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盒马鲜生“翻包”记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盒马鲜生“翻包”记

目前多数消费者对于盒马主打的海鲜、蔬果类,还是喜欢眼见为实、到场挑选。

在生活节奏加快的当下,时间成本的上升导致消费者开始进入碎片化购物阶段,加上消费服务升级,“新零售”文化应运而生并逐渐发展为风向标。其中,盒马鲜生作为阿里巴巴的试验田,代表着阿里对线下超市完全重构的新零售业态,在生鲜新零售区域可谓是“焦点”对象。

据盒马鲜生CEO侯毅于今年9月17日交出的首份成绩单上显示,盒马鲜生在过去的32个月积累后,经营时间1.5年以上的成熟店坪效为5万元,单店日销超过80万元,线上客单价75元,线下客单价113元。显然,这份惊人数据让人对这一新生的生鲜电商模式折服。

可好景不长,11月15日爆出的“标签门”却将盒马鲜生推上了风口浪尖,亦开始让人重新审视快速成长的盒马鲜生在业务管理上并未跟上?

现场撕换标签被立案调查

“涉事工作人员系临时工,我们已经开除”,相信对于这句话大家都觉得耳熟能详。没错,这就是网络上戏称的”临时工顶起半边天”,但不成想这一句话却被盒马鲜生给撞上,这也是继“地域歧视门”后,又一持续在发酵的“标签门”。

据《人民日报》报道,11月15日,上海有一市民在盒马鲜生大宁店挑选蔬菜的时候,发现一名工作人员正在撕换标签。细看之后其发现,撕下的标签上显示旧的日期是9号、10号、11号,与新换上的“11月15日”新标签日期不符,换句话说就是这一批上架最早6天左右的萝卜正在被推迟出生日。随即,该市民向静安区市场监管局举报。而接到举报的静安区市场监管局对盒马鲜生“标签门”事件进行立案调查。据查,本次涉事胡萝卜共180盒,截至11月14日,已累计销售107盒,库存剩余73盒。执法人员要求当事人下架封存门店所有自制标签的涉事商品。

而在此期间,据媒体报道称,接到反馈的门店负责人曾对方先生表示,涉事工作人员是第三方外聘员工,其并没有意识到日期不同系操作失误,盒马愿赔付1000元现金,希望方先生能撤销对此事件的投诉。除此之外,有消息称该名涉事员工已经被开除。而后,该件事情被爆料后持续在网上持续发酵,消费者纷纷调侃:临时工是万年背锅王。

无独有偶,随着“标签门”事态进一步发展,有多位消费者又爆出曾经在这家店因为毛豆不新鲜而投诉。而在一个多月前,盒马又曾被爆料入驻品牌所售的苹果汁系2元/斤的烂苹果所制成。这不禁让人想问上一句:莫不成盒马的“鲜”只是个营销噱头?

染行业旧习,新零售是否换汤不换药?

许是舆论压力过大,11月18日盒马鲜生终于发文称:对于此事件感到羞惭,该事件暴露了盒马管理的漏洞,应由管理团队而非一线员工承担责任,取消对当时员工的处罚,而盒马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门店自查,并会在一周内修订完成更细致的操作标准。后续21日,盒马鲜生CEO侯毅发出致歉信,宣布将免去上海区总经理职务,并表示今后“任何人做出有违客户第一的行为,我们将执行最严厉处罚,绝不手软”。

虽然有部分网友认为换签的事情很常见,盒马的处理态度很给力。不过,业内人士却直言:盒马作为阿里巴巴集团旗下,以数据和技术驱动的新零售平台,一出生便宣告着为消费者打造社区化的一站式新零售体验中心,用科技和人情味带给人们“新鲜生活”的初心,实在不该出现此等低级事件。

为何?原来根据笔者进一步接触了解到,其实更换标签一直是商超行业的陋习,像萝卜等蔬果上架销售,并没有所谓的保质期,只有上架的生产日期,但是一般默认为3-5天左右,会将发软发烂的产品进行下架处理,这一现象我们在各大超市会看到,但是如果是表皮并没有什么影响的,将会重新打包上架,这也就是业内通俗说的“翻包”。

而员工换标签的行为,一般是被管理层看中毛利,控制损耗的目标被潜移默化的,因为毕竟对于卖场来说,损耗直接影响着盈利,当然这“翻包”行为也就是将卖场的风险转嫁接到消费者身上。

暂且不论盒马对于“商品卖不完当晚销毁”的承诺是怎么践行的,至少从此事件演变中可见,盒马在库存销产平衡以及管理上还是存在着短板。更有人士表示,盒马的新零售在复制过程中,还是难免招入了原有行业的人员,而这也导致这些陋习被随身复制,况且盒马走得太快,此系列事件的发生其实存在着一定的必然性。

拓店路走得太急,精细化管理不够

众所周知,在盒马2016年诞生之初,对标的就是生鲜综超、餐饮店以及便利店等,围绕着“吃”构建商品品类,重构人、货、场概念,成为阿里重构线下新零售业务的主力军。自上线以来,盒马围绕门店3公里范围,构建起30分钟送达的冷链物流配送体系。

在业态上,盒马启动的是内部称为“一店二仓五个中心”的复合功能体,前端为消费区,后端为仓储配送区,五个中心分别是超市中心、餐饮中心、体验中心、物流中心、以及粉丝运营中心。逐渐的,在当今打卡经济下,盒马称为网红地标性店,颇受各方关注。

当然,作为阿里的“亲生儿子”,盒马的身上有着阿里的身影。在进入大家视野之后,新零售被大家所探讨并模仿,甚至出现趋之若鹜的现象。为了优先占据市场份额,盒马带着仅有两年的沉淀,在2018年便开启了急速扩张模式。根据盒马APP数据显示,在今年3月份,盒马的门店数为37家,但是经历了8个月时间,盒马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共拥有130家门店,可谓是一路攻池掠地,进入快速复制期。

与此同时,为了让盒马品牌形象更加深入人心,盒马打出的广告语更是醒目,例如在上海长宁举办海鲜艺术展,在徐家汇地铁站投放大量的“我快我鲜说”的品牌形象宣传等等,而且,在11月16日,即将接任阿里巴巴董事长王座的张勇董事长曾放出“盒马鲜生要干掉冰箱”的言论,可见阿里对于“鲜”路洞穿决心,对盒马的未来颇为看好。但此番马云与逍遥子都重点关注的上海区域门店“标签门”事件,却正好敲响了精细化管理警钟。同时也让大众在感慨盒马的高速发展时,意识其背后存在的生态短板。

人人皆知,海鲜作为盒马鲜生店内最大的亮点,可以在店内采购完进行加工并现场就餐,同时所有海鲜都是经过剪洞放出袋中水后进行沉重,可鲜活就意味着极高的运输成本以及维护成本,况且盒马不仅仅针对线下,还有占总体销售额50%的线上订单。这就要求从供应链、仓储到配送,盒马都需要有自己的完整物流体系。从这一点上来看,每个门店的投入资金并不在少数,而在360百科上也清楚写着“公开报道显示,侯毅曾透露,盒马鲜生的单店开店成本在几千万元不等”。由此可见,高成本将成为盒马绕不过的模式难点;

此外,盒马顶着新零售的角色出场,打造着“小而美”新购物体验,但是实质上“重资产”的盒马的“小”却是为消费者带来一定的不便。笔者也曾在附近盒马开张的时候前去凑过热闹,由于店内设有就餐区以及选购区,将原本不是很大的空间划分开来,购物时候略显拥挤,而且如果堂食的话,加工取餐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样就让很多客户在排队等候的时候显得无从立足,站在正在就餐的桌前进行等位,尴尬感不言而喻。其次,在店内进行挑拣的竹蛏虽然是装在网袋里的,但是内里碎壳的却存在不少,就算是现做的,口感上也觉得较新鲜海鲜差一些,当然这是因为水质的原因,还是因为加工的原因不得而知。

与此同时,目前多数消费者对于盒马主打的海鲜、蔬果类,还是喜欢眼见为实、到场挑选。这一点对于盒马而言,想要进行市场教育那么就难免得去下一番苦功,不仅在配送的实物上进行仔细挑拣,如个头上均匀的控制,设置一定的赔偿比例等措施,而且在控价上更要核比商超等其他主打生鲜的大咖。不过就目前而言,这方面的客诉也时常在社交平台上出现这些壁垒盒马还是很难打破。

季羡林先生曾说,人生真正的意义与价值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不可置否,盒马在新零售道路上已经打了头阵,利用大数据为传统零售业插上了翅膀,甚至在这区域内已引领了风骚,未来盒马发展壮大亦是必然。但业内有句说电商并不熟悉实体零售的物理模式,就此来看,如若盒马要改写“菜市场”模式,还得要坚定服务的初心,加大精细化管理,克服其本质上的难点。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盒马鲜生

2.9k
  • 盒马在宁波成立网络科技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
  • 今年中秋小众风味月饼大出圈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盒马鲜生“翻包”记

目前多数消费者对于盒马主打的海鲜、蔬果类,还是喜欢眼见为实、到场挑选。

在生活节奏加快的当下,时间成本的上升导致消费者开始进入碎片化购物阶段,加上消费服务升级,“新零售”文化应运而生并逐渐发展为风向标。其中,盒马鲜生作为阿里巴巴的试验田,代表着阿里对线下超市完全重构的新零售业态,在生鲜新零售区域可谓是“焦点”对象。

据盒马鲜生CEO侯毅于今年9月17日交出的首份成绩单上显示,盒马鲜生在过去的32个月积累后,经营时间1.5年以上的成熟店坪效为5万元,单店日销超过80万元,线上客单价75元,线下客单价113元。显然,这份惊人数据让人对这一新生的生鲜电商模式折服。

可好景不长,11月15日爆出的“标签门”却将盒马鲜生推上了风口浪尖,亦开始让人重新审视快速成长的盒马鲜生在业务管理上并未跟上?

现场撕换标签被立案调查

“涉事工作人员系临时工,我们已经开除”,相信对于这句话大家都觉得耳熟能详。没错,这就是网络上戏称的”临时工顶起半边天”,但不成想这一句话却被盒马鲜生给撞上,这也是继“地域歧视门”后,又一持续在发酵的“标签门”。

据《人民日报》报道,11月15日,上海有一市民在盒马鲜生大宁店挑选蔬菜的时候,发现一名工作人员正在撕换标签。细看之后其发现,撕下的标签上显示旧的日期是9号、10号、11号,与新换上的“11月15日”新标签日期不符,换句话说就是这一批上架最早6天左右的萝卜正在被推迟出生日。随即,该市民向静安区市场监管局举报。而接到举报的静安区市场监管局对盒马鲜生“标签门”事件进行立案调查。据查,本次涉事胡萝卜共180盒,截至11月14日,已累计销售107盒,库存剩余73盒。执法人员要求当事人下架封存门店所有自制标签的涉事商品。

而在此期间,据媒体报道称,接到反馈的门店负责人曾对方先生表示,涉事工作人员是第三方外聘员工,其并没有意识到日期不同系操作失误,盒马愿赔付1000元现金,希望方先生能撤销对此事件的投诉。除此之外,有消息称该名涉事员工已经被开除。而后,该件事情被爆料后持续在网上持续发酵,消费者纷纷调侃:临时工是万年背锅王。

无独有偶,随着“标签门”事态进一步发展,有多位消费者又爆出曾经在这家店因为毛豆不新鲜而投诉。而在一个多月前,盒马又曾被爆料入驻品牌所售的苹果汁系2元/斤的烂苹果所制成。这不禁让人想问上一句:莫不成盒马的“鲜”只是个营销噱头?

染行业旧习,新零售是否换汤不换药?

许是舆论压力过大,11月18日盒马鲜生终于发文称:对于此事件感到羞惭,该事件暴露了盒马管理的漏洞,应由管理团队而非一线员工承担责任,取消对当时员工的处罚,而盒马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门店自查,并会在一周内修订完成更细致的操作标准。后续21日,盒马鲜生CEO侯毅发出致歉信,宣布将免去上海区总经理职务,并表示今后“任何人做出有违客户第一的行为,我们将执行最严厉处罚,绝不手软”。

虽然有部分网友认为换签的事情很常见,盒马的处理态度很给力。不过,业内人士却直言:盒马作为阿里巴巴集团旗下,以数据和技术驱动的新零售平台,一出生便宣告着为消费者打造社区化的一站式新零售体验中心,用科技和人情味带给人们“新鲜生活”的初心,实在不该出现此等低级事件。

为何?原来根据笔者进一步接触了解到,其实更换标签一直是商超行业的陋习,像萝卜等蔬果上架销售,并没有所谓的保质期,只有上架的生产日期,但是一般默认为3-5天左右,会将发软发烂的产品进行下架处理,这一现象我们在各大超市会看到,但是如果是表皮并没有什么影响的,将会重新打包上架,这也就是业内通俗说的“翻包”。

而员工换标签的行为,一般是被管理层看中毛利,控制损耗的目标被潜移默化的,因为毕竟对于卖场来说,损耗直接影响着盈利,当然这“翻包”行为也就是将卖场的风险转嫁接到消费者身上。

暂且不论盒马对于“商品卖不完当晚销毁”的承诺是怎么践行的,至少从此事件演变中可见,盒马在库存销产平衡以及管理上还是存在着短板。更有人士表示,盒马的新零售在复制过程中,还是难免招入了原有行业的人员,而这也导致这些陋习被随身复制,况且盒马走得太快,此系列事件的发生其实存在着一定的必然性。

拓店路走得太急,精细化管理不够

众所周知,在盒马2016年诞生之初,对标的就是生鲜综超、餐饮店以及便利店等,围绕着“吃”构建商品品类,重构人、货、场概念,成为阿里重构线下新零售业务的主力军。自上线以来,盒马围绕门店3公里范围,构建起30分钟送达的冷链物流配送体系。

在业态上,盒马启动的是内部称为“一店二仓五个中心”的复合功能体,前端为消费区,后端为仓储配送区,五个中心分别是超市中心、餐饮中心、体验中心、物流中心、以及粉丝运营中心。逐渐的,在当今打卡经济下,盒马称为网红地标性店,颇受各方关注。

当然,作为阿里的“亲生儿子”,盒马的身上有着阿里的身影。在进入大家视野之后,新零售被大家所探讨并模仿,甚至出现趋之若鹜的现象。为了优先占据市场份额,盒马带着仅有两年的沉淀,在2018年便开启了急速扩张模式。根据盒马APP数据显示,在今年3月份,盒马的门店数为37家,但是经历了8个月时间,盒马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共拥有130家门店,可谓是一路攻池掠地,进入快速复制期。

与此同时,为了让盒马品牌形象更加深入人心,盒马打出的广告语更是醒目,例如在上海长宁举办海鲜艺术展,在徐家汇地铁站投放大量的“我快我鲜说”的品牌形象宣传等等,而且,在11月16日,即将接任阿里巴巴董事长王座的张勇董事长曾放出“盒马鲜生要干掉冰箱”的言论,可见阿里对于“鲜”路洞穿决心,对盒马的未来颇为看好。但此番马云与逍遥子都重点关注的上海区域门店“标签门”事件,却正好敲响了精细化管理警钟。同时也让大众在感慨盒马的高速发展时,意识其背后存在的生态短板。

人人皆知,海鲜作为盒马鲜生店内最大的亮点,可以在店内采购完进行加工并现场就餐,同时所有海鲜都是经过剪洞放出袋中水后进行沉重,可鲜活就意味着极高的运输成本以及维护成本,况且盒马不仅仅针对线下,还有占总体销售额50%的线上订单。这就要求从供应链、仓储到配送,盒马都需要有自己的完整物流体系。从这一点上来看,每个门店的投入资金并不在少数,而在360百科上也清楚写着“公开报道显示,侯毅曾透露,盒马鲜生的单店开店成本在几千万元不等”。由此可见,高成本将成为盒马绕不过的模式难点;

此外,盒马顶着新零售的角色出场,打造着“小而美”新购物体验,但是实质上“重资产”的盒马的“小”却是为消费者带来一定的不便。笔者也曾在附近盒马开张的时候前去凑过热闹,由于店内设有就餐区以及选购区,将原本不是很大的空间划分开来,购物时候略显拥挤,而且如果堂食的话,加工取餐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样就让很多客户在排队等候的时候显得无从立足,站在正在就餐的桌前进行等位,尴尬感不言而喻。其次,在店内进行挑拣的竹蛏虽然是装在网袋里的,但是内里碎壳的却存在不少,就算是现做的,口感上也觉得较新鲜海鲜差一些,当然这是因为水质的原因,还是因为加工的原因不得而知。

与此同时,目前多数消费者对于盒马主打的海鲜、蔬果类,还是喜欢眼见为实、到场挑选。这一点对于盒马而言,想要进行市场教育那么就难免得去下一番苦功,不仅在配送的实物上进行仔细挑拣,如个头上均匀的控制,设置一定的赔偿比例等措施,而且在控价上更要核比商超等其他主打生鲜的大咖。不过就目前而言,这方面的客诉也时常在社交平台上出现这些壁垒盒马还是很难打破。

季羡林先生曾说,人生真正的意义与价值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不可置否,盒马在新零售道路上已经打了头阵,利用大数据为传统零售业插上了翅膀,甚至在这区域内已引领了风骚,未来盒马发展壮大亦是必然。但业内有句说电商并不熟悉实体零售的物理模式,就此来看,如若盒马要改写“菜市场”模式,还得要坚定服务的初心,加大精细化管理,克服其本质上的难点。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