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曾与马云、姜文同期被撩的年轻人,不到30岁就入选了福布斯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曾与马云、姜文同期被撩的年轻人,不到30岁就入选了福布斯

蔡延青的故事。

戳 视 频

▲确认过眼神,的确是牛叉的年轻人

在看这篇文字之前,或许你可以先想几个问题:

你第一次创业的时候是多少岁?

你的人生第一桶金是通过什么项目达成的?

你有没想过如何用自己的技能去影响世界?

你觉得现在的90后、00后,还愿意接受企业雇佣吗?

提到改变世界的人,想必大多数人脑子里首先会闪现出一些白发老头的形象,但事实上,现在非常多的年轻精英正在占据世界的主流,他们高颜值、高智商、高情商,他们身家过亿、才华横溢,他们关注社会、关注贫穷、关注边缘群体。

去年,福布斯发布了2017年中国“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单,来自不同领域的300余名青年才俊入选,入选者中年龄最大的出生于1987年,最小的是只有17岁的歌手组合TFboys的王源和易烊千玺,上榜的杰出代表包括迪丽热巴、鹿晗、ofo创始人戴威、青葱新媒体CEO桑兮兮等等。目前在中国的平均创业年纪是29岁,越来越多年轻人不到30岁就已拥有骄人成绩,成为行业翘楚,他们用才华改变着自己,改变着身边的人,甚至改变着世界。

可以看到,中国优秀年轻人的创业精神和创新精神远超常人想象,他们懂得拥抱技术、拥抱资本,且都拥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善于国际化经营,其中蔡延青就是这样的一个年轻人,他身上有很多光环。

蔡延青

腾讯前交互设计师

 《Be A Changamaker》环球社会创新纪录片独立拍摄者

 国内第一个专注社会创新的平台BottleDream发起人

 广州最大联合办公空间“一起开工”联合创始人CEO

 2014《城市画报》85后精英榜上榜者

2014中国商业最具创意人物100榜单人物(同上榜人物:马云,姜文,邹市明等)

 2015福布斯“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入选者

现在蔡延青正在做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他通过“一起开工”社区,把很多有想法、有才华,好玩的年轻人聚合在一起,让所有这些人的智慧去生发出更大的可能。到现在为止,蔡延青创办的一起开工社区已经聚合了一万四千多名会员,年龄大概在18岁到36岁之间,这些会员中,既有科技互联网从业者,也有艺术设计者,还有搞社会创新的年轻组织,以及生活方式领域从业者。这些思维活跃,创意爆棚的年轻人拧成了一股力量,跨界人才高效整合,大家一起共同学习、办公、分享、创业,他们在寻求个人生活方式提升的同时,也在追寻着时代价值。

  跨越四大洲,采访了100位青年创变者  

时间回到2010年,彼时的蔡延青还是腾讯的一名交互设计师。

大概与他大学里的专业社会工作有关,蔡延青一直在思考作为一个设计师,能够为教育的问题、贫困的问题、环境的问题做点什么。有一天蔡延青去香港参与了一个社会企业高峰会,第一次听到了“社会体验、社会创新”这样的词汇,深受震撼,2010年底,他成立了第一个专注在社会创新的内容媒体,专门翻译一些关于社会创新的案例,写全球各地不同年轻人如何用创新的技术、设计、方法,来解决某个社会环境问题,其中有一个案例让他印象深刻。

这个案例提到,非洲很多偏远地区非常的缺水,缺水地区的人每天都要走好几公里路去挑水,而且挑水的主要是妇女跟儿童,于是一个设计师针对此,改良了那个水桶,变成一个圆柱形,让水桶可以通过拖拉的方式在地上滚动,极大地减轻了取水的负担,这个设计师虽然暂时没办法解决水资源贫乏的问题,但是起码解决了水运输的问题,而且让一个很辛苦的取水工作,变成了一个很有乐趣的游戏。每次翻译这些案例,都让蔡延青极为兴奋,他看到在不同的国家,他的同龄人们正在利用自己的能力,使当前世界环境变得更好,一种莫名的冲动促使着蔡延青必须去做点什么。

终于,在2012年,蔡延青给自己制定了一个环球拍摄计划,他首先通过众筹获得了16万的资金加持,然后一个人带着摄像机,用了两年的时间,跨越四大洲30多个城市,采访了100位青年创变者,用影像和文字的形式,记录了世界各地正在积极改变社会的年轻人的故事,希望能够启发更多中国年轻人参与到社会创新的活动中来。

用更酷的方式去解决社会环境议题  

对于社会创新,蔡延青有着自己的见解。

▌在你看来,什么是社会创新?

蔡延青:“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用更酷更不一样更新的方式去解决社会环境议题。”

▌您曾拍摄了100位青年创变者,哪一个最触动您?

蔡延青:“我还记得荷兰的一个服装品牌叫rangbers,它所有设计师都是边缘青少年,这是因为rangbers的几个创始人是摄影师,他们有一次去巴西里约拍摄,发现那里有很多青少年受教育程度不高,家庭环境成长条件比较恶劣,加上一些恶习,他们很容易走上歧途,可能去贩毒,但是这几个创始人看到的并不是这群年轻人有多坏,而是看到了他们的闪光点,发现他们的街头感觉很好,这群年轻人他们缺的只是一个平台或者一个技能,所以他们就创办了rangbers这个品牌,给他们带去了很多的培训,教他们如何去创作如何使用软件,把这些年轻人去培养成一个街头的设计师,设计街头服饰,杜绝他们之后可能会走上其它不好的道路。

▌国内有这样的社会创新案例吗?

蔡延青:“比如我的好朋友疏桐,他被称为地沟油王子,因为他通过收集地沟油把它转化成新能源,变成另外一种能源的油,然后供应给交通系统,地沟油不去利用就会被别人利用,就是说如果他没有挖掘出它更多价值的话,那别人就会把它卖给餐厅,但是如果他能够以更高的价格卖出去,去做能源,做公共交通的能源,就不会有人卖去餐厅,地沟油就不会被我们吃下去,所以他通过生物科技把地沟油转换成新能源,现在已经应用在上海以及南京的部分交通系统以及一些产业里面。

还有一个好朋友叫做宁宁,她通过收集塑料瓶,把它变成衣服,12个塑料瓶通过变成颗粒,制成纱线变成RPT聚集纤维,再织成布做成衣服,12个塑料瓶就可以变成一件T-shirt,三个塑料瓶就可以变成一个抽绳袋,同时大家可能不知道今年正在进行的世界杯,70%球员的球衣都是塑料瓶做的。这就是做一个时尚的服装品牌去解决关于塑料污染的问题,这就很妙。”

用年轻人的方式来创业  

2013年底,蔡延青回到了广州,创办了“一起开工”社区。

一起开工社区一开始是一个联合办公的会员制社区,现在演化成了一个以社群为基础的创新机构,以及一个跨界的人才社区平台。蔡延青把这个极具年轻基因的社区开在了老城区,他希望一起开工是一个接地区的社区,能更具人情味。平时蔡延青会搞各种各样工作坊去做社区的营造,去探索街道里面的一些小店,也会从一些老人家那里得到口述的历史,蔡延青觉得,这才是一起开工应该有的调性。

当然,现在蔡延青在一起开工,聊得更多的是“共创”。

▌您认为何为共创?

蔡延青:“我用我另外一个搭档的一句描述,来比喻一下吧,就是过去更多的时候,你跟我之间的合作有点像是一种交换的关系,比如说你有个番茄我有个鸡蛋,那我们来交换一下,但其实共创它更像说你有个番茄我有个鸡蛋,我们一起来想一想,如何能够做出好吃的一道菜,然后我们一起来分享。其实共创就是它把我们以往甲乙方的一种合作的模式变成是一种,我们如何能够高度共识,然后去创造一个新的东西,能够让我们双方都得到最大可能性的共赢。”

▌共创对人才利用,企业结构有什么影响?

蔡延青:“过去的企业是一个固定的团队,是一个有边界的组织,就是我的公司10个人100个人还是1000个人,我的规模是多少,我的边界在哪里,我在管理这群人,共创其实是让企业完全抛弃掉之前这种固定的组织形态的思维,你要进化成一个非常无边界的一种混沌的输出形态,你可以只有三个全职的人,但不代表你只有三个为你服务的创造力,工作力,你只有三个全职的人,但是你完全可以拥有两万个工作力和创造力是为你服务的,比如说我们团队,我们团队现在有30多个全职的成员,但是我们也可以说我们有一万四千多个成员的一个这样的组织。

企业你可以有自己的核心团队,全职的团队,雇佣的团队,但是你也可以用非雇佣的方式去搭建一个数字的人才平台,让更多的人才跟你是一种灵活契约的关系,一种灵活协助的关系,以这样的方式去丰富你自己的能力,以及去提升你应对变化的灵活度,所以跨领域跨文化跨年龄跨语言等等非常多的问题,它就需要共创的方法去在里面发挥作用。”

▌现在年轻创业者与以前有何不同?

蔡延青:“现在的90后95后00后他们对工作的认知,跟我这种80后也是不一样的,他们会更加重视自己的感受,更加忠诚于自己的兴趣爱好,他们不觉得自己需要传统意义上稳定的好工作,而且他们更愿意为他们自己的兴趣爱好去做一些创新的尝试,他们不觉得我需要被你们雇佣,我去你那工作上班,工作两周三个月,因为我觉得你的项目很有趣,需要我,我会帮你,我可以用这样的方式灵活地跟十个项目去合作,这就是这群人对职业的理解,他们要更自由,他们要选择他喜欢的去干,而不是要一个很稳定但是很无聊的工作。”

蔡延青通过一起开工这样一个联合办公社区,为企业承包提供创新服务,帮他们做品牌升级,做商业模式梳理,提供面向人才成长的培训模式,他搭建了一个共创平台,能迅速帮企业或者个人,针对不同项目,迅速找到相关的人才组成一个战队,一起来解决问题,在国内,一起开工已帮不少企业完成了品牌服务,颇有名气。

在今天,我们很欣喜地看到,有意思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有趣的新兴事物,创新形式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如蔡延青这样的年轻人,正在运用自己的智慧与影响力,作为行业的领袖人物跻身全球商业与社会发展带领者的行列,他们正成为改变世界的中坚力量。

- END -

本期故事制作团队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曾与马云、姜文同期被撩的年轻人,不到30岁就入选了福布斯

蔡延青的故事。

戳 视 频

▲确认过眼神,的确是牛叉的年轻人

在看这篇文字之前,或许你可以先想几个问题:

你第一次创业的时候是多少岁?

你的人生第一桶金是通过什么项目达成的?

你有没想过如何用自己的技能去影响世界?

你觉得现在的90后、00后,还愿意接受企业雇佣吗?

提到改变世界的人,想必大多数人脑子里首先会闪现出一些白发老头的形象,但事实上,现在非常多的年轻精英正在占据世界的主流,他们高颜值、高智商、高情商,他们身家过亿、才华横溢,他们关注社会、关注贫穷、关注边缘群体。

去年,福布斯发布了2017年中国“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单,来自不同领域的300余名青年才俊入选,入选者中年龄最大的出生于1987年,最小的是只有17岁的歌手组合TFboys的王源和易烊千玺,上榜的杰出代表包括迪丽热巴、鹿晗、ofo创始人戴威、青葱新媒体CEO桑兮兮等等。目前在中国的平均创业年纪是29岁,越来越多年轻人不到30岁就已拥有骄人成绩,成为行业翘楚,他们用才华改变着自己,改变着身边的人,甚至改变着世界。

可以看到,中国优秀年轻人的创业精神和创新精神远超常人想象,他们懂得拥抱技术、拥抱资本,且都拥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善于国际化经营,其中蔡延青就是这样的一个年轻人,他身上有很多光环。

蔡延青

腾讯前交互设计师

 《Be A Changamaker》环球社会创新纪录片独立拍摄者

 国内第一个专注社会创新的平台BottleDream发起人

 广州最大联合办公空间“一起开工”联合创始人CEO

 2014《城市画报》85后精英榜上榜者

2014中国商业最具创意人物100榜单人物(同上榜人物:马云,姜文,邹市明等)

 2015福布斯“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入选者

现在蔡延青正在做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他通过“一起开工”社区,把很多有想法、有才华,好玩的年轻人聚合在一起,让所有这些人的智慧去生发出更大的可能。到现在为止,蔡延青创办的一起开工社区已经聚合了一万四千多名会员,年龄大概在18岁到36岁之间,这些会员中,既有科技互联网从业者,也有艺术设计者,还有搞社会创新的年轻组织,以及生活方式领域从业者。这些思维活跃,创意爆棚的年轻人拧成了一股力量,跨界人才高效整合,大家一起共同学习、办公、分享、创业,他们在寻求个人生活方式提升的同时,也在追寻着时代价值。

  跨越四大洲,采访了100位青年创变者  

时间回到2010年,彼时的蔡延青还是腾讯的一名交互设计师。

大概与他大学里的专业社会工作有关,蔡延青一直在思考作为一个设计师,能够为教育的问题、贫困的问题、环境的问题做点什么。有一天蔡延青去香港参与了一个社会企业高峰会,第一次听到了“社会体验、社会创新”这样的词汇,深受震撼,2010年底,他成立了第一个专注在社会创新的内容媒体,专门翻译一些关于社会创新的案例,写全球各地不同年轻人如何用创新的技术、设计、方法,来解决某个社会环境问题,其中有一个案例让他印象深刻。

这个案例提到,非洲很多偏远地区非常的缺水,缺水地区的人每天都要走好几公里路去挑水,而且挑水的主要是妇女跟儿童,于是一个设计师针对此,改良了那个水桶,变成一个圆柱形,让水桶可以通过拖拉的方式在地上滚动,极大地减轻了取水的负担,这个设计师虽然暂时没办法解决水资源贫乏的问题,但是起码解决了水运输的问题,而且让一个很辛苦的取水工作,变成了一个很有乐趣的游戏。每次翻译这些案例,都让蔡延青极为兴奋,他看到在不同的国家,他的同龄人们正在利用自己的能力,使当前世界环境变得更好,一种莫名的冲动促使着蔡延青必须去做点什么。

终于,在2012年,蔡延青给自己制定了一个环球拍摄计划,他首先通过众筹获得了16万的资金加持,然后一个人带着摄像机,用了两年的时间,跨越四大洲30多个城市,采访了100位青年创变者,用影像和文字的形式,记录了世界各地正在积极改变社会的年轻人的故事,希望能够启发更多中国年轻人参与到社会创新的活动中来。

用更酷的方式去解决社会环境议题  

对于社会创新,蔡延青有着自己的见解。

▌在你看来,什么是社会创新?

蔡延青:“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用更酷更不一样更新的方式去解决社会环境议题。”

▌您曾拍摄了100位青年创变者,哪一个最触动您?

蔡延青:“我还记得荷兰的一个服装品牌叫rangbers,它所有设计师都是边缘青少年,这是因为rangbers的几个创始人是摄影师,他们有一次去巴西里约拍摄,发现那里有很多青少年受教育程度不高,家庭环境成长条件比较恶劣,加上一些恶习,他们很容易走上歧途,可能去贩毒,但是这几个创始人看到的并不是这群年轻人有多坏,而是看到了他们的闪光点,发现他们的街头感觉很好,这群年轻人他们缺的只是一个平台或者一个技能,所以他们就创办了rangbers这个品牌,给他们带去了很多的培训,教他们如何去创作如何使用软件,把这些年轻人去培养成一个街头的设计师,设计街头服饰,杜绝他们之后可能会走上其它不好的道路。

▌国内有这样的社会创新案例吗?

蔡延青:“比如我的好朋友疏桐,他被称为地沟油王子,因为他通过收集地沟油把它转化成新能源,变成另外一种能源的油,然后供应给交通系统,地沟油不去利用就会被别人利用,就是说如果他没有挖掘出它更多价值的话,那别人就会把它卖给餐厅,但是如果他能够以更高的价格卖出去,去做能源,做公共交通的能源,就不会有人卖去餐厅,地沟油就不会被我们吃下去,所以他通过生物科技把地沟油转换成新能源,现在已经应用在上海以及南京的部分交通系统以及一些产业里面。

还有一个好朋友叫做宁宁,她通过收集塑料瓶,把它变成衣服,12个塑料瓶通过变成颗粒,制成纱线变成RPT聚集纤维,再织成布做成衣服,12个塑料瓶就可以变成一件T-shirt,三个塑料瓶就可以变成一个抽绳袋,同时大家可能不知道今年正在进行的世界杯,70%球员的球衣都是塑料瓶做的。这就是做一个时尚的服装品牌去解决关于塑料污染的问题,这就很妙。”

用年轻人的方式来创业  

2013年底,蔡延青回到了广州,创办了“一起开工”社区。

一起开工社区一开始是一个联合办公的会员制社区,现在演化成了一个以社群为基础的创新机构,以及一个跨界的人才社区平台。蔡延青把这个极具年轻基因的社区开在了老城区,他希望一起开工是一个接地区的社区,能更具人情味。平时蔡延青会搞各种各样工作坊去做社区的营造,去探索街道里面的一些小店,也会从一些老人家那里得到口述的历史,蔡延青觉得,这才是一起开工应该有的调性。

当然,现在蔡延青在一起开工,聊得更多的是“共创”。

▌您认为何为共创?

蔡延青:“我用我另外一个搭档的一句描述,来比喻一下吧,就是过去更多的时候,你跟我之间的合作有点像是一种交换的关系,比如说你有个番茄我有个鸡蛋,那我们来交换一下,但其实共创它更像说你有个番茄我有个鸡蛋,我们一起来想一想,如何能够做出好吃的一道菜,然后我们一起来分享。其实共创就是它把我们以往甲乙方的一种合作的模式变成是一种,我们如何能够高度共识,然后去创造一个新的东西,能够让我们双方都得到最大可能性的共赢。”

▌共创对人才利用,企业结构有什么影响?

蔡延青:“过去的企业是一个固定的团队,是一个有边界的组织,就是我的公司10个人100个人还是1000个人,我的规模是多少,我的边界在哪里,我在管理这群人,共创其实是让企业完全抛弃掉之前这种固定的组织形态的思维,你要进化成一个非常无边界的一种混沌的输出形态,你可以只有三个全职的人,但不代表你只有三个为你服务的创造力,工作力,你只有三个全职的人,但是你完全可以拥有两万个工作力和创造力是为你服务的,比如说我们团队,我们团队现在有30多个全职的成员,但是我们也可以说我们有一万四千多个成员的一个这样的组织。

企业你可以有自己的核心团队,全职的团队,雇佣的团队,但是你也可以用非雇佣的方式去搭建一个数字的人才平台,让更多的人才跟你是一种灵活契约的关系,一种灵活协助的关系,以这样的方式去丰富你自己的能力,以及去提升你应对变化的灵活度,所以跨领域跨文化跨年龄跨语言等等非常多的问题,它就需要共创的方法去在里面发挥作用。”

▌现在年轻创业者与以前有何不同?

蔡延青:“现在的90后95后00后他们对工作的认知,跟我这种80后也是不一样的,他们会更加重视自己的感受,更加忠诚于自己的兴趣爱好,他们不觉得自己需要传统意义上稳定的好工作,而且他们更愿意为他们自己的兴趣爱好去做一些创新的尝试,他们不觉得我需要被你们雇佣,我去你那工作上班,工作两周三个月,因为我觉得你的项目很有趣,需要我,我会帮你,我可以用这样的方式灵活地跟十个项目去合作,这就是这群人对职业的理解,他们要更自由,他们要选择他喜欢的去干,而不是要一个很稳定但是很无聊的工作。”

蔡延青通过一起开工这样一个联合办公社区,为企业承包提供创新服务,帮他们做品牌升级,做商业模式梳理,提供面向人才成长的培训模式,他搭建了一个共创平台,能迅速帮企业或者个人,针对不同项目,迅速找到相关的人才组成一个战队,一起来解决问题,在国内,一起开工已帮不少企业完成了品牌服务,颇有名气。

在今天,我们很欣喜地看到,有意思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有趣的新兴事物,创新形式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如蔡延青这样的年轻人,正在运用自己的智慧与影响力,作为行业的领袖人物跻身全球商业与社会发展带领者的行列,他们正成为改变世界的中坚力量。

- END -

本期故事制作团队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