公司近两年的发展遭遇波折,出品的《守护者联盟》、《极速蜗牛》、《天才眼镜狗》票房都不尽如人意,令公司股价受挫,2014年还曾一度传出将被日本软银收购的传闻。发展神速的中国电影市场,让梦工厂动画意识到挖掘全球第二大票仓的重要性,更希望明年《功夫熊猫3》在中国的票房能够令其走出近两年裁员减产的颓势。
实际上,梦工厂动画对中国市场的挖掘在三年前已经开始。在竞争对手迪士尼于上海建设主题乐园之后,梦工厂动画不甘人后,2012年与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CMC)、上海东方传媒集团(SMG)、上海联和投资有限公司(SAIL)合资组建“东方梦工厂”,中方控股55%,美方持股45%。双方联合出品的第一个项目就是梦工厂于2011年开始制作的《功夫熊猫3》,其中约三分之一的内容由东方梦工厂完成。
几年前梦工厂动画曾为《功夫熊猫2》的制作而到中国采风,如今有了东方梦工厂,导演余仁英笑言自己只需要打个越洋电话就能解决一切问题。“我们还曾给中方合作伙伴看我们绘制的人物,询问角色所穿的古装对不对,结果被告之完全不对,上衣是一个朝代的,裤子又是另一个朝代的。后来我们来中国办公室参观,工作人员就每个人穿不同朝代的服装来接待我们,令人印象深刻。”
《失恋33天》导演滕华涛担任了《功夫熊猫3》的中方执行监制,从剧本创作、故事板呈现到最终成片,全过程均有所把控。他也透露,电影在场景、服装、古代礼仪、甚至道具材质上,中方都给出不少意见。
去年梦工厂动画出品的《驯龙高手2》投资达1.4亿美金,而据梦工厂动画国际项目总监、同时也是东方梦工厂首席创意官Joe Aguilar 4月17日在北京国际电影节上透露的,《功夫熊猫3》的制作成本也大致相同,并不会因为是合拍片而节省成本。他甚至表示,合拍片的成本比纯粹美国出品费用更高,因成本中包含了对中方动画师在创作和技术两方面的培训,但他同时强调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显然,培养未来可用的、佣金更低的海外动画师的最好方法就是实战,而这些参与过好莱坞主流动画片制作的中方动画师,也会提高中国本土动画制作的整体水平。据导演余仁英透露,包括300名美国动画师和200名中国动画师参与了《功夫熊猫3》的制作。
除了以上需要长线投资获得的收益以外,对于梦工厂动画而言,创立东方梦工厂,让《功夫熊猫3》成为中美首部合拍片的最立竿见影的效益是票房分账。也就是说该片不会占用每年有限的进口分账大片配额,不会即便狂赚几亿也只能拿到约17%的分账,而是获得与国产片一样的待遇——梦工厂及其中国的合作伙伴能享受43%的票房分账。
虽然电影主创都不愿对票房进行预期。但通过下面一组数据的比较还是可以一窥《功夫熊猫3》的潜在实力。
2008年,《功夫熊猫》第一部在中国上映时取得了1.5亿人民币的票房,当时中国电影市场的银幕数近4000块。2011年《功夫熊猫2》上映时,银幕数已翻了一倍,近8000块;再加上第二部在2D同时推出票价也翻一倍的3D和IMAX 3D制式,最终促使其票房翻了4倍,飙升至6亿元人民币,成为至今为止内地最卖座的动画片。
2014年全国银幕数已达2.36万块。从2008年日均增长1.7块到2014年日均增长15块,7年来每年银幕日均增长数都在翻倍。以此增长速度计算,到2015年底全国银幕数或可达到3万块左右,是2011年的近4倍。如不考虑其他同期上映影片的表现,《功夫熊猫3》本身又没有出现重大失误的话,届时是否可以大胆推测,《功夫熊猫3》或将取得约为第二部4倍的票房?
好莱坞动画片中国内地票房前十二位排名统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