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粤商参与“一带一路”当注意三大问题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粤商参与“一带一路”当注意三大问题

在开放经济环境下,化解产能过剩不是只有压缩国内产能加对外直接投资输出产能一条路,而是可以选择推动贸易伙伴扩大开放,增加出口;对于企业而言,出口比海外直接投资风险小得多。

提要:粤商因其地域及文化特征,在“一带一路”的地方实践中应当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主,并规避政治性风险,优先推进国内产业转移而非国际产业转移。

梅新育:著名经济学家,现任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

对于整个“一带一路”计划而言,必须恪守的三大原则是开放、商业化和适度;对于粤商而言,在这三大全局性原则之下,还需注意以下三项原则:以“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主;规避政治性风险;优先推进国内产业转移而非国际产业转移。

“海丝”更胜陆地丝路

为什么要以“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主而不是陆地上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为主?直观的原因是海上丝路沿线国家和陆地丝路沿线国家经济规模、基础和发展潜力差距甚远,前者胜于后者多矣。

正因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分量和发展空间远非陆地丝绸之路所能比拟,我们对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必保,而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特别是覆盖中亚和部分西亚国家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线实际上应该以攻为粤守。对于远离丝绸之路经济带、但直面海上丝绸之路的广东而言,重点开发海上丝绸之路更为重要,更为现实。

从更大背景上考察,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主而不是陆地上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为主,也是实施适度原则的必然结果。我国正在走出“韬光养晦”,走向适度“有所作为”,因此尤其需要准确把握整体投入的总量和方向,避免滥用力量。历史上滥用力量的教训可谓多矣,尤其是新兴大国,倘若犯下这样的错误,其结果通常是起飞夭折,雄心壮志化为泡影;今天,在“一带一路”热潮中,我们也需要保持冷静头脑,要明白,国内外关于“一带一路”的讨论未必完全切合实际,不少是相关地方政府或外国政府希望沾光,为此拼命扩大“一带一路”范畴,以便把本地 / 本国包括进去,或是夸大本地 /本国所处方向的经济政治重要性。中国和中央政府不能扮演“人傻钱多”的角色,从事实务的经济界人士更一定要对此有清醒的认识,不能贸然听信忽悠而把真金白银投入风险过高、预期回报过低的地方。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我们很难带动全部 64 个国家的全面发展,因为要想依靠中国一国之力,在一个计划的框架下带动 60 多个国家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显然超出了国力;但我们能够给这么多国家提供竞争发展的机会,有能力带动其中有勇气、有毅力、有智慧切实自我改革的国家发展。

规避政治性风险更是任何跨国经营活动都必须注意的问题,尤其需要注意规避伊斯兰极端主义、恐怖主义、分裂主义“三股势力”影响较大地区的政治暴力风险。

过剩产能再认识

过剩产能是当前的热门话题,社会上对压缩过剩产能、重复建设提出了很多意见,“一带一路”也被说成是过剩产能走出去的重要途径。但是否“重复建设”,不能纯粹从工艺设备角度测算最优经济规模,要按生存法判断。不能以过了一定的年限是否有许多设备、工厂被淘汰来判断是否构成了重复建设和浪费,而是要看这个时期里面它的投资是否已经收回而且赢得一定的利润。如果这样的目的达到了,即使工厂淘汰破产,这种所谓的“重复建设”在经济上面也是合理的。在判断产能是否过剩的时候,我们不能仅仅以国内市场容量判断是否过剩,尤其不能以萧条时期的国内市场判断是否过剩。要在开放的全球市场上,看包括海外在内的整个市场需求是否与我们的产能匹配。尤其不能仅仅看到萧条时期,还要看到未来景气时期,产能是否足以为未来的景气时期做好准备。尤其我们被很多国家作为赶超对手目标的情况下,我们不能够给竞争对手拱手让出市场。

在开放经济环境下,化解产能过剩不是只有压缩国内产能加对外直接投资输出产能一条路,而是可以选择推动贸易伙伴扩大开放,增加出口;对于企业而言,出口比海外直接投资风险小得多。由于初级产品行情下行,许多新兴市场经济体谈判地位削弱,我们可以借助他们需要中国帮助的时机要求他们扩大开放市场。

不仅如此,制造业发展需要的环境在很多国家并不具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力资源、土地制度……缺一不可,我们很多企业搬迁出去之后估计效率会大大下降,未必能够经受得住开放环境中国内、东亚同行的竞争,那时候又会给我们留下棘手的问题麻烦。这个风险,在钢铁行业中尤为突出。我们要看到眼前,也要看到日后。

有些国内产业产能过剩,实际上相当部分源于原料不足,出口市场没有打开。典型如炼油产业。2013 年,全国炼油能力利用率为67%;按照已经在建的炼油厂计算,2015 年我国炼油能力将达到 7.4 亿吨,2020 年将达到 9.1 亿吨,平均开工率 67%。对这种情况,国内淘汰低水平、高污染不达标炼油厂是正确的,盲目要求推动企业走出去在海外投资设厂是错误的,因为炼油厂投资浩大,沉没成本惊人,容易招引匪帮,商业性风险和政治性风险都很高,对人力资源要求也高,还要经受开放市场下的竞争。对这种情况,更应该做的恐怕是与阿拉伯等产油国协商,增加其原油在中国炼制的数量,开展和扩大石油加工贸易,那样对我们更有利。

作者:梅新育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粤商参与“一带一路”当注意三大问题

在开放经济环境下,化解产能过剩不是只有压缩国内产能加对外直接投资输出产能一条路,而是可以选择推动贸易伙伴扩大开放,增加出口;对于企业而言,出口比海外直接投资风险小得多。

提要:粤商因其地域及文化特征,在“一带一路”的地方实践中应当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主,并规避政治性风险,优先推进国内产业转移而非国际产业转移。

梅新育:著名经济学家,现任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

对于整个“一带一路”计划而言,必须恪守的三大原则是开放、商业化和适度;对于粤商而言,在这三大全局性原则之下,还需注意以下三项原则:以“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主;规避政治性风险;优先推进国内产业转移而非国际产业转移。

“海丝”更胜陆地丝路

为什么要以“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主而不是陆地上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为主?直观的原因是海上丝路沿线国家和陆地丝路沿线国家经济规模、基础和发展潜力差距甚远,前者胜于后者多矣。

正因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分量和发展空间远非陆地丝绸之路所能比拟,我们对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必保,而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特别是覆盖中亚和部分西亚国家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线实际上应该以攻为粤守。对于远离丝绸之路经济带、但直面海上丝绸之路的广东而言,重点开发海上丝绸之路更为重要,更为现实。

从更大背景上考察,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主而不是陆地上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为主,也是实施适度原则的必然结果。我国正在走出“韬光养晦”,走向适度“有所作为”,因此尤其需要准确把握整体投入的总量和方向,避免滥用力量。历史上滥用力量的教训可谓多矣,尤其是新兴大国,倘若犯下这样的错误,其结果通常是起飞夭折,雄心壮志化为泡影;今天,在“一带一路”热潮中,我们也需要保持冷静头脑,要明白,国内外关于“一带一路”的讨论未必完全切合实际,不少是相关地方政府或外国政府希望沾光,为此拼命扩大“一带一路”范畴,以便把本地 / 本国包括进去,或是夸大本地 /本国所处方向的经济政治重要性。中国和中央政府不能扮演“人傻钱多”的角色,从事实务的经济界人士更一定要对此有清醒的认识,不能贸然听信忽悠而把真金白银投入风险过高、预期回报过低的地方。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我们很难带动全部 64 个国家的全面发展,因为要想依靠中国一国之力,在一个计划的框架下带动 60 多个国家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显然超出了国力;但我们能够给这么多国家提供竞争发展的机会,有能力带动其中有勇气、有毅力、有智慧切实自我改革的国家发展。

规避政治性风险更是任何跨国经营活动都必须注意的问题,尤其需要注意规避伊斯兰极端主义、恐怖主义、分裂主义“三股势力”影响较大地区的政治暴力风险。

过剩产能再认识

过剩产能是当前的热门话题,社会上对压缩过剩产能、重复建设提出了很多意见,“一带一路”也被说成是过剩产能走出去的重要途径。但是否“重复建设”,不能纯粹从工艺设备角度测算最优经济规模,要按生存法判断。不能以过了一定的年限是否有许多设备、工厂被淘汰来判断是否构成了重复建设和浪费,而是要看这个时期里面它的投资是否已经收回而且赢得一定的利润。如果这样的目的达到了,即使工厂淘汰破产,这种所谓的“重复建设”在经济上面也是合理的。在判断产能是否过剩的时候,我们不能仅仅以国内市场容量判断是否过剩,尤其不能以萧条时期的国内市场判断是否过剩。要在开放的全球市场上,看包括海外在内的整个市场需求是否与我们的产能匹配。尤其不能仅仅看到萧条时期,还要看到未来景气时期,产能是否足以为未来的景气时期做好准备。尤其我们被很多国家作为赶超对手目标的情况下,我们不能够给竞争对手拱手让出市场。

在开放经济环境下,化解产能过剩不是只有压缩国内产能加对外直接投资输出产能一条路,而是可以选择推动贸易伙伴扩大开放,增加出口;对于企业而言,出口比海外直接投资风险小得多。由于初级产品行情下行,许多新兴市场经济体谈判地位削弱,我们可以借助他们需要中国帮助的时机要求他们扩大开放市场。

不仅如此,制造业发展需要的环境在很多国家并不具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力资源、土地制度……缺一不可,我们很多企业搬迁出去之后估计效率会大大下降,未必能够经受得住开放环境中国内、东亚同行的竞争,那时候又会给我们留下棘手的问题麻烦。这个风险,在钢铁行业中尤为突出。我们要看到眼前,也要看到日后。

有些国内产业产能过剩,实际上相当部分源于原料不足,出口市场没有打开。典型如炼油产业。2013 年,全国炼油能力利用率为67%;按照已经在建的炼油厂计算,2015 年我国炼油能力将达到 7.4 亿吨,2020 年将达到 9.1 亿吨,平均开工率 67%。对这种情况,国内淘汰低水平、高污染不达标炼油厂是正确的,盲目要求推动企业走出去在海外投资设厂是错误的,因为炼油厂投资浩大,沉没成本惊人,容易招引匪帮,商业性风险和政治性风险都很高,对人力资源要求也高,还要经受开放市场下的竞争。对这种情况,更应该做的恐怕是与阿拉伯等产油国协商,增加其原油在中国炼制的数量,开展和扩大石油加工贸易,那样对我们更有利。

作者:梅新育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