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若明日将离开,你是否能了无牵挂?终极的“断舍离”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若明日将离开,你是否能了无牵挂?终极的“断舍离”

如今,生前整理对于日本人来说,不仅仅是对物品的整理归类,同时也是对当前生活状态的整理。

作者:一刀平五千

在电影《小偷家族》中有过优异表现的日本国民级女演员树木希林去世时,各大电视台的新闻档几乎都留给了她。

我对她并不算太熟悉,只看过她的两三部作品。偶然间看到的一段采访,让我对这位老太太心生敬意。

记者:“树木女士,我有一样东西要送给你。”

树木:“是什么?”

记者:“您想要吗?”

树木:“算了,还是不要了。如果是不实用的东西,我还得处理,太麻烦了。我是将死之人,不想有这么多的负担。”

2004年,树木希林患上乳腺癌,之后做了切除手术。九年后,癌细胞扩散至全身。从那时起,她开始给自己的生活做减法。镜头中,树木希林的家里,罗列着一个个木制大箱子,看不到一个多余的物件。她说,她已将自己的一切整理好,随时准备离开这个世界。

▲ 电影《小偷家族》中,树木希林饰演的“奶奶”和一家人去海滩,看着不远处的家人,她默默说了句“谢谢”。  Shoplifters

我惊叹于这位老人对死亡的豁达、对活着的勇敢。她的内心到底有多强大,才能做到如此干净利落地迎接死亡的到来?而我对她在采访中多次提及的“生前整理”也有了更深的关注和思考。

日语中,有一个词语叫做“终活”。 大概意思是:为了让自己能更好地迎接死亡,或者能以自己理想的方式举行葬礼等而提前做的一些准备。如今,这个词语已经衍生了日本社会的一项全新服务业——生前整理。

2013年,一般社团法人“生前整理普及协会”成立。按照其介绍,“生前整理”是趁自己还有足够的体力、在意识清醒的情况下对自己现有的生活、物品、情感进行整理,让自己可以过上更简单、更自我的生活。

▲ “生前整理普及协会”官网。

此后,专业的生前整理指导员和专家应运而生。而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生前整理”也逐步被日本大众接受。

根据整理项目的不同,费用也有严格的细分。最低价格是对房间物品进行整理归类,并将废品打包,1名整理人员约需300元人民币/小时;而较大规模的遗物整理分类,60平米的房间,1天的收费则将近1万元人民币。

在日本,对从事服务行业的人有严格的资质要求,比如女孩们去化妆品店买一支眉笔,若是想让柜台的服务员给你试着描一下,都得看对方是否考取了相对应的资格证书。若是没有,对方是万万不敢“动手”的。“生前整理”这个行业既然成立,从事这个行业的人也需要考取相对应的资格证书,在职业能力上能取得用户的信任。

尽管价格较高,这项新服务在诞生后就受到了很多老年人,甚至年轻人的欢迎。

对于年老者来说,他们担心自己有一天会患上阿尔茨海默病或者其他不治之症,而到那时,已经来不及处理自己的事务,更来不及筹备自己的葬礼,这样会给身边的人带来麻烦,增添负担,因此他们希望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处理好一切。一些有特殊收藏喜好的人,如藏书、古董、手办、老式唱片机等,到年老时,希望为自己这些带有深厚感情的藏品找一个好“归宿”,如卖给博物馆或二手店,或将其转化为现金,提前为养老院生活做好准备。

另一方面,对于家境殷实的年长者来说,在生前处理好一切事物,将奢侈品、固定资产等以赠与方式转交给家人或朋友,可以避免缴纳高额的遗产税。

而老人们的这些诉求,通过购买负责“生前整理”公司的服务,可以得到更专业、更有效的实现。如上门共同整理、专业分类建议、搬运和垃圾处理等;特别是上门共同整理服务,不光在极短的时间内给老人希望脱手的物品进行估价,还可以让孤独的老年人找到一个可以诉说当年的倾听者。

▲ “生前整理”公司的工作人员在老人家中。

日本不乏长寿者,他们似乎对“死亡”毫不忌讳。一对百岁夫妇曾在生前邀请自己的亲朋好友来参加他们的“葬礼”,甚至还躺入了为自己准备的“棺材”中。他们安慰来者,告诉他们,终有一天会离开这个世界,请他们不必悲伤。

某电视节目曾街访过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问他怎么看待未来,他说他目前住在养老院,等所有的钱花完了就离开这个世界。

而对于30-40岁相对年轻的一代来说,更多的是受到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的影响。当灾难来临时,曾经熟悉的一切消失于无形。人们开始思考,如果明天灾难来临,是否能走得了无牵挂?

我曾与一些日本同事谈论过“生前整理”,事实上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会有过这方面的准备。一部分人会去找专业人士咨询,一部分人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进行整理。有的人会随时整理记录自己的故事,存储在网络虚拟空间;有的人会定期整理家中物品,确定归属;有的人会将重要信息提前备份……以备突然而来的灾难或病痛。

“日本是个灾难多发国,你不知道哪天地震就来了,对于我们来说,其实对死亡这件事情没有特别的忌讳。”刚过不惑之年的新闻从业人H说:“这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话题,也许提前准备好,是对自己最好的交代,也是对身边的人最好的交代。”

在最近几年,这项服务的应用变得更为广泛。最近日本的电视新闻报道了一次这样的服务:孩子出去上大学,也许毕业后就会留在大城市不愿意回老家了。母亲请求了一项这样的服务,请“生前整理”的服务人员上门来共同将孩子的房间进行整理,在孩子在场的情况下,一起决定哪些保留几年,哪些丢弃,哪些变卖……达到更好利用家里空间的目的。

这大概就是“生前整理”这一服务能够在日本获得市场认可的最大原因——灾害频发带来的不确定性,以及日本国民普遍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的心理。

这项服务从第一层来看,服务的对象是以老年人居多。因为他们不想给子孙后代添“麻烦”。而真正受益者,在我眼里其实是老人们的后代。当父母仙逝以后,他们会发现老人的家里极其整洁,只有收拾得整整齐齐的巨大箱子堆放在那里。一张清单会明明白白地告诉你:编号XXX的箱子里是什么,如果你想留着,就留着;如果想折现,那就拨打哪个电话,对方会上门来收取。当孩子替父母办理完丧事身心俱疲后,还能最后一次感觉到父母对自己那种“无微不至”的爱。

▲ “生前整理”的服务流程。

也许,这样的前提是日本的老年人最后几年不愿意跟子女住在一起。归根结底,还是强烈的“不愿意给人添麻烦”的民族习性带来的,就算是亲手抚养长大的子女也不例外。

如今,生前整理对于日本人来说,不仅仅是对物品的整理归类,同时也是对当前生活状态的整理。在某种程度上,是比“断舍离”更高一层的生活态度。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若明日将离开,你是否能了无牵挂?终极的“断舍离”

如今,生前整理对于日本人来说,不仅仅是对物品的整理归类,同时也是对当前生活状态的整理。

作者:一刀平五千

在电影《小偷家族》中有过优异表现的日本国民级女演员树木希林去世时,各大电视台的新闻档几乎都留给了她。

我对她并不算太熟悉,只看过她的两三部作品。偶然间看到的一段采访,让我对这位老太太心生敬意。

记者:“树木女士,我有一样东西要送给你。”

树木:“是什么?”

记者:“您想要吗?”

树木:“算了,还是不要了。如果是不实用的东西,我还得处理,太麻烦了。我是将死之人,不想有这么多的负担。”

2004年,树木希林患上乳腺癌,之后做了切除手术。九年后,癌细胞扩散至全身。从那时起,她开始给自己的生活做减法。镜头中,树木希林的家里,罗列着一个个木制大箱子,看不到一个多余的物件。她说,她已将自己的一切整理好,随时准备离开这个世界。

▲ 电影《小偷家族》中,树木希林饰演的“奶奶”和一家人去海滩,看着不远处的家人,她默默说了句“谢谢”。  Shoplifters

我惊叹于这位老人对死亡的豁达、对活着的勇敢。她的内心到底有多强大,才能做到如此干净利落地迎接死亡的到来?而我对她在采访中多次提及的“生前整理”也有了更深的关注和思考。

日语中,有一个词语叫做“终活”。 大概意思是:为了让自己能更好地迎接死亡,或者能以自己理想的方式举行葬礼等而提前做的一些准备。如今,这个词语已经衍生了日本社会的一项全新服务业——生前整理。

2013年,一般社团法人“生前整理普及协会”成立。按照其介绍,“生前整理”是趁自己还有足够的体力、在意识清醒的情况下对自己现有的生活、物品、情感进行整理,让自己可以过上更简单、更自我的生活。

▲ “生前整理普及协会”官网。

此后,专业的生前整理指导员和专家应运而生。而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生前整理”也逐步被日本大众接受。

根据整理项目的不同,费用也有严格的细分。最低价格是对房间物品进行整理归类,并将废品打包,1名整理人员约需300元人民币/小时;而较大规模的遗物整理分类,60平米的房间,1天的收费则将近1万元人民币。

在日本,对从事服务行业的人有严格的资质要求,比如女孩们去化妆品店买一支眉笔,若是想让柜台的服务员给你试着描一下,都得看对方是否考取了相对应的资格证书。若是没有,对方是万万不敢“动手”的。“生前整理”这个行业既然成立,从事这个行业的人也需要考取相对应的资格证书,在职业能力上能取得用户的信任。

尽管价格较高,这项新服务在诞生后就受到了很多老年人,甚至年轻人的欢迎。

对于年老者来说,他们担心自己有一天会患上阿尔茨海默病或者其他不治之症,而到那时,已经来不及处理自己的事务,更来不及筹备自己的葬礼,这样会给身边的人带来麻烦,增添负担,因此他们希望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处理好一切。一些有特殊收藏喜好的人,如藏书、古董、手办、老式唱片机等,到年老时,希望为自己这些带有深厚感情的藏品找一个好“归宿”,如卖给博物馆或二手店,或将其转化为现金,提前为养老院生活做好准备。

另一方面,对于家境殷实的年长者来说,在生前处理好一切事物,将奢侈品、固定资产等以赠与方式转交给家人或朋友,可以避免缴纳高额的遗产税。

而老人们的这些诉求,通过购买负责“生前整理”公司的服务,可以得到更专业、更有效的实现。如上门共同整理、专业分类建议、搬运和垃圾处理等;特别是上门共同整理服务,不光在极短的时间内给老人希望脱手的物品进行估价,还可以让孤独的老年人找到一个可以诉说当年的倾听者。

▲ “生前整理”公司的工作人员在老人家中。

日本不乏长寿者,他们似乎对“死亡”毫不忌讳。一对百岁夫妇曾在生前邀请自己的亲朋好友来参加他们的“葬礼”,甚至还躺入了为自己准备的“棺材”中。他们安慰来者,告诉他们,终有一天会离开这个世界,请他们不必悲伤。

某电视节目曾街访过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问他怎么看待未来,他说他目前住在养老院,等所有的钱花完了就离开这个世界。

而对于30-40岁相对年轻的一代来说,更多的是受到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的影响。当灾难来临时,曾经熟悉的一切消失于无形。人们开始思考,如果明天灾难来临,是否能走得了无牵挂?

我曾与一些日本同事谈论过“生前整理”,事实上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会有过这方面的准备。一部分人会去找专业人士咨询,一部分人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进行整理。有的人会随时整理记录自己的故事,存储在网络虚拟空间;有的人会定期整理家中物品,确定归属;有的人会将重要信息提前备份……以备突然而来的灾难或病痛。

“日本是个灾难多发国,你不知道哪天地震就来了,对于我们来说,其实对死亡这件事情没有特别的忌讳。”刚过不惑之年的新闻从业人H说:“这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话题,也许提前准备好,是对自己最好的交代,也是对身边的人最好的交代。”

在最近几年,这项服务的应用变得更为广泛。最近日本的电视新闻报道了一次这样的服务:孩子出去上大学,也许毕业后就会留在大城市不愿意回老家了。母亲请求了一项这样的服务,请“生前整理”的服务人员上门来共同将孩子的房间进行整理,在孩子在场的情况下,一起决定哪些保留几年,哪些丢弃,哪些变卖……达到更好利用家里空间的目的。

这大概就是“生前整理”这一服务能够在日本获得市场认可的最大原因——灾害频发带来的不确定性,以及日本国民普遍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的心理。

这项服务从第一层来看,服务的对象是以老年人居多。因为他们不想给子孙后代添“麻烦”。而真正受益者,在我眼里其实是老人们的后代。当父母仙逝以后,他们会发现老人的家里极其整洁,只有收拾得整整齐齐的巨大箱子堆放在那里。一张清单会明明白白地告诉你:编号XXX的箱子里是什么,如果你想留着,就留着;如果想折现,那就拨打哪个电话,对方会上门来收取。当孩子替父母办理完丧事身心俱疲后,还能最后一次感觉到父母对自己那种“无微不至”的爱。

▲ “生前整理”的服务流程。

也许,这样的前提是日本的老年人最后几年不愿意跟子女住在一起。归根结底,还是强烈的“不愿意给人添麻烦”的民族习性带来的,就算是亲手抚养长大的子女也不例外。

如今,生前整理对于日本人来说,不仅仅是对物品的整理归类,同时也是对当前生活状态的整理。在某种程度上,是比“断舍离”更高一层的生活态度。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