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国东北三省等来新机遇 这一次它们能抓住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国东北三省等来新机遇 这一次它们能抓住吗?

东北三省全面的经济扶持政策将得到加强已经成为共识。相关项目将加速推进,并可能衍生出新的政策支持和新的产业项目。

图片来源:CFP

正经历经济增长低迷的中国东北有望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下发生一些改变。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亲赴东北考察并主持东北经济工作座谈会后,东北将获得更多经济扶持政策已成为共识。这意味着相关项目将加速推进,并可能衍生出新的政策支持和新的产业项目。

对于未来可能的政策扶持方向,李克强总理的行程和讲话已经给出了明确的清单。4月9日-10日,李克强专程奔赴吉林长春,考察的重点是地下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和重大装备制造企业。

显然,在中国政府的部署中,这两大领域是振兴东北经济的主要发力点。地下基础设施工程可以短期发力,而重大装备制造业则重中长期,是真正起到长期支撑的有含金量的产业。

那么,需要加大投入的基础设施有没有具体项目?可以提前开工的规划项目是哪些?

这就需要从过往的政策、指导性文件和政府的公开信息中寻找答案。

中国政府最近大规模的基建投资指向当属于“一带一路”的方案以及各地的配合项目。而在“一带一路”方案中,东北地区处于重要地位:“发挥内蒙古联通俄蒙的区位优势,完善黑龙江对俄铁路通道和区域铁路网,以及黑龙江、吉林、辽宁与俄远东地区陆海联运合作,推进构建北京-莫斯科欧亚高速运输走廊,建设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

因此,在东北经济振兴中,东北地区短期的“稳增长”会和中长期的“一带一路”结合在一起,“一带一路”规划中北京-莫斯科欧亚高速运输走廊建设中东北区域铁路网建设将有望加速推进、提前开工。

此外,去年8月18日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下称《意见》),也对基建、民生项目有具体的安排。

其中,城市建设方面,每年安排20亿元专项用于东北老工业区和独立工矿区搬迁改造。同时,加快综合交通网络建设,加快京沈高铁、哈佳、沈丹等六条快速铁路建设,加快高速公路建设,加速一批机场的改扩建工程,推进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等。推进棚户区改造方面,14年要求东北地区开工改造70万套,安排信贷规模600亿元左右进行支持。此次,采煤沉陷区棚改要确保本届政府任期内全部完成。

至于装备制造业,则是东北振兴的优势和长远希望所在。中国东北的装备制造业具备传统优势,也是振兴东北潜力最大、爆发力最强的产业。李克强总理为其开出的药方是设立东北振兴产业投资基金,让东北装备在走向世界中实现转型升级,并且要带动更多配套。

这意味着东北的装备制造业将得到更多资金倾斜,同时,零件配套等大批高附加值产品将鼓励本地化,一是要鼓励老技术工人创业;二是本地的零部件企业将可能得到优先权。

中国政府去年出台的《意见》并不是第一次针对东北地区经济给出政策规划文件,早在2003年,中国国务院曾发布《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要求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改造。此后的2009年、2012年分别通过或发布《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和《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

但这些政策并未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东北地区经济。

与之前相比,多位研究机构人士认为今年针对东北的政策中,国企改革也会是重点。作为中国传统的重工业基地,中国东北的经济滑落除了社会发展阶段的自然力外,更多是受过去计划经济影响的深层次体制机制和结构性矛盾制约。体制机制束缚的打破,在政府层面是转变观念、简政放权,在市场或经济层面则是国企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而且,由于东北机制制约的突显与振兴的迫切并存,很可能促使东北国企改革的力度和速度都超出预期。

此外,原定于今年一季度发布的《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也有望近期出台。在一系列“利好”背后,唯一的问题就是东北能否抓住这次新机遇。

 

小资料:

东北是中国强大的工业基地,现已形成了以大连,沈阳,哈尔滨,长春为轴线的工业基地。辐射有齐齐哈尔,大庆,吉林,鞍山,本溪等等工业城市。

其中,辽宁主要以钢铁和机械重工业为支柱;吉林则是以汽车和新兴的生物医药为主,而黑龙江重在石油和煤炭工业。另外东北也是中国主要的军工业基地。

一系列数据表明,东北老工业基地在中国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一五”时期的156个重点项目中58项在东北。聚集全国很大部分工业资产存量和大中型骨干企业,既是重化工业的重要基地,也是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其中,装备制造业中电站成套设备占全国1/3;石油化工业中原油加工量占全国2/7,乙烯产量占全国1/4;冶金钢产量占全国1/8;造船产量占全国1/3;汽车产量占全国1/4。

但是,从1990年代开始,在市场经济竞争中,计划体制下的矛盾显现,东北老工业基地陷入困境。1998年以来,东北一些国企处于停产、半停产及破产状态。曾经在计划经济制度下引领风骚的东北,在入世后,其差距远远落后于广东。2002年,东三省经济总量仅有广东的85%,而在1978年,广东仅为辽宁的80%。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东北经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后,在管理机制、产品结构等方面逐渐脱离市场方向。特别是在中国经济进入转型升级阶段后,传统重化工产业体系市场发展空间日益收缩。如,辽宁装备制造业、冶金、石化、农产品等支柱产业均面临发展瓶颈,由于竞争力下降,产品附加值下降,装备制造业利润率下降,从而失去投资动能。

为扭转局面,十六大报告中提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资源开采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2003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要求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改造;2009年、2012年分别通过或发布《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和《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

2014年8月18日,国务院公布《国务院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与2003年、2009及2012年振兴规划政策相比,此次意见的亮点在于市场化资源配置和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推进国有资产证券化、资本化,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并强调员工参与)。

2015年4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长春主持召开东北经济工作座谈会,研究推进东北发展相关工作。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国东北三省等来新机遇 这一次它们能抓住吗?

东北三省全面的经济扶持政策将得到加强已经成为共识。相关项目将加速推进,并可能衍生出新的政策支持和新的产业项目。

图片来源:CFP

正经历经济增长低迷的中国东北有望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下发生一些改变。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亲赴东北考察并主持东北经济工作座谈会后,东北将获得更多经济扶持政策已成为共识。这意味着相关项目将加速推进,并可能衍生出新的政策支持和新的产业项目。

对于未来可能的政策扶持方向,李克强总理的行程和讲话已经给出了明确的清单。4月9日-10日,李克强专程奔赴吉林长春,考察的重点是地下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和重大装备制造企业。

显然,在中国政府的部署中,这两大领域是振兴东北经济的主要发力点。地下基础设施工程可以短期发力,而重大装备制造业则重中长期,是真正起到长期支撑的有含金量的产业。

那么,需要加大投入的基础设施有没有具体项目?可以提前开工的规划项目是哪些?

这就需要从过往的政策、指导性文件和政府的公开信息中寻找答案。

中国政府最近大规模的基建投资指向当属于“一带一路”的方案以及各地的配合项目。而在“一带一路”方案中,东北地区处于重要地位:“发挥内蒙古联通俄蒙的区位优势,完善黑龙江对俄铁路通道和区域铁路网,以及黑龙江、吉林、辽宁与俄远东地区陆海联运合作,推进构建北京-莫斯科欧亚高速运输走廊,建设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

因此,在东北经济振兴中,东北地区短期的“稳增长”会和中长期的“一带一路”结合在一起,“一带一路”规划中北京-莫斯科欧亚高速运输走廊建设中东北区域铁路网建设将有望加速推进、提前开工。

此外,去年8月18日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下称《意见》),也对基建、民生项目有具体的安排。

其中,城市建设方面,每年安排20亿元专项用于东北老工业区和独立工矿区搬迁改造。同时,加快综合交通网络建设,加快京沈高铁、哈佳、沈丹等六条快速铁路建设,加快高速公路建设,加速一批机场的改扩建工程,推进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等。推进棚户区改造方面,14年要求东北地区开工改造70万套,安排信贷规模600亿元左右进行支持。此次,采煤沉陷区棚改要确保本届政府任期内全部完成。

至于装备制造业,则是东北振兴的优势和长远希望所在。中国东北的装备制造业具备传统优势,也是振兴东北潜力最大、爆发力最强的产业。李克强总理为其开出的药方是设立东北振兴产业投资基金,让东北装备在走向世界中实现转型升级,并且要带动更多配套。

这意味着东北的装备制造业将得到更多资金倾斜,同时,零件配套等大批高附加值产品将鼓励本地化,一是要鼓励老技术工人创业;二是本地的零部件企业将可能得到优先权。

中国政府去年出台的《意见》并不是第一次针对东北地区经济给出政策规划文件,早在2003年,中国国务院曾发布《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要求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改造。此后的2009年、2012年分别通过或发布《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和《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

但这些政策并未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东北地区经济。

与之前相比,多位研究机构人士认为今年针对东北的政策中,国企改革也会是重点。作为中国传统的重工业基地,中国东北的经济滑落除了社会发展阶段的自然力外,更多是受过去计划经济影响的深层次体制机制和结构性矛盾制约。体制机制束缚的打破,在政府层面是转变观念、简政放权,在市场或经济层面则是国企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而且,由于东北机制制约的突显与振兴的迫切并存,很可能促使东北国企改革的力度和速度都超出预期。

此外,原定于今年一季度发布的《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也有望近期出台。在一系列“利好”背后,唯一的问题就是东北能否抓住这次新机遇。

 

小资料:

东北是中国强大的工业基地,现已形成了以大连,沈阳,哈尔滨,长春为轴线的工业基地。辐射有齐齐哈尔,大庆,吉林,鞍山,本溪等等工业城市。

其中,辽宁主要以钢铁和机械重工业为支柱;吉林则是以汽车和新兴的生物医药为主,而黑龙江重在石油和煤炭工业。另外东北也是中国主要的军工业基地。

一系列数据表明,东北老工业基地在中国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一五”时期的156个重点项目中58项在东北。聚集全国很大部分工业资产存量和大中型骨干企业,既是重化工业的重要基地,也是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其中,装备制造业中电站成套设备占全国1/3;石油化工业中原油加工量占全国2/7,乙烯产量占全国1/4;冶金钢产量占全国1/8;造船产量占全国1/3;汽车产量占全国1/4。

但是,从1990年代开始,在市场经济竞争中,计划体制下的矛盾显现,东北老工业基地陷入困境。1998年以来,东北一些国企处于停产、半停产及破产状态。曾经在计划经济制度下引领风骚的东北,在入世后,其差距远远落后于广东。2002年,东三省经济总量仅有广东的85%,而在1978年,广东仅为辽宁的80%。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东北经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后,在管理机制、产品结构等方面逐渐脱离市场方向。特别是在中国经济进入转型升级阶段后,传统重化工产业体系市场发展空间日益收缩。如,辽宁装备制造业、冶金、石化、农产品等支柱产业均面临发展瓶颈,由于竞争力下降,产品附加值下降,装备制造业利润率下降,从而失去投资动能。

为扭转局面,十六大报告中提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资源开采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2003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要求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改造;2009年、2012年分别通过或发布《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和《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

2014年8月18日,国务院公布《国务院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与2003年、2009及2012年振兴规划政策相比,此次意见的亮点在于市场化资源配置和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推进国有资产证券化、资本化,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并强调员工参与)。

2015年4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长春主持召开东北经济工作座谈会,研究推进东北发展相关工作。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