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陈东升:民企开启第二个春天需要两个条件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陈东升:民企开启第二个春天需要两个条件

陈东升一直认为,中国改革的最大的核心是保持存量,放开增量。政府主导经济,国企、外资和民企共同发展。

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陈东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周夫荣

“我把过去的60年丢到一个盒子封存起来。从今天开始我就是零岁,人生开启了一个新的征程。我新的人生只有一个目标,真的是发自内心的、用市场经济的方式方法,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2018年年初,陈东升在亚布力论坛上如是说。

2017年,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陈东升过完了人生中第60个生日。

从零开始的陈东升,2018年伊始就迎来了好消息:泰康保险集团首次上榜2018年《财富》世界500强,以240.58亿美元的营业收入位列第489位。

这是一个新的标志。也许,这也正契合了陈东升告诉《中国企业家》的这句话:“真正的好企业发展的时代到来了,整个中国的企业家群体都会上一个大台阶,更靠近成熟经济,更靠近世界企业家群体的素质。”

作为92派企业家的典型代表,陈东升看待中国经济和企业发展的今昔,似乎多了几分历史感。

上世纪80年代,当陈东升还是武汉大学政治经济系的一名学生时,个体户等私营经济就在农村悄然展开。毕业后的陈东升进入了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国际贸易研究所发达国家研究室。

他告诉《中国企业家》,改革开放一路走来是一个曲折的过程。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是后来又走向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国家战略。

“1975年,第四届人大提出分两步走,到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把党的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一个核心的变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特别是1977年恢复高考,整个社会的动荡之源清除了,全国人民都兴高采烈。”

然而,上世纪90年代,社会上又出现质疑私营经济地位的言论和争议。彼时,31岁的陈东升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杂志社任职副总编,近距离感受到了这种思想上和群体上的分裂。

1992年,是改变中国的一年,也是改变陈东升的一年。

这一年,邓小平发表的南巡讲话,惊醒了彼时的中国。是年年底,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的十四大,这次大会上第一次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批敢想敢干的年轻人纷纷下海,踏上创业的征程。

这次创业潮的主体有一个特点,他们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政府官员和科研院所的知识分子,如陈东升、冯仑、田源等人。据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统计,这个群体的数字高达30万。陈东升,便是其中最积极踊跃的弄潮儿之一。

就在这一年,陈东升辞职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拍卖公司嘉德拍卖。两年后,他又与弟弟一起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物流企业宅急送。1996年,他创办了泰康人寿。

过去40年,国有经济、民营经济等各种经济形式分别经过了不同的发展历程,最终形成一个改革共同体。陈东升是观察者,也是亲历者,他经历了构建改革共同体的整个过程。

对于“改革开放共同体”这个概念,陈东升一直认为,中国改革的最大核心是保持存量,放开增量。政府主导经济,国企、外资和民企共同发展。

2018年,泰康进入世界500强。然而,社会上对经历了40年改革开放所构建的改革共同体,对于民营企业,却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

陈东升告诉《中国企业家》,社会上出现了“三论”:民企退出历史舞台论,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新的公私合营论,工会控制民营企业论。

“比之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关于姓资姓社的争议,这两次都是社会处在内外矛盾凸显,产业升级转型的时候。”陈东升称,上世纪80年代,“温州是资本主义”、“让个体户倾家荡产”的观点出现过。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及中国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后,民企才放心发展。这一次也一样,内外部形势给中国的崛起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中国经济要持续健康发展、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焕发企业家精神,特别是调动民营企业家的积极性至关重要。而这一次在京召开的民企座谈会批判了这些错误言论,确定了民企是自己人。

“国企是执政基础,民企能量要释放,外资要被认可,现在需要把三者统一在市场的共同原则下,形成共识,三者共同发展。希望对各经济主体真正的一视同仁,平等享有国民待遇并得到法律上的保护。”陈东升说。

对于未来的发展,在陈东升看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中国的本质,是不变的路线方针,这可以释放很大能量。站在历史的角度回望,中国就是这么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我认为民企将迎来第二个春天。第一个春天是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这一次的春天就是民营企业做大做强,专注主业、专注专业。过去是跑马圈地,野蛮生长,现在进入效率和创新驱动、做大做强的阶段。”

他说,民企开启第二个春天,有两个前提:亲清型政商关系以及党的领导。习总书记提出的亲、清二字新型政商关系,让企业家有更多的精力把事情做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严格讲,亲清型政商关系,需要市场经济更发达,法治社会更加强盛。

陈东升认为,过去改革开放40年取得成功的三大法宝:一是共产党的领导。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证了社会稳定,带来了经济发展;市场化改革和市场化取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第二个法宝;第三个法宝是开启建立社会主义的法治社会。“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否则就没有市场经济的今天和明天。”

新时代,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从以投资、出口为驱动的工业化时代向以消费、内需为核心服务业时代转型。

同时,老龄化时代加速到来,让养老和医疗等民生问题成为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十九大以来,我国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而保险是金融服务业,更是民生产业。

缺口已经打开,市场经济的推进,提供了巨大的时代机遇。陈东升开始在新的经济发展环境中探索“医养融合”模式。

我国传统养老的主要方式是居家养老。国家老龄事业“十三五”规划也倡导形成“9073”的养老格局,即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分别占90%、7%和3%。

“一直以来,大部分中国老人习惯于为了子孙后代而活,不为自己活着,他们的生活是孤独、单调的,机构养老的服务通常也比较简单。”陈东升说,而实际上,机构养老是规模经济,一方面,可以降低综合养老成本;另一方面,可以排解老年人的孤独。如果机构养老服务品质高,未来也会被更多人接受,成为主流。

新的形势孕育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只有敢于创新的企业才能立足。

对于这个时代,陈东升认为,企业野蛮生长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产业在整合,市场在细分,未来的行业领头羊,一定是有完善成熟的企业治理结构的企业,有完善的企业价值观和战略,有完善的核心团队和核心竞争力,有很强的风险控制能力的企业。

“好企业的时代到来了。未来像马云、马化腾、任正非这样的企业家,会越来越多。”陈东升说。

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

原标题:陈东升:民企开启第二个春天需要两个条件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陈东升:民企开启第二个春天需要两个条件

陈东升一直认为,中国改革的最大的核心是保持存量,放开增量。政府主导经济,国企、外资和民企共同发展。

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陈东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周夫荣

“我把过去的60年丢到一个盒子封存起来。从今天开始我就是零岁,人生开启了一个新的征程。我新的人生只有一个目标,真的是发自内心的、用市场经济的方式方法,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2018年年初,陈东升在亚布力论坛上如是说。

2017年,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陈东升过完了人生中第60个生日。

从零开始的陈东升,2018年伊始就迎来了好消息:泰康保险集团首次上榜2018年《财富》世界500强,以240.58亿美元的营业收入位列第489位。

这是一个新的标志。也许,这也正契合了陈东升告诉《中国企业家》的这句话:“真正的好企业发展的时代到来了,整个中国的企业家群体都会上一个大台阶,更靠近成熟经济,更靠近世界企业家群体的素质。”

作为92派企业家的典型代表,陈东升看待中国经济和企业发展的今昔,似乎多了几分历史感。

上世纪80年代,当陈东升还是武汉大学政治经济系的一名学生时,个体户等私营经济就在农村悄然展开。毕业后的陈东升进入了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国际贸易研究所发达国家研究室。

他告诉《中国企业家》,改革开放一路走来是一个曲折的过程。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是后来又走向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国家战略。

“1975年,第四届人大提出分两步走,到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把党的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一个核心的变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特别是1977年恢复高考,整个社会的动荡之源清除了,全国人民都兴高采烈。”

然而,上世纪90年代,社会上又出现质疑私营经济地位的言论和争议。彼时,31岁的陈东升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杂志社任职副总编,近距离感受到了这种思想上和群体上的分裂。

1992年,是改变中国的一年,也是改变陈东升的一年。

这一年,邓小平发表的南巡讲话,惊醒了彼时的中国。是年年底,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的十四大,这次大会上第一次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批敢想敢干的年轻人纷纷下海,踏上创业的征程。

这次创业潮的主体有一个特点,他们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政府官员和科研院所的知识分子,如陈东升、冯仑、田源等人。据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统计,这个群体的数字高达30万。陈东升,便是其中最积极踊跃的弄潮儿之一。

就在这一年,陈东升辞职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拍卖公司嘉德拍卖。两年后,他又与弟弟一起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物流企业宅急送。1996年,他创办了泰康人寿。

过去40年,国有经济、民营经济等各种经济形式分别经过了不同的发展历程,最终形成一个改革共同体。陈东升是观察者,也是亲历者,他经历了构建改革共同体的整个过程。

对于“改革开放共同体”这个概念,陈东升一直认为,中国改革的最大核心是保持存量,放开增量。政府主导经济,国企、外资和民企共同发展。

2018年,泰康进入世界500强。然而,社会上对经历了40年改革开放所构建的改革共同体,对于民营企业,却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

陈东升告诉《中国企业家》,社会上出现了“三论”:民企退出历史舞台论,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新的公私合营论,工会控制民营企业论。

“比之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关于姓资姓社的争议,这两次都是社会处在内外矛盾凸显,产业升级转型的时候。”陈东升称,上世纪80年代,“温州是资本主义”、“让个体户倾家荡产”的观点出现过。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及中国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后,民企才放心发展。这一次也一样,内外部形势给中国的崛起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中国经济要持续健康发展、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焕发企业家精神,特别是调动民营企业家的积极性至关重要。而这一次在京召开的民企座谈会批判了这些错误言论,确定了民企是自己人。

“国企是执政基础,民企能量要释放,外资要被认可,现在需要把三者统一在市场的共同原则下,形成共识,三者共同发展。希望对各经济主体真正的一视同仁,平等享有国民待遇并得到法律上的保护。”陈东升说。

对于未来的发展,在陈东升看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中国的本质,是不变的路线方针,这可以释放很大能量。站在历史的角度回望,中国就是这么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我认为民企将迎来第二个春天。第一个春天是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这一次的春天就是民营企业做大做强,专注主业、专注专业。过去是跑马圈地,野蛮生长,现在进入效率和创新驱动、做大做强的阶段。”

他说,民企开启第二个春天,有两个前提:亲清型政商关系以及党的领导。习总书记提出的亲、清二字新型政商关系,让企业家有更多的精力把事情做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严格讲,亲清型政商关系,需要市场经济更发达,法治社会更加强盛。

陈东升认为,过去改革开放40年取得成功的三大法宝:一是共产党的领导。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证了社会稳定,带来了经济发展;市场化改革和市场化取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第二个法宝;第三个法宝是开启建立社会主义的法治社会。“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否则就没有市场经济的今天和明天。”

新时代,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从以投资、出口为驱动的工业化时代向以消费、内需为核心服务业时代转型。

同时,老龄化时代加速到来,让养老和医疗等民生问题成为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十九大以来,我国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而保险是金融服务业,更是民生产业。

缺口已经打开,市场经济的推进,提供了巨大的时代机遇。陈东升开始在新的经济发展环境中探索“医养融合”模式。

我国传统养老的主要方式是居家养老。国家老龄事业“十三五”规划也倡导形成“9073”的养老格局,即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分别占90%、7%和3%。

“一直以来,大部分中国老人习惯于为了子孙后代而活,不为自己活着,他们的生活是孤独、单调的,机构养老的服务通常也比较简单。”陈东升说,而实际上,机构养老是规模经济,一方面,可以降低综合养老成本;另一方面,可以排解老年人的孤独。如果机构养老服务品质高,未来也会被更多人接受,成为主流。

新的形势孕育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只有敢于创新的企业才能立足。

对于这个时代,陈东升认为,企业野蛮生长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产业在整合,市场在细分,未来的行业领头羊,一定是有完善成熟的企业治理结构的企业,有完善的企业价值观和战略,有完善的核心团队和核心竞争力,有很强的风险控制能力的企业。

“好企业的时代到来了。未来像马云、马化腾、任正非这样的企业家,会越来越多。”陈东升说。

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

原标题:陈东升:民企开启第二个春天需要两个条件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