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从无到有到世界一流,没有外援,洋山港做到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从无到有到世界一流,没有外援,洋山港做到了

从零开始,在茫茫大海上打造出全球第一大集装箱港和全球最大的单体自动化只能码头。

对话者:上港集团副总裁、时任洋山深水港区

一期工程项目经理总部常务副总经理 杨智勇

对话者:洋山四期工程建设指挥部总指挥 张斌

对话者:中建港务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

高级工程师 肖飞

对话者: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教授 董幼鸿

对话者: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 秦畅

秦 畅  :【今天是12月6日,距离洋山深水港的13岁生日还有4天,小伙子,提前祝你生日快乐!】

洋山港  :【谢谢秦畅老师,每年12月10日,港务人员都会送我一份生日礼物。去年的12月10日他们就给我带来一座全世界最大的单体全自动化智能码头,看着AGV自动导航卡车每天来回穿梭,可好玩了。】

秦 畅  :【我们现在就在洋山港,透过背后的窗户,可以看到整个洋山港的全貌以及洋山港四期全自动无人码头的整个轮廓。】

洋山港  :【据说,前前后后有6千多名各界科研人员进行了六年半的前期调研、勘探和论证,形成的报告多达200多万字;之后又有超过1万名建设者们经过三年半的建设,十年磨一剑,最终才有了我。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们。】

2002年4月8日,东海大桥陆上引桥打下第一根桩

秦 畅  :【2005年12月10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正式开港,到今天,洋山港成为了全世界规模最大的集装箱码头。它去年的吞吐量超过4000万标准箱,等于美国所有港口吞吐量之和!全球港口年吞吐量的十分之一!在上海,能够出现这样的深水港,到底意味着什么?】

董幼鸿  :【一直以来上海港务工作者承担着国家的历史使命和时代的责任。从90年代中期开始,国际的全球贸易分工发生了一些变化,更多的需要我们去参与。宏观层面上来看,我们周边地区尤其是像日本、韩国港口不断崛起,给我们形成了压力。从微观层面来看,原来我们离海比较远,所以稍微大一点的船进不来。】

杨智勇  :【当年外高桥受自然条件的限制,长江航道的水深是不够的,不能适应港口发展船舶大型化趋势的要求。从国内的背景来看,90年代初期,市场经济改革了以后,我们需要参与国际分工,所以大量制造业的产品得出去,需要一个通江达海的码头、港口,上海自然而然地承担了历史使命。】

2003年,洋山港区的吹泥船在吹沙填海

洋山港  :【历史选择了我。】

秦 畅  :【在茫茫大海上建码头,你们的第一想法是什么?】

杨智勇  :【第一想法就是没想法。我们过去建设不是在黄浦江就是在外高桥,都是在岸边上,第一次看到洋山工程,就在这么一个离大陆30公里孤零零的小岛上。岛上我记得总共也只有5000多人,没有水没有电,岛上唯一一辆交通工具是小的手扶拖拉机。说真的,当时看到以后脑子一片空白,懵掉了,这个怎么玩?没办法玩了。】

2003年洋山港卫星图

肖 飞  :【原来洋山港一期刚开始建设的时候没有任何掩护条件,海上的风浪比较大,水流潮涌的情况也非常的恶劣,打桩、稳桩的事情就很困难。而且港口建设的时候,医疗条件基本上是没有的,我们只有一些零星的药,会碰到一些紧急的情况,比如有一些伤员要运送。】

秦 畅  :【你们当时没有怀疑过这个决策吗?为什么要把这么难的一件事情,甚至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交给我们来做?】

杨智勇  :【那时候最难的事情是打桩。第一,桩打在什么位置,不能打偏了。第二,这个桩怎么打下去,常规用8吨的锤就能够打的到,这个地方就不行,要换到12吨的来打。打的次数也很高,一根桩要打两三千锤。第三,打好之后怎么把它稳住,不让桩倒。】

打桩现场施工图

肖 飞   :【我们曾经测量过,海水最高的时候流速每秒要超过2米。做个形象的比喻,就好比是在稀饭上插筷子。所以打好桩以后第一件事情要稳好,后续工作一定要立马接上。宁愿这根桩不打,也要等桩打完以后马上稳住。为此,当时的上海港工建造了中国第一条国产打桩船,高达88米的“洋山号”。】

洋山港  :【那时候打桩的声音就像是胎教听的音乐,一点儿都不枯燥。】

肖 飞  :【解决了设备问题再解决桩的稳固或者运输等问题,经过了差不多大半年的总结和摸索,形成了一整套经验给后续整个洋山一期乃至四期的建设一个借鉴的模板。】

杨智勇  :【这是施工设备上的“难”,另外一个难点则是“人”。刚上岛的时候,有两件事情首先要克服,第一,你要耐得住高温。海面会反光,太阳光晃得你头昏脑涨,再加上这个地方没有水,电要靠发动机发电,洗个澡是比较奢望的事情。第二,要耐得住寂寞。这个小岛当时和外界是不通的,没有电更没有其他娱乐活动。当时工期又很紧,白天很忙,晚上大家把手头工作忙好以后就集中起来开会。所以我们开玩笑:洋山的一大特色是“洋山夜总会”,夜里总是开会。】

洋山港  :【用苏轼的话来说这叫:“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秦 畅  :【人的意志可能三、五天,哪怕三、五个月是能够激情澎湃的,可是你在这种长久的建设当中要忍受的是身体在外界环境当中的不适和心理上的一种孤立无援的寂寞,它是对你意志的考验。经过三年多的建设,2005年12月10日,洋山港一期终于建成开港了,而要解决从岛到陆地的那最后32公里,又一项中国第一的工程诞生了。】

2005年11月30日上午,从香港驶来的集装箱船

“彩虹石”轮成为首个“亲吻”洋山深水港的幸运儿

洋山港  :【32.5公里长的东海大桥是中国修建的第一座跨海大桥,总投资超过70亿,在风高浪急的外海,运用高效、科学的施工技术,实现大桥贯通仅用3年。】

东海大桥建设专家组组长,我国著名桥梁专家

原同济大学校长李国豪

董幼鸿  :【东海大桥也是洋山港区的关键点之一。大桥刚开始建的时候没有国家资金支持,上海市委市政府自己尝试来建。运用战略性思维把各种资源整合起来,是一个很伟大的创举。所以说,创新是所有事业的内在动力。】

秦 畅  :【洋山港一期开港之后,从2010年开始连续8年保持世界第一纪录,去年更是创下了4000万以上的标准集装箱吞吐量。更令人振奋的是,去年年底,洋山深水港的四期码头建成了,这是全球最大的单体全自动化智能码头,全年可作业天数超过315天,刷新了世界新纪录。】

洋山深水港港口四期作业场景

张 斌  :【洋山四期跟传统码头不同,主要是全自动智能化。在封闭的箱区里没有人、桥吊操作的驾驶室也没有人、堆场里面龙门架的龙门吊操作也没有人、自动导引车AGV也是无人驾驶。洋山港四期作业效率将来会达到40箱/小时,远超人工码头的作业效率。】

洋山港  :【近来无人驾驶技术很火,但其实洋山四期早就用上了!无人驾驶、自动导航、路径优化、主动避障,AGV堪称配有智能控制系统的快递小哥。】

秦 畅  :【你们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呢?】

张 斌  :【我们用了一年半的时间认证洋山四期怎么做自动化码头。因为我们上海港有这个技术。我们的技术水平要代表国家,要走向世界,我们要在国际舞台上参与竞争。而最令我们骄傲的是,洋山四期全自动化码头所有的技术、设备,都是由“全华班”打造的,完完全全的“made in china”。】

杨智勇  :【确实是这样,整个洋山港四期工程进行了自动化、一体化七个泊位的一次性建设。这在世界上也是第一次,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这个过程中就集中了我们国内自动化、机械制造、港机设备等各行各业的共同智慧。】

肖 飞   :【硬件全部国产,实际上我们还有一个重大的决策是:自动化码头的软件开发同样全部国产。这是上港集团自己开发的、有知识产权的一套操控系统。】

秦 畅  :【这是又一次的从无到有。“无人”的背后,不是没有人,而是科技创新实力地不断增强,才有了今天的无人码头。】

董幼鸿  :【尤其是在复杂的环境里面,国际压力这么大的情况下,我们从无到有,从有到优,走与时俱进的自主创新之路,这是我们国家永远的发展方向。我们讲“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洋山精神其实也是对上海精神很好的诠释。】

肖 飞   :【我觉得洋山无论是一期到二期、三期乃至于四期,创新精神始终是洋山工程的灵魂和核心。】

杨智勇  :【我们还是应该不忘初心,继续拼搏,去创新、去奋斗,让我们今后用更加好的成绩去实现我们追求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梦想,让洋山深水港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当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这是我们港务人的使命。】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提出,到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成航运资源高度集聚、航运服务功能健全、航运市场环境优良、现代物流服务高效,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上海洋山港作为中国港口建设的旗舰工程,尤其是四期全自动化码头的背后,是中国港口建设体系的强力支撑。洋山港是中国港口建设走向深海的标志,也预示着中国港口规划建设能力基本实现全球无禁区。

节目录制现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从无到有到世界一流,没有外援,洋山港做到了

从零开始,在茫茫大海上打造出全球第一大集装箱港和全球最大的单体自动化只能码头。

对话者:上港集团副总裁、时任洋山深水港区

一期工程项目经理总部常务副总经理 杨智勇

对话者:洋山四期工程建设指挥部总指挥 张斌

对话者:中建港务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

高级工程师 肖飞

对话者: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教授 董幼鸿

对话者: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 秦畅

秦 畅  :【今天是12月6日,距离洋山深水港的13岁生日还有4天,小伙子,提前祝你生日快乐!】

洋山港  :【谢谢秦畅老师,每年12月10日,港务人员都会送我一份生日礼物。去年的12月10日他们就给我带来一座全世界最大的单体全自动化智能码头,看着AGV自动导航卡车每天来回穿梭,可好玩了。】

秦 畅  :【我们现在就在洋山港,透过背后的窗户,可以看到整个洋山港的全貌以及洋山港四期全自动无人码头的整个轮廓。】

洋山港  :【据说,前前后后有6千多名各界科研人员进行了六年半的前期调研、勘探和论证,形成的报告多达200多万字;之后又有超过1万名建设者们经过三年半的建设,十年磨一剑,最终才有了我。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们。】

2002年4月8日,东海大桥陆上引桥打下第一根桩

秦 畅  :【2005年12月10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正式开港,到今天,洋山港成为了全世界规模最大的集装箱码头。它去年的吞吐量超过4000万标准箱,等于美国所有港口吞吐量之和!全球港口年吞吐量的十分之一!在上海,能够出现这样的深水港,到底意味着什么?】

董幼鸿  :【一直以来上海港务工作者承担着国家的历史使命和时代的责任。从90年代中期开始,国际的全球贸易分工发生了一些变化,更多的需要我们去参与。宏观层面上来看,我们周边地区尤其是像日本、韩国港口不断崛起,给我们形成了压力。从微观层面来看,原来我们离海比较远,所以稍微大一点的船进不来。】

杨智勇  :【当年外高桥受自然条件的限制,长江航道的水深是不够的,不能适应港口发展船舶大型化趋势的要求。从国内的背景来看,90年代初期,市场经济改革了以后,我们需要参与国际分工,所以大量制造业的产品得出去,需要一个通江达海的码头、港口,上海自然而然地承担了历史使命。】

2003年,洋山港区的吹泥船在吹沙填海

洋山港  :【历史选择了我。】

秦 畅  :【在茫茫大海上建码头,你们的第一想法是什么?】

杨智勇  :【第一想法就是没想法。我们过去建设不是在黄浦江就是在外高桥,都是在岸边上,第一次看到洋山工程,就在这么一个离大陆30公里孤零零的小岛上。岛上我记得总共也只有5000多人,没有水没有电,岛上唯一一辆交通工具是小的手扶拖拉机。说真的,当时看到以后脑子一片空白,懵掉了,这个怎么玩?没办法玩了。】

2003年洋山港卫星图

肖 飞  :【原来洋山港一期刚开始建设的时候没有任何掩护条件,海上的风浪比较大,水流潮涌的情况也非常的恶劣,打桩、稳桩的事情就很困难。而且港口建设的时候,医疗条件基本上是没有的,我们只有一些零星的药,会碰到一些紧急的情况,比如有一些伤员要运送。】

秦 畅  :【你们当时没有怀疑过这个决策吗?为什么要把这么难的一件事情,甚至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交给我们来做?】

杨智勇  :【那时候最难的事情是打桩。第一,桩打在什么位置,不能打偏了。第二,这个桩怎么打下去,常规用8吨的锤就能够打的到,这个地方就不行,要换到12吨的来打。打的次数也很高,一根桩要打两三千锤。第三,打好之后怎么把它稳住,不让桩倒。】

打桩现场施工图

肖 飞   :【我们曾经测量过,海水最高的时候流速每秒要超过2米。做个形象的比喻,就好比是在稀饭上插筷子。所以打好桩以后第一件事情要稳好,后续工作一定要立马接上。宁愿这根桩不打,也要等桩打完以后马上稳住。为此,当时的上海港工建造了中国第一条国产打桩船,高达88米的“洋山号”。】

洋山港  :【那时候打桩的声音就像是胎教听的音乐,一点儿都不枯燥。】

肖 飞  :【解决了设备问题再解决桩的稳固或者运输等问题,经过了差不多大半年的总结和摸索,形成了一整套经验给后续整个洋山一期乃至四期的建设一个借鉴的模板。】

杨智勇  :【这是施工设备上的“难”,另外一个难点则是“人”。刚上岛的时候,有两件事情首先要克服,第一,你要耐得住高温。海面会反光,太阳光晃得你头昏脑涨,再加上这个地方没有水,电要靠发动机发电,洗个澡是比较奢望的事情。第二,要耐得住寂寞。这个小岛当时和外界是不通的,没有电更没有其他娱乐活动。当时工期又很紧,白天很忙,晚上大家把手头工作忙好以后就集中起来开会。所以我们开玩笑:洋山的一大特色是“洋山夜总会”,夜里总是开会。】

洋山港  :【用苏轼的话来说这叫:“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秦 畅  :【人的意志可能三、五天,哪怕三、五个月是能够激情澎湃的,可是你在这种长久的建设当中要忍受的是身体在外界环境当中的不适和心理上的一种孤立无援的寂寞,它是对你意志的考验。经过三年多的建设,2005年12月10日,洋山港一期终于建成开港了,而要解决从岛到陆地的那最后32公里,又一项中国第一的工程诞生了。】

2005年11月30日上午,从香港驶来的集装箱船

“彩虹石”轮成为首个“亲吻”洋山深水港的幸运儿

洋山港  :【32.5公里长的东海大桥是中国修建的第一座跨海大桥,总投资超过70亿,在风高浪急的外海,运用高效、科学的施工技术,实现大桥贯通仅用3年。】

东海大桥建设专家组组长,我国著名桥梁专家

原同济大学校长李国豪

董幼鸿  :【东海大桥也是洋山港区的关键点之一。大桥刚开始建的时候没有国家资金支持,上海市委市政府自己尝试来建。运用战略性思维把各种资源整合起来,是一个很伟大的创举。所以说,创新是所有事业的内在动力。】

秦 畅  :【洋山港一期开港之后,从2010年开始连续8年保持世界第一纪录,去年更是创下了4000万以上的标准集装箱吞吐量。更令人振奋的是,去年年底,洋山深水港的四期码头建成了,这是全球最大的单体全自动化智能码头,全年可作业天数超过315天,刷新了世界新纪录。】

洋山深水港港口四期作业场景

张 斌  :【洋山四期跟传统码头不同,主要是全自动智能化。在封闭的箱区里没有人、桥吊操作的驾驶室也没有人、堆场里面龙门架的龙门吊操作也没有人、自动导引车AGV也是无人驾驶。洋山港四期作业效率将来会达到40箱/小时,远超人工码头的作业效率。】

洋山港  :【近来无人驾驶技术很火,但其实洋山四期早就用上了!无人驾驶、自动导航、路径优化、主动避障,AGV堪称配有智能控制系统的快递小哥。】

秦 畅  :【你们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呢?】

张 斌  :【我们用了一年半的时间认证洋山四期怎么做自动化码头。因为我们上海港有这个技术。我们的技术水平要代表国家,要走向世界,我们要在国际舞台上参与竞争。而最令我们骄傲的是,洋山四期全自动化码头所有的技术、设备,都是由“全华班”打造的,完完全全的“made in china”。】

杨智勇  :【确实是这样,整个洋山港四期工程进行了自动化、一体化七个泊位的一次性建设。这在世界上也是第一次,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这个过程中就集中了我们国内自动化、机械制造、港机设备等各行各业的共同智慧。】

肖 飞   :【硬件全部国产,实际上我们还有一个重大的决策是:自动化码头的软件开发同样全部国产。这是上港集团自己开发的、有知识产权的一套操控系统。】

秦 畅  :【这是又一次的从无到有。“无人”的背后,不是没有人,而是科技创新实力地不断增强,才有了今天的无人码头。】

董幼鸿  :【尤其是在复杂的环境里面,国际压力这么大的情况下,我们从无到有,从有到优,走与时俱进的自主创新之路,这是我们国家永远的发展方向。我们讲“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洋山精神其实也是对上海精神很好的诠释。】

肖 飞   :【我觉得洋山无论是一期到二期、三期乃至于四期,创新精神始终是洋山工程的灵魂和核心。】

杨智勇  :【我们还是应该不忘初心,继续拼搏,去创新、去奋斗,让我们今后用更加好的成绩去实现我们追求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梦想,让洋山深水港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当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这是我们港务人的使命。】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提出,到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成航运资源高度集聚、航运服务功能健全、航运市场环境优良、现代物流服务高效,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上海洋山港作为中国港口建设的旗舰工程,尤其是四期全自动化码头的背后,是中国港口建设体系的强力支撑。洋山港是中国港口建设走向深海的标志,也预示着中国港口规划建设能力基本实现全球无禁区。

节目录制现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