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可持续带来好生意,二手奢侈品的万亿商机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可持续带来好生意,二手奢侈品的万亿商机

奢侈品消费者的使用年龄已经从35岁下滑到25岁。

中国消费者对奢侈品市场作了相当惊人的贡献。

来自麦肯锡《2017年中国奢侈品报告》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拥有奢侈品的家庭已经达到760万户,超过了马来西亚或荷兰的家庭总数。其中,家庭年均奢侈品消费达7.1万元人民币,是法国或意大利家庭消费金额的两倍。中国奢侈品年度消费总支出超过5000亿元人民币,买下了近三分之一的全球奢侈品市场。

这些数据让人想起曾经是奢侈品消费最大国的日本。根据高盛与 Euromonitor 的调查数据显示,1995年日本奢侈品市场规模达978亿美元,占全球奢侈品市场份额的68%,奢侈品消费人数达4900万人,奢侈品人均消费达1996美元,属全球最高。

就犹如一种消费传统,日本这狂热的奢侈品购买浪潮最早出现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中产阶级壮大,这个阶级的崛起正好满足了奢侈品商业规模化计划。战后经济复苏和腾飞使得一大批日本人变得富有,消费升级的需求促进了奢侈品市场发展。但是在九十年代出现了日本著名的金融危机——“失去的二十年”,人们的投机行为终究导致了经济泡沫破灭,人们纷纷把具有高转卖价值的奢侈品放到二手市场里去转卖,让资金回笼。个人奢侈品的再流通让其可持续化发展得到了推进,日本的二手奢侈品市场也因此得到发展并逐渐成长为世界上最大的二手奢侈品市场之一。

国内现在的情形与当时的日本十分相似。麦肯锡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消费者在奢侈品上的消费金额达到6400亿元,富裕人群(按麦肯锡的统计标准指年收入在30万元以上的家庭)中有超过38%的人对奢侈品消费超过10万人民币,这个群体不仅买得多,购物也更加冲动,一半的“买买买”决定是在一天之内做出的。

这样的消费习惯导致他们迅速积累大量的奢侈品。他们的喜好就和时尚本身一样飘忽不定,一款奢侈品包包被频繁使用后很快会被新款所取代并被闲置在衣柜。

这些闲置奢侈品的堆积不仅不利于可持续化发展,造成经济上的浪费,还容易误导奢侈品品牌对市场的分析判断。据统计,从2008到2016年,中国奢侈品门店的数量增长了3.3倍,但销售额却只增长了2.3倍。

今年6月,快时尚品牌 H&M 透露其积压了将近40亿美元的库存商品,并打算通过捐赠或者打折销售的方式来进行处理,但是在奢侈品品牌 Burberry 这些都不是最好的办法。根据 The Guardian 的报道,Burberry 一年会烧毁价值近2.5亿元人民币的库存奢侈品,以防止这些滞销的产品被人偷窃或因低价出售而稀释其品牌含金量。这不仅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更是品牌不尊重自身的产品以及为了生产它们所消耗的自然资源。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千禧一代诞生、商品消费方式与信息渠道也出现了变动,让奢侈品消费者的使用年龄已经从35岁下滑到25岁。这些年轻的消费者受现代教育的影响,除了保持着惯有的品质要求,他们也不排斥通过购买二手奢侈品来获得奢饰品带来的优质体验。

他们的消费升级需求十分旺盛,但是却受制于经济能力,因此二手奢侈品将会成为他们旺盛的消费需求与可持续的购物理念中有力的平衡点。

纵观全局,中国的二手奢侈品市场潜力无穷,但由于现阶段二手奢侈品行业的相关知识还不被消费者了解和熟知,体系不够完善,可持续化理念不够深入人心,这些巨大的奢侈品体量回流到二手市场的过程会相对漫长。

奢侈品二手寄卖起家的寺库从2011年的创立到现在在纳斯达克上市,已经不能单纯的用“奢侈品电商”来定位。在区块链热潮下,寺库亦融入区块链技术,来改变奢侈品的销售交易模式。

虽然中国现在的经济水平已经远超当时的日本,但是可能还要再花上与日本一样的时间甚至更长才能让国内的二手奢侈品市场完善并能顺利运转。但优质的鉴定力量和行业口碑能有效缩短这个过程,能给未成形的二手奢侈品行业更多的推动作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可持续带来好生意,二手奢侈品的万亿商机

奢侈品消费者的使用年龄已经从35岁下滑到25岁。

中国消费者对奢侈品市场作了相当惊人的贡献。

来自麦肯锡《2017年中国奢侈品报告》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拥有奢侈品的家庭已经达到760万户,超过了马来西亚或荷兰的家庭总数。其中,家庭年均奢侈品消费达7.1万元人民币,是法国或意大利家庭消费金额的两倍。中国奢侈品年度消费总支出超过5000亿元人民币,买下了近三分之一的全球奢侈品市场。

这些数据让人想起曾经是奢侈品消费最大国的日本。根据高盛与 Euromonitor 的调查数据显示,1995年日本奢侈品市场规模达978亿美元,占全球奢侈品市场份额的68%,奢侈品消费人数达4900万人,奢侈品人均消费达1996美元,属全球最高。

就犹如一种消费传统,日本这狂热的奢侈品购买浪潮最早出现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中产阶级壮大,这个阶级的崛起正好满足了奢侈品商业规模化计划。战后经济复苏和腾飞使得一大批日本人变得富有,消费升级的需求促进了奢侈品市场发展。但是在九十年代出现了日本著名的金融危机——“失去的二十年”,人们的投机行为终究导致了经济泡沫破灭,人们纷纷把具有高转卖价值的奢侈品放到二手市场里去转卖,让资金回笼。个人奢侈品的再流通让其可持续化发展得到了推进,日本的二手奢侈品市场也因此得到发展并逐渐成长为世界上最大的二手奢侈品市场之一。

国内现在的情形与当时的日本十分相似。麦肯锡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消费者在奢侈品上的消费金额达到6400亿元,富裕人群(按麦肯锡的统计标准指年收入在30万元以上的家庭)中有超过38%的人对奢侈品消费超过10万人民币,这个群体不仅买得多,购物也更加冲动,一半的“买买买”决定是在一天之内做出的。

这样的消费习惯导致他们迅速积累大量的奢侈品。他们的喜好就和时尚本身一样飘忽不定,一款奢侈品包包被频繁使用后很快会被新款所取代并被闲置在衣柜。

这些闲置奢侈品的堆积不仅不利于可持续化发展,造成经济上的浪费,还容易误导奢侈品品牌对市场的分析判断。据统计,从2008到2016年,中国奢侈品门店的数量增长了3.3倍,但销售额却只增长了2.3倍。

今年6月,快时尚品牌 H&M 透露其积压了将近40亿美元的库存商品,并打算通过捐赠或者打折销售的方式来进行处理,但是在奢侈品品牌 Burberry 这些都不是最好的办法。根据 The Guardian 的报道,Burberry 一年会烧毁价值近2.5亿元人民币的库存奢侈品,以防止这些滞销的产品被人偷窃或因低价出售而稀释其品牌含金量。这不仅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更是品牌不尊重自身的产品以及为了生产它们所消耗的自然资源。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千禧一代诞生、商品消费方式与信息渠道也出现了变动,让奢侈品消费者的使用年龄已经从35岁下滑到25岁。这些年轻的消费者受现代教育的影响,除了保持着惯有的品质要求,他们也不排斥通过购买二手奢侈品来获得奢饰品带来的优质体验。

他们的消费升级需求十分旺盛,但是却受制于经济能力,因此二手奢侈品将会成为他们旺盛的消费需求与可持续的购物理念中有力的平衡点。

纵观全局,中国的二手奢侈品市场潜力无穷,但由于现阶段二手奢侈品行业的相关知识还不被消费者了解和熟知,体系不够完善,可持续化理念不够深入人心,这些巨大的奢侈品体量回流到二手市场的过程会相对漫长。

奢侈品二手寄卖起家的寺库从2011年的创立到现在在纳斯达克上市,已经不能单纯的用“奢侈品电商”来定位。在区块链热潮下,寺库亦融入区块链技术,来改变奢侈品的销售交易模式。

虽然中国现在的经济水平已经远超当时的日本,但是可能还要再花上与日本一样的时间甚至更长才能让国内的二手奢侈品市场完善并能顺利运转。但优质的鉴定力量和行业口碑能有效缩短这个过程,能给未成形的二手奢侈品行业更多的推动作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