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莹
2018年11月30日,广州文化产业交易会(下称“广州文交会”)在广州国际媒体港盛大开幕,来自各界的文化人士、企业代表等,齐聚广州,共商广州文化发展大计。
本届文交会主题为“丝路文化、人文湾区、魅力广州”。作为广州市一大文化盛事,本届文交会突出创新特色,聚焦交易功能,搭建开放平台,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化“一带一路”倡议、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等主题,推出文化金融、影视演艺、艺术品交易及创意设计等板块,推进一批重大文化产品项目,并通过多场文化剧目,邀请国内外文创专家,为广州文化产业出谋划策。
近年来,广州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的实践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不仅在抢救、保护,活化和融合现代生活上,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还开启了一系列的跨界融合。据统计,2017年,广州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1161亿元,占GDP5.4%。目前全市有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约222个,其中有16个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10个省级文化产业园区,33个市级文化产业园区。2018年,广州将通过“广州文交会”的平台,继续强化和突出广州非遗的市场优势和创新活力,进一步推动“广州非遗”深入生活,走入市场。
空港+文旅 广州空港文旅小镇助力广州文化产业发展
会上,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会副会长朱钢博士发布了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创新孵化器暨空港文旅小镇项目。

朱钢博士介绍,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创新孵化器所在的广州空港文旅小镇,位于广州市白云区人和镇,紧邻白云国际机场,是广东省内第一个依托空港的文旅主题小镇。小镇充分利用闲置的土地、厂房、民居等各类物业,以创新型微改造的方式,对传统村落进行保护性开发,致力于打造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为特色的,集文化传承、创意设计、产业孵化与休闲度假于一体的临空经济发展区。目前,项目已被列为白云区重点建设项目。
文化产业创新成为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的强大助推器
朱钢博士现场展示了传统的红木宫灯与现代的竹编灯具的对比图片,说明了非遗必须通过现代设计,符合当代人的审美,才能在我们当下的日常生活中传承和传播下去。而传统文化,是乡村微改造的基因,也是新社区业态的源泉。文旅小镇作为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创新孵化器,旨在围绕岭南特色,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的创新孵化,为非遗创新提供空间,也为城市更新强力赋能。
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大板块:
一是非遗传承、保护、发展和创新战略的决策咨询智库;二是非遗行业标准制定:开展非遗传承、保护、发展、创新相关研究,推动相关工作的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探索行业标准制订,提升行业水平;三是非遗创新实验室(研究院):与非遗传承人和传统工艺美术从业者,以及相关企业进行合作,开展传统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研发,并进行产业链创新模式研究;四是非遗大数据中心:融非遗数据采集与处理、非遗资源转化成果存贮、信息开发利用于一体,对接产业和资本,进行协同创新。

园区建设方面,启动区已落成3.8万平方米,其中2.8万平方米直接用于非遗孵化器,1万平方米为配套文旅项目用房。后续21.2万平方米储备面积已完成签约,即将开始改造。本届文交会期间,启动区内设立的非遗创新样板区将正式开放。交易平台方面,网上非遗创新产品平台(www.ppcshop.com)已经投入试运营。
据悉,12月5日,广东非遗创新孵化器暨空港文旅小镇启动区落成系列活动将在文旅小镇举行,届时,将有“文化艺术焕新乡村”对话和“非遗觉力:10+1艺术展”等多种活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