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应届生入职仅数月就面临变相裁员?大房企深陷人事动荡潮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应届生入职仅数月就面临变相裁员?大房企深陷人事动荡潮

2018年让地产人最惊心动魄的似乎不是政策,不是限价,而是频现的裁员潮、离职潮。

图片来源:海洛创意

近日,有家关键词为:闽系、杠杆、高负债的房企再次成为“热点”,不是因为销售额、不是因为高负债,而是因为其“一边扔一边抢,一边变相裁员一边招聘”的作风,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

入职仅数月:“调岗”或“下岗”

应聘时过五关、斩六将,入职时被定位为未来企业管理精英,而在刚刚入职数月后,就被人力约谈,给出三个选择:转营销、转社招、离职。

几个月前,这家素以高薪闻名的房企迎来数百名校招生,这些校招生迈入某房企的时候,可不会料到今天的结局。 

这些校招生在当初签订劳动合同时,公司就曾承诺这批入职的“预备管理精英”可不用参与绩效考核,有一年保护期;即使被裁也要等到一年后的考核结果。

然而就在几个月后,在没有业绩考核、没有提前通知的情况下,只凭学历和人力资源部打的绩效,给出了“调岗”或“下岗”的选择,这些变化来的太快,让那些还没来得及适应社会的“年轻韭菜们”见识到了“生活的残酷”。

早在今年7月份,这家企业就曾被媒体曝出裁员近30%,涉及规模大概为二三百人。企业给出的回复是企业内部的人才结构升级,是“换员”不是“裁员”。

而如今,这些入职仅数月的高学历人才却也成为“鱼肉”,处在变相裁员边缘。 

对于这些不乏海归、名校硕士、博士的去留,没人能给他们一个说法。因为这家企业2019年的秋招已然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给出的薪资更是在2018年的基础上继续提高。 

一边“仍”一边“抢”,一边变相裁掉高学历人才,一边又招聘更加没有工作经验的高学历人才,这样的做法,还真是让人看不懂。

临近年终,房企裁员节流加速度

历史总是相似的,每次地产寒潮降临,伴随着企业来的内忧外患一个都不少。尽管谁也不希望如此,但是寒冬降临,裁员季也就随之而来。

临近年终,江水暖寒。越来越多的房企感知到,裁员节流的速度需要加快了。

近几个月来,多家大型房企均有裁员的消息流传。但在公司真正采取裁员行动之前,外界很难落实传言,各房企对此也是讳莫如深。有的房企不承认存在裁员计划,而是将裁员称之为“提升人才结构”;有的房企矢口否认,仅仅是发了一份声明,没有下文;有的则干脆不回复。

据不完全统计,短短几个月,已有近10家房企被曝出“裁员节流”的计划。有的企业裁员幅度则高达20%--30%,有的企业更是直接裁掉了好几个区域公司,例如:

今年下半年伊始,泰禾就着手进行的人事调整,对达不到公司考核标准的员工实行淘汰。

恒大内部发文停止招聘工作,并开始精兵简政,缩减编制。

富力地产内部发文,停止招聘,并开始进一步梳理人员结构。

连续两年被评选为“最佳雇主”的旭辉,开始的内部“节流”。

绿地、华夏幸福,长江实业等企业的地区“瘦身”计划……

这些行业里的“排头兵”都已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瘦身节流”,临近年终,可想而知,接下来也许还有更多的房企出现变相裁员、缩减规模的计划。

同策研究院总监张宏伟表示:房企出现裁员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区域结构性调整。比如,在一线城市或部分调控、限价比较严格的城,因拿地、销售等问题,不再需要原来大规模的团队;

二是个别企业面临资金链紧张情况。房企因此放缓了投资拿地节奏,投资策略则尽可能偏向高周转,在人员编制上也开始收缩,有些甚至开始裁员。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当前裁员现象增多,说明房企业务经营确实受到了冲击。通过裁员能够降低资金压力,同时也有利于让员工发挥业务的积极性。

此类阵痛的出现,其实也是加速规模扩张出现的问题。而如果裁员动作太大,容易引起外部投资者质疑,进而影响品牌经营。总体来说,适当裁员利好企业轻装上阵,对于节约成本有好处,但也需要防范企业声誉风险。

裁员潮未落,离职潮又起

无独有偶,在房企加速裁员和缩减开支的背后,不少房企高管也纷纷选择离职。

旭辉集团副总裁兼北京区域事业部总裁孔鹏辞职一事已引爆地产圈,而在孔鹏之前,融信中国执行总裁吴剑、正荣地产财务总监、联席公司秘书谈铭恒、融离职也引起了大家关注。

据不完全统计,据相关统计称,截至6月30日(上半年),已经有超过126名高管职务发生变动,涉及房企超过60多家。

而在近几个月里,也已有数十家房企出现高层管理人员的变动,其中不乏融信地产、中海地产、旭辉控股、绿城中国、正荣地产等规模房企的身影。

△ 近期高管“离职潮”不完全统计

房企高管离职的确在近期频发,究其原因不外乎三类,一类是销售目标问题导致,在下半年销售放缓的现状下,部分房企的业绩目标难以达成,高管离职也就在所难免。第二类是资金压力导致,在融资难的背景下,众多房企财务高管面临着快速缓解企业资金的压力,甚至面临着大量到期债务,重压之下也唯有离职。第三类是企业文化不相融,个人与公司的文化的直接冲突,有时会直接导致高管人员的离职。

当然,高管理人员的离职潮,除个人职业发展原因,也与当前下行的市场环境有变化有关。部分人员离职的背后,折射出的是随着市场变化对公司运营策略及管理者的影响。

2018年让地产人最惊心动魄的似乎不是政策,不是限价,而是频现的裁员潮、离职潮。

在楼市降温已是共识的情况下,下半年是房企偿债高峰期,房企只有保证净利润和现金流,它们才能活下去,因此房企需要压缩业务线上的人员数量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净利润。

在楼市下行的当下,也许会有更多的地产人或是主动、或是被动地被卷入人事动荡这场“浪潮”中。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应届生入职仅数月就面临变相裁员?大房企深陷人事动荡潮

2018年让地产人最惊心动魄的似乎不是政策,不是限价,而是频现的裁员潮、离职潮。

图片来源:海洛创意

近日,有家关键词为:闽系、杠杆、高负债的房企再次成为“热点”,不是因为销售额、不是因为高负债,而是因为其“一边扔一边抢,一边变相裁员一边招聘”的作风,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

入职仅数月:“调岗”或“下岗”

应聘时过五关、斩六将,入职时被定位为未来企业管理精英,而在刚刚入职数月后,就被人力约谈,给出三个选择:转营销、转社招、离职。

几个月前,这家素以高薪闻名的房企迎来数百名校招生,这些校招生迈入某房企的时候,可不会料到今天的结局。 

这些校招生在当初签订劳动合同时,公司就曾承诺这批入职的“预备管理精英”可不用参与绩效考核,有一年保护期;即使被裁也要等到一年后的考核结果。

然而就在几个月后,在没有业绩考核、没有提前通知的情况下,只凭学历和人力资源部打的绩效,给出了“调岗”或“下岗”的选择,这些变化来的太快,让那些还没来得及适应社会的“年轻韭菜们”见识到了“生活的残酷”。

早在今年7月份,这家企业就曾被媒体曝出裁员近30%,涉及规模大概为二三百人。企业给出的回复是企业内部的人才结构升级,是“换员”不是“裁员”。

而如今,这些入职仅数月的高学历人才却也成为“鱼肉”,处在变相裁员边缘。 

对于这些不乏海归、名校硕士、博士的去留,没人能给他们一个说法。因为这家企业2019年的秋招已然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给出的薪资更是在2018年的基础上继续提高。 

一边“仍”一边“抢”,一边变相裁掉高学历人才,一边又招聘更加没有工作经验的高学历人才,这样的做法,还真是让人看不懂。

临近年终,房企裁员节流加速度

历史总是相似的,每次地产寒潮降临,伴随着企业来的内忧外患一个都不少。尽管谁也不希望如此,但是寒冬降临,裁员季也就随之而来。

临近年终,江水暖寒。越来越多的房企感知到,裁员节流的速度需要加快了。

近几个月来,多家大型房企均有裁员的消息流传。但在公司真正采取裁员行动之前,外界很难落实传言,各房企对此也是讳莫如深。有的房企不承认存在裁员计划,而是将裁员称之为“提升人才结构”;有的房企矢口否认,仅仅是发了一份声明,没有下文;有的则干脆不回复。

据不完全统计,短短几个月,已有近10家房企被曝出“裁员节流”的计划。有的企业裁员幅度则高达20%--30%,有的企业更是直接裁掉了好几个区域公司,例如:

今年下半年伊始,泰禾就着手进行的人事调整,对达不到公司考核标准的员工实行淘汰。

恒大内部发文停止招聘工作,并开始精兵简政,缩减编制。

富力地产内部发文,停止招聘,并开始进一步梳理人员结构。

连续两年被评选为“最佳雇主”的旭辉,开始的内部“节流”。

绿地、华夏幸福,长江实业等企业的地区“瘦身”计划……

这些行业里的“排头兵”都已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瘦身节流”,临近年终,可想而知,接下来也许还有更多的房企出现变相裁员、缩减规模的计划。

同策研究院总监张宏伟表示:房企出现裁员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区域结构性调整。比如,在一线城市或部分调控、限价比较严格的城,因拿地、销售等问题,不再需要原来大规模的团队;

二是个别企业面临资金链紧张情况。房企因此放缓了投资拿地节奏,投资策略则尽可能偏向高周转,在人员编制上也开始收缩,有些甚至开始裁员。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当前裁员现象增多,说明房企业务经营确实受到了冲击。通过裁员能够降低资金压力,同时也有利于让员工发挥业务的积极性。

此类阵痛的出现,其实也是加速规模扩张出现的问题。而如果裁员动作太大,容易引起外部投资者质疑,进而影响品牌经营。总体来说,适当裁员利好企业轻装上阵,对于节约成本有好处,但也需要防范企业声誉风险。

裁员潮未落,离职潮又起

无独有偶,在房企加速裁员和缩减开支的背后,不少房企高管也纷纷选择离职。

旭辉集团副总裁兼北京区域事业部总裁孔鹏辞职一事已引爆地产圈,而在孔鹏之前,融信中国执行总裁吴剑、正荣地产财务总监、联席公司秘书谈铭恒、融离职也引起了大家关注。

据不完全统计,据相关统计称,截至6月30日(上半年),已经有超过126名高管职务发生变动,涉及房企超过60多家。

而在近几个月里,也已有数十家房企出现高层管理人员的变动,其中不乏融信地产、中海地产、旭辉控股、绿城中国、正荣地产等规模房企的身影。

△ 近期高管“离职潮”不完全统计

房企高管离职的确在近期频发,究其原因不外乎三类,一类是销售目标问题导致,在下半年销售放缓的现状下,部分房企的业绩目标难以达成,高管离职也就在所难免。第二类是资金压力导致,在融资难的背景下,众多房企财务高管面临着快速缓解企业资金的压力,甚至面临着大量到期债务,重压之下也唯有离职。第三类是企业文化不相融,个人与公司的文化的直接冲突,有时会直接导致高管人员的离职。

当然,高管理人员的离职潮,除个人职业发展原因,也与当前下行的市场环境有变化有关。部分人员离职的背后,折射出的是随着市场变化对公司运营策略及管理者的影响。

2018年让地产人最惊心动魄的似乎不是政策,不是限价,而是频现的裁员潮、离职潮。

在楼市降温已是共识的情况下,下半年是房企偿债高峰期,房企只有保证净利润和现金流,它们才能活下去,因此房企需要压缩业务线上的人员数量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净利润。

在楼市下行的当下,也许会有更多的地产人或是主动、或是被动地被卷入人事动荡这场“浪潮”中。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