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2018珠海航展观展记:看厌了汽车,品品飞机怎么样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2018珠海航展观展记:看厌了汽车,品品飞机怎么样

除了飞机,关键零部件和各类附件也是一大看点,尤其航空发动机,足以让喜欢钻研的航空迷们眼花缭乱。

看惯了汽车,或多或少也会有点想换换口味了吧。那么,看看飞机怎么样?没错,这一次,我们带大家来看的就是今年的珠海航展。不过话说在前头,在汽车方面我还算是见多了有点自信的,但是在航空航天领域,我是一个刚入坑没多久、彻头彻尾的小白。所以有什么不到位的地方,就请大家多多包涵、多多指教咯……

作为两年一次的国内航空盛事,公众日500元钱的门票虽然并不便宜,但是也算是挺值得了。值得一提的是,从今年的航展开始,就已经不允许自行驾车前往现场了。所以这次的航展主办方安排了大量前往现场的专线班车,从轻轨站、口岸等地标区域都有凭票免费的直达来回班车,甚至珠海周边城市的客运站也安排了不少班车。而且出租车、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都可以进入展会所在地。另外就是有了港珠澳大桥之后,港澳地区居民前往观展也更方便了。

我这一次是通过广珠城际轻轨前往的,哪怕是从起点的广州南站出发,一个小时便到终点的珠海站了,一出站就能轻松找到专线班车的停泊点,而且班次很密集,接下来再花大概一个小时左右抵达航展现场。

虽然我已经是第二次来观展,但是这里的占地面积实在太大,要找地方也是相当花时间的。航展主要分为室内和室外两大区域,其中室内展区也分为多个场馆,包括主要的航空航天馆、地面装备展区、无人机展示区,以及供应商展区,另外还有陆地装备的动态展示区。除了与航空航天相关的飞行器之外,航展上还有着大量的地面装备,所以严格意义来说,与其说这是航展,还不如说这是一个大型的综合防务装备展。其中国产装备更是集中展示的主角,所以这也是一次很大型的爱国主义军事教育展览,现场可以看到很多奶爸是带着孩子来的。

来到展区内部的时候也已经逼近饭点了,先来餐厅看看,虽然是临时搭建起来的,但是不得不说这面积真的是相当大,而且选择也不少了。

在肯德基的位置买了一份汉堡,里面连一片菜叶子都没有,场馆内的餐饮价钱就是这水平了……

这就是室内展区的主场馆,对面则是地面装备展区和无人机展区。等等,好像乱入了什么不对路的家伙?

这么一台大个子混迹在一堆硬朗的军车和普通小车里,实在是太显眼了。姑且算是个观展之前不错的彩蛋吧。

先走进主场馆里看看,一入正门就是中航工业的主展位,几乎目前所有的国产主力战斗机都在这里亮相了,只不过全都不是实机,而是相应的比例模型。譬如歼-15、歼-10B、歼轰-7E等等。

位于展位中央的国产五代机双雄——歼-20、FC-31,如今成飞的歼-20已经在公众面前刷足了存在感,就等着沈飞的FC-31了。不知道这一次能不能有机会看到“活”的歼-20。

中巴联合研制的FC-1/JF-17“枭龙”,以及运-20都是近两届航展上的明星机型兼常客,不但室内有模型,而且室外也会有实机哦……

除了固定翼飞机之外,直升机自然也不可或缺。虽然室内馆里空间有限,停固定翼飞机比较难,但是多放几台直升机倒是难度不大的。

再往里走更是人山人海了,除了飞机,关键零部件和各类附件也是一大看点,尤其航空发动机,足以让喜欢钻研的航空迷们眼花缭乱。

中国航发的展区,最大的明星自然是它——国产的涡扇-10“太行”发动机,目前歼-11B、歼-16的主力搭载机型。要是有机会看看传说中匹配歼-20的涡扇-15就更好了。

有涡扇发动机,自然就会有涡桨发动机,而且这台AEP50E还带有中间的解剖部分,中央的涡轮结构看得一清二楚,给小朋友们做科普最适合不过了。

这一类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核心的运转方式都是相似的:通过在中央的燃烧室喷入燃料,和前级压气机送来的气流混合燃烧,生成高温高压的混合气拖动后级的涡轮,然后再由后级的涡轮带动前级压气机吸气,从而实现闭环运转。涡扇发动机和涡桨发动机,都是通过压气机前方的扇叶(桨叶)产生动力的。不同的地方在于,涡扇大致相当于一个外围用机匣封闭的涡桨,高速飞行时的效率更高、推力更大。

燃气轮机不但可以用在航空器上,也可以用在舰船驱动、海上平台发电或者其它工业领域。譬如这台QD70小型燃气轮机,可以看作是“太行”发动机的“魔改版”,用于国产的轻型舰艇。别看它体积偏小,马力也超过了9600匹,而且不挑食,可以烧柴油、天然气等不同种类的燃料。出了舰用型,它还发展出了工业型、双燃料型和备用电源型等多种型号。

除了完整的整机,还有像这样的涡扇发动机的爆炸式展示,多级构造看得一清二楚,要带孩子们过来科普一番的话,它绝对是不二之选。

除了动力总成之外,核心零部件也是一大看点。来看看这个涡轮盘总成,它应该是航发中最核心的部件之一了。中央的部分采用的是粉末高温合金锻造的工艺,而周围的叶片似乎是铸造之后组装起来的。如果放大仔细看的话,可以看到每个叶片上都有排列整齐、十分细小的散热气孔,不知道是怎么做到的呢?太神奇了。

各类系统模型的展示也是一个很好的看点。这里展示的是涡扇发动机的控制系统模型,可以看到,整套系统的所有泵体和管路一览无余。注意到了吗,这台发动机是带有矢量喷口的,上方还附带了系统仿真的虚拟仪表界面,整个展示做得很良心吧……

直升机的动力传动系模型,也是十分清晰了。直升机的动力源主要都是涡轮轴发动机,也是燃气轮机的一种,但是动力主要输出到驱动轴,而不是通过喷口形成推力。两台涡轮轴发动机的动力通过传动系耦合之后分为两路,一路到带有旋翼的主轴上,另一路传到尾桨上。

中国商飞展台的“三大金刚”——ARJ21、C919、CR929,国产三大客机都齐了。不过这里最有价值的展示品可不是这三个。

真正的看点就是它了——CR929的1:1客舱展示模型,每天有固定的开放时间,一到点排队的地方就人山人海了。

排了老半天终于上来了,这个样机内部只是展示了客舱,浓缩了头等舱和二等舱的设计,不能展示驾驶舱。参观的人实在太多,在上面逗留的时间很短,只能走马观花了。

CR929头等舱的设计相当华丽啊,不但有常规头等舱的电动可调角度的座椅,而且带有大面积的液晶屏、折叠小桌板、还有液晶触控面板,脚底带有储物格。

值得注意的是,头等舱座椅的布局不是和机身轴线同向的,带有一定的倾斜角度,看上去效果十分拉风啊。

二等舱的座位设计就比较普通了,采用的是每排八座的设计,和其它普通客机别无二致。

出了商飞,来空客和波音展台打打卡,不过基本上没啥可看的。

而俄罗斯联邦航天局(ROSCOSMOS)的展位就很值得一看了。RD-171M,用于天顶-3、安加号的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推力800吨力,将近2.0的推重比,似乎也是现役推力最强的火箭发动机吧。

RD-93,米格-29的涡扇发动机,目前枭龙也在用,据传未来的FC-31也会用,最大推力5400公斤力,加力之后单台推力可达8300公斤力。

除了看飞机,这里还能看军用越野车哦!东风竟然混进了一堆飞行器之中,带来了一大堆军用版猛士。

看看这是啥?机器人?根据宣传,这个玩意的正式名字叫做“重载助力型下肢外骨骼”,似乎是帮助搬运重物行走的,隐隐约约看到了一点“钢铁侠”的影子哦……

最往里的位置就是中国航天科工的展台了,首先是长征火箭系列的“全家桶”。

其次是新一代的“神州”载人飞船,这个似乎是返回舱吧。

 

这才是重头戏——中国自主设计的空间站核心舱!

空间站的另外一侧就陈列着宇航服,看着是不是觉得很酷呢?!

大致走完了室内展区,就该轮到室外展区了。大部分的实机都在这里,除了飞行器,很多诸如雷达车、弹道导弹车辆等体积比较大的地面装备也在户外展示。当然了,基本上目前中国空军的主力战机都在这里了。

先来看看它——FTG-2000G,国产的外贸型战斗机,传说中的米格-21魔改版。造型不错,还带有DSI进气道呢。

直-10ME武装直升机,也是专门针对外贸出口的型号,换装了新的大马力发动机,进气道加装了防尘罩,而且排气口改成了朝上的样式,可以让旋翼打散带热量的尾气,增强隐身性能,还可以挂载专门用于侦查的无人机。

巴铁空军的“枭龙”实机,也是航展的常客了,第一次看到的时候觉得真的不错,简洁耐看。

AG600,传说中的国产大飞机“三剑客”之一,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陆两栖飞机。

“三剑客”里另外两位,除了C919之外,还有一个就是它了——运-20,能力上可能和美军的C-17差不多吧,不过动力上仍有差距,和C-5就更不用比了,还是要正视差距。

本届航展几大亮点之一,毫无疑问除了歼-20,就是带矢量喷口的歼-10 TVC版了,不过可不是这个,这是最主力的歼-10 B。

非常经典的歼轰-7“飞豹”,和前面的FTG-2000G一样是双座的,1988年就亮相了,有些历史年头。

不要以为这里只有各种体型大、造价贵的大飞机或者战斗机,其实在室外展区,各路体积小、简单便宜的轻型飞机才是主流,当中不乏一些奇葩货色。

譬如上面这台亿航216,能载两个人的旋翼机,带有八支机臂、16副旋翼,还带有自动驾驶功能,不过仅35公里的航程似乎有点短,只能用于低空短途飞行。

一系列的军用无人机自然也不会错过,这是分别名为“翼龙”、“云影”的两组家族,看着还挺像的,有一点点“全球鹰”的感觉。原谅我是小白……

除了固定翼的无人机,无人直升机、无人旋翼机的能见度也开始越来越高,这是中航工业的两款无人机。这个四轴的“攻击鹰II”造型很是科幻,有点宇宙飞船的赶脚。

来航展又怎么能少了飞行表演队呢?这是我们空军的“八一”表演队,清一色的歼-10列装,已经表演完收队了,只能隔着大老远看看。

所幸,这一次总算还是看到了比较完整的飞行表演。来自于中国空军的“红鹰”飞行表演队,列装的是K-8高级教练机。一套表演下来,“画中国结”、“画爱心”、“仙女散花”、“生死交错”等动作全都齐了,让人大呼过瘾。(别问这些花式的名字都是怎么来的,我瞎编的,大家看名字脑补一下就知道是什么动作了)

文章的最后,就用歼-20的双机编队压轴镇场吧。用的是微单,所以这已经是我在现场能抓拍到的角度里最清晰的一张了。这一次航展上歼-20不但有编队飞行表演,还打开了弹仓做演示,绝对是诚意满满而来的。能如此近距离看到歼-20实机,已经算是很圆满了。

后记:

其实这一次,我只带大家看了主场馆的室内展区和室外展区,还有地面装备的静态和动态展区,以及专门的无人机展示区、供应商展区……都已经没时间看了。

所以最后留给大家的建议是:下一次航展最好尽可能早一点出发,因为如果要细细看、慢慢研究的话,一个短短的下午的确是远远不够的。

这一次就到这里吧,两年后再见了!

文|韦陀

图|韦陀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2018珠海航展观展记:看厌了汽车,品品飞机怎么样

除了飞机,关键零部件和各类附件也是一大看点,尤其航空发动机,足以让喜欢钻研的航空迷们眼花缭乱。

看惯了汽车,或多或少也会有点想换换口味了吧。那么,看看飞机怎么样?没错,这一次,我们带大家来看的就是今年的珠海航展。不过话说在前头,在汽车方面我还算是见多了有点自信的,但是在航空航天领域,我是一个刚入坑没多久、彻头彻尾的小白。所以有什么不到位的地方,就请大家多多包涵、多多指教咯……

作为两年一次的国内航空盛事,公众日500元钱的门票虽然并不便宜,但是也算是挺值得了。值得一提的是,从今年的航展开始,就已经不允许自行驾车前往现场了。所以这次的航展主办方安排了大量前往现场的专线班车,从轻轨站、口岸等地标区域都有凭票免费的直达来回班车,甚至珠海周边城市的客运站也安排了不少班车。而且出租车、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都可以进入展会所在地。另外就是有了港珠澳大桥之后,港澳地区居民前往观展也更方便了。

我这一次是通过广珠城际轻轨前往的,哪怕是从起点的广州南站出发,一个小时便到终点的珠海站了,一出站就能轻松找到专线班车的停泊点,而且班次很密集,接下来再花大概一个小时左右抵达航展现场。

虽然我已经是第二次来观展,但是这里的占地面积实在太大,要找地方也是相当花时间的。航展主要分为室内和室外两大区域,其中室内展区也分为多个场馆,包括主要的航空航天馆、地面装备展区、无人机展示区,以及供应商展区,另外还有陆地装备的动态展示区。除了与航空航天相关的飞行器之外,航展上还有着大量的地面装备,所以严格意义来说,与其说这是航展,还不如说这是一个大型的综合防务装备展。其中国产装备更是集中展示的主角,所以这也是一次很大型的爱国主义军事教育展览,现场可以看到很多奶爸是带着孩子来的。

来到展区内部的时候也已经逼近饭点了,先来餐厅看看,虽然是临时搭建起来的,但是不得不说这面积真的是相当大,而且选择也不少了。

在肯德基的位置买了一份汉堡,里面连一片菜叶子都没有,场馆内的餐饮价钱就是这水平了……

这就是室内展区的主场馆,对面则是地面装备展区和无人机展区。等等,好像乱入了什么不对路的家伙?

这么一台大个子混迹在一堆硬朗的军车和普通小车里,实在是太显眼了。姑且算是个观展之前不错的彩蛋吧。

先走进主场馆里看看,一入正门就是中航工业的主展位,几乎目前所有的国产主力战斗机都在这里亮相了,只不过全都不是实机,而是相应的比例模型。譬如歼-15、歼-10B、歼轰-7E等等。

位于展位中央的国产五代机双雄——歼-20、FC-31,如今成飞的歼-20已经在公众面前刷足了存在感,就等着沈飞的FC-31了。不知道这一次能不能有机会看到“活”的歼-20。

中巴联合研制的FC-1/JF-17“枭龙”,以及运-20都是近两届航展上的明星机型兼常客,不但室内有模型,而且室外也会有实机哦……

除了固定翼飞机之外,直升机自然也不可或缺。虽然室内馆里空间有限,停固定翼飞机比较难,但是多放几台直升机倒是难度不大的。

再往里走更是人山人海了,除了飞机,关键零部件和各类附件也是一大看点,尤其航空发动机,足以让喜欢钻研的航空迷们眼花缭乱。

中国航发的展区,最大的明星自然是它——国产的涡扇-10“太行”发动机,目前歼-11B、歼-16的主力搭载机型。要是有机会看看传说中匹配歼-20的涡扇-15就更好了。

有涡扇发动机,自然就会有涡桨发动机,而且这台AEP50E还带有中间的解剖部分,中央的涡轮结构看得一清二楚,给小朋友们做科普最适合不过了。

这一类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核心的运转方式都是相似的:通过在中央的燃烧室喷入燃料,和前级压气机送来的气流混合燃烧,生成高温高压的混合气拖动后级的涡轮,然后再由后级的涡轮带动前级压气机吸气,从而实现闭环运转。涡扇发动机和涡桨发动机,都是通过压气机前方的扇叶(桨叶)产生动力的。不同的地方在于,涡扇大致相当于一个外围用机匣封闭的涡桨,高速飞行时的效率更高、推力更大。

燃气轮机不但可以用在航空器上,也可以用在舰船驱动、海上平台发电或者其它工业领域。譬如这台QD70小型燃气轮机,可以看作是“太行”发动机的“魔改版”,用于国产的轻型舰艇。别看它体积偏小,马力也超过了9600匹,而且不挑食,可以烧柴油、天然气等不同种类的燃料。出了舰用型,它还发展出了工业型、双燃料型和备用电源型等多种型号。

除了完整的整机,还有像这样的涡扇发动机的爆炸式展示,多级构造看得一清二楚,要带孩子们过来科普一番的话,它绝对是不二之选。

除了动力总成之外,核心零部件也是一大看点。来看看这个涡轮盘总成,它应该是航发中最核心的部件之一了。中央的部分采用的是粉末高温合金锻造的工艺,而周围的叶片似乎是铸造之后组装起来的。如果放大仔细看的话,可以看到每个叶片上都有排列整齐、十分细小的散热气孔,不知道是怎么做到的呢?太神奇了。

各类系统模型的展示也是一个很好的看点。这里展示的是涡扇发动机的控制系统模型,可以看到,整套系统的所有泵体和管路一览无余。注意到了吗,这台发动机是带有矢量喷口的,上方还附带了系统仿真的虚拟仪表界面,整个展示做得很良心吧……

直升机的动力传动系模型,也是十分清晰了。直升机的动力源主要都是涡轮轴发动机,也是燃气轮机的一种,但是动力主要输出到驱动轴,而不是通过喷口形成推力。两台涡轮轴发动机的动力通过传动系耦合之后分为两路,一路到带有旋翼的主轴上,另一路传到尾桨上。

中国商飞展台的“三大金刚”——ARJ21、C919、CR929,国产三大客机都齐了。不过这里最有价值的展示品可不是这三个。

真正的看点就是它了——CR929的1:1客舱展示模型,每天有固定的开放时间,一到点排队的地方就人山人海了。

排了老半天终于上来了,这个样机内部只是展示了客舱,浓缩了头等舱和二等舱的设计,不能展示驾驶舱。参观的人实在太多,在上面逗留的时间很短,只能走马观花了。

CR929头等舱的设计相当华丽啊,不但有常规头等舱的电动可调角度的座椅,而且带有大面积的液晶屏、折叠小桌板、还有液晶触控面板,脚底带有储物格。

值得注意的是,头等舱座椅的布局不是和机身轴线同向的,带有一定的倾斜角度,看上去效果十分拉风啊。

二等舱的座位设计就比较普通了,采用的是每排八座的设计,和其它普通客机别无二致。

出了商飞,来空客和波音展台打打卡,不过基本上没啥可看的。

而俄罗斯联邦航天局(ROSCOSMOS)的展位就很值得一看了。RD-171M,用于天顶-3、安加号的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推力800吨力,将近2.0的推重比,似乎也是现役推力最强的火箭发动机吧。

RD-93,米格-29的涡扇发动机,目前枭龙也在用,据传未来的FC-31也会用,最大推力5400公斤力,加力之后单台推力可达8300公斤力。

除了看飞机,这里还能看军用越野车哦!东风竟然混进了一堆飞行器之中,带来了一大堆军用版猛士。

看看这是啥?机器人?根据宣传,这个玩意的正式名字叫做“重载助力型下肢外骨骼”,似乎是帮助搬运重物行走的,隐隐约约看到了一点“钢铁侠”的影子哦……

最往里的位置就是中国航天科工的展台了,首先是长征火箭系列的“全家桶”。

其次是新一代的“神州”载人飞船,这个似乎是返回舱吧。

 

这才是重头戏——中国自主设计的空间站核心舱!

空间站的另外一侧就陈列着宇航服,看着是不是觉得很酷呢?!

大致走完了室内展区,就该轮到室外展区了。大部分的实机都在这里,除了飞行器,很多诸如雷达车、弹道导弹车辆等体积比较大的地面装备也在户外展示。当然了,基本上目前中国空军的主力战机都在这里了。

先来看看它——FTG-2000G,国产的外贸型战斗机,传说中的米格-21魔改版。造型不错,还带有DSI进气道呢。

直-10ME武装直升机,也是专门针对外贸出口的型号,换装了新的大马力发动机,进气道加装了防尘罩,而且排气口改成了朝上的样式,可以让旋翼打散带热量的尾气,增强隐身性能,还可以挂载专门用于侦查的无人机。

巴铁空军的“枭龙”实机,也是航展的常客了,第一次看到的时候觉得真的不错,简洁耐看。

AG600,传说中的国产大飞机“三剑客”之一,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陆两栖飞机。

“三剑客”里另外两位,除了C919之外,还有一个就是它了——运-20,能力上可能和美军的C-17差不多吧,不过动力上仍有差距,和C-5就更不用比了,还是要正视差距。

本届航展几大亮点之一,毫无疑问除了歼-20,就是带矢量喷口的歼-10 TVC版了,不过可不是这个,这是最主力的歼-10 B。

非常经典的歼轰-7“飞豹”,和前面的FTG-2000G一样是双座的,1988年就亮相了,有些历史年头。

不要以为这里只有各种体型大、造价贵的大飞机或者战斗机,其实在室外展区,各路体积小、简单便宜的轻型飞机才是主流,当中不乏一些奇葩货色。

譬如上面这台亿航216,能载两个人的旋翼机,带有八支机臂、16副旋翼,还带有自动驾驶功能,不过仅35公里的航程似乎有点短,只能用于低空短途飞行。

一系列的军用无人机自然也不会错过,这是分别名为“翼龙”、“云影”的两组家族,看着还挺像的,有一点点“全球鹰”的感觉。原谅我是小白……

除了固定翼的无人机,无人直升机、无人旋翼机的能见度也开始越来越高,这是中航工业的两款无人机。这个四轴的“攻击鹰II”造型很是科幻,有点宇宙飞船的赶脚。

来航展又怎么能少了飞行表演队呢?这是我们空军的“八一”表演队,清一色的歼-10列装,已经表演完收队了,只能隔着大老远看看。

所幸,这一次总算还是看到了比较完整的飞行表演。来自于中国空军的“红鹰”飞行表演队,列装的是K-8高级教练机。一套表演下来,“画中国结”、“画爱心”、“仙女散花”、“生死交错”等动作全都齐了,让人大呼过瘾。(别问这些花式的名字都是怎么来的,我瞎编的,大家看名字脑补一下就知道是什么动作了)

文章的最后,就用歼-20的双机编队压轴镇场吧。用的是微单,所以这已经是我在现场能抓拍到的角度里最清晰的一张了。这一次航展上歼-20不但有编队飞行表演,还打开了弹仓做演示,绝对是诚意满满而来的。能如此近距离看到歼-20实机,已经算是很圆满了。

后记:

其实这一次,我只带大家看了主场馆的室内展区和室外展区,还有地面装备的静态和动态展区,以及专门的无人机展示区、供应商展区……都已经没时间看了。

所以最后留给大家的建议是:下一次航展最好尽可能早一点出发,因为如果要细细看、慢慢研究的话,一个短短的下午的确是远远不够的。

这一次就到这里吧,两年后再见了!

文|韦陀

图|韦陀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