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王慧文:除了阿里巴巴的组织能力,其他都不过关,包括美团点评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王慧文:除了阿里巴巴的组织能力,其他都不过关,包括美团点评

“我认为除了阿里巴巴的组织能力,其他都是不过关的。”

美团点评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王慧文,出席36氪WISE新经济之王峰会时分享了互联网下半场看新业务的心态,他表示,“当一个行业处在市场红利、市场驱动的环境里面,大家在组织建设上常常是非常落后的”、“我认为除了阿里巴巴的组织能力,其他都是不过关的。”以下内容根据现场演讲整理。

美团CEO王兴提出来的“互联网下半场”,火了一段时间归于寂静,今年又被很多人提起。因为大家终于感受到下半场的瑟瑟寒冷了。

当前大势下该有什么样的心态?

我曾经在朋友圈问过一个问题,激进和保守哪个是对的,哪个是错的。看到的答案差别很大。

激进和保守没有对错之分,该激进的时候激进是对的,该保守的时候保守是对的,该激进的时候保守了,就是错的。既然从上半场进入到下半场,所以过去很多的心态、认知、规划、经营方法,都应该发生一些对应的调整。如果不做调整,仍然用上半场的方法论应对下半场,就会掉到深坑里面去。

三个方向来看。

下半场,企业是否有必要增加新业务?

第一,下半场看新业务的心态。

前一段时间,断断续续有一些企业的主要经营者找我聊天,跟我讨论一个问题:如何做新业务。常规看法认为,美团点评在做新业务还是有一点点思路和门道的。我给他们的反馈特别直接:不要做新业务。他们的反映都非常错愕。为什么不建议做新业务?因为今天所面临的情况跟上半场有一个很重要的差别。上半场,默认你做一个新业务的成功率会很高,错了也不要紧,反正主营业务很好,也能融到钱,所以试错的成本很容易被主营业务的增长承担掉。但是到了下半场,事情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纵观人类历史,在任何一个时间片段看待当时的商业机会,默认“没有商业机会”才是常态,默认“有商业机会”则是变态。而中国互联网在过去上半场,就是整个人类商业史上的“变态”。大家觉得做什么都容易成,什么钱都该花,什么都该试。但今天已进入到下半场,根本的变化已经发生,不要指望轻轻松松就能让一个新业务出现。

所以我们在下半场的心态上,要比上半场多了批判、挑剔、质疑,要做更多的工作。如果具体到上半场、下半场该用什么样的心态,我认为,上半场看新业务要少犹豫、快出手。下半场要多思辨、常论证——要认真论证、长期思辨以后才动手做新业务。否则会导致大量的资源、大量的人力在盲目试错的新业务中消耗掉,不会产生任何产出,反而可能会导致在主营业务上钱、精力、人才等资源的投入不足。

在要不要做新业务这件事情上,前一段时间美团点评公司内部开会,公司的高级副总裁陈亮说,“企业能做新业务本质上是组织能力的溢出。”这个说法非常触动我,觉得非常有道理。

我再重复一遍:组织做新业务本质上是组织能力的溢出。

企业准备做一个业务也好,做多个业务也好,如果做一段时间以后你的组织能力已经可以把这个业务做得很好了,但同时组织能力还有剩余,你就可以做一些新业务。

组织能力的溢出由多方面因素导致,有可能因为人才的培养,也有可能因为公司平台化体系建得好、平台化工具建得好,这些都可能导致你的能力溢出。如果你的平台工具、平台体系建得好,做一个新业务时,你的投入产出比同样会比别人高很多。正因为这些组织能力的溢出,才能保证一个企业能抓住做新业务的机会。

为什么我对之前找我的那些人建议不要做新业务呢?

原因很简单,他们的团队,组织能力肯定没有溢出,否则就不会找我了。不仅如此,我认为他们的大部分主营业务没有做好,相反很可能做得很差。在主营业务投入精力不足的情况下去做新业务,会导致主营业务做得不够扎实。这种情况在上半场不是问题,在下半场却会是个巨大的问题。

如何看待新业务该不该做?下半场是长周期论证,长周期决策,不要轻易动手。

下半场,企业如何看组织建设?

第二,关于下半场看组织的心态。

按照企业发展的三段论,企业发展大概有三个阶段驱动:市场驱动、领导力驱动、创新驱动。关于领导力驱动和创新驱动哪个排在前面有不同的说法,但市场驱动排第一是毫无争议的。下半场的特点是市场驱动的红利没有了,我们就要求助于领导力驱动或者创新驱动。刚刚讲新业务,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不那么精准地理解为偏创新驱动。如果讲领导力驱动,就是跟组织相关。

非常糟糕的是,当一个行业处在市场红利、市场驱动的环境中时,大家在组织建设上常常是非常落后的。很多企业业务飞速增长,以为自己很NB,疯狂加薪、上市。其实组织建设非常落后,我用稍微客观的眼光看待今天中国互联网的组织能力建设,我认为除了阿里巴巴,其他都是不过关的。阿里巴巴我还是很服的,组织能力非常好,这使得它今天能支撑这么多业务,还不出乱子。但其他公司,我花了很长时间观察,觉得做不好,包括美团在内。我不认为美团的组织建设能力做得很好。

所谓的冬天、所谓的下半场,对生存的考验非常大。

当市场已经到了领导力驱动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如果不把注意力从抓市场机会转移到建设组织能力,用领导力驱动来驱动业务发展,很可能会导致原本一个有100分空间的市场,因为组织能力不够,只把市场做到60分。这后果非常严重,跟人的身体一样,冬天身体不好很容易冻死,即使在一个不错的产业中,如果你的基本功不扎实、组织能力不强大的话,任何一个原因都可能把你掐死。也可能掐不死,但会导致你在满足客户需求上出现问题,最后体现在财报上出问题。

我们要用更挑剔、更苛刻的心态,来看待我的组织能力。否则我们很可能在漫长的下半场里面被市场淘汰掉。

员工该以什么样的心态看待自己的就业和工作?

这个话题意义巨大。

当企业用非常严格挑剔的心态看待组织,对应的就是员工该以什么样的心态看待自己的就业和工作。

一个猎头公司的人写了一篇文章,叫《形势》。因为他做猎头,他认识不少人,里面举了很多例子,例如某个在BAT工作多长时间,200万年薪的产品经理离职后六七个月还没有找到下家。这是过去互联网行业里面不可能出现的情况,但今天互联网行业的就业状况发生很大的变化。过去也许你跳一次槽涨薪50%,现在我建议大家不要轻易跳槽。过去你很愿意跳槽到一个非常早期的初创公司,现在我建议你不要这么干。过去你可以对老板稍微不爽一点就骂他,现在对老板仍然不爽,仍然要骂,但我建议你对工作要严肃。

我相信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就业状况都将是这样。

我们公司花很长时间讨论员工的职级体系设计,我们发现一个非常重要的、中国企业员工体系设计跟美国不一样的地方。

总体来说美国很多公司在职级体系设计上颗粒度比较粗,最明显的是亚马逊,软件工程师分了三级,中国分了十几级。为什么这么细?因为员工不晋升,就会心里感觉不舒服。所以组织被迫每过一段时间给员工一个激励,让他觉得公司认为他是不错的。事实上美国那种职级体系设计,跟美国国家的发展速度有关系,没有快速发展的行业,所以也不会有快速发展的薪资。

所以在看待就业这件事情上的心态,我们要避免浮躁心态,避免看头衔,而要多看自己能力的成长,少看薪资、头衔。

所以如果要跳槽,不要裸辞,不要浮躁。认真提高自己的能力,不要看那些非常虚的东西。因为整个潮水退的时候,所有的东西都在裸泳,企业能看到裸泳,员工也能看到裸泳。希望大家调整好心态,在正确的时间点,用正确的心态,来面对所有的一切。避免到时候“被裸泳”。

(根据36氪wise新商业大会演讲嘉宾发言整理,未经本人审核)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美团

5k
  • 【独家】美团香港外卖KeeTa日单量峰值破10万,中东将是出海下一站
  • 美团在湖南怀化成立新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美元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王慧文:除了阿里巴巴的组织能力,其他都不过关,包括美团点评

“我认为除了阿里巴巴的组织能力,其他都是不过关的。”

美团点评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王慧文,出席36氪WISE新经济之王峰会时分享了互联网下半场看新业务的心态,他表示,“当一个行业处在市场红利、市场驱动的环境里面,大家在组织建设上常常是非常落后的”、“我认为除了阿里巴巴的组织能力,其他都是不过关的。”以下内容根据现场演讲整理。

美团CEO王兴提出来的“互联网下半场”,火了一段时间归于寂静,今年又被很多人提起。因为大家终于感受到下半场的瑟瑟寒冷了。

当前大势下该有什么样的心态?

我曾经在朋友圈问过一个问题,激进和保守哪个是对的,哪个是错的。看到的答案差别很大。

激进和保守没有对错之分,该激进的时候激进是对的,该保守的时候保守是对的,该激进的时候保守了,就是错的。既然从上半场进入到下半场,所以过去很多的心态、认知、规划、经营方法,都应该发生一些对应的调整。如果不做调整,仍然用上半场的方法论应对下半场,就会掉到深坑里面去。

三个方向来看。

下半场,企业是否有必要增加新业务?

第一,下半场看新业务的心态。

前一段时间,断断续续有一些企业的主要经营者找我聊天,跟我讨论一个问题:如何做新业务。常规看法认为,美团点评在做新业务还是有一点点思路和门道的。我给他们的反馈特别直接:不要做新业务。他们的反映都非常错愕。为什么不建议做新业务?因为今天所面临的情况跟上半场有一个很重要的差别。上半场,默认你做一个新业务的成功率会很高,错了也不要紧,反正主营业务很好,也能融到钱,所以试错的成本很容易被主营业务的增长承担掉。但是到了下半场,事情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纵观人类历史,在任何一个时间片段看待当时的商业机会,默认“没有商业机会”才是常态,默认“有商业机会”则是变态。而中国互联网在过去上半场,就是整个人类商业史上的“变态”。大家觉得做什么都容易成,什么钱都该花,什么都该试。但今天已进入到下半场,根本的变化已经发生,不要指望轻轻松松就能让一个新业务出现。

所以我们在下半场的心态上,要比上半场多了批判、挑剔、质疑,要做更多的工作。如果具体到上半场、下半场该用什么样的心态,我认为,上半场看新业务要少犹豫、快出手。下半场要多思辨、常论证——要认真论证、长期思辨以后才动手做新业务。否则会导致大量的资源、大量的人力在盲目试错的新业务中消耗掉,不会产生任何产出,反而可能会导致在主营业务上钱、精力、人才等资源的投入不足。

在要不要做新业务这件事情上,前一段时间美团点评公司内部开会,公司的高级副总裁陈亮说,“企业能做新业务本质上是组织能力的溢出。”这个说法非常触动我,觉得非常有道理。

我再重复一遍:组织做新业务本质上是组织能力的溢出。

企业准备做一个业务也好,做多个业务也好,如果做一段时间以后你的组织能力已经可以把这个业务做得很好了,但同时组织能力还有剩余,你就可以做一些新业务。

组织能力的溢出由多方面因素导致,有可能因为人才的培养,也有可能因为公司平台化体系建得好、平台化工具建得好,这些都可能导致你的能力溢出。如果你的平台工具、平台体系建得好,做一个新业务时,你的投入产出比同样会比别人高很多。正因为这些组织能力的溢出,才能保证一个企业能抓住做新业务的机会。

为什么我对之前找我的那些人建议不要做新业务呢?

原因很简单,他们的团队,组织能力肯定没有溢出,否则就不会找我了。不仅如此,我认为他们的大部分主营业务没有做好,相反很可能做得很差。在主营业务投入精力不足的情况下去做新业务,会导致主营业务做得不够扎实。这种情况在上半场不是问题,在下半场却会是个巨大的问题。

如何看待新业务该不该做?下半场是长周期论证,长周期决策,不要轻易动手。

下半场,企业如何看组织建设?

第二,关于下半场看组织的心态。

按照企业发展的三段论,企业发展大概有三个阶段驱动:市场驱动、领导力驱动、创新驱动。关于领导力驱动和创新驱动哪个排在前面有不同的说法,但市场驱动排第一是毫无争议的。下半场的特点是市场驱动的红利没有了,我们就要求助于领导力驱动或者创新驱动。刚刚讲新业务,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不那么精准地理解为偏创新驱动。如果讲领导力驱动,就是跟组织相关。

非常糟糕的是,当一个行业处在市场红利、市场驱动的环境中时,大家在组织建设上常常是非常落后的。很多企业业务飞速增长,以为自己很NB,疯狂加薪、上市。其实组织建设非常落后,我用稍微客观的眼光看待今天中国互联网的组织能力建设,我认为除了阿里巴巴,其他都是不过关的。阿里巴巴我还是很服的,组织能力非常好,这使得它今天能支撑这么多业务,还不出乱子。但其他公司,我花了很长时间观察,觉得做不好,包括美团在内。我不认为美团的组织建设能力做得很好。

所谓的冬天、所谓的下半场,对生存的考验非常大。

当市场已经到了领导力驱动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如果不把注意力从抓市场机会转移到建设组织能力,用领导力驱动来驱动业务发展,很可能会导致原本一个有100分空间的市场,因为组织能力不够,只把市场做到60分。这后果非常严重,跟人的身体一样,冬天身体不好很容易冻死,即使在一个不错的产业中,如果你的基本功不扎实、组织能力不强大的话,任何一个原因都可能把你掐死。也可能掐不死,但会导致你在满足客户需求上出现问题,最后体现在财报上出问题。

我们要用更挑剔、更苛刻的心态,来看待我的组织能力。否则我们很可能在漫长的下半场里面被市场淘汰掉。

员工该以什么样的心态看待自己的就业和工作?

这个话题意义巨大。

当企业用非常严格挑剔的心态看待组织,对应的就是员工该以什么样的心态看待自己的就业和工作。

一个猎头公司的人写了一篇文章,叫《形势》。因为他做猎头,他认识不少人,里面举了很多例子,例如某个在BAT工作多长时间,200万年薪的产品经理离职后六七个月还没有找到下家。这是过去互联网行业里面不可能出现的情况,但今天互联网行业的就业状况发生很大的变化。过去也许你跳一次槽涨薪50%,现在我建议大家不要轻易跳槽。过去你很愿意跳槽到一个非常早期的初创公司,现在我建议你不要这么干。过去你可以对老板稍微不爽一点就骂他,现在对老板仍然不爽,仍然要骂,但我建议你对工作要严肃。

我相信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就业状况都将是这样。

我们公司花很长时间讨论员工的职级体系设计,我们发现一个非常重要的、中国企业员工体系设计跟美国不一样的地方。

总体来说美国很多公司在职级体系设计上颗粒度比较粗,最明显的是亚马逊,软件工程师分了三级,中国分了十几级。为什么这么细?因为员工不晋升,就会心里感觉不舒服。所以组织被迫每过一段时间给员工一个激励,让他觉得公司认为他是不错的。事实上美国那种职级体系设计,跟美国国家的发展速度有关系,没有快速发展的行业,所以也不会有快速发展的薪资。

所以在看待就业这件事情上的心态,我们要避免浮躁心态,避免看头衔,而要多看自己能力的成长,少看薪资、头衔。

所以如果要跳槽,不要裸辞,不要浮躁。认真提高自己的能力,不要看那些非常虚的东西。因为整个潮水退的时候,所有的东西都在裸泳,企业能看到裸泳,员工也能看到裸泳。希望大家调整好心态,在正确的时间点,用正确的心态,来面对所有的一切。避免到时候“被裸泳”。

(根据36氪wise新商业大会演讲嘉宾发言整理,未经本人审核)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