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阿胶进入“换挡期“,是提升品质还是谋取暴利?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阿胶进入“换挡期“,是提升品质还是谋取暴利?

在良莠不齐的行业市场中,阿胶产品如何走向中高端市场,升级品牌形象,迈向国际市场?

 

当下阿胶市场大热,人们在不断拓宽消费渠道的同时,也时常遭遇商品信息不对称和消费陷阱。近日,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秦玉峰在分析我国阿胶市场时指出:“阿胶行业正在进入‘换档期’”。在良莠不齐的行业市场中,如何走向中高端市场,升级品牌形象,迈向国际市场,值得我们思考。

1、阿胶市场造假频现阿胶自古以来就是滋补上品,在注重进补的“老广”心目中,以阿胶为代表的膏方一直都是时令进补的“心头好”。但是阿胶作坊、中小加工厂遍布全国各地,假冒伪劣的产品充斥着市场。自从2002年,“阿胶马皮事件”被媒体曝光后,整个行业顿时跌入低谷。发展至今,整个阿胶行业更是鱼龙混杂,产品良莠不齐,各种价差巨大的阿胶产品让一般消费者无所适从,最头疼的还是真假难辨。为此,秦玉峰根据目前阿胶行业现状,搞出了一个新名词美其名曰“换档期”。意思是说,第一,消费者们“有权知道,有权拒绝”,在掌握一定的阿胶鉴别技巧后,用自己的消费权利对市场内的产品投票;第二,有关主管部门应尽快完善扶优汰劣的产业政策,坚守食品安全的第一道关口;至于企业自身,依法治企和科技进步才是保障消费者享用真阿胶的两大利器。

2、高端等于高价格?那么,采用什么样的有效方式才能顺利进入“换档期”呢?我们从东阿阿胶近期的一些动作可以看出一些端倪。4月9日晚间,东阿阿胶决定上调210克桃花姬阿胶糕出厂价25%,零售价亦做相应调整。无独有偶,去年底,东阿阿胶推出了一款针对现代女性美容养颜的“真颜”小分子阿胶产品,定价却高达1099元,日用成本超过70元。对此,秦玉峰给出的解释是,“从前东阿阿胶主要是在药店以店中店的形式销售,而真颜小分子这款产品会选择高端商超进驻,以专柜的形式售卖,靠近化妆品专柜。我们认为美容市场要比滋补市场要大,这款产品是重大的战略提升。”据不完全统计显示,这是自2010年以来,东阿阿胶系列产品在短短不到5年的时间里第10次提价,可以说在所有行业中这种频繁的提价都是罕见的。从而也使得该公司的毛利率从 2010年的54.99%飙升到了2014年的65.54%。业内有关人士指出,东阿阿胶平均不到半年就提价1次,总的来说都是超常规的做法,是打着驴皮原料紧缺涨价的幌子,变相牟取暴利;打着高端的旗号达到提价的目的。不过,也有相关行业人士分析,东阿阿胶频繁提价,可能与东阿阿胶本身要塑造高端形象有关。今年1月,东阿阿胶在回应投资者关于"提价周期与策略是如何制定"的时候表示,阿胶经过8年的文化营销,从一个小品种逐步走向滋补养生的大品种。阿胶零售价从每斤400元提升到800元左右,是换档期;800元以上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目标人群已向新高人群转移,这部分人群对品牌的认知度和忠诚度更高,阿胶也将进入中高端的滋补保健品市场。

3、单一产品能否做大做强?虽然我国现有30多万种中药验方,但却没有一个是国际名牌。造成这种反差的原因是什么?除了国际上对中成药的认识不足,并设立了各种门槛之外,缺乏品牌意识是中成药生产厂家不能走向国际的一块短板。此前,已有多个机构断言,中医药单一产业无法做大,建议企业走多元化的道路。阿胶行业要想真正做大做强,走向国际,事实上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外部,政策人口红利逐渐退去,行业面临医保控费、药品降价的压力;内部,药企竞争日益激烈,有阿胶生产文号的企业已达53家。同仁堂、太极等知名品牌纷纷进场抢“蛋糕”。若冒然进入由其他企业主导的行业,创新多元化道路,虽然可能会扩宽自己的销售道路,但也会受到别人的标准牵制、遇到已有壁垒阻滞的尴尬境地。未来阿胶行业的发展若能够学习加多宝凉茶、云南白药牙膏扩展市场的经验,说不定也能诞生出百亿级的医药“土豪”。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阿胶进入“换挡期“,是提升品质还是谋取暴利?

在良莠不齐的行业市场中,阿胶产品如何走向中高端市场,升级品牌形象,迈向国际市场?

 

当下阿胶市场大热,人们在不断拓宽消费渠道的同时,也时常遭遇商品信息不对称和消费陷阱。近日,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秦玉峰在分析我国阿胶市场时指出:“阿胶行业正在进入‘换档期’”。在良莠不齐的行业市场中,如何走向中高端市场,升级品牌形象,迈向国际市场,值得我们思考。

1、阿胶市场造假频现阿胶自古以来就是滋补上品,在注重进补的“老广”心目中,以阿胶为代表的膏方一直都是时令进补的“心头好”。但是阿胶作坊、中小加工厂遍布全国各地,假冒伪劣的产品充斥着市场。自从2002年,“阿胶马皮事件”被媒体曝光后,整个行业顿时跌入低谷。发展至今,整个阿胶行业更是鱼龙混杂,产品良莠不齐,各种价差巨大的阿胶产品让一般消费者无所适从,最头疼的还是真假难辨。为此,秦玉峰根据目前阿胶行业现状,搞出了一个新名词美其名曰“换档期”。意思是说,第一,消费者们“有权知道,有权拒绝”,在掌握一定的阿胶鉴别技巧后,用自己的消费权利对市场内的产品投票;第二,有关主管部门应尽快完善扶优汰劣的产业政策,坚守食品安全的第一道关口;至于企业自身,依法治企和科技进步才是保障消费者享用真阿胶的两大利器。

2、高端等于高价格?那么,采用什么样的有效方式才能顺利进入“换档期”呢?我们从东阿阿胶近期的一些动作可以看出一些端倪。4月9日晚间,东阿阿胶决定上调210克桃花姬阿胶糕出厂价25%,零售价亦做相应调整。无独有偶,去年底,东阿阿胶推出了一款针对现代女性美容养颜的“真颜”小分子阿胶产品,定价却高达1099元,日用成本超过70元。对此,秦玉峰给出的解释是,“从前东阿阿胶主要是在药店以店中店的形式销售,而真颜小分子这款产品会选择高端商超进驻,以专柜的形式售卖,靠近化妆品专柜。我们认为美容市场要比滋补市场要大,这款产品是重大的战略提升。”据不完全统计显示,这是自2010年以来,东阿阿胶系列产品在短短不到5年的时间里第10次提价,可以说在所有行业中这种频繁的提价都是罕见的。从而也使得该公司的毛利率从 2010年的54.99%飙升到了2014年的65.54%。业内有关人士指出,东阿阿胶平均不到半年就提价1次,总的来说都是超常规的做法,是打着驴皮原料紧缺涨价的幌子,变相牟取暴利;打着高端的旗号达到提价的目的。不过,也有相关行业人士分析,东阿阿胶频繁提价,可能与东阿阿胶本身要塑造高端形象有关。今年1月,东阿阿胶在回应投资者关于"提价周期与策略是如何制定"的时候表示,阿胶经过8年的文化营销,从一个小品种逐步走向滋补养生的大品种。阿胶零售价从每斤400元提升到800元左右,是换档期;800元以上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目标人群已向新高人群转移,这部分人群对品牌的认知度和忠诚度更高,阿胶也将进入中高端的滋补保健品市场。

3、单一产品能否做大做强?虽然我国现有30多万种中药验方,但却没有一个是国际名牌。造成这种反差的原因是什么?除了国际上对中成药的认识不足,并设立了各种门槛之外,缺乏品牌意识是中成药生产厂家不能走向国际的一块短板。此前,已有多个机构断言,中医药单一产业无法做大,建议企业走多元化的道路。阿胶行业要想真正做大做强,走向国际,事实上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外部,政策人口红利逐渐退去,行业面临医保控费、药品降价的压力;内部,药企竞争日益激烈,有阿胶生产文号的企业已达53家。同仁堂、太极等知名品牌纷纷进场抢“蛋糕”。若冒然进入由其他企业主导的行业,创新多元化道路,虽然可能会扩宽自己的销售道路,但也会受到别人的标准牵制、遇到已有壁垒阻滞的尴尬境地。未来阿胶行业的发展若能够学习加多宝凉茶、云南白药牙膏扩展市场的经验,说不定也能诞生出百亿级的医药“土豪”。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