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曾人均居住不足4平,如何做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曾人均居住不足4平,如何做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

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是世界城市发展的普遍规律,是上海承担起新时代新使命的必然要求,是应对城市激烈竞争的迫切需要。

对话者: 时任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

党委书记、局长

上海城市规划行业协会会长 毛佳樑

对话者:同济大学教授、“上海2035”总规

核心专家 唐子来

对话者:上海市委党校教授 唐珏岚

对话者: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 秦畅

上海城市规划馆  :【欢迎大家光临寒舍,在带领大家参观前,有一个问题要考考你们,什么是规划?】

毛佳樑  :【规划是通过优化城市的空间布局,合理配置土地等各类资源,来制定指导城市发展的蓝图,同时也是各项建设活动的法规依据。】

上海城市规划馆  :【教科书般的回答。】

唐子来  :【我的专业就叫城市规划,当时填这四个字的时候想,规划师应该站在很高的地方看这个城市的未来发展,高瞻远瞩。】

上海城市规划馆

秦 畅  :【在我的身后是一组雕像,这组雕像叫“上海之晨”,他汇聚了上海各种各样的标志性的建筑,每一栋的背后都凝结着上海人对未来的期盼,我觉得这就是规划。】

上海城市规划馆  :【你们的回答都很优秀。做一个形象的比喻:我就好比是大家手机中的IOS系统或者安卓系统,唐老师和毛局长就是程序员,需要定期对我进行更新,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上海城市规划馆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家里的情况,我们家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 20670平方米,建筑高度43.3米,并拥有一百多米长的市民休闲街。还曾获得2000年度上海市“白玉兰”奖和国家建筑最高荣誉“鲁班”奖等奖项。很多人都觉得,我家地段那么好,面积又那么大,我一定是个不折不扣的“富二代”。其实不然,前几天,我在家里找到一张旧照片,大家看了照片应该就明白了。】

毛佳樑  :【80年代的上海,真是有太多感触了。】

   :【1980年10月3日的解放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一篇文章《十个第一和五个倒数第一说明了什么?——关于上海发展方向的探讨》犹如一枚炸弹投入上海舆论场。文中提到,“当时上海有工业总产值等十个全国第一,但同时,有五个全国倒数第一,包括城市人口密度、建筑密度、居住面积、道路交通和三废污染。”】

1980年10月3日的解放日报头版

毛佳樑  :【可能现在很多80后都不知道自己当初出生在什么样的环境里,我却记忆犹新。四十年前上海有“两大难”,“住房难”、“交通难”。住房当时成为天字第一号难题,上海人均居住面积四个平方米,我也是其中一员,住在老的石库门。八十年代的时候我在黄浦区房地局工作,看到不少居民家里居住困难,有一家十个平方米左右,住了三代人,家里中间放一个桌子,白天吃饭、小朋友做功课,晚上把桌子吊起来,这样才能打地铺。】

唐子来  :【我也是生在石库门,长在石库门。那时候里弄的人际关系不像现在,我隔壁住的谁不知道,因为我们不打招呼。里弄里,他们家晚上吃什么东西我知道,因为我早就闻到红烧肉的味道。】

唐珏岚 :【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86版上海城市总体规划出台了。】

上海城市规划馆  :【确实,当时要把上海布局有什么,没有什么,重点要发展什么,想清楚。所以要用一个总体规划作为上海未来发展的引领。】

   :【但是,86年做规划的时候,不如现在,我们现在的调查手段、数据收集手段不仅有直升飞机还有无人驾驶飞机,当时86年,你们怎么做规划?】

毛佳樑  :【用数人头的办法。比如说在共和新路立交,我的前任夏局长带领人员站在路边,看来往的车辆记下牌号、记下方向,这样才知道每一天的流量什么时候是高峰,回来之后把数据记在卡片上。当时规划院里挂满了这样的卡片。】

唐子来 :【我是77级,但是78年进校,82年毕业,是在读研究生,很多同学毕业后分到上海市规划院,规划是他们编制的。86年总规划是82年甚至更早开始编制的,今天看到的那些图就是我同学们画的。当时没有电脑,是挂在墙上,人站在梯子上画,再放到地上修改。当时我在学校很羡慕他们,想总有一天我也会参与进去,爬到梯子上指点江山。】

上海城市规划馆  :【国务院在1986年正式批准了上海这一版规划,这也是建国以后上海经国家批准的第一个城市总体规划。】

80年代初上海召开的上海城市发展战略研讨会

毛佳樑  :【这里透露一个小秘密,86总规里有一句话:“在浦东预留大型国际活动的基地。”】

唐子来  :【后来世博会搬到了黄浦江两岸。】

唐珏岚 :【现在看86版和01版规划,告诉我们这个城市是怎么样从昨天走向今天。看新的规划、未来的规划,就是告诉我们这个城市怎么样从今天走向明天。规划是城市发展的灵魂,好的规划可以让城市的明天变得更美好。上海今天的美好和86版规划是有很大的关系的。】

   :【城市发展定位不仅仅是规划师参与的讨论,也需要宏观经济学家,社科院专家学者以及市民们的大量参与。城市发展定位和未来愿景是整个社会达成的共识,规划师只是起协调作用,这一点从01版规划开始,体现得尤为明显】

上海城市规划馆 :【城市规划一直是我们市民关注度极高的,01版规划出来的时候,也是我刚诞生的时候,记得那时候大量的市民来我家看模型和整个规划图,它变成了一项和市民切身利益最紧密相连的公共政策。】

毛佳樑  :【01版编制涉及到的面很广,市委市政府领导亲自推进,一起研究、出谋划策。“面向21世纪上海发展战略研究”为01版总规编制指引了方向。记得当时大家在人口规模、综合交通、港口如何布局这方面争议很多,特别是在交通方面,有的人认为汽车是支柱产业,应该要鼓励小汽车进家庭,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上海应该发展公共交通。最后,经过争论、讨论,也认识到上海毕竟人口的密度高,土地资源少,还是要公共交通优先,把轨道交通作为主导,把地面交通作为基础,有序推进小汽车。】

上世纪90年代初,吴邦国等时任上海市领导到上海社科院调研听取专家学者的情况汇报

上海城市规划馆 :【说到交通,其实世博会的时候还有一个预案:“人流量过多的时候准备采取单双号”。但是,最后因为有大量的地铁,特别是轨道交通的建设,上海没有采取单双号,不影响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唐子来  :【01版规划是新世纪的规划,我们今天看到的轨道网络,都是当时定的;今天已经实现的引以为豪的洋山港、浦东国际机场也都是那个时候定的。】

唐珏岚  :【浦东开发开放以后,上海开始思考这个城市怎么进行新的战略定位?不仅仅是自身怎么提升,怎么为区域发展做贡献,还要考虑怎么样更好地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

   :【更好地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面向全球,提高世界影响力,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在这个提前下2035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跃然纸上。唐老师你是2035规划的核心专家成员,在规划的制定中有什么故事可以分享给我们?】

唐子来  :【上海要承担国家使命打造成全球城市。全球是什么?是全球网络支配、全球资源配置,策源全球发展,比如伦敦、纽约、巴黎。我的解读它有三个实力维度和四个能力维度。三个实力维度是经济影响力、科技影响力、文化影响力。四个能力维度:体制、人才、环境、物资。目前我们的优势之一是物资能力,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未来浦东机场和虹桥机场之间的两场专线,就是2035总规后第一个公示项目。今后除了2号线,还会有一条快线把虹桥内向门户和浦东外向门户,这两个扇面连接起来。】

2035年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2035做规划的时候,我在《市民与社会》当中就有好几个子项目开展公共讨论,而整个项目一直在向公众不间断地征求意见。这是不是也是这个规划一大特点:“开门办规划”?】

毛佳樑  :【对,首先发挥各行各业各个部门大家共同参与,学者、专家、当地领导干部,如何互相讨论,互相提好的意见建议。第二个方面,用多种形式来发动市民共同参与,调研城市规划愿景。同时,公众咨询团也是上海在规划编制当中的探索和创新,由市长颁发证书。】

唐子来  :【规划师不仅要愿意而且要善于把所有人的想法形成未来发展愿景的社会共识,大家一起建设上海的未来、上海的2035,而不是我们说了算。】

唐珏岚  :【虽然是讲2035规划,但是它的愿景展望到2050年,我们这个规划跟党的十九大报告描绘的未来发展蓝图是高度对接的。这个美好的蓝图画好了,关键是怎么样照着这个规划能够让它真正的变为现实。我觉得某种意义上讲上海是三个字,“上”力争上游,“海”海纳百川,“市”需要搭建更多面向国际国内的大市场大平台,比如进博会,这些平台机构越多,上海的能级水平就越高,上海这个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就越强。】

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是世界城市发展的普遍规律,是上海承担起新时代新使命的必然要求,是应对城市激烈竞争的迫切需要。今年初,《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发布,它将引领上海成为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具有全球影响力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引领城市。

沙画广播剧《“上海向何处去” ——城市规划绘蓝图》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曾人均居住不足4平,如何做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

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是世界城市发展的普遍规律,是上海承担起新时代新使命的必然要求,是应对城市激烈竞争的迫切需要。

对话者: 时任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

党委书记、局长

上海城市规划行业协会会长 毛佳樑

对话者:同济大学教授、“上海2035”总规

核心专家 唐子来

对话者:上海市委党校教授 唐珏岚

对话者: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 秦畅

上海城市规划馆  :【欢迎大家光临寒舍,在带领大家参观前,有一个问题要考考你们,什么是规划?】

毛佳樑  :【规划是通过优化城市的空间布局,合理配置土地等各类资源,来制定指导城市发展的蓝图,同时也是各项建设活动的法规依据。】

上海城市规划馆  :【教科书般的回答。】

唐子来  :【我的专业就叫城市规划,当时填这四个字的时候想,规划师应该站在很高的地方看这个城市的未来发展,高瞻远瞩。】

上海城市规划馆

秦 畅  :【在我的身后是一组雕像,这组雕像叫“上海之晨”,他汇聚了上海各种各样的标志性的建筑,每一栋的背后都凝结着上海人对未来的期盼,我觉得这就是规划。】

上海城市规划馆  :【你们的回答都很优秀。做一个形象的比喻:我就好比是大家手机中的IOS系统或者安卓系统,唐老师和毛局长就是程序员,需要定期对我进行更新,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上海城市规划馆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家里的情况,我们家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 20670平方米,建筑高度43.3米,并拥有一百多米长的市民休闲街。还曾获得2000年度上海市“白玉兰”奖和国家建筑最高荣誉“鲁班”奖等奖项。很多人都觉得,我家地段那么好,面积又那么大,我一定是个不折不扣的“富二代”。其实不然,前几天,我在家里找到一张旧照片,大家看了照片应该就明白了。】

毛佳樑  :【80年代的上海,真是有太多感触了。】

   :【1980年10月3日的解放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一篇文章《十个第一和五个倒数第一说明了什么?——关于上海发展方向的探讨》犹如一枚炸弹投入上海舆论场。文中提到,“当时上海有工业总产值等十个全国第一,但同时,有五个全国倒数第一,包括城市人口密度、建筑密度、居住面积、道路交通和三废污染。”】

1980年10月3日的解放日报头版

毛佳樑  :【可能现在很多80后都不知道自己当初出生在什么样的环境里,我却记忆犹新。四十年前上海有“两大难”,“住房难”、“交通难”。住房当时成为天字第一号难题,上海人均居住面积四个平方米,我也是其中一员,住在老的石库门。八十年代的时候我在黄浦区房地局工作,看到不少居民家里居住困难,有一家十个平方米左右,住了三代人,家里中间放一个桌子,白天吃饭、小朋友做功课,晚上把桌子吊起来,这样才能打地铺。】

唐子来  :【我也是生在石库门,长在石库门。那时候里弄的人际关系不像现在,我隔壁住的谁不知道,因为我们不打招呼。里弄里,他们家晚上吃什么东西我知道,因为我早就闻到红烧肉的味道。】

唐珏岚 :【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86版上海城市总体规划出台了。】

上海城市规划馆  :【确实,当时要把上海布局有什么,没有什么,重点要发展什么,想清楚。所以要用一个总体规划作为上海未来发展的引领。】

   :【但是,86年做规划的时候,不如现在,我们现在的调查手段、数据收集手段不仅有直升飞机还有无人驾驶飞机,当时86年,你们怎么做规划?】

毛佳樑  :【用数人头的办法。比如说在共和新路立交,我的前任夏局长带领人员站在路边,看来往的车辆记下牌号、记下方向,这样才知道每一天的流量什么时候是高峰,回来之后把数据记在卡片上。当时规划院里挂满了这样的卡片。】

唐子来 :【我是77级,但是78年进校,82年毕业,是在读研究生,很多同学毕业后分到上海市规划院,规划是他们编制的。86年总规划是82年甚至更早开始编制的,今天看到的那些图就是我同学们画的。当时没有电脑,是挂在墙上,人站在梯子上画,再放到地上修改。当时我在学校很羡慕他们,想总有一天我也会参与进去,爬到梯子上指点江山。】

上海城市规划馆  :【国务院在1986年正式批准了上海这一版规划,这也是建国以后上海经国家批准的第一个城市总体规划。】

80年代初上海召开的上海城市发展战略研讨会

毛佳樑  :【这里透露一个小秘密,86总规里有一句话:“在浦东预留大型国际活动的基地。”】

唐子来  :【后来世博会搬到了黄浦江两岸。】

唐珏岚 :【现在看86版和01版规划,告诉我们这个城市是怎么样从昨天走向今天。看新的规划、未来的规划,就是告诉我们这个城市怎么样从今天走向明天。规划是城市发展的灵魂,好的规划可以让城市的明天变得更美好。上海今天的美好和86版规划是有很大的关系的。】

   :【城市发展定位不仅仅是规划师参与的讨论,也需要宏观经济学家,社科院专家学者以及市民们的大量参与。城市发展定位和未来愿景是整个社会达成的共识,规划师只是起协调作用,这一点从01版规划开始,体现得尤为明显】

上海城市规划馆 :【城市规划一直是我们市民关注度极高的,01版规划出来的时候,也是我刚诞生的时候,记得那时候大量的市民来我家看模型和整个规划图,它变成了一项和市民切身利益最紧密相连的公共政策。】

毛佳樑  :【01版编制涉及到的面很广,市委市政府领导亲自推进,一起研究、出谋划策。“面向21世纪上海发展战略研究”为01版总规编制指引了方向。记得当时大家在人口规模、综合交通、港口如何布局这方面争议很多,特别是在交通方面,有的人认为汽车是支柱产业,应该要鼓励小汽车进家庭,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上海应该发展公共交通。最后,经过争论、讨论,也认识到上海毕竟人口的密度高,土地资源少,还是要公共交通优先,把轨道交通作为主导,把地面交通作为基础,有序推进小汽车。】

上世纪90年代初,吴邦国等时任上海市领导到上海社科院调研听取专家学者的情况汇报

上海城市规划馆 :【说到交通,其实世博会的时候还有一个预案:“人流量过多的时候准备采取单双号”。但是,最后因为有大量的地铁,特别是轨道交通的建设,上海没有采取单双号,不影响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唐子来  :【01版规划是新世纪的规划,我们今天看到的轨道网络,都是当时定的;今天已经实现的引以为豪的洋山港、浦东国际机场也都是那个时候定的。】

唐珏岚  :【浦东开发开放以后,上海开始思考这个城市怎么进行新的战略定位?不仅仅是自身怎么提升,怎么为区域发展做贡献,还要考虑怎么样更好地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

   :【更好地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面向全球,提高世界影响力,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在这个提前下2035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跃然纸上。唐老师你是2035规划的核心专家成员,在规划的制定中有什么故事可以分享给我们?】

唐子来  :【上海要承担国家使命打造成全球城市。全球是什么?是全球网络支配、全球资源配置,策源全球发展,比如伦敦、纽约、巴黎。我的解读它有三个实力维度和四个能力维度。三个实力维度是经济影响力、科技影响力、文化影响力。四个能力维度:体制、人才、环境、物资。目前我们的优势之一是物资能力,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未来浦东机场和虹桥机场之间的两场专线,就是2035总规后第一个公示项目。今后除了2号线,还会有一条快线把虹桥内向门户和浦东外向门户,这两个扇面连接起来。】

2035年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2035做规划的时候,我在《市民与社会》当中就有好几个子项目开展公共讨论,而整个项目一直在向公众不间断地征求意见。这是不是也是这个规划一大特点:“开门办规划”?】

毛佳樑  :【对,首先发挥各行各业各个部门大家共同参与,学者、专家、当地领导干部,如何互相讨论,互相提好的意见建议。第二个方面,用多种形式来发动市民共同参与,调研城市规划愿景。同时,公众咨询团也是上海在规划编制当中的探索和创新,由市长颁发证书。】

唐子来  :【规划师不仅要愿意而且要善于把所有人的想法形成未来发展愿景的社会共识,大家一起建设上海的未来、上海的2035,而不是我们说了算。】

唐珏岚  :【虽然是讲2035规划,但是它的愿景展望到2050年,我们这个规划跟党的十九大报告描绘的未来发展蓝图是高度对接的。这个美好的蓝图画好了,关键是怎么样照着这个规划能够让它真正的变为现实。我觉得某种意义上讲上海是三个字,“上”力争上游,“海”海纳百川,“市”需要搭建更多面向国际国内的大市场大平台,比如进博会,这些平台机构越多,上海的能级水平就越高,上海这个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就越强。】

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是世界城市发展的普遍规律,是上海承担起新时代新使命的必然要求,是应对城市激烈竞争的迫切需要。今年初,《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发布,它将引领上海成为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具有全球影响力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引领城市。

沙画广播剧《“上海向何处去” ——城市规划绘蓝图》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