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石富元
在不凡商业&凡卓资本共同举办的2018全球青年创业者大会上,沸点资本创始合伙人姚亚平当选年度40岁以下卓越投资人。为了揭秘姚亚平的投资秘诀,不凡商业对其做了专访。同时,姚亚平还是不凡商学院创业导师。
姚亚平给的采访时间只有1个小时。
团车IPO在即,姚亚平刚刚结束一场2小时的电话会,采访结束后还要赶去机场,坐飞机飞往纳斯达克。
沸点资本刚成立不到两年,团车是其第一个IPO项目,也是创始合伙人姚亚平投了4轮的项目。
就在前一天晚上,他还在为团车IPO认购和各大基金谈。
CEO的任务是找钱、找人、找方向,团车CEO闻伟评价姚亚平,“他把CEO的很多活给干了。”
“要么不出手,一旦出手就要亲身参与。”姚亚平说道。
投资团车
2014年团车启动B轮融资时,姚亚平找到了闻伟。
投资后,团车有一段时间发展得并不顺利,尝试的汽车后服务市场O2O业务后来被证明在当时是伪需求,融到的钱大部分打了水漂。
又加上赶上了2015年A股股灾,团车谈好的新一轮融资被跳票。团车的新业务不断失血,但又融不到钱来输血。
危机时刻,姚亚平动用了所有能想到的方法,包括他个人以及一些私人关系,筹集了一部分钱,解决了团车的财务困局。
沸点资本创始合伙人 姚亚平
除了给钱以外,姚亚平还参与了团车的新战略制定。
他曾采访30个4S店的一线销售经理,走访了各线城市,发现受到经营成本与市场容量的限制,4S店只能在一二线城市存活,而广大的四五线城市以及农村地区的购车需求只能通过二网经销商满足。
但二网经销商并没有出现大型的连锁集团,都是个体户,在汽车维修、购车分期、购置车险等方面都无法提供很好的服务。而且二网经销商在车辆的品质上也无法给出保障,很多车都是翻新车以次充好。
姚亚平得出结论,需要有一个公司到下沉市场,去做一个虚拟的电商平台,最终引导用户在现场成交;在业务形式上,团车不能局限于广告导流,必须切入交易;在服务对象上不能选择卖方,而要选择买方。
姚亚平的建议,帮助团车及时转变经营思路,转危为安。
最有效的模式是一个月一次的“集会”。“过去农村人赶集买日用品,后来赶集买大件,现在我们可以让他们赶集买汽车。”
在战略转型期,团车曾遭遇高管出走危机,姚亚平四处为团车找人,尤其是擅长地推方面的高管。
截至目前,团车已经拓展140多个城市,成为目前第一个盈利的汽车电商平台。“中国还有400多个三四线地级市,和3000多个县等着团车去开拓。”
冰山下的项目
姚亚平直言,相比媒体上曝光度高的明星创业项目,他更喜欢投资那些做的是脏活累活,但长期来看有价值的企业。“虽然不性感,但它们才是冰山下面那90%。”
2006年,还在投行做财务顾问的姚亚平,当时就看上了链家。
相比搜房网等互联网房产平台,当时链家做的是最传统的中介业务,一点也不互联网。但姚亚平用了17个月时间去说服链家董事长左晖融资,每周都会去一次左晖的办公室。
最终链家决定在2008年启动A轮融资,姚亚平担任了融资的财务顾问,并成功帮助链家完成融资。
“直到2015年前后,市场才发现链家的价值。”因为房产市场是卖方市场,相比线上的平台,手握线下网点和房产资源才更有议价能力。
当时左晖问姚亚平一个问题,“租房市场到底是买方付中介费,还是卖方付中介费?”这个问题点醒了姚亚平,此后他开始重视考察各个行业的真实运行逻辑,寻找产业上最有价值的节点。
姚亚平后来总结,互联网对实体产业的变革是分阶段的:
第一阶段(2004年以前),互联网主要提供了一种打品牌广告的新手段,和电视、报纸一样,因此当时最厉害的是门户网站,市值最高的是新浪、网易、搜狐等;
第二阶段(2004年-2009年),互联网可以直接为广告效果负责,直接导流促成交易转化,因此这个阶段最厉害的是做效果广告的平台,市值最高的是做效果广告最厉害的百度;
第三阶段(2009年-2014年),更多人开始习惯直接在网上完成交易,因此阿里、京东开始爆发,阿里也成为了这几年市值最高的互联网企业;
第四阶段(2014年往后),姚亚平认为,那些不能在线上完成只能在线下完成的交易开始迎来机会,美团、滴滴、链家等开始崛起。
汽车、房产、家居、出行等需要线下完成交易的行业,是姚亚平认定的未来投资机会,投资团车就是基于这种考虑。
“现在大环境不好,以估值打折的方式让团车上市,是因为看到它踩对了节拍。”姚亚平的逻辑是,在二级市场,可以用财报说话。
从团车上市公开的财可以看到,团车2018年上半年比2017年同期营收增长3倍,而且第二季度已经开始盈利。对比同行,团车是目前唯一盈利的汽车电商平台。
除了团车以外,去哪儿、安居客、华扬联众等都是姚亚平投资过的项目,他还曾帮汽车之家做过融资财务顾问。
近来,姚亚平新投资了一个二次元虚拟互动社区项目KilaKila,他认为这就是00后们的“情感夜话”。
“每个年代的用户都会有倾诉的需求,只不过我们当年靠的是情感夜话,现在的年轻人需要新的产品形式来满足这个需求。”
姚亚平的投资领域从汽车、房产、家居,到教育、二次元、游戏等,跨度很大,但他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论。
“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去实地考察行业,而非坐在办公室看商业计划书。”
姚亚平认为,做投资决策之前,要先搞明白行业的发展趋势,并看清真正有机会重构整个产业链条的关键点,然后大胆投资一家最早踩对节拍的企业,并帮助其最终等到大势的到来。
在菜市场蹲点的投资人
从小就开始学习散打的姚亚平,曾经还是个散打搏击半业余选手,少年时代便能单手劈砖头。
自幼的体育训练,让姚亚平精力旺盛,偶尔还会挑战个沙漠徒步、冲浪、爬高海拔雪山等比较有挑战的运动。
在平素的工作中,他也是个在办公室待不住的人,更喜欢跑到市场上去调研。
为了投资做线下建材展销的大件会,姚亚平顶着40度的高温天气,假装用户到展销会现场体验业务流程,询问其他用户感受,搜集一线的资料;为了了解社区团购赛道,他两个晚上蹲点菜市场,陪着菜农送菜,询问实际的销售情况等。
相比于看商业计划书,姚亚平更喜欢到一线了解行业,学习行业的真实运行逻辑,以及和创业者多交流,共同解决企业遇到的问题。
“沸点资本没有投资经理,三个合伙人要亲自看项目、做调研、做投后服务。”
但有时他又喜欢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思考一个问题会在泳池里泡上三四个小时。
在机会稍纵即逝、一念天堂一念地狱的投资市场,姚亚平多年来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投资策略。
相比投资500个项目,最终投中50家成功企业,姚亚平选择了投资10个项目但保证最少5个能成的策略。
“有的人宁可错过不可放过,但我更喜欢少而精的策略。像团车,当年如果不是在关键时刻推一把,这个项目可能就长不成现在这样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