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趣头条创始人谭思亮提出了“趣头条坚定拥抱下沉市场”的发展策略和大力扶持、补贴头部内容创作者的打造内容产品的三大签约计划。一方面,拥抱下沉市场是为了继续通过“拼多多式”的游戏模式进行高速拉新;另一方面,扶持、补贴内容创作者可以提升用户留存和粘性,并吸引下沉市场以外的用户群体。看似完美大小通吃的战略背后,平台赚钱拉新模式、内容版权问题、用户忠诚度以及用户内容喜好等问题呈现出了趣头条巨大的商业危机,而左右逢源的发展策略更凸显了趣头条和创始人谭思亮在发展上的窘境与迷茫。
在五环外“开车”的趣头条,内容限行成为发展的紧箍咒
相关数据显示,早在2017年年底,趣头条累计注册用户就超过7000万,月活用户近3000万,日活用户超过1000万。根据猎豹大数据2017年度中国APP排行榜,趣头条在全网APP中排名第41,在资讯类产品中仅次于腾讯与今日头条,在所有厂商中排名第三。
这样高速的发展得益于趣头条的下沉市场战略,从一出生就瞄准做中国小镇青年和银发乐活族群体的内容资讯平台的定位。针对这部分用户,趣头条选择通过注册得金币、签到得金币、阅读新闻得金币、邀请朋友注册得金币(收徒)、分享新闻链接到朋友圈得金币等赚钱方式为噱头,依靠现金补贴+邀请收徒的“拼多多式”模式实现用户的野蛮增长,而为了吸引眼球和迎合下沉用户的内容需求,在下沉用户这条快车道上“开车”成为了趣头条平台推荐、热门等频道新闻的主要构成。
早在今年年初,一位投资人就像界面记者表示过“像趣头条这种公司不适合过度曝光”。如果你是第一次使用趣头条的用户,你会发现这个工具很像早期的今日头条——打开首页,充斥着各式诱导性的标题和看起来并不高级的内容。
在趣头条首届“趣生态大会”举办的当天,央视网也曝光了惠头条、趣头条等一批资讯类平台和应用通过“刷新闻赚现金”的噱头,传播低俗、低质内容的事实。据央视网消息称,惠头条、趣头条这类以现金补贴鼓励用户阅读、转发并推荐好友下载,看似收获了用户时长和忠诚度,却由于传播内容的低俗、低质,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甚至触碰了法律的底线。
前有内涵段子被永久关闭,后有国家网信办启动自媒体乱象问题的集中清理整治专项行动。据悉从今年10月20日起,国家网信办已依法依规全网处置“唐纳德说”“傅首尔”“紫竹张先生”“有束光”“万能福利吧”“野史秘闻”“深夜视频”等9800多个自媒体账号。同时,国家网信办依法约谈腾讯微信、新浪微博等自媒体平台,对其主体责任缺失,疏于管理,放任野蛮生长,造成种种乱象,提出严重警告。
在内容监管越来越严格的当下,趣头条这类选择在五环外“开车”的老司机,内容限行将成为平台发展的紧箍咒。当社会对于“标题党”、“低俗、低质内容”的容忍度持续降低,趣头条又将如何俘获下沉市场用户?其“刷新闻赚现金”的下沉市场战略还能否成为通往成功的“快车道”?
内容版权问题引纠纷,头部内容创作者能否俘获小镇青年的心?
趣头条创始人谭思亮依然坚信,下沉市场是通往成功的快车道,他在趣生态大会上表示:“下沉市场将很可能主导未来3年中国互联网市场的格局。对于内容产品来说,抓住这块市场就意味着走上了一条充满增量的快车道。”
一方面坚信下沉市场价值,另一方面高度呼吁内容生产者来共享这条“快车道”的谭思亮提出了“未来6个月内平台为内容生产者提供的分成数量将达到每天200万元。三个月后优质原创作者分成提升到55%以上。”的高额补贴策略。甚至,趣头条还将为内容创作者提供最高每月3万元的保底收入。
在笔者看来,这样高代价的“烧钱”补贴战略恰恰反映了趣头条在内容版权上的焦虑和恐惧。而《财经》杂志的一纸诉讼更是为如日中天的趣头条敲响了警钟,使其不得不重新审视内容版权的价值。
据悉,北京时间9月14日晚,趣头条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成为移动内容聚合平台第一股,首日开盘大涨30%。而就在当天,《财经》杂志向北京市互联网法院起诉“趣头条”的运营主体上海基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要求该公司停止侵权、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
事件回顾:
2018年4月,《财经》杂志发现在国内移动内容聚合资讯平台趣头条上,冒用《财经》杂志名义开设账号,该账号在未经《财经》杂志许可的情况下,擅自转载了多篇《财经》杂志的文章。经过调查取证,从2017年底至2018年5月,趣头条平台未经授权擅自转载《财经》杂志290余篇稿件。
5月,《财经》杂志向趣头条发函,要求停止侵权、公开道歉并赔偿损失。
6月11日,《财经》杂志向北京市朝阳区法院提起诉讼,起诉趣头条9起著作权侵权案,1起不正当竞争案。
9月14日,趣头条在美国上市的当日,《财经》杂志向北京市互联网法庭起诉趣头条著作权侵权。
9月22日,《财经》杂志正式发布反侵权公告,要求趣头条方面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
趣头条上市的喜悦与平台内容危机并行生长,下沉市场的红利还能否抓取?
1、“烧钱”这条老路,趣头条硬要走下去
早在2015年,今日头条就在内容创作者大会上发布了“千人万元”计划,提出要做出1000 个头条号每月至少获得 10000元固定收入的保证。2016年,今日头条把补贴方向转向了短视频,张一鸣宣布投入10亿元补贴短视频创作者。而腾讯的企鹅号也早就喊出了给予创作者10亿元现金补贴的小目标重点补贴 “优质内容、原创内容、短视频和直播内容”。
面对前辈们10数亿元人民币的补贴力度,趣头条每天200万元的分成数量显得微不足道。而头部内容创作者极为稀缺,相较于早在2015年就开始布局的今日头条、企鹅号、天天快报等平台,趣头条与头部作者在情感关系上就存在天然劣势。而通过重金“烧钱”的作者抢夺模式,恐怕也不能在短时间内争得内容上的优势。因此,趣头条这步棋有点像病急乱投医,恐怕不能为其平台的内容版权和内容建设提供太大帮助。
况且,针对下沉用户的内容需要,趣头条该如何区分细分内容方向也是一个大难题,一方面招募的作者要创造针对于下沉市场的垂直内容,另一方面要避免内容庸俗化。因此,在烧钱这条路上,趣头条更应该重点挖掘下沉用户的内容诉求,形成有效地内容建设。
2、内容变革+下沉市场战略,遭遇水土不服
由于《财经》杂志对于内容版权的坚持,以及国家网信办对于内容的零容忍使得趣头条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平台价值和内容建设的布局。
趣头条的原始用户积累多是中国小镇青年和银发乐活族群体。一方面趣头条选择读新闻赚钱的方式进行用户拉新;另一方面为了吸引眼球和迎合下沉用户的内容需求,选择以“标题党”、低俗、诱导等特点的实现用户留存和活跃度。
据界面新闻报道,由于下沉用户对内容的高容忍度,大量的祛斑、祛痘、化妆品、减肥广告充斥着在平台主页上。据趣头条广州的广告代理商庄明远(化名)介绍,上述品类是在趣头条转化率最好的类别,他还举了个例子,“山东的一家男科医院,在我们这投了广告,15多万的有效点击,后面算了下转化,一个人才40块。”
面对上述内容和广告质量的低质问题,国家网信办持零容忍态度。然而盲目的追求头部内容创作者以期改善现有内容短板,将会一定程度上遭遇内容与小镇青年的水土不服的全新局面。而内容变革升级后,趣头条商业广告乱象又将如何自我筛查成为了“内容变革+下沉市场”战略的又一矛盾点。
3、趣头条:资本布局的第二梯队
作为一直坚持以五环外下沉市场为主要战场的趣头条,一直期待通过农村包围城市的打法进行弯道超车。表面上看,选择下沉市场的趣头条牢牢抓住了互联网的最后一丝流量红利,而即将布局的内容产品将为其用户增长和留存带来核心帮助,形成“游戏拉新模式+内容建设”的产品模式,进行上下游用户的通吃。
但是当内容建设与头部内容资讯平台越来越同质化,趣头条在内容上的特点将逐步褪去。而商业广告收入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后,趣头条平台还能否继续“撒币”的用户拉新游戏模式也值得探究。这条下沉市场的“快车道”还能否继续前行?趣头条的未来定位显得十分尴尬。
风头无两的趣头条,其实危机四伏
尽管今年3月16日,趣头条宣布完成了超过2亿美元B轮融资。据悉,该轮融资由腾讯领投,尚珹资本、顺为资本、小米、华新致远、创伴投资、光源资本等跟投,A轮投资人跟投,整体投后估值超过16亿美元,一时风头无两。
经过近一年的蛰伏,今年8月趣头条又开始引入了人民网旗下基金、澎湃新闻作为战略投资者。我不禁疑惑,背靠腾讯这颗大树,趣头条占尽了微信朋友圈、微信好友、QQ好友等腾讯流量红利的便宜。但是为何又去亲近人民网、澎湃新闻这类传统媒体。这显然与其平台定位的窘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
趣头条拥有不错的下沉市场流量,但是如果将来转战社交电商模式。面对同是腾讯扶持的巨头拼拼多,趣头条缺少品牌商资讯,而腾讯也不需要打造第二个拼多多。所以,趣头条还应发展广告收入模式,走今日头条这样的信息流分发平台的模式。
-
相较于已经成熟的今日头条,趣头条正在遭遇着内容版权危机,弯道超车的机会不大。而同样作为竞争对手的天天快报、企鹅号则是腾讯的亲儿子,在渠道支持上趣头条显然属于劣势,因此才会选择亲近人民网、澎湃新闻这样的内容平台。
-
作为腾讯布局内容平台的一步棋,趣头条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显然极具机会,有拼多多的成功在前腾讯势必不会放弃这一机会。但是作为腾讯自身大力发展的腾讯新闻、天天快报、企鹅号等内容平台,趣头条显然处于第二梯队的尴尬位置。
写在最后:
当下趣头条发力内容建设只是为了活下去的一次艰难转型,其根本问题应该重新梳理下沉市场用户对于资讯内容的情感需求,深度挖掘与用户的情感联系,确立明确的平台价值。如此前快手发展前期,大家同样觉得低俗,卖丑,上不得台面,但快手在不断转型过程中让我们看到了草莽又真实的生活,令人惊叹大凉山的天梯和生活在悬崖上的神秘村落都令人印象深刻。
未来,趣头条更应该在内容上多下功夫,并意识到内容的核心价值,其未来的发展仍旧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趣头条能否绝地求生,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消息:
《趣头条谭思亮:“下沉市场”将主导未来3年中国互联网市场的格局》
《神秘趣头条:资讯界的“拼多多”正在崛起》
《《财经》起诉“趣头条”侵权290余篇稿件》
《国家网信办整治自媒体乱象:已约谈微信、微博,处理 9800 多个自媒体账号》
《“刷新闻赚现金”被央视点名 低质传播碰触到法律底线》
百度百科:《趣头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